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说“中国有三个半人”,该怎么理解?

我为什么能上热搜


钱钟书先生的原话是:“中国只有三个半人:两广算一个人,湖南算一个人,江浙算一个人,山东算半个人。”。这句话该做何解,钟书先生此言应该是出自于这些地方对整个近代中国的影响,而非现在的“地域黑”,所以所做解释,应当公正公允。



两广的一个人:两广是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马前卒,也因此催生了一批起义,革命的有识之士。最早的比如洪秀全,后来的孙中山先生,两广之地一直是最早带头反抗的。


湖南的一个人:近现代史上,湖南为中国输送了大量经纶治世的人才。满清时代的曾国藩,近代的黄兴,开国领袖里面更是不胜枚举,于是有言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

江浙的一个人:江浙一带是中国近代最早进入近代化地区,成为中国的经济摇篮,而且江浙地区文化繁荣,文人辈出,“江浙派”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不容置疑。


山东的半个人:山东是孔子之乡,儒家圣地。儒家文化则影响中国人几千年,成为我们基因的一部分。近代一来,西学东渐,虽然儒家文化的影响遭受了打击,甚至压制,但还是非常重要,因而算半个人。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钱钟书先生的观点呢?我是头条作者围知历史,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围知历史


钱钟书先生的原话是:“中国只有三个半人:两广算一个人,湖南算一个人,江浙算一个人,山东算半个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是是依据近现代以来这几个地方出的对中国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以及对近现代中国所做出的贡献。


首先,两广尤指广东对中国近代的发展及国民革命功不可没,翻开近现代史,广东人的名字俯拾皆是,两广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摇篮。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点燃中国近代反侵略的熊熊烈火以来,得风气之先的广东便成了“反贼”云集之地。


洪秀全、冯云山、康有为、梁启超,从太平天国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每一次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都写满了两广人的名字,广东人开革命之先河,与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东是近代对外开放较早,思想最为先进的地区,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其密切相关,革命的源头自此而起,直接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中国步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再看湖南,对中国近现代产生的巨大影响不言而喻,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与发展与其都密切相关,中国素有“一部中国近现代血泪史,半部由湖南人书写”的说法,为近现代中国输送了大量经天纬地之才。


从清末曾国藩开始,湖南在近现代人才辈出,名将云集。湖南名士杨度的“若到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情壮志,曾激励了千千万万湖南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抛头颅、洒热血,谭嗣同、黄光、毛泽东一辈又辈的人都抱着这样的信念。


所谓”无湘不成军“,近现代的中国军队也少不了湖南人的身影。近代以来,湘军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自曾国藩创湘军以来,湘军这个名字就横贯中国近现代史的长空。很多人从湘军一步步走出,不但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湖南人的精神面貌。


有人曾言:”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从中就可看出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除去伟人毛泽东不说,更有中兴四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魏源、谭嗣同、黄兴、蔡锷、宋教仁、刘少奇、蔡和森、何叔衡等一大批精英人才,无不为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就新中国来说,十大开国元帅中有3位湖南人,十大开国大将有6个湖南人。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所占的地位显而易见,他们都无疑推动了中国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


其次江浙,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长期是我国的经济重心,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江浙人用自己的富饶为中国近现代革命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由于经济发达,对于外来文化、技术的吸收程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思想相对来说也比较先进、进步,近现代著名人物如李鸿章、蒋介石、周恩来等等赫赫有名的人物皆出于此,可以说与中国近现代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后看山东,中国儒家的发源地,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思想的发源地和中心。中国自汉武帝以来就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一直沿用至今。


儒家思想可谓深入国人文化的骨髓中,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曾或多或少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也处处可见其渗透的影响力,比如我们熟知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一言一行都无不透露着儒家文化的身影。


山东近现代的著名人物如孙传芳、吴佩孚、张自忠等,解放战争中也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当然,这只是钱钟书先生个人的看法,要论贡献其实其他地区也或多或少做出巨大的贡献,比如四川、江西等等地区,也不遑多让。其中四川开国元帅就高达4人,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领中,98人为四川人,成为全国各省将帅中含金量最高的省份。

而在开国将帅中,江西籍的将军最多,共327位,占全国开国将军总数的20.26%,包括肖华、陈奇涵、赖传珠3位上将;梁兴初、吴克华等38位开国中将;谢振华、曾克林、丁盛等286位开国少将。当之无愧的红色摇篮!


