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河東:一對新型職業農民夫婦“充電”後的發展之路

臨沂河東:一對新型職業農民夫婦“充電”後的發展之路

有人說,西紅柿是“愛情果”,因為它可以抗皺美白,含豐富的礦物質、果膠,是美容、防曬的“大殺器”。味美清甜,酸甜交融,如此健康美味的果蔬,追求天然和健康潮流的人們請到這裡來:臨沂市河東區豐川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即“馬蹄泉”生態農莊。

臨沂河東:一對新型職業農民夫婦“充電”後的發展之路

2007年7月,在臨沂市華太電池實業有限公司擔任車間主任的寇鳳良毅然辭職,儘管父母苦口婆心的勸阻、反對,說他憑著好好的