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合作’現狀及未來走勢研討會”在克羅地亞成功舉辦

2019年4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16+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和薩格勒布經濟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16+1合作’現狀及未來走勢研討會”在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成功舉辦。本次會議是配合李克強總理訪問克羅地亞並參加“16+1”總理峰會的一次重要配套活動。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京清、克羅地亞前副總理司馬安(Ante Simonić)、克羅地亞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杜羅·尼亞弗洛(Djuro Njavro)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16+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理事長黃平等三十位中、克學者和專家出席了會議。

研討會前,王京清副院長與克羅地亞前副總理司馬安、克羅地亞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尼亞弗洛分別舉行了會談,雙方就進一步加強智庫和機構間合作交換了意見。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京清在開幕式主旨發言中表示,中國與克羅地亞建交27年來,雙邊關係發展勢頭良好,兩國政治互信牢固,雙邊貿易規模持續擴大,人文交流活躍。一直以來克羅地亞始終支持並積極參與“16+1合作”,作為歐盟成員國,克羅地亞在推動中歐合作方面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王京清副院長還介紹中國當前擴大對外開放的行動和舉措,這些行動和舉措表明了中國提高全面對外開放水平的決心。王院長表示,“16+1合作”進入了第八個年頭,此次在克羅地亞舉辦的重要智庫會議,旨在積極配合即將在克羅地亞舉行的16+1總理峰會,為未來的“16+1合作”建言獻策。

克羅地亞前副總理司馬安表示,中國是個不可思議的國家,它具有5000年悠久的文化,產生了孔子、孟子、孫子等偉大思想家,給全世界帶來火藥、紙張等影響深遠的發明。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齣口大國、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出口大量工業品和農產品。中國每年畢業的博士生數量世界第一,出版了大量的學術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中國政府的智庫,也是亞洲第一大智庫,有3000多名研究人員,對中國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他表示,非常歡迎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訪問克羅地亞,這會增強中西方之間、中國與歐盟之間以及中克之間的相互瞭解和友誼。中國是唯一啟動同歐盟開展次區域多邊合作的國家,建立了“16+1合作”框架,通過匯聚思想、人力和資金來推動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中國正從科技、貿易等領域改變世界,克羅地亞需要抓住機會。

薩格勒布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尼亞弗洛對與會者來到經管學院參會表示歡迎,並表示作為該學院的聯合創立者,願意同中國積極開展各種合作。今天迎來了來自中國的知名的專家學者,探討中克合作和“16+1合作”,薩格勒布經管學院很也榮幸參與到“16+1合作”中,願意通過積極參與這一合作框架,來加強同各國的教育合作與交流。

黃平所長表示,很榮幸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兩個重要智庫平臺的主持者——16+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中國-中東歐研究院參加了此次會議,並作為主辦方推動此次會議成功召開。中克友好關係歷史久遠,合作潛力很大,智庫交流有很大的合作潛力,過去幾年同克羅地亞智庫展開了多種形式合作,促進了民心相通,願意在未來藉助這兩個智庫平臺,繼續開展深入合作。

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吸引了來自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大學、克羅地亞科學與藝術院、地緣經濟論壇、奧西耶克大學、和平大學、班尼亞-盧卡泛歐大學、中國-克羅地亞友好協會等歐洲機構代表20餘人參加。

與會學者分別就中國與世界新秩序、中東歐國家如何看待中國發展、中東歐中小型開放經濟體的發展道路、“16+1合作”八年的成果和影響、中國投資巴爾幹的案例分析、中國的務實制度主義外交在推動“16+1合作”中的作用、歐盟外部投資安全審查機制的合法性問題、克羅地亞參與“16+1合作”的活躍度以及“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人文交流的多維度視角等展開研討並進行了互動交流。

黃平所長在會議總結中表示,跨文化交流對推動中克和中歐之間的相互瞭解非常重要,他本人從事多年的跨文化交流活動,文化不是屬於某個人或某個機構,而是全人類共同的財產。文化具有差異性,但文化交流卻具有包容性,只要文化之間秉承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就會對雙邊合作產生積極影響。

本次研討會得到克羅地亞媒體的廣泛關注,克羅地亞國家廣播電視臺、LIDER多家媒體對會議進行了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