朝闻历史


“中国有三个半人”这个话题在去年前年引起网络上的争论!赞成谩骂屡屡皆是,这是为什么?

这句话来自于钱钟书的《猫》:中国只有三个半人,两广算一个,湖南算一个,江浙算一个,山东算半个!钱钟书为何要这样分呢?

很多网友认为中华为一体,又哪里是这三个半人能一概而论的!原来这三个半人的依据是根据中国近现代史,各地对中国发展的考量,并没有地区歧视是谁!

江浙沪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新被迫对外开放的地方,1840年的鸦片战争让众多沉浸在天朝上国美梦中的人猛然惊醒,国外工业化的入侵席卷全国,尤其江浙地带首当其冲!

很多实业家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让江浙一带买入工业化建设,成为中国最早的经济摇篮。

那么两广又是什么?鸦片战争的兴起在广东,而洪秀全的起义也是始于广东。太平天国14年的存在,让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正因为太平天国的存在,也极大促进了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发展,积极发展实业,抵抗外国侵略。众多官僚与民族实业家都来自于湖南,正因为湖南与两广地区人民不屈不饶的精神促进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

为什么山东算半个?这是因为一带伟人孔子的所在地,他的儒家思想贯彻了整个中国文化,如清末提倡的西学东渐,就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来进行强国!然而左右比不上前面三个,所以称半个。

不知各位如何理解这三个半人?


历史微旅者


钱钟书话里的中国三个半人,分别是两广人、江浙人、湖南人和山东人,其中山东人,则是那“半个人”。作为学富五车的大学者,钱钟书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是视其他中国省份如无物吗?

钱钟书

甚至有人因此将其引申为钱钟书是地域黑,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敏感。我认为钱钟书这话的意思,主要针对着近代历史,而很显然,中国近代历史,虽然各个省份都有巨大的贡献,但成就而言,的确是以两广、江浙和湖南贡献最大。

首先说两广。其实在鸦片战争之前,两广地区就是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地方,著名的十三行也位于广州。因此,两广人对于外界事物,尤其是西方文化最为了解。近代中国,尤其是清末时期,如果问中国哪个地方眼界最为开阔,那自然非两广人莫属。

两广

两广先后涌现了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领导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和领导辛亥革命孙中山。这些人和领导的运动,无不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而其他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席之地的两广人更数不胜数。

中国近代的革命,也往往最先在两广地区打响,著名的北伐战争,就是最先在两广地区誓师北伐,并最终席卷中国,也由此奠定了国民政府对中国的统治。因此,两广在中国近代中国占据一席之地,当之无愧。

从两广出发的北伐战争

再说湖南。湖南在近代中国的“出镜率”比之两广有过之而无不及,湖南也一直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无湘不成军”、“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等美誉更是令湖南人无比荣耀。

清末年间,席卷大半个中国,造成上亿人死亡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就是由湖南人曾国藩带领的湘军最终平定。而另一个同样出生于清末的湖南人左宗棠,更曾率领湘军收复新疆,成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民族英雄。

曾国藩

而到了民国期间,中国革命也正是在一个湖南人的率领下,克服艰难险阻,冲破重重阻碍,最终缔造了新中国。单就新中国缔造者一人,就足以说明了湖南的重要性。更何况湖南涌现出的灿若星辰的历史名人呢?!因此,湖南占一人,实至名归。

提起江浙,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会做生意。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江浙地区历来以富庶闻名。而在近代中国,江浙著名的,莫过于大名鼎鼎的江浙财团。国民政府领袖常凯申正是倚仗江浙财团为底气,才一手枪杆子,一手钱袋子,军事手段和金元攻势并重,最终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蒋介石

