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为何被称为“帝国坟场”?

YANGHUA-2046


如果仅仅从扬名立万的角度出发,阿富汗还真要感谢本拉登。正是这位恐怖大亨的911“惊世之作”,让阿富汗这个身居亚欧大陆内陆的闭塞小国,在21世纪初始便闻名全球。而美国随即发动的阿富汗战争,更使这个原本毫不起眼的贫弱小国,在十多年的时间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新闻热点。

不过,这种战争带来的聚焦,对阿富汗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虽然消灭极端势力,符合阿富汗整体利益,但这一打就是十多年,自家地盘上经年累月的战火纷飞,任谁也不喜欢这种局面。

而对美国来说也同样如此。堂堂世界霸主,在这块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一打就是十年,最后却慌不迭的急着撤兵退场——这实在有些颜面无存。

不过美国也不必太过懊丧。把时光倒退30年,七八十年代的苏联也同样攻打过阿富汗,也同样推翻了当时的政权。而苏联的结局更惨——这场同样持续十多年,同样耗费天量资源的苏版阿富汗战争,不仅同样以狼狈退出收场,还直接引发了苏联的危机,成为其土崩瓦解的重要推手——相比之下,美国能全身而退还算好了的。、

全球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均在阿富汗惨遭滑铁卢,这个中亚小国何以有这等魔力?我们从地缘的角度来做个分析。

首先看一下阿富汗的基本面。阿富汗位居亚欧大陆内陆腹心地带,领土面积近6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000万。地理格局上,兴都库什山脉从东北横贯西南,是其与东亚和南亚的地缘分割线,伊朗高原由西延生向东,占据了阿国领土的绝大部分。

阿富汗全境多山,高原与山地占全国面积的4/5,仅有以马扎里沙里夫为核心的北部边缘,和以坎大哈为核心的南部边缘为低地平原地形。云石公众号:yunshi911由于地处内陆腹心,阿富汗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降雨十分稀少,所以这两块极为稀有的平原,也都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可开发程度十分之低。

这实在是一个十分糟糕的地缘条件。从内部看,阿富汗内部基本上没有任何高价值的地缘板块,国家可开发程度不高。

外部看,由于地处内陆,阿富汗没有任何出海口,周边又都是高原、山脉、荒漠,将其四面包围,形成了天然的闭塞格局。

还有一点,由于阿富汗地处亚欧大陆腹心,无论是以长江——黄河流域为核心的东亚文明,以恒河为核心的南亚文明、以新月沃地为核心的伊斯兰文明,还是以东欧为核心的俄罗斯文明,都与其相距遥远,且关山阻隔,所以阿富汗也很难承接其他主要文明的辐射。这种种因素,决定了阿富汗很难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只是,阿富汗自身条件恶劣,但在地缘格局上,身居东亚、中亚、西亚、南亚四大板块交汇之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却使他成为各个主要地缘势力的冲突核心。无论是谁,只要占据此处,便获得了向周边其他板块拓展地缘影响力的通道,对这些地缘势力构成巨大威胁。

所以,自古以来,阿富汗就是各大地缘势力的必争之处。

由于地缘关系上相对更加紧密,所以在农耕时代,这里成为伊斯兰文明的范围;而到近代以后,伊斯兰文明整体衰落,占据北亚和中亚的俄罗斯,和占据南亚次大陆的英国又从南北两个方向,对阿富汗展开争夺。两次世界大战后,日不落帝国解体,英国势力退出,俄罗斯便成为唯一有能力对阿富汗施加影响的主要地缘势力。

但是,先头的伊斯兰也好,后来的俄罗斯也罢,对阿富汗的影响力都是十分孱弱的。遥远的距离,和阿富汗极端封闭的地理环境,大大降低了他们投射地缘影响力的能力。

就伊斯兰而言,虽然凭借农耕时代的强大实力,将阿富汗纳入自身势力范围,但这种纳入只是文化上的。政治上,任何一个以西亚为本部核心的伊斯兰政权,只有在最强盛的大一统时期,才有能力将这个既边远又闭塞的板块纳入旗下。一旦稍有衰落,阿富汗就成为最先独立的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说,阿富汗与伊斯兰文明的关系,和农耕时代越南与华夏文明的关系极为相似——文化上可以融入,政治上难以吸纳。

而俄罗斯的形势更为不利。在之前介绍中亚的地缘政治系列文章中,云石君已对俄罗斯与中亚的地缘关系有所介绍:由于俄罗斯国土呈东西走向,本部又位于最西端的东欧,其向亚洲投射地缘影响力的方向是由东至西;中亚由于远离东欧本部,又位于俄国矩形国土的南方,属于半岛型凸出部,远离俄罗斯的地缘主轴,故受其地缘影响较弱。

而阿富汗更处于中亚五国南方,属于中亚与南亚的交汇处,加之地理环境闭塞,基本上已是俄罗斯地缘影响力的末梢。除非俄罗斯强大到极致,否则很难将其彻底掌控。

不过,70年代的苏联,也正处于俄罗斯文明强盛的顶峰。所以苏联才进军阿富汗,希望通过对该地区的掌控,辅之以自身的强大实力,进而改变西亚、南亚甚至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

当然,以苏联的强大实力,摧毁阿富汗政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在掌控上,苏联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由于地缘关系太过疏离,俄罗斯文明很难辐射到这一地区,而且阿富汗恶劣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其在经济上与俄罗斯的可融合程度较低,所以俄罗斯无法通过经济和文化融合的方式,实现对该地区的有效控制。政治和军事上的高压统治,成为苏联控制阿富汗的唯一手段。

但是,经济和文化上不能融合,决定了阿富汗对俄罗斯不存在依赖和认同。这种情况下,阿富汗人没有理由放弃独立自主的政治权力,听命于远在东欧的莫斯科。换句话说,阿富汗人的反抗意识是不可消除的。

而阿富汗以山地为主的内部地缘结构,也大大增加了苏联对其有效掌控的难度。阿富汗人可以凭借复杂的山地地形,大幅削弱苏联的军事优势。

当然,仅凭这两条,也未见得就一定能逼退苏联。毕竟苏联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超级大国,而阿富汗的实力又微不足道。就算存在巨大的先天不足,但凭借悬殊的实力对比,只要苏联愿意多花些时间,依然有可能取得最终胜利。

