乾隆皇帝的“金球”,是用來做什麼的?


乾隆皇帝的“金球”,是用來做什麼的?

“小攸聊故宮”的第二個系列:每週一天,透過故宮藏品的身影,探尋文物背後的故事。

乾隆皇帝的“金球”,是用來做什麼的?

珍寶館(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乾隆皇帝的“金球”,是用來做什麼的?

珍寶館(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在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館裡,有一個純金打造、用珍珠代表星辰的天球儀,9條金龍托起球體,四獸底座支撐整個儀器,端的是華貴無比。


01

乾隆皇帝的“金球”,是用來做什麼的?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金嵌珍珠天球儀,清乾隆,球徑29.5cm,架高61.5cm,是清代乾隆年間內務府造辦處用黃金做成的模型。

天球儀由支架天球三部分組成。天球球體用珍珠鑲嵌28星宿、300個星座和2200多顆星,並陰刻紫薇垣、天市垣和太薇垣。圍繞球體裝有赤道環和地平環,北極還有時辰盤。九龍環繞的四足金支架支撐著球體。下置四獸足環座,座上有東、南、西、北四象字,座心為羅盤(指南針)。

天球儀又稱“渾天儀”或“天體儀”。此器是流傳至今唯一的一件以黃金製成的天球儀模型,彌足珍貴。

這座舉世無雙的天球儀,融合了東方和西方的天文學歷史。


02

在中國,天球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

漢武帝時,有一位民間天文學家,名叫洛下閎,他製作了一個圓球形的儀器用來演示天象。這就是已知的最早的渾天儀。據說,他製作的渾天儀轉動時,其上標示的星宿與實際天象吻合。

當時,天文學有三個主要流派:蓋天宣夜渾天

蓋天說認為,天如蓋,蓋心是北極,天蓋左旋,日月星辰右轉;宣夜說認為,天無定形,日月星辰“自然浮生虛空之中”,並不附著於“天體”之上;渾天說認為,天如蛋殼,地如蛋黃,天地乘氣而立,載水而行。

乾隆皇帝的“金球”,是用來做什麼的?

今天看來,渾天說當然是最接近科學的了,這一派也逐漸佔據了主流,因此渾天儀的出現有了土壤。

到漢宣帝時,大司農中丞耿壽昌用銅鑄了一個渾天儀。他不僅是一位天文學家,還是一位數學家,曾經修定過《九章算術》,還著有《月行圖》。

時間到了東漢,也就是歷史課本上都會記載的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時期。其實,張衡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天文學家,對渾天說也十分有研究,自成一派。因此,他在前人的發明基礎上改良了渾天儀。

乾隆皇帝的“金球”,是用來做什麼的?

經他改良的渾天儀叫做漏水轉渾天儀,是有明確歷史記載的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發動的天文儀器。

漏水轉渾天儀用一個直徑四尺多的銅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黃赤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恆顯圈、恆隱圈等,成一渾象,再用一套轉動機械,把渾象和漏壺結合起來。

乾隆皇帝的“金球”,是用來做什麼的?

以漏壺流水控制渾象,使它與天球同步轉動,以顯示星空的週日視運動,如恆星的出沒和中天等。它還有一個附屬機構即瑞輪冥菜,是一種機械日曆,由傳動裝置和渾象相連,從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葉片;月半後每天落一葉片。

乾隆皇帝的“金球”,是用來做什麼的?

據說,這件儀器被安放在靈臺大殿的密室之中。夜裡,室內人員把某時某刻出現的天象及時報告給靈臺上的觀天人員,結果是儀器上和天上所現完全相符。


03

事實上,中國的天文學很長時間在世界範圍保持領先。

元代天文學家紮馬魯丁(西域人)在元世祖時任職司天臺,他將萬年曆頒行全國,並在元大都(今北京)設觀象臺,使用渾天儀等多種天文儀器觀測天象,讓元代中國天文學領先世界。

今天存於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明代渾天儀(現存最早的渾天儀)其實原本是北京古觀象臺的觀測儀器,只因八國聯軍侵華時輾轉國外最後歸還中國進入了紫金山天文臺,這又是後話了。

乾隆皇帝的“金球”,是用來做什麼的?

乾隆爺造的金嵌珍珠天球儀,沿襲的正是自西漢以來不斷改良的渾天儀。但當時西方的一些技術已經流傳到東方,這個天球儀的動力來自於鐘錶的機芯。在天球儀頂端南部有三個孔,這三個孔放進鑰匙之後經過懸擰,天球儀就可以慢慢旋轉,演示出星象活動。

乾隆皇帝的“金球”,是用來做什麼的?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這種改良的高手是乾隆時期的科學家齊彥槐,他在天文學和農田水利方面的研究都卓有成效。歐洲鐘錶傳入中國後,他在天球儀內部模仿其結構,用發條作動力,自動運轉報時報刻。圓球面上則有好幾種座標系,有繪上全天88星座的,有繪上古中國二十八宿的,也有以赤道、赤經圈為座標系的,不一而足。

總的來說,天球儀到乾隆這一朝時,已可謂登峰造極。

乾隆皇帝的“金球”,是用來做什麼的?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 撰稿:攸小遊|資深媒體人,專欄作者
  • 編輯:葉斐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有問題,請聯繫「紫禁城禮物:城主」(添加微信gugongwc123)說明,萬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