在蒋委员长打江山的过程中,除了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最重要的就要属为委员长提供足够粮饷的江浙财团了。更何况,蒋委员长本人也是出身江浙。而素重乡党的蒋介石更是提拔了大量江浙出身的“文臣武将”。民国期间,出身江浙的名人,更是灿若星辰,也使得江浙人对于中国近代的历史影响愈发深远。

最后就说到了被称为“半个”的山东人。近代以来,尤其是民国期间,中国的革命大多数都发源于南方地区,北方的省份相对沉寂。那为什么钱钟书还会提到山东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山东代表着孔子和儒家文化。

孔子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化就成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虽然近代中国对儒家文化产生了大量的批判乃至于鄙夷,但是,儒家文化依然深刻的影响着我们,虽然近代矫枉过正,但儒家文化依然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无法去除的文化和信仰。

而儒家往往代表着大治和稳定。经历了近代的战乱不休之后,中国终究会久分必合,由大乱变大治。而此时,当然是由儒家文化出马。当然,近代山东虽然涌现了如吴佩孚等众多历史名人,但其影响而言,依然不如两广、江浙和湖南等地,因此,山东被钱钟书称为了“半个”。


鸢飞九天2018


钱钟书 三个半中国人

这是钱钟书先生在其小说《猫》里面所谈到的话题,在书中钱老说:近代中国只有“两广、江浙、湖南、山东”,这三个半地方的人说出自己的籍贯来最有声势!

那么,我们今天的人就好奇了,难道诺大的中国就只有这几个地方出人才吗?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遭受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内忧外患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力挽狂澜的时代巨子,其中以两广、湖南、江浙最为显著,甚至有这么一种说法:中国近代革命是“两广人起革命、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的说法。

广东是较早被西方列强侵略的省份,同时广东靠近被殖民的香港、澳门。这在晚清时期,对于仍旧处于三拜九叩的旧思想封建帝王统治的广大中国地区来说,香港澳门的社会风气,真可谓是“开文明之先河,进步之民风,自由之思想”,这对于目睹了这一切的仁人志士来说,触动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容易产生改革与革命的思想和行为

如梁启超的“改革维新”、孙中山的“民主同盟”、反清到北伐斗争等等,两广地区都是那个时代大革命的大本营(甚至更早之前的太平天国洪秀全等人)

但是,要想革命,还需要有资本有钱才行,而江浙一带,自南宋以来,就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那里的豪绅巨贾掌控着全国的经济命脉,天下大半的财富出自江浙,富裕的民风,自然造就人才的鼎盛

孙中山所发动的历次革命与北伐,背后都有江浙的财团势力在支持,如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就是当时江浙大财团宋家的千金

除了出钱,江浙人在文化领域也同样贡献非凡,比如:与同盟会齐名的光复会,其创始人蔡元培、陶汉光、锡希林、秋瑾等等大部分的主干人都是清一色江浙的人,

此外,像钱穆、徐志摩、鲁迅、钱钟书、郁达夫等等的文化巨匠,也是出自江浙一带。

有了革命领袖,也有了出资人,那还需要的就是最重要的:勇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上战场的革命实力派了

而湖南血性男儿本色,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大无畏、大气魄、大勇气,甚至有民间说法“若叫中华国灭亡,除非湖南人死光”。但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偏颇的,因为四川、云南、贵州人在中国近代革命中,其付出的伤亡代价是最多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四川,抗战初期,四十万四川子弟抛妻弃子,带着简易的装备,长途跋涉出川,在大队人马往西部撤退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直赴江沪来打小日本

不过整个战争时期,湖南所涌现出来的大将、将军、元帅等等,军队人才确实是最多的

孙中山历次革命的左膀右臂黄兴、宋教仁,湖南人

湖南自曾国藩创建“湘军”起,湖南就变成了那个时期中国军事人才的摇篮与大本营,如鼎鼎大名的开国领袖 毛泽东,开国十大元帅中的 彭德怀、贺龙、罗荣桓,湖南人占据了三位,而十大将军中, 粟裕、黄克成、谭政等等,湖南更是占据了七个席位。