但这个地球上,不只是有苏联和阿富汗两个国家。至少,上的了台面的大国中,还有美国和中国,不愿意看到阿富汗落入苏联之手。

美国虽然远在东半球,但毕竟是世界第一超级大国;中国虽然国力孱弱,但毕竟与中亚为邻。固然,地缘关系决定了,此时的美中,都无能力直接干涉阿富汗,但通过一些方式加以影响,还是可以做到的。

于是,以美国为主,中国打下手,大量的美金和武器输入阿富汗,落入抵抗苏联的阿富汗土著势力之手。而以意识形态为标准的部分伊斯兰势力也加入其中——本拉登即于此时入阿。

虽然美、中、伊的帮助都比较有限。但犹如最后一个砝码,扭转了阿富汗的形势。虽然这些支持不足以帮阿富汗击退苏联,但也使苏联始终无法取胜,最终在实力消耗殆尽后狼狈退场。

苏联侵阿的失败,证明了在阿富汗特殊的地缘条件下,任何一方势力对其的影响都是极为有限的。这决定了外来力量纵然实力超强,面对阿富汗本土势力时,也最多就能维持个微弱优势。就算侵入者不惜血本,但只要其他势力稍做帮助,土著势力就能将侵略者拖入泥潭。

鉴于阿富汗地处各大地缘板块交汇,想让其他势力坐视不理,实在难如登天。帝国坟场,正是在这种让外来者内外交困的格局下得以形成。

不过也有例外。

苏联退出后,阿富汗落入塔利班之手。随后,本拉登以此为根基,建立基地组织 ,并在911一战成名——而此举也遭来美国疯狂报复,美版阿富汗战争随即打响。

此时的美国正是如日中天,放眼全球无人敢阻。正是这份超强实力,使他有能力以反恐划线,迫使中、俄、伊等周边势力都不敢向塔利班和基地施以援手,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在几乎不受任何外力干扰情况下经营阿富汗的难得机遇——这几乎是几百年来头一回了!

但即便如此,美国的阿富汗战争依然步履维艰,最后只能草草收场。

回顾这段往事,有几个关键点:为什么美国要打阿富汗战争?仅仅为了本拉登,就值得美国劳师袭远十多年?除了反恐,美国还想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什么目的?为什么最后只能黯然收场?这些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在下一篇中解答。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32——阿富汗之第二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云石君


两百年来,人类历史上总共只崛起过3个全球级的大帝国,这3个大帝国还都因为各种原因入侵过阿富汗。从19世纪以来,阿富汗人每个世纪击败一个世界级的大帝国,这些在全球称王称霸的大帝国都在阿富汗这个“小水沟”翻了船,在人类历史上更是前所未见的。英国、苏联在阿富汗战争后不久,国力衰落,世界级帝国的风光不再,美国在阿富汗消耗了巨大的财力,现在还在拼命挣扎。阿富汗“帝国坟场”的称号,当真是实至名归。

断送三个帝国的神奇经历

1.帝国坟场的成名之作。1839年,也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前两年,英国企图从阿富汗北上,与沙俄争夺中亚地区。不想在阿富汗遇到了硬茬。1839-1919年,80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三次阿富汗战争,每次投入3、4万人进攻阿富汗(大约是英国人投入鸦片战争军队数量的两倍),每次都被阿富汗军民击退。英国在阿富汗消耗了巨大的国力,随后又陷入两次世界大战之中,最终被迫让出了全球霸主的宝座,连世界级大帝国的桂冠也丢在了阿富汗高原。

2.帝国坟场的封神之作。1979年,苏联的国力正处于极盛时期,连当时的美国都要退避三舍。为了惩罚阿富汗阿明政府,苏联出动8万大军入侵阿富汗。虽然苏军顺利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处死了阿明,但是阿富汗民众激烈反抗,令苏联始终无法稳定住阿富汗的局势。基地组织等极端组织也是在那个时期,在美国的支持下逐步兴起的。1989年苏军被迫撤出阿富汗,10年间苏联先后在阿富汗投入150余万大军,伤亡超过5万人。如果说,英国最终让出全球霸主的宝座,主要还是因为英德争霸,那么阿富汗战争对苏联解体的影响要大很多。

3.帝国坟场的传世之作?2001年盘踞在阿富汗的本拉登发动了911袭击,美国为了报仇发动阿富汗战争。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战胜塔利班,美国联合北约盟国动员13万大军,在阿富汗鏖战18年,始终无法完全剿灭塔利班。现在特朗普正在与塔利班进行谈判,阿富汗战争又将成为美国没有在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战争了。18年来,美国虽然还是全球霸主,但与排名第2的国家迅速拉近,再难孤独求败了。

阿富汗为何能成为“帝国坟场”?

阿富汗之所以能成为“帝国坟场”,主要有5点原因: 一是阿富汗地形复杂,是开展游击战的理想场所。美国、苏联在阿富汗都是依靠直升飞机作战,本来具备的兵力、装备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二是阿富汗内部矛盾丛生,部族、民族、宗教矛盾丛生,外来势力很难掌控整个阿富汗。三是阿富汗始终处于国际矛盾漩涡的中心,英国人入侵阿富汗时,与英国争霸的沙俄人一直在帮助阿富汗人;苏联人入侵阿富汗时,与苏联争霸的美国人一直在帮助阿富汗;美国入侵阿富汗时,虽然主要国家不敢站出来帮助塔利班,但是中东土豪也金钱上还是给塔利班不少帮助。四是阿富汗根本没有建立现代经济体系,各处山区基本上都还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无论是塔利班还是其他阿富汗军民退入山区都能够存活下来。五是英国、苏联、美国入侵阿富汗时,早已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阿富汗只是放大了他们的问题和隐患,让他们最终“毒发身亡”。

不可否认,阿富汗“帝国坟场”的名号是客观原因和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可以说,偶然性要大过必然性。但是“帝国坟场”的名头实在太过响亮,谁又敢冒险再试呢?


