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如果说一座城市拥有记忆的话,那么在鞍山这座城市的记忆里最深刻的那一部分必定是来自鞍钢。鞍钢承载了鞍山这座城市的记忆与荣耀。

行走在鞍山街头的每一个人都和鞍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鞍钢的历史,几乎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他记录了中国近代的屈辱与不堪,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几代钢铁人的血泪浇筑,实现了操作上从手抬肩扛到机械自动化,原料上从以前靠废旧钢铁熔铁水到如今优质铁水用不完,面貌上从以前的一片荒芜到如今的花园式工厂的过程。回顾鞍钢的发展历程,是几代钢铁人艰苦奋斗的精神,钢铁的意志铸就了今天鞍钢的壮大。

1904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俄国将长春至大连的租地交由日本。这之后日本人在鞍山地区发现十余座铁矿山,并发现了大石桥菱镁矿、烟台粘土矿等资源。就这样,满载着日本经济侵略的振兴铁矿无限公司成立,并于1918年在鞍山成立鞍山制铁所,1919年3月炼焦厂开始生产焦炭。同年4月29日,1号高炉点火,标志着鞍山制铁所正式投产。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朴茨茅斯和约》签约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1919年鞍钢1号高炉点火

彼时的鞍山制铁所并不是属于国人的骄傲,从开始投产,日本每年攫取成百万吨的钢铁,将其源源不断的运输回国,整整三十年中国工人都在日本人的奴役与压迫下进行生产。1945年日本战败,撤退时对鞍山制铁所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并留下了一句话“把鞍山留给中国人种高粱去吧!”

与共和国同龄,鞍钢开工创辉煌

1948年,东北解放,人民政府接手鞍山制铁所,在一堆废墟上成立了鞍山钢铁公司。仅仅过去七个月,鞍钢就恢复生产。1949年7月9日举行开工典礼,标志着鞍钢正式投入祖国的怀抱。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鞍山钢铁公司成立仪式

鞍钢的发展得益于每一个鞍钢人的热血付出。在恢复生产后,鞍钢的基础建设却受困于材料短缺,导致迟迟无法推进,鞍钢的“老英雄”孟泰看到这一幕时,下定决心要为国家分忧解难。从此他每天泥一把、油一身、汗一脸,拣回一根根铁线、一颗颗螺丝钉、一件件备品。在他的带动下,全厂工人都行动了起来,在短短的数个月内,回收了上千种材料,捡回上万个零备,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这种“孟泰精神”也成为了鞍钢的图腾。而后,鞍山市民自愿捐献器材,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献交器材1123种21万件,从而解决了鞍钢设备修复材料短缺的问题,与此同时,为了帮助鞍钢完成国家的任务,满腔热血的千名工人及学子,从全国各地500多个县市级,奔赴东北支援鞍钢,这里承载了一代产业工人的钢铁意志,一位位学子的钢铁梦想。他们参与了鞍钢最初的建设,也为鞍钢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鞍钢办公楼前孟泰雕像

此后鞍钢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党和国家领导人举国之力建设发展鞍钢,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与苏联合作建立起包括大型轧钢、无缝钢管、炼铁高炉在内的三大工程,使得鞍钢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此后鞍钢飞速发展,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截止,鞍钢生铁产量达336.1万吨,钢291.07万吨,钢材192.39万吨。国家投资17.59亿元,上缴利润 22.4亿元,鞍钢自主生产的无缝钢管投入使用,鞍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钢都。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鞍钢生产的第一根无缝钢管

随着60年代末中国钢铁工业迎来了黄金时期,鞍钢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座150吨转炉在第三炼钢厂动工兴建,当年12月建成;1972年4月又动工兴建第二座150吨转炉,于1973年6月投产,标志着鞍钢工艺开始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拥抱改革开放,鞍钢走向世界为国争光

改革开放以后,鞍钢积极实行国际化经营,1981年开始鞍钢推出的一大批具的高附加值产品,如重轨、船板、冷轧板、无缝钢管、冷轧硅钢等已成功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包括德国大众、美国通用、韩国现代造船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全球供货商,用户遍布美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08年鞍钢累计生产钢3.81亿吨、铁3.75亿吨、钢材2.77亿吨,上缴利税1245亿元,相当于国家对鞍钢投入的23倍。

截止到2015年,鞍钢集团的生产总值为1615亿元,鞍山全市的生产总值为2326亿元,鞍钢的占比接近70%。鞍钢集团的纳税额也达到鞍山全市税收的60%,而鞍钢的投资、出口在鞍山市的占比均超过了70%。

钢铁行业面对严重挑战,鞍钢面临困境

然而随着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倾斜,使得长三角、珠三角、首都经济圈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政策的高地,形成虹吸效应,一度将资金、技术、人才统统吸走,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形成“真空地带”。东北人才外流严重,在此背景下鞍钢的发展也举步维艰,同时受铁矿石供求关系不平衡,钢企利润几乎都遭到了矿价暴涨的蚕食,钢材市场价格下滑,外部市场因素吞噬盈利空间。鞍钢已在公司内部“以超常规措施持续加大降本增效工作力度”,但仍不足以弥补钢价深幅下跌带来的效益损失,鞍钢的发展也开始逐渐放慢了脚步。

布局鲅鱼圈力图再创辉煌

鞍钢开发的鲅鱼圈项目被视为我国落实钢铁产业发展规划批准建设的首个沿海布局钢铁基地。一期为500 万吨的热连轧和宽厚板项目,产品主要定位于集装箱用钢、管线钢、船板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鞍钢在做强精品钢铁,这一总的战略目标,更近一步,深化钢铁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企业由“鞍钢制造”向“鞍钢智造”转变。

从孟泰、王崇伦、到雷锋、再到郭明义……一代代鞍钢人,涌现出一份份正能量,支撑鞍钢发展,助力祖国的伟大复兴,未来的鞍钢,将肩负起中国钢企改革与创新的大旗,构建“631”产业发展格局,加大科技投入,在国际化战略的指引下,使鞍钢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钢铁企业,让共和国的长子风范,成为世界品牌。

附:鞍钢老照片,让我们一起回忆曾经的岁月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1904年鞍山火车站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1919年鞍山制铁所最早的机车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1923年鞍山制铁所及周围矿山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鞍钢大白楼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1948年7月9日鞍钢开工纪念币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1957年鞍钢外景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鞍钢食堂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鞍钢工人们上下班坐的有轨电车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如今的鞍钢

忆鞍山:一座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


鞍钢高炉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