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歷險記 自駕牧馬人穿越西伯利亞【一】

“要麼趁著年輕去野一把,要麼就趕緊去死!”這是我想過的日子,也是這篇遊記的中心思想。就像我七年前辭了設計工作去做汽車編輯一樣,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軌跡,那和菜市場裡的豬肉有什麼區別?用郭德綱的話說“走自己的路,想說誰說誰去吧…”

如果要講故事的開端,得先從我離職說起…2012年-2017年,我在某家汽車垂直網站當編輯。從論壇編輯幹到評測編輯,每天不是測試就是出差…後來隨著前老闆出走做了家新的媒體,原因很簡單,我和頂頭上司對脾氣。不過後來的日子並不美好,編輯部領導(頂頭上司的上司)天天說要乾死這個,弄死那個的…結果...自己玩兒得挺開心,僅此而已了…

直到去年年底,我和現在的老闆一拍即合,決定乾點兒能讓自己老了也有資本吹牛逼的事兒。於是,便有了這次旅程。這次的原因更簡單,我能想什麼說什麼,不論是試駕評測還是遊記…

俄羅斯歷險記 自駕牧馬人穿越西伯利亞【一】

汽色俄羅斯先導篇

於是,在某一次會上,我說“咱們要不然開車去全世界吧!”…然後,我們就真的出發了!其實原來當編輯的時候,領導也隔三差五要求我們來個頭腦風暴,只不過我心知肚明說出來也不會有下文,再加上原來編輯部大領導跟我說“要寫那種沒人寫過並且一做就能紅的選題”。每當這時我都一臉大寫加粗生無可戀,你一月就給我8000塊錢還要求杜蕾斯的文案水平!excuse me?

我極其受不了這種工作狀態,一副“有條件要舔廠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舔”的難看吃相。能從廠家那兒多舔出倆商配就皆大歡喜,至於車到底好不好?誰有閒心管那個!如果你養了個上千人的公司,就指著幾十個編輯跪舔廠家掙出仨瓜倆棗,我也只能說“咖喱味兒的屎好吃麼?”…數據流量一頓刷,PPT做得跟花兒似的,互相騙著玩兒挺好。

說回汽色365,其實他本來就是燃燒了我們對媒體的最後一絲情懷。把車開出去,在沒有拍攝腳本和框架約束下去到世界每個角落,去看不同的風景,去偶遇不同的人和事並把這些記錄下來。這可比推著rimowa款款出入機場更有儀式感,也更有故事。至於出發之前各種人“你這沒有主題啊!廠家爸爸不會care的!”的疑問,我只能說在這段西伯利亞站結束後,證明了有情懷帶溫度的內容,不需要什麼主題。而且,我為什麼要他們care?難道要做成某個汽車廠家投錢,我開著車繞地球吹牛逼才是好?

嚴格意義上,這次為期半個月的西伯利亞旅途頂多算是環球氣色365的預熱先導篇。因為真正走的時候,我們真的要花一年的時間往西開遍歐洲。

某個週末,我被臨時拽到公司開會。當天見到了這次俄羅斯之行的嚮導老C,一個矮小卻特別能聊的中年男人。老C自稱在俄羅斯平蹚,什麼組織過幾十輛車橫穿貝加爾湖,帶著CCTV攝製組走遍俄羅斯…據說在俄羅斯資源不得了,從街邊兒酒鬼到克格勃,就沒他搞不定的,弄得我差點兒就信了,直到我們在赤塔真被內務部門請喝茶…

俄羅斯歷險記 自駕牧馬人穿越西伯利亞【一】

過了大概十天,我坐早班飛機從北京飛到滿洲里。當然,之前有一組同事已經提前兩天出發把車開到了滿洲里。這次我們總共兩輛車,一輛車是公司自己的Jeep牧馬人 3.0L 四門Sahara,另外一輛工作車是臨時抱佛腳買了臺鄭州日產納瓦拉 四驅自動豪華版。至於為什麼把車型說這麼細緻,可能是改不了的職業病。

其實到了滿洲里沒什麼大事兒,就是拾掇行李外加去超市買些路上的乾糧。晚飯時老C帶著位俄語翻譯L姐過來,他倆負責我們一路行程,順手還拿了大幾十萬盧布,每個人都換了不少。當時人民幣兌盧布1:9,我拿了2000軟妹幣換了18000多盧布,現在匯率都1:10.2了,毛子的經濟簡直了…