冲击时评


在近现代历史上,许多强盛一时的帝国为称霸世界,出兵阿富汗,欲占领、统治这“世界之脐”,结果却折戟阿富汗。因此,阿富汗就有了“帝国坟场”的这一称号。比如说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苏联,都曾在阿富汗吃了大亏。现在的“世界霸主”美国,在阿富汗打了17年之久,也没能实现其战略目标,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改变策略,与阿富汗塔利班组织进行谈判——这更加“坐实”了阿富汗“帝国坟场”的这一称号。



阿富汗地处亚洲中南部,有“世界之脐”的美称——可见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也是那些“帝国”出兵阿富汗的最重要原因。不过,“帝国坟场”远没有网上宣称的那么神奇——其被波斯帝国统治的时间可不短,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沙皇俄国等都曾打过阿富汗,却未折戟在阿富汗。也就是说,“帝国坟场”这一称号只是近些年才有的。当然了,如大英帝国、前苏联、美国“折戟”阿富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可不是阿富汗自己的“功劳”。比如说现在的美国,如果仅从军事的角度出发,阿富汗早被灭了。



阿富汗之所以成了这些强国的“伤心之地”,那是因为部分网友的蓄意吹捧,再加上很多不明真相者的盲目跟随——三人成虎!就如同越南一样,很多人认为其打赢过美国等军事强国,但事实上,若没有其它国家的大力支持,越南早被灭了……简单来说说大英帝国、苏联折戟阿富汗的事。1839—1919年间,大英帝国先后三次入侵阿富汗,但每次出动的兵力规模并不大,在3—5万间,英国出兵是为了与当时的沙俄争夺中亚的控制权,也可简单说是为了称霸,英军每次入侵的结果都是惨败,几乎是全军覆灭,1921年11月22日英国签字承认阿富汗独立。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派兵入侵阿富汗,苏联前后动用了约150万兵力,结果也没能赢。1989年2月15日,苏联撤军,付出的代价是:伤亡5万多人。很多人将苏联在阿富汗的失败归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认为是阿富汗“拖跨”了苏联,但事实上,兵败阿富汗只是苏联解体的众多原因之一,而且并不重要。前苏联解体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其各种内部问题,其次是与北约的对抗(尤其是军备竞赛)等。虽然苏联在阿富汗打了十年之久,但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也不够苏联再维持一年的费用。从这一点上来说,根本就不存在着阿富汗“拖跨”苏联的问题。




因此,说阿富汗多么英勇善战,多么精通战术运用,实有夸大之嫌——虽然其地形复杂,阿富汗人也长于游击战,但若说是仅凭其自己就能让这几大帝国折戟,那纯属是扯淡。美国打了17年,但整体投入并不大,其一直赖在那不走,有其战略目的——试图在阿富汗立足。在短期之内,不要指望美国从阿富汗撤兵,那不现实。就我个人而言,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帝国坟场”,阿富汗确实很难打,但远无法和这些帝国相抗!说“阿富汗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阿富汗是帝国坟场”,显然是忽视了其它更重要的因素?


儒道之主


大唐王朝曾管辖阿富汗、阿拉伯帝国曾征服阿富汗、成吉思汗大军曾横扫阿富汗……古代的阿富汗并不是“帝国坟墓”,不少帝国曾直接或间接管辖这块土地。

阿富汗赢得“帝国坟墓”的绰号,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近代,那时候的列强进入阿富汗就如同踏入坟墓,是不是很恐怖?

那么,为什么古代会没有类似的绰号?这跟人类的文明发展有关,古代帝国来到阿富汗有两种方式:一是唐朝式,授予当地首领唐朝官职,由当地人来管理,结果双方和睦;二是暴力式,采取野蛮的杀戮,来迫使当地臣服,结果帝国独霸阿富汗。

近代以来,列强们的暴行也时有见,大规模的杀戮也存在,但是一言不合就“屠城”几乎没有。

“谁征服阿富汗,谁就征服世界。”俄国的彼得大帝有一个梦,他想打开印度洋方向的出海口,而地处交通要冲上的阿富汗是必争之地。

从19世纪开始,俄国和英国开始争夺阿富汗,英国国力强势赢得优势。不过,英国人想占有阿富汗并不容易,他们曾经3次派出印度驻军进攻都遭遇到失败,不得不承认阿富汗的独立。阿富汗的山谷第1次埋葬大英帝国的迷梦!

阿富汗人独立不容易,依旧面临着列强的虎视眈眈,英国人不甘心、俄国人想推进。特别是在一战、二战的时候,受到各种势力的拉拢诱惑,幸好阿富汗人妥善处理外交,顺利应对过去。

1979年,阿富汗的北方宿敌还是动手——苏联派兵入侵阿富汗。此后长达9年的时间,阿富汗人和苏联红军对抗在山岭、谷地,绵绵群山让苏联的机械化部队失去优势,让他们陷入战争的泥潭。阿富汗的山谷第2次埋葬苏联的迷梦!

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美国以“包庇基地组织”为由,出兵当时占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这一次美帝进去也给弄哭了,辛辛苦苦18年,塔利班还活得好好的。现在的美国政府有跟塔利班和谈的意向,可以说阿富汗的山谷第3次埋葬美帝的迷梦!

“阿富汗就是一杯亚洲的鸡尾酒,他的战略地理位置决定帝国、地区性大国和众多领国都要来搅局。”这句话是寇松勋爵说的,他时任英属印度的总督。

阿富汗虽然是1个内陆山国,但地理位置太过重要,以至于“搅屎棍”一直有。然而,像英国、苏联、美国这样的强国都无一不折戟,可见“帝国坟墓”的称号名不虚传。

可怕的“帝国坟墓”,造成它可怕的列强更是令人可憎。和平和发展是当今的主题,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希望“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动画片里说说的。


子屠龙


由于阿富汗特殊的战略地位,自古以来都是各帝国控制的战略要地,如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等。阿富汗东接中国,南接南亚印度洋,西接产油区,北接中亚俄罗斯。可以说,谁控制了阿富汗就控制了欧亚大陆的心脏,有了阿富汗这座欧亚大陆的“桥头堡”,就有了向欧亚大陆播撒影响力的跳板。阿富汗真正扬名立万,成就“帝国坟场”威名来自于近代和现代史的三场战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一、英国入侵阿富汗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如日中天,作为世界第一的“日不落帝国”,一言不合就用坚船利炮轰开别人的国门,好不潇洒,他也瞅上了中亚这块好地界,虽然瞅上了,但北边有个沙俄也想要这块地。英国一想,我的就是我的,我管你俄国,我直接出兵给他打下来,到时候你能奈我何。不曾想到,阿富汗地不大,人不多,狠起来都是不要命的,前前后后八十年里动用五六万人打了三次,不仅没从阿富汗这块硬骨头上啃下肉,结果还把牙崩坏了两颗。英国人静下心一想,得嘞,这真是啃不动啊,放着吧,谁爱啃谁啃,我还要去印度灭火还忙,再见。于是在1921年双方签订和约,双方停火,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