而山东,自古以来就是孔孟之乡,诗书礼乐,也涌现出了一批的音乐人才,但是,相比较于两广、湖南、江浙来说,山东还是逊色了不少,所以在三个半中,她只能拿到半个的席位了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钱钟书先生的“三个半人”的表述,是具有非常强的时代特性的,是特定时代与历史的现象,我们今天的人不应过于纠结于这句话,钱老只是想言简意赅的将中国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两广、湖南、江浙等地,有历史文化渊源与时代优势,他们盛产人才,而这些人才为中国革命所付出的牺牲与贡献非常巨大

所以,我觉得,钱老的“三个半人”的描述,地域的描述只是比喻,其内核是对人才的描述

以上,就是我的浅薄见解,希望您能满意,谢谢!






雲栖谷


这句话完整的应该是“中国有三个半人,两广人算一个,江浙人算一个,湖南人算一个,山东人算半个。“,出自于他的小说《猫》。他这里的人指的其实就是——人才。下面我分别介绍这三个半人。

两广人

若是要评选带头搞事闹革命的本领,在近现代自然是两广人为最。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在革命一事上,两广人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前赴后继的为人民摇旗呐喊。虽然在政治层面上没有取得过较大的成就,但单单就凭那份奋勇争先的勇气以及百折不挠的魄力就已经很让人敬佩了。

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洪秀全在广西掀起革命,孙中山引领辛亥革命,康有为梁启超则领衔发动戊戌变法。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之变局,总不免会看到几个两广人的影子。

江浙人

若说两广人是发起革命的功臣,那江浙人就是推动革命持续进行的工程。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但凡革命,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钱。而江浙人就是有钱,江浙大地,物阜民丰,商业繁荣,最易出大富之商贾,他们捐献的钱财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煮海为盐,采山为钱,国税在熟之稻,乡贡八蚕之棉。
天下赋税,三分有其二。

湖南人

发起革命,支持革命的人都有了,还缺能够将革命推向高潮乃至取得胜利的人。湖南近代异军突起了一拨人,他们不仅有文,还善武。黄克强顶着巨大困难,率领一支湖南军旅抵挡了大批清军;蔡松坡仅仅领着不足两千人马,硬是和十万袁军打生打死。他们这样的人,是何等的坚韧不拔,虽名为书生,实为将军。

半个山东人

革命胜利了,总需要有人站出来,制定新的制度,建立新的王朝。山东儒家思想深厚,是士大夫之乡,易出高级知识分子。只是到了晚清,由于经济凋零,被西方影响较小,导致文化趋于保守,所以才说半个人。

这句话在现如今当然是片面乃至错误的,但是钱老说出这话是基于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而言的,却也是可以理解。


年青代当


首先申明,无论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还是钱钟书先生所有的,都是具有时代感的,不能拿来比较今天的实际。

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中,有这个三个地方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

第一个是广东广西大部,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驱。

第二个是长江三角洲,这是我国近代经济最发展的地区。

第三个是湖南,这是我国近代人才的输出之地。

这是冯友兰先生从近代中国的全局,言简意赅的做了一个自己认为的总结。

而钱钟书先生更简单的将地区变成了人,更为形象。

钱先生说,近代中国主要有三个半人。

第一个是广东广西地区。

第二个是湖南地区。

第三个是江苏浙江地区。

第四个算一半的是:山东地区。

钱先生的意思其实很好理解。

第一个人:那就是两广的人因为靠近海,所以最先接受新事物,也最能第一个站出来变革,举旗。

第二个人:有人举旗了,那就要更多的人出来响应,于是湖南人就站出来了。

第三个人:大家都站出来了,那就要资金推动,于是江浙人就出来了。

第四个半人:大家成功了,那就该学学孔孟,定制度,学礼仪了。

如果把钱先生的话比喻成人的一生的话:

那么第一个人就是少年热血,第二个人就是青年激情,第三个人就是中年成熟,第四个半人就是老年稳重。


早晨从下午开始


还有一种说法:中国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广东人,出思想;一个是浙江人,出线财;半个是湖南人,能拚命。不管怎么说,大同小异,无非是说明这些地方的人引领中国发展方向。

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后,首先受到侵害的差不多也就是上述地区。所以毛泽东讲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越深,反抗越大。正是和上述地区的实际相符合。所以,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的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在抗击三座大山的斗争中,由于上述地区始终处于一线,故而涌现出了许多仁人志士,引领大众奋起抗争,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国人骄傲的站在了世界上。


金兔王豫生


主要是近现代以来各地出的对中国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和对中国有重大贡献为依据。

  近现代,两广特别是广东对中国的近现代进程有重大作用,对中国有巨大影响的人物有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汪精卫等(对中国有巨大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反面影响)。由于广东频临南海,对外开放早,所以广东人思想比较先进,革命得最厉害。

  中国素有“广东人革命,浙江人出钱,湖南人流血”的说话,湖南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是没有那个省可以比的,俗话说“一部中国近现代血泪史,半部由湖南人书写”。从曾国藩开始到现在的朱镕基、贺国强,湖南在近现代人才辈出,湘军将士,英勇奋战,平定太平天国,收复伊犁,以至于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更有“若到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诗句传世。湖南近现代著名人物有曾国藩、魏源、左宗棠、黄兴、蔡锷、宋教仁、毛泽东、刘少奇等等等等,十大开国元帅中有三个是湖南人,十大开国大将中有六个是湖南人。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敢为天下先”是湖南人的优良品质。

  江浙一带,广义的江浙一带就是指江南一带,自古就有“天下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江浙自古富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屈辱历史中,江南人利用本身的富饶,毁家纾难,为中国革命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清末的淮军更是与湘军共同撑起大清王朝,并逐渐取代湘军,成为清军主力。江南人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好技术,改善军队装备,因此当时的淮军是中国最先进的部队。江浙近现代著名人物有李鸿章、蒋介石、周恩来等等还有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解放军将领。

  山东,中国儒家的发源地,中国外交家曾在巴黎和会上向各国宣告:山东之于中国,犹如耶路撒冷之于西方,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可见山东对中国的重要性,中国人从小就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受过儒家文化的影响,山东作为儒家的发源地、正统儒家思想所在地,对中国的影响不言而喻。山东近现代的著名人物有孙传芳、吴佩孚、张自忠等。


江南老司机


钱钟书先生作为一代文学巨匠,自然不会信口开河,能谁出这样的话自然是有其根据的,而且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钱钟书先生说这句话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叙及的,有其成立的时代背景,绝不是简单粗鄙的“地域黑”言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中国有三个半人”归到历史类的问题里面,的确有其道理,因为这句话本就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把目光聚焦到近现代史,对中国近现代化走向居功至伟的四个地域的人――两广、江浙、湖南以及“半人”山东。

率先在清王朝的封建肌体里涅槃重生的是康有为的维新变运动,使得当时的知识分子在思想层面开始变化。开始真正的怀疑清王朝存在的合理性,这是心理层面的转化其实比放几声冷枪要威力大的多,而康有为本身就是广东人。


后来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同样是广东人,正是在他的奔走呼号下,最终埋葬了清王朝,但不得不说不管是康有为还是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拿钱最多的就是江浙财阀,比如大名鼎鼎的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先生。

广东人喊革命,江浙财阀出钱,那么出人的就是湖南,近代以来湖南人湘军,不论是清朝还是民国,都是活跃在军政两界最活跃的一派,其中涌现的代表人物更是数不胜数,从曾国藩往下排,一直能排到伟大的毛泽东主席。

至于说到山东,相对前面的两广、江浙以及湖南,则影响力稍逊一些,但在历史面前,从来不以贡献大小来论谁是中国,参与就是对历史最大的贡献,而且钱钟书先生这样说也只是表达一种这几个地方人才众多人杰地灵的意思,没有说到其他地方,不意味着就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