原計劃23號凌晨5點集合出發滿洲里關口,老C說排隊時間老鼻子長了,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所以頭天晚上大夥兒就吃了“出發餃子”,權當討個口彩,全桌就L姐沒吃,誰都沒想到少吃個餃子就給第二天過關惹出那麼大簍子…

早晨過關沒什麼故事,滿洲里口岸邊防武警和海關工作特講效率,從進關到進等候區不過40分鐘。在等候區裡就能見著好多俄羅斯車輛和俄羅斯人,有個喝多了的俄國大媽想開牧馬人拍照,我只能裝作聽不懂的樣子搪塞。過關流程基本是這樣,乘客下車進海關大樓拿護照蓋章,司機一人開著車走海關旁邊的車輛通道,過檢後停在中國一側的等候區。中俄之間有塊縱深24米的區域俗稱“三不管”,每次只能容納一輛車,俄方放行一輛車,中國邊防放一輛車進“三不管”,而戰鬥民族的效率極其低下,有可能放完一輛車就回屋喝一小時咖啡再出來。所以除了傻等,沒別的辦法…

俄羅斯歷險記 自駕牧馬人穿越西伯利亞【一】

從矇矇亮等到日上三竿,才放了幾輛車…我們已經吃完了帶來的所有糧食,好在口岸有個賣瓜子咖啡方便麵的小鋪,老闆是個40多歲大姐,透著勤快,一口東北口音俄語跟機關槍似的。她自己講話“說的不標準,但他們能聽懂…”。語言本來的意義不就是為了交流而存在的麼,我們從小學英語倒是語法時態都沒毛病呢,結果出國就張不開嘴…

在大姐的小鋪買了方便麵和香腸,外頭3-4級西北風呼呼的來碗熱湯麵挺舒服。熬到下午一點多,邊防戰士把鐵門拉開,衝我們大手一揮,終於進了“三不管”。對面是個穿制服的俄羅斯大姐,我盤算著現學兩句俄語好套磁,就拿手臺問L姐俄語“你好”怎麼說,結果L姐告訴我後還不忘囑咐了一句“最好別說,就裝傻…俄羅斯海關就愛找茬,知道你會俄語是麻煩…”。得!雖然現學現賣沒玩兒成,不過L姐的俄語發音特別好聽,跟百度翻譯發音似的…

不過俄羅斯大姐也沒過多為難,查了所有人護照後便放行,讓我對於俄羅斯海關都是洪水猛獸的論調不置可否。出了“三不管”就算徹底出國了,等了一上午的我們多少有點兒興奮。再往前開500多米看見一幢粉色的破舊小二樓,木頭大門被漆成了墨綠色,門上的玻璃都破了,每次開關都吱吱作響,這就是俄羅斯海關大樓…“破敗”成了我對這個國家的第一印象並伴隨著我直到回國…

我們要在這裡統統下車,帶著所有行李進海關過人員通道,而車和司機被留在了門口的車檢通道。這裡流程和國內不太一樣,乘客先填入境表,英俄雙語填起來不算太費勁,填好後拿著護照和入境表到窗口,海關蓋完章所有行李過X光並稱重,如果超過50kg要開箱檢查。

因為口岸是24小時工作,不少俄羅斯倒爺白天進中國上貨帶回俄羅斯倒賣,開箱這一流程主要為他們準備。我親眼看見大批俄國倒爺從編織袋裡頭掏出一件件褲衩背心、毛絨玩具放在檢查臺上。小時候淨聽說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倒爺跑俄羅斯,現在完全反過來…

至於車就沒那麼幸運了,檢查完全手工作業。駕駛員得填一個更復雜的車輛入境表並把所有車門和發動機蓋打開,行李開箱晾在一旁,自己跟罰站似的站在車頭等待檢查。同樣,查車的工作人員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態度,西北風裡站一兩個鐘頭更是家常便飯…

我在海關大樓裡很快完成了所有手續,耐心等待由成了眼下唯一能做的事兒…說實話,週而復始的等待讓我多少有點兒不耐煩…便跑出來想去車檢通道那邊兒溜達一圈,剛走出兩步就被一個騷壯的俄國人喝令止步,哥們兒一指旁邊的小牌,上頭寫著“Customs Control Zone”…我喪眉耷眼地乖乖退回,瞟了一下車檢通道里“罰站”的同伴,他也滿臉無奈…

