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区大伾山东麓天宁寺内及附近。因其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而著称于世,是我国大型摩崖造像之一。该石佛始建于北魏,依山开凿,总高八丈,藏于七丈高的楼内,素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称,为世界佛屋景观之唯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大伾山又名黎山,位于河南浚县城东南,山势巍峨,松柏苍郁,秀丽幽静。五代前释道二教并存,道庙佛寺数量众多。至五代后周下诏灭佛,现东麓天宁寺内有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刻的“准敕不停废记碑”,为山上现存最早的碑刻,研究后周灭佛的重要资料。道教宫观现存吕祖洞、壶天道院、禹王庙等。另有大石佛像、唐代《大伾山铭》摩崖题记以及藏经阁、阳明书院、龙洞、丰泽庙等胜迹。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摩崖大佛为倚坐的弥勒像,左手扶膝,右手施无畏印。开刻于北齐,唐初刻成,佛高21.33米。

附近保存历代石刻碑铭三百余块,包括北魏石兽,唐代“大山铭”、陇西尹公浮图、八棱经幢,后周“准敕不停废记碑”,宋代“康显侯告碑”,明代王阳明“大伾山诗”等。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大石佛,古称大佛岩,倚山凿就,高与崖齐,整躯为岩石,为明代成化十年(1478年)装饰。大石佛结跏趺坐,面方颊圆,略呈梯形,形似弥勒佛像。目平视,唇紧闭,表情庄严。两肩立挺,脖颈较长,在三道肉领。左手覆膝,手心向下,右手曲肘举。手心向外,示“无畏印”。身穿五彩方格袈裟。因胸部残破,衣纹不清,似是双襟直垂。按其雕刻的纹路,属于直平阶梯式刀法。但在其转弯处有突起的圆棱。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大石佛历史悠久,几经兴废,特别是元代末年遭受的兵火,大佛阁被烧,大石佛躯体的有些部位被烧坏脱落,至明代无法补缀复原,因而加以改造并糊上泥皮彩,致使大石佛原貌无从考查。虽然某些部位失真,但大石佛的整体轮廓是无法改变的,故而仍保留着一部分原始状貌,如三角形体、方墩座、平板脚等,因大石佛的原始证据失察,现存特征又不一致,故一时尚不能绝对断定它的创造年代。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目前,关于大石佛年代考证之类的文章、研究资料较多,最后统一的意见是:“后赵一北齐”,确凿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大石佛是我国大型摩崖造像之一,即使为北魏晚期的作品,仍不失为我国一大历史名胜古迹。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大伾山石刻以唐代的《洪经伦题记》和明代的王铎书法最为有名。目前仍完好无缺的石刻有460余处,书法历史价值较高的摩崖题刻65处。年代最早者为唐代,最晚是民国,有字径1.3米的大伾伟观,也有妙相端庄的线刻观音画像。这些石刻除展露出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外,还在书法上融汇了真草隶篆、颜柳欧赵各种流派风格,甚至还有满文、巴思巴文、古梵文和回鹘文,充分体现了中华书法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为研究浚县及豫北地区的宗教发展、民俗风情、历史沿革、文字演化和书法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真实可靠的资料。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大伾山摩崖石刻群的代表作:摩崖题字有鹭涛虎岫、鸿爪、禹贡名山、群玉山头、大伾伟观、旧地重游、邀云、东皋舒啸等;摩崖题记题铭有:大伾山铭、曹坦题记、鲁元翰题记、许有壬题记等;题诗有王阳明游大伾山诗等。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大伾山是中国文字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尚书,禹贡》载:"东过洛油,至于大伾。"相传大禹治水,到过大伾山。故历代名人登临大使,多赋诗留言,刻碑勒石,抒发"登大伾、俯大河,怀大禹"的感慨豪情。金明昌以前,大伾山为黄河转折点,南控名渡黎阳津(又名黎阳关,对岸为白马津),为大河南北要冲。县城"凭山为基,东阻于河",山阻河险,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光武帝以幽、并二州的兵力攻取天下,首先于黎阳立营以障河北。曹操、袁绍交兵,都以黎阳为制胜之地。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的大将箓明筑垒于大伾山之东,以控制大河南北。隋末瓦岗军于大伾山巅筑中军亭,以瞭望敌情。唐高祖置黎州总管府,总摄殷、卫、澶、黎四州之众。五代时朱温、李克用纷争黎阳。北宋于大伾山北麓建通利军,作为军事重镇。这些历史事例,都足以表明大伾山地理形势的重要。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河南浚县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北朝至明)(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