二、苏联入侵阿富汗

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苏联是大力支持执政的人民民主党,想着阿富汗全身心的投入苏联大哥哥的怀抱,但几年下来阿富汗是政变不断,领导人跟京剧变脸谱似的,到了1979年,苏联大哥看好的可造之材卡尔迈勒又在政变中上了台,这可是亲苏派啊,苏联大哥好生喜欢,很是顺眼。但有天,苏联大哥眼中的好苗子卡尔迈勒跑来打报告:大哥,我在国内推行苏化,但有些人反对我,还打我,你管不管?苏联大哥一句话:管,我为你做主。于是就派大军进入了一个主权国家,进行了出师无名,世界各国一片声讨,与世界为敌的十年战争。十年啃一根骨头,是石头也给他啃光滑了,可这根骨头就是一个字——硬!不光硬,还有美国给他每天喂钙片。到1989年,苏联经济,政治,天时地利人和都扛不住了,接受了日内瓦协议撤军了。结果在1991年,啃骨头时留下的牙龈炎诱发了体内隐藏的炎症,导致全身大面积感染,没了。

三、美国进攻阿富汗

2001年9月11日,疯狂的拉登制造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大案,“911”。可在这时,苏阿战争后统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却宣布庇护发动恐怖袭击的拉登和基地组织,这可把气头上的美国气疯了,发誓要报仇,在战争爆发之前大约一周,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大叔,向塔利班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把基地组织高层成员交给美国,释放所有被监禁的外国人,保护在阿富汗的外国记者、外交人员、支援人员让美国人员检查所有训练营,证实它们全部被关闭。结果塔利班政权一点面子都不给老布什大叔,宣称与非穆斯林领袖对话是对他们的侮辱,你没听错,就是赤裸裸的侮辱。美国于2001年10月7日对阿富汗发动报复性的反恐战争,战争也中了美国下怀,原因大家都明白。虽然美国师出有名,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但战争打的很艰苦,塔里班是一帮亡命之徒,一言不合就玩命,命只有一次,谁随便就玩命,阿富汗就一个字——硬。战争使美国深陷战争泥潭。2014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阿富汗战争结束。

三次战争,造就了阿富汗“帝国坟场”的名头。


旧史今说


正是看到这一点,19世纪俄国和英国争夺阿富汗的战争就开始了,当时的日不落帝国财大气粗,军事强劲,赢得了优势;即便如此,英国人也没有完全控制住阿富汗,他们先后3次派出英驻印度军进攻这弹丸之地均遭遇到失败,直到阿富汗独立,还是没遍插英国国旗!

阿富汗独立不易,英国人不甘心失败,依旧对它虎视眈眈,俄国人从来不示弱,不间断地推进;在一战、二战的时期,处心积虑,拉拢诱惑阿富汗当权派,好在,阿富汗人也会借力打力,巧妙地斡旋,让阿富依然屹立不倒。

1979年,前苏联派兵入侵阿富汗,此后长达9年的时间里,苏联红军在阿富汗的山岭、沟壑、谷地中渫血,绵延起伏的群山让苏联不可一世的机械化部队失去优势,无休无止地陷入战争的泥潭,几乎无力自拔。

此后,广为人知,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借口阿富汗“包庇基地组织”,私藏本.拉登,出兵阿富汗:前前后后、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辗转折腾了18年,塔利班政权依然存在,颠扑不破!除葬送了财力,也一无所获!

作为一个内陆国,让曾经或者现在依然强大的英国、苏联、美国这样的头号帝国都粉墨登场,并无一例外地劳民伤财,空耗国力,结局是折戟沉沙,这“帝国坟墓”的称号并非空穴来风!


希望星晨58298869


阿富汗全名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南部是巴基斯坦,北面则是中亚五国中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国土面积6475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466万,其中40%为普什图族,25%为塔吉克族,此外还有哈扎拉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等20多个少数民族。高原和山地占了阿富汗总面积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全国平均海拔1000米。阿富汗最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斜贯西南。如此复杂的地形地貌使阿富汗领土中的五分之三处于交通不便的状态。在阿富汗历史上相当漫长的时期内由于山地地形的天然阻隔使阿富汗成为滋生地方割据的温床,由于缺乏一个统一强大的核心地缘板块以致于阿富汗各部族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而他们彼此之间的内战似乎从来就没停止过,但也正是在持续数千年的内战过程中养成了阿富汗人桀骜不驯、骁勇善战的风格。

阿富汗的东面是中国,西面是西亚伊斯兰文明区,北面是中亚地区,再往北是俄罗斯,往南这是南亚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之地。谁得到阿富汗就意味着在亚欧大陆的地缘中心打下一颗钉子:尽可以将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亚欧大陆并威慑周边各大强国,退也可以迫使这些大国强国中和自己关系紧张者不得不因为投鼠忌器而有所收敛,因为自己随时可以通过阿富汗威胁与自己关系紧张的国家的安全。如此敏感的地缘区位使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吐火罗人、大月氏人、中国汉唐王朝、吐蕃人、阿拉伯人、契丹人、蒙古人以及后来的英国人、苏联人,乃至当代的美国人先后将自己的势力拓展到阿富汗,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是各大帝国争锋的角斗场。不过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长期稳固地将阿富汗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统治之下:在古代尽管阿拉伯帝国成功令阿富汗皈依了伊斯兰教,但在政治层面一直没能真正压制过阿富汗的独立意识。到了近现代阿富汗又连续给英国、苏联、美国三个世界顶级大国制造过麻烦:

从1810年起英、俄两大帝国在亚洲腹地展开了持续近百年的地缘政治竞赛:1810年日后的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查秘密潜入波斯回见波斯地方王公,试图在波斯扶植一个亲英的政权。仅仅两年后俄军将领彼得·科特利亚列夫斯基突然渡过阿拉斯河袭击了英国所支持的波斯王国军队,在波斯军队中充当顾问的克里斯蒂战死,波斯恺加王朝被迫与沙皇俄国签订《古里斯条约》:放弃对格鲁吉亚、达吉斯坦、明格里等半独立汗国的主权要求。此举使英国明确认定俄国是自己在亚洲腹地的主要竞争对手。1819年俄军上尉尼古拉·穆拉维约夫从巴库出发,在骑着骆驼跋涉1300公里后抵达了咸海南岸的希瓦汗国。他成功取得了当地可汗的信任,使其同意与俄国通商,与此同时沙俄成功在希瓦汗国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网,为日后在这一地区的进一步扩张埋下了伏笔。1821年俄国探子的足迹有深入到南方的布哈拉汗国,而作为对手的英国人直到1925年才进入布哈拉汗国。就在英国人到达布哈拉汗国的同时波斯王国趁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时机向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地的俄军发起进攻,然而1826年9月俄军发起反攻,迫使波斯军队撤出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地。1828年2月波斯被迫和俄国签订《土库曼恰依和约》:将阿拉斯河以北包括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等地在内的全部领土割让给俄国,与此同时俄国在波斯全境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贸易特权。英、俄两国围绕波斯展开的第一轮博弈交锋以俄国的胜出告终。

英国人在波斯遭遇失利后将目光投向了波斯东面的阿富汗:英国通过支持阿富汗巴拉克宰王朝的多斯特·穆罕默德可汗以抵制俄国在布哈拉、希瓦等中亚汗国的扩张野心。然而英国对多斯特·穆罕默德的支持并不是无条件的——1837年多斯特·穆罕默德请求英国人帮他夺取锡克帝国控制下的白沙瓦,这一要求遭到了英属印度总督奥克兰伯爵的拒绝,这是因为英国同样对这一地区怀有野心,因此他们希望在阿富汗和锡克帝国之间玩弄平衡以实现渔翁得利的目的。就在英国人拒绝了多斯特·穆罕默德的请求之时俄国上尉扬维·特科维奇奉命出使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至于俄国人在这时出访阿富汗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就在这次出访之后阿富汗从英国阵营倒向俄国阵营。1838年4月阿富汗驱逐了驻喀布尔的英国代表团,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此的回应是找到被巴拉克宰王朝推翻的阿富汗前王室杜兰尼家族的成员沙阿·舒贾并与之订立盟约:英印军队出兵帮沙阿·舒贾恢复王位,条件则是杜兰尼家族复位后必须承认阿富汗时英国的保护国。1838年12月英国阿富汗战争正式爆发,次年7月22日英军攻陷阿富汗的加兹尼要塞。此战英军仅阵亡17人、负伤165人,而阿富汗方面则至少战死了500人。加兹尼失守后多斯特·穆罕默德派出一支5000人的骑兵迎战英军,但在英军优势火力的打击之下这支队伍不战而溃。多斯特·穆罕默德不得不向英军投降,随即被流放到印度。1839年8月沙阿·舒贾在英国人的护送下回到阿富汗复辟杜兰尼王室。

1839年的英国人曾以为他们完全控制住了阿富汗的局势,然而实际上他们尽管抓住了阿富汗巴拉克宰王朝的多斯特·穆罕默德可汗,可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儿子阿克巴·汗却出逃在外并迅速在自己周围集结起反英力量。1841年11月1日夜间喀布尔城内的阿克巴·汗支持者发动暴动,各地游击队举行联合反攻,怒不可遏的喀布尔市民手执各种原始武器冲向预定目标。起义军于当晚占领喀布尔全城。第二天起义军向城外的英军据点进攻,英国殖民军惊呼“阿富汗全国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对我们了”。暴动之后的喀布尔每一小时都有新的普什图人加入叛乱者的行列。4600名英军和12000名随军杂役被困在城市东北方一个四面环山、布满沼泽的营地里。此时被英军推翻的阿富汗原王室成员阿克巴·汗调来6000名阿富汗正规军在制高点架起大炮向英军轰击,致使300余名英军阵亡,就连在英军中一向以彪悍善战闻名的廓尔喀营也在此战中全军覆没。1842年1月1日丧失斗志的英军同阿克巴·汗达成停火协议:英军不再支持自己扶植的亲英政权,承认阿富汗原王室复辟。英军试图以此换取自己的安全撤离,阿克巴·汗也确实答应放他们走。然而从英军开拔离开的第一天起阿克巴·汗就背弃了承诺:阿富汗部队始终不间断地骚扰袭击英军的殿后部队。1月8日事先抢占好制高点的阿富汗人对通过山谷口的英印军展开了一场近乎屠杀般的战役——这天有3000多名英印军官兵及其随军家属被打死在开伯尔山口6.4公里长的入口处。侥幸活下来的人不得不冒着枪林弹雨徒步前进,到9日黄昏英印正规军只剩750人幸存、随军的12000名平民则已死亡2/3以上。到了12日晚间这一行人进一步减少为不到200名官兵和2000名平民。15名仅存的骑马者决定加速向贾拉拉巴德飞奔,第44东埃塞克斯团的20名军官和45名士兵则决定在甘大麦村稍作休整。就在当晚阿富汗人围了上来,英国人排成一个方阵用20支步枪和佩剑进行抵抗,最终除4人被俘外其余悉数死难。13日午后守卫英属印度与阿富汗交界处的贾拉拉巴德要塞的英军哨兵发现一匹马正从地平线处孤单地走来,马背上驮着一个浑身是伤的人——这就是撤出喀布尔的英国军民中唯一活着返回英属印度的幸存者军医威廉·布赖登。在此之后的许多个夜晚贾拉拉巴德要塞的城墙上一直燃烧着熊熊篝火,以此为可能的幸存者照亮前行的方向,然而再没一个人回来。这次惨败使当时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在此后的30多年里再不敢对阿富汗有何行动。