等了不知道幾個小時,車檢終於完畢,抬手看錶已經五點半…從進滿洲里口岸到現在過了溜溜12個鐘頭,但其中有效時間撐死兩小時,再次佩服戰鬥民族的效率…

裝完行李回到車裡一問,敢情車檢那邊先讓用英文填表,折騰了半天雞同鴨講總算填完後又說不行,得拿中文填…沒轍,人家地盤聽人家的,填好中文恭恭敬敬呈上以後又過了半小時,對方又說不行,還得寫英文…就這麼來回折騰了好幾輪,估計俄國海關也煩了,用哄乞丐的口氣讓他們趕緊把車開出去了事…

還不算完,上車核算人頭差一個,數了好幾遍才發現L姐沒在…當時過關的時候她排在隊尾幫我們翻譯,大隊人馬跟打狼似的入關後也沒顧上她…後來細打聽才知道L姐因“來俄羅斯次數太多”被遣返了…這理由完全沒道理,不過想想這是俄羅斯,沒道理也能理解,只能說L姐如果吃了昨晚的出門餃子也許就沒事兒了。

現在情況比較尷尬,大部隊進了俄國但翻譯給留國內了。通過之前跟俄國海關的三言兩語溝通,對俄羅斯的英語普及不抱任何希望。此時,所有人理所當然對老C投出了救世主的目光。哥們兒毫不含糊,橫打鼻樑一拍胸脯“沒問題”!想來也對,人家帶隊去俄羅斯的次數跟過城門似的,還有什麼理由不放心?

緊接著出現了第二個難題——住哪兒?一隊人熬了12個小時通關,現在日落偏西,目的地赤塔還在480公里開外。另外,俄國基本沒高速路,都是一上一下雙車道,連國內省道都不如,開到赤塔至少6小時往上。合計了不到5分鐘決定,既然已經累成狗了,不如就一鼓作氣殺到赤塔好好睡一覺。

俄羅斯歷險記 自駕牧馬人穿越西伯利亞【一】

俄羅斯第一印象就是物價真便宜

看了眼google map,出了口岸開111km能到小城博爾賈,那裡能解決晚飯。眾人推舉下老C開著他的歐藍德打起頭陣,牧馬人和納瓦拉緊隨其後。一出關口簡直天蒼蒼野茫茫,自然環境和內蒙很像,不過道路兩側明顯荒涼不少,別說高樓大廈了,甚至連條狗都沒有。經過加油站的時候瞟了眼價格,95號汽油45.1盧布/升(合人民幣5塊左右),“便宜”成了我對這個國家的第二印象…

開了不到倆鐘頭到博爾賈,如果說成“村鎮”的話也許更貼切。除了主幹道外基本就沒有像樣的柏油路,車一過塵土飛揚,小木屋是鎮上建築的主要形態。大家還都不算太餓,我們在博爾賈沒有停留。但說實話,從進了俄羅斯開始的所見所聞讓我對前途越發擔憂…

又往前走了不到100km,路邊看見了個亮小彩燈的屋子,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晚上很顯眼,招牌上寫著“кофе(coffee)”。這種路邊的小咖啡廳密集分佈在俄羅斯路網周圍,十來公里就能碰上一個。說是咖啡廳其實就是小飯館,提供的菜也簡單,不外乎俄羅斯國菜肉餅配土豆泥、紅菜湯、土豆湯幾種,店裡就一兩個阿姨前臺後廚來回忙活。食客多以大車司機居多,反正就是為了吃點兒東西繼續趕路,對於菜品種類和服務沒多高要求。

俄羅斯歷險記 自駕牧馬人穿越西伯利亞【一】

紅菜湯+土豆泥=俄羅斯最最最最最家常菜

我點了個肉餅配土豆泥加紅菜湯和一杯咖啡,也許真餓了,豬八戒吃人參果般風捲殘雲後愣沒嚐出什麼味兒,倒是對那杯“黑咖啡”記憶猶新。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真特喵難喝,一點咖啡味兒沒有還齁甜,就像喝煮沸的可樂一樣,導致後來我在俄羅斯喝咖啡都小心翼翼,因為他們默認在所有咖啡里加糖。對!是包括美式、意濃、雙倍意濃在內的所有咖啡。

點餐時弔詭的一幕發生了,一行人看著菜單上的西裡爾字母不知所措,自然而然地把老C拽過來翻譯。結果大哥從兜裡掏出手機開始拍照翻譯…所有人見此景都是吃了蒼蠅般的表情…總算搗鼓明白七七八八以後,交流又成了第二難題,老C繼續發揮“手機翻譯法”,從拍照翻譯切換到語音翻譯…我懷疑這哥們兒是不是收了翻譯軟件的錢,非得把各種功能展示一遍才過癮。好在結賬時老闆拿計算器按出了價格,否則老C還得拿著手機過來充數…

也許老C是有點兒掛不住面兒,接下來的路程頭車開得飛快。俄羅斯這“省道”雖然破,但好在基本沒探頭也就沒限速可言,能開多塊全憑駕駛者做主,只是穿村鎮時控制在80km/h以內就行了。相比國內或者歐洲,這個限速都太“戰鬥”了…

快進赤塔的時候,老C的歐藍德被路邊黑警攔下來找藉口勒索未果。後談起此事,老C總擺出吃過見過的姿態“這都小事兒,我就裝聽不懂!”…“裝”這個字眼用得真好。如此大義凌然吹牛B還不臉紅的著實少見,不禁讓我想起了那位前領導…

當晚11:59到了赤塔蒙布朗酒店,這是路上老C打電話找熟人訂的酒店。千萬別覺得老C在當地有面子,他是先給被遣返的翻譯L姐撥了電話,L姐又找到了赤塔的朋友預定了房間。事後想想我們從口岸出來這480km是在沒有翻譯且嚮導完全失效的前提下一路殺過來的,除了膽大找不到別的理由了。

蒙布朗算是赤塔最高B格的酒店,500多rmb一晚的標間在當地算得上頂級收費,酒店差不多等於國內3-4星標準。只是這個最豪華的酒店愣沒人會說英語夠人一夢,好在L姐當地的華人朋友Linda出現才及時制止了老C的手機翻譯。另外,Linda也協調好了新的翻譯——俄羅斯人瓦列裡,可算一塊石頭落了地。

瓦列裡45歲,如果光看面相也就35上下,娶了箇中國媳婦兒,有個四個月大的兒子,全家生活在赤塔。他的漢語是在俄羅斯本地學的,曾經的工作是律師,不過據他自己說俄羅斯法官斷案根本不聽律師嘚吧,索性下海給中國建築商當起了翻譯,偶爾接待中國團什麼的。

之所以說這麼多是因為瓦列裡後來跟我們經歷了太多故事,而他的某些能力和反應讓我認為這哥們兒絕對不是他口中描述得那麼簡單。因為他從來不和我們合影,更不讓我們拍攝他正臉,倒是拿著手機躲在角落拍我們每個人一舉一動;不抽菸不喝酒也不吃甜食,不喝酒對於一個俄羅斯男人來講太反常;和我們吃飯總是分桌而坐;每晚住宿也要求單間…當然,這些只是表面現象,我在後文會講瓦列裡那些牛B事蹟。而“瓦列裡”這個名字是我在文章裡給他取的代號,真名並非如此,我甚至懷疑他告訴我的那個“真名”是否真實…

俄羅斯是我見過對外國人最嚴防死守的國家,這一紀錄估計在去北朝鮮之前不會被打破。拿酒店入住來說,一般是拿護照登記後就直接領房卡,護照也會一併還回。而俄羅斯不然,必須把護照壓在前臺一晚,第二天早晨自行領取,同時還會給你一張有身份信息和當地部門蓋章的小紙片。這玩意兒必須隨身帶好,碰上警察時不僅要給他看護照,還得把這張紙片呈上。我原本認為這是過分教條主義的體現,不過後來經歷的事兒讓我斷定這是對外國人的監視。

前一天累成狗,第二天就在赤塔轉悠,順便解決點兒補給,亟待解決的剛需就是買電話卡。好在赤塔滿街都是電信商店,我們選擇了俄國最大運營商“MTC”的短期電話卡。15天有效期含7GB流量,當然還包括電話時長和短信,但這些對我沒用就索性沒往心裡去,價格500盧布/張,便宜得很。不過現實沒那麼豐滿,俄羅斯甚至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的移動網絡都不怎麼樣,比國內差不知幾個擋。具體表現就是城裡有4G、村裡就大E、荒郊野嶺分分鐘無服務,但好在發朋友圈裝X和給老婆保平安這倆事兒解決了。

跟瓦列裡打聽赤塔有什麼值得一去的地方,大哥咧了咧嘴說“這地方過去就是流放犯人的,啥也沒有…”,但也給出了去喀山聖母教堂看看的建議。在俄羅斯好多教堂都冠以“喀山聖母教堂”名號,因為俄羅斯人覺得喀山聖母是國家保護神,理應全國供奉,這邏輯和我們各地都有孔廟差不多。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