19世纪70年代英、俄两国在阿富汗南北两翼不断进行侵略扩张,对阿富汗构成新的直接威胁。1878年11月英国未免阿富汗落入沙俄之手并对英属印度构成威胁派遣3.5万人分3路入侵阿富汗。在战争初期阿富汗方面在倒向俄国后一心指望获得沙俄的援助而故意让英军深入国境以迫使使沙俄兑现出兵援助的承诺。然而这时正忙于在欧洲争霸的沙俄并未兑现援助承诺,当醒悟过来的阿富汗在试图组织抵抗时已来不及了——阿富汗因此沦为英国的附属国。1879年9月8日喀布尔再次爆发反英起义,起义很快向阿富汗全境蔓延,英军很快发现自己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少农村妇女拿着铁锨、斧头、马刀参加抗英作战,各地抗英武装以加兹尼为基地对喀布尔形成包围。1880年7月27日抗英武装2.5万人在坎大哈附近与英军一个旅遭遇,此战中抗英武装在兵力火力上均占优势,于是战斗一开始他们就以优势火力压制英军两翼的炮兵和骑兵,从而掩护步兵前进,尔后步、骑兵紧密配合,乘势发动猛攻。尽管英军援军及时赶到,但阿富汗抗英武装还是乘胜向坎大哈进军,喀布尔的英军也被10万起义军包围。在这样的形式下英国当局不得不同阿富汗统治者达成妥协:阿富汗内政自主,但外交受英控制。1881年4月英军全部撤出阿富汗。

一战后英国的国力被战争削弱,这时的阿富汗试图通过交好新兴的苏维埃俄国实现牵制英国以彻底解除自己南部的威胁。英国自然不愿看到一个亲苏的阿富汗出现在英属印度北部,于是3.4万英军分为三路入侵阿富汗,作为回应4万阿军也兵分三路在开伯尔、加兹尼和坎大哈迎敌。尽管一战使英国的国力有所削弱,但在战争过程中英国的军事科技也有提升:坦克就是一战时期英国发明的,飞机也在一战中被用于军事用途。也许是前两次阿富汗战争的惨败使英军记忆犹新,于是这次他们动用了包括装甲车和战斗机在内的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而阿富汗方面仍是刀剑和火枪、火炮冷热兵器混用的状态,可以说在武器装备方面英军占尽优势。然而开伯尔方向的阿军以3个步兵营先发制人攻占了英军巴格要塞,抢占了朗迪科塔尔要塞周围有利地形,但由于未乘敌兵力空虚之机攻下要塞而坐失战机。英军增援部队赶到后夺回了巴格要塞。加兹尼方向的阿军迅速行进至边境重镇马敦,以居高临下之势迫使英军后撤,随即抄小路直插塔尔城下,直接威胁英军设在科哈特的大本营,打乱了英军的部署。阿军以炮火猛轰塔尔城,但由于步炮协同不利,未能攻下该城。英国援军赶到后阿军为保存实力而主动撤出战斗。南线阿军则采取守势——在优势之敌进攻面前顽强坚守,给予英军重大杀伤,迫使其停止进攻。1921年11月22日英阿签订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至此阿富汗人民抗英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1979年12月27日作为当时全球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发动了针对阿富汗的战争:当晚7时30分苏军就进驻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了阿富汗总理阿明,粉碎阿政府军抵抗,扶植了亲苏的新政府。一周之内苏军就基本完成了对阿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占领,并控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要地。单纯就两国的正面军事对抗而言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然而随后苏联就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阿富汗战争泥潭。1988年5月15日苏联和阿富汗发表联合声明:苏军将从当天开始撤离阿富汗,撤军将在9个月内完成。1988年5月25日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利济切夫宣布: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与此同时苏联在这场战争中耗资200多亿美元,进一步加剧了苏联国内经济的窘态,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1989年2月15日苏联政府就从阿富汗撤军结束发表声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已经结束。

2001年10月7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部队开始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作战。美版阿富汗战争几乎就是苏版阿富汗战争的翻版:在正面战场上以美军为首的联军部队一路势如破竹,然而联军的后方基地却始终处于塔利班政权的威胁之下。美国先后往阿富汗战场投入了10余万装备精良的美国大兵,结果却是被塔利班拉入战争泥潭,久久不能自拔。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上的花费已达3232亿美元,平均每天战争花费将近1亿美元。以美国为首的联军部队在阿富汗付出了近两千人阵亡的代价,而联军扶植的阿富汗新政府保安部队在这场战争中约有6500人阵亡,另有300000阿富汗平民在这场战争中死亡。

正因为一次又一次令一个又一个世界大国在此折戟沉沙,以致于阿富汗自古以来素有帝国坟场之称,这里的人民有着悠久的战斗历史,可以说任何一个平民拿起枪就是一名战士。而阿富汗复杂的多山地形又为阿富汗人进行敌后游击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外来军队往往被阿富汗游击队封锁围堵在山谷中予以重创。而当外来军队试图反攻时却又发现:对方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尽管英军、苏军、美军都武装到了牙齿,但面对这样的对手真可谓是大炮打蚊子。即使狮子再怎么强大,有时面对蚊子也显得束手无策。

阿富汗的地缘区位极其敏感:东面是中国,西面是西亚伊斯兰文明区,北面是中亚地区,再往北是俄罗斯,往南这是南亚地区。谁能控制这里就可以依托这里将自己的势力向整个亚欧大陆扩张辐射,因此自古就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这也意味着:无论任何一方势力试图独占阿富汗都势必招致其他各路势力的抵制。英军在入侵阿富汗时就遭遇了俄国的抵制,苏联出兵阿富汗的行动也遭到西方国家的联合抵制,美国出兵阿富汗则引起了中东、中亚国家担心美国颠覆的隐忧。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阿富汗的帝国坟场的称号,如果我们不考虑古代史,只考虑现代世界历史的话,那是因为大英帝国、苏联和美国三个超级大国先后在阿富汗大打出手,但最终三个超级大国几乎都深陷阿富汗这一泥潭而不可自拔,尤其是前两个超级大国,大英帝国和苏联,都在阿富汗栽了个大跟头,其中大英帝国在阿富汗栽跟头之后,霸权出现颓势,而苏联则在撤出阿富汗后不久就四分五裂了。正是因为如此,阿富汗才被称为帝国坟场。而之所以阿富汗能够成为帝国坟场,这与阿富汗在地缘、民族和部族以及各方势力博弈的复杂性紧密相连。


三次英国-阿富汗战争


1842年第一次英阿战争中阿富汗军队袭击撤退中的英军


英国在实现了对印度的实际控制后,开始将目光转向阿富汗,想要将阿富汗纳入到英国的殖民体系之中。而在同一时期,俄国已经完成对中亚地区的吞并,也开始将进一步扩张的目光投向了阿富汗。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控制阿富汗,以将沙俄的影响力挡在印度之外,英属印度先后与阿富汗之间进行了三次战争,虽然英国总是能占领阿富汗,但是却无法实现对阿富汗的统治,并且在阿富汗损失惨重,只能无奈撤出阿富汗。


1880年第二次英阿战争中的坎大哈战役后坎大哈的英军及其盟军


其中第一次英阿战争(First Anglo-Afghan War,在英国又被称为Disaster in Afghanistan)在1839年爆发,1842年结束。在这场战争中,虽然英国军队起初进展顺利,但在阿富汗人的反抗下最终失败,甚至在撤军过程中,英国军队损失了约4500名士兵和12000随军家属,只有一名欧洲人(助理外科医生威廉·布莱登)和部分印度人回到英军在印度的基地贾拉拉巴德。而第二次英阿战争(Second Anglo-Afghan War)发生在1878年至1880年,英国通过与阿富汗签订的《甘达马克条约(Treaty of Gandamak)》获得了对阿富汗的外交的控制。第三次英阿战争(Third Anglo-Afghan War)发生在1919年,最终英国与阿富汗签订《拉瓦尔品第条约》(Anglo-Afghan Treaty of 1919,Treaty of Rawalpindi),阿富汗重新夺回了外交控制权,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


苏联阿富汗战争


苏联入侵阿富汗形势图


1978年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建立亲苏政府,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Nur Muhammad Taraki)成为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但1979年9月哈菲佐拉·阿明(Hafizullah Amin)发动政变,塔拉基被暗杀。苏联对阿明政府并不满意,所以1979年12月24-26日,苏军开始通过空运向阿富汗增兵,12月27日苏军开始进驻喀布尔,处决了阿明,并以苏联支持的阿富汗领导人巴布拉克·卡尔迈勒(Babrak Karmal)发布请求苏联援助的声明。12月28日起,苏军6个师进入阿富汗,一周之内控制了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接着从1980年2月开始,苏军的军事行动开始指向了阿富汗抵抗力量,但是却一直未能真正控制阿富汗。旷日持久的阿富汗战争使苏联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到1986年2月,苏联开始同意以政治方式解决阿富汗问题。1988年,苏联、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达成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苏军从1988年5月15日开始撤军,并在1989年2月15日全部撤出阿富汗。就在从阿富汗撤出军队两年多以后,苏联于1991年12月25日解体。


美国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形势图(截止2019年1月23日)

(粉红色:阿富汗政府军控制的地区;白色:包括塔利班在内的叛乱者控制的地区)


美国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从2001年10月7日开始对控制了阿富汗大部分地区的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的战争,这是美国对911恐怖袭击的报复,也是美国反恐战争的开始。美国阿富汗战争的目的是与恐怖主义分子作战并惩罚塔利班对恐怖主义分子的支持。虽然美国在2011年击毙了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奥巴马也在2014年12月29日宣布阿富汗阿富汗的战争正式结束,但是仍然还有不少以美国军队为主的多国部队驻扎在阿富汗,塔利班也仍然是最大的反阿富汗政府和外国军队的集团,事实上阿富汗战争迄今为止还远远没有真正结束。某种意义上,这场战争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战争,从2001年10月到现在已经进行了17年零5个月,并且虽然特朗普也宣布过要从阿富汗撤军,甚至为此还与塔利班进行了谈判,但是还有大量的多国部队驻扎在阿富汗,美国也仍然要保留在阿富汗的部分基地。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阿富汗战争远没有结束,仍然还在继续。而部署一名美军士兵每年的费用就超过了100万美元,某种意义上,使得阿富汗战争成为了美国的一个负担。


阿富汗成为帝国坟场的原因


阿富汗在地球上的位置


而阿富汗之所以能够有帝国坟场的称呼,这与阿富汗错综复杂的形势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具体来说包括了崎岖多变的地形地貌、复杂的民族与部族形势以及大国之间的博弈。


阿富汗的地形地貌


首先,从地缘角度来说,阿富汗基本上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其地理位置就决定了阿富汗在战略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各种势力犬牙交错,互相牵制。除此之外,阿富汗地形崎岖,地势险峻,这使得即使是先进的现代化武器,也会在阿富汗无用武之地。再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山谷、峭壁和岩洞纵横交错,即使是超级大国也很难真正征服阿富汗。这使得大英帝国、苏联以及美国等超级强国,可以轻易的占领阿富汗,但由于阿富汗的这种地缘政治结构,这些强国可以将力量渗透进阿富汗,但却不能真正控制阿富汗。



美国中央情报局绘制的阿富汗族群分布图(2005)


其次,阿富汗民族与部族形势也极其复杂,普什图族、塔吉克族、哈拉扎族、乌兹别克族等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压倒其他民族,而且基于阿富汗的重要战略地位,使得阿富汗的这些民族养成了彪悍的民风,各个部族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即使阿富汗实现名义上的统一,“中央政府”也很难控制所有部族。而且,这些部族虽然很难真正统一,但长期的历史使得阿富汗这些部族一旦面对外敌入侵,却又能团结一致对外。除此之外,虽然阿富汗各个部族在正面作战中,的确抵抗不住强国的军队,但是阿富汗的复杂地形,使得阿富汗各个部族学会了使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来对付入侵阿富汗的超级强国。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大英帝国、苏联和美国,都已经击败了控制了阿富汗“中央政府”的政权,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但却无法消除阿富汗各地的抵抗,最终在阿富汗这一吞金兽面前坚持不下去,只能狼狈撤退的原因之一。


阿富汗的地缘位置


其三,作为亚欧大陆的“中心”,阿富汗是国际政治与大国博弈的焦点,这就造成了阿富汗各种势力犬牙交错,错综复杂,在长期的博弈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平衡”,任何大国想要完全控制阿富汗,打破这种“平衡”,必然会被其他大国或明或暗的拖后腿。英国三次对阿富汗的战争,除了第三次阿富汗战争是在俄国内战期间进行的,都面临这俄国这一世纪大角逐的对手的牵制与对阿富汗的支持。而苏联对阿富汗的支持,这面临着中美的牵制与通过巴基斯坦对阿富汗的支持。而美国的阿富汗战争,携反恐战争的大义而来,可以说是干扰最少的一次阿富汗战争,但这场战争,美国仍然打的非常艰难,甚至到了今天仍然还在继续。


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阿富汗每月死亡的人数统计:2002.1-2015.7


因此,作为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之所以能够让如此多的超级大国纷纷栽了,原因就在于阿富汗的复杂——地缘上的、民族与部族上的以及大国博弈上的复杂。


hording


首先,阿富汗位于亚洲内陆,山地众多气候干旱,没有特别丰富的资源,并非是个兵家必争之地,相反是多个帝国扩张的极限。其实阿富汗在谁手里并不直接影响全球秩序。

其次,阿富汗社会破碎,没有形成任何一个帝国的中心,曾经有过希腊化的城邦但也仅此而已。因此阿富汗社会组织始终没有突破部族层面,分散、凋敝、缺乏统一的认同和被规训的政治文化,这些一直存在,并且也导致中央政府的普遍弱势。

再次,帝国坟场的称呼源于英国和俄国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但是前者目标是巩固英属印度的安全,防止俄国自北向南的扩张威胁英属印度。而后者则是向南寻求进入伊朗和印度洋的通道,或者保证中亚地区的安全。两者的目标都是有限的。

最后,阿富汗自己对于各个帝国并无特别的吸引力和控制价值,阿富汗本身分散、碎片化的社会则也加剧了控制成本,因此各个帝国也不愿意投入巨量的资源对阿富汗实现控制。所以相关的、较为有限的军事行动在遇到较大阻力时往往会诱发各个帝国的退却,从而造成了“阿富汗战胜了侵略者”的印象。

严格地说阿富汗并没有真正拖垮哪个帝国,即便是苏联,也是死在自身无药可救的制度性低效率与资源错配上,阿富汗战争只是个表象。


怪蜀黍老囧曾


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主要是因为近代英国,苏联,到现在的美国,他们出兵阿富汗,顶多只是短暂的占领阿富汗,然而却从未征服阿富汗,几十年,或者上百年过去之后,阿富汗始终屹立不倒,然而征讨阿富汗的的国家却逐渐没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日落了,红色帝国苏联解体了,美国砸了上万亿美元,自己经济衰退了,还是没有搞定阿富汗,所以阿富汗才被称为了帝国坟场。

其实不只是近代一众帝国出兵阿富汗,最后又在阿富汗跪了,纵观历史,阿富汗也是当之无愧的帝国坟场。从公元前六世纪起,亚洲和欧洲都曾经有无数强大的帝国,想要彻底征服位于亚欧大陆腹地的阿富汗,其中包括了最早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我们中国的大唐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后来的蒙古帝国等等,虽然这些帝国都曾经征讨,统治过这一区域,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真正征服过“帝国坟场”阿富汗。反而因为各种原因,最后逐渐走向了没落。

在这特别说明一下大唐帝国和当时占领了阿富汗的阿拉伯帝国之间的怛罗斯之战,阿富汗对于古代的中国,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在西域的丝绸之路,阿富汗是第一站,并且阿富汗又地处亚欧腹地,商队到西域各国贸易,甚至和中亚欧洲各国交流,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本来西域各国一直给大唐上贡,大唐也保他们平安,但是在唐玄宗时期,阿拉伯帝国也迅速崛起,吞并了大量西亚的小国,并逐渐向西域蚕食。

后来西域的一些国家被迫向阿拉伯帝国投降,其中就包括了阿富汗地区的一些小国,他们不再向大唐上贡,于是唐玄宗果断出兵征讨,大唐投入了两万部队,由高仙芝率领,深入西域,主动和阿拉伯联军交战,大唐军队虽然十分善战,但是阿拉伯联军却有数十万之多,在连续五天的激战中,大唐军队不断消耗,而阿拉伯联军却不断增援,高仙芝只得率军撤退,只有数千唐军退回西安。据统计唐军此战伤亡了一万五千人左右,阿拉伯联军伤亡七万人左右,也因此阿拉伯联军在此战虽然惨胜,但是之后却派使者来向大唐求和,五年之后大唐爆发安史之乱,开始走向衰败,一百多年后阿拉伯帝国开始逐渐分裂,而阿富汗又接着被其他帝国蹂躏。

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是有一定得天独厚的条件的,虽然地理位置是阿富汗在历史上不断被各国入侵的主要原因,但是同样因为地理条件,使得阿富汗有能力耗死其他入侵的帝国,阿富汗位于亚洲大陆重要的交通要道上,旁边就是中东,又连接亚欧大陆要冲,这种位置最具战略价值,所以美苏争霸时期,苏联不惜一切代价要拿下阿富汗,作为一个他们能向西扩张势力,美国以反恐为由,烧了上万亿还是要赖在阿富汗,因为这就是把刀对着我们东亚,与我国西部边陲接壤,是一个很好的制约位置。

阿富汗在我国古代时期,生活在这一区域的是突厥人,一个能征善战的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民风十分的剽悍,尚武好战,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还有这里生活的多个民族之间一直存在的冲突矛盾,狂热的宗教信仰等等问题,导致这一地区,几乎就没有停止过战争,这里活跃的武装组织数量众多,并且抵抗顽强,在这种无意识的状况下形成了类似游击战的效果,任何一个出兵阿富汗的国家,要向征服阿富汗,就必须征服,消灭活跃在这的所有武装组织,这样使得占领了这个地区,并不代表征服了这个地区,消灭了一个武装组织,还有很多个对着你打冷枪,所以苏联和美国都在这上面吃过亏。

另外阿富汗80%的区域都是高原地区,山脉众多地形复杂,很难投入大量的机械化部队,投入这里的军队,都必须进到山林中作战,外来的部队哪有当地人熟悉地形,地利就不占了,长期远途作战,士兵难免疲惫不堪,人和也没有,作战物资要从千里之外运来,送上前线后勤供应也十分困难,必然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阿富汗武装组织却能在当地的找到补给,天时也不占,所以美苏两国出兵阿富汗都没讨到好,反而处处受到牵制。

阿富汗不同于中东这个世界矿场,出兵阿富汗的国家主要就是为了占领一个亚欧大陆之间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来达到牵制他国的作用,但是却捞不到什么好处,所以这些帝国出兵阿富汗,完全就是一场消耗战,除了美国财大气粗,其他国家耗不住了自然只能无功而反,反而在这个“帝国坟场”中埋葬了无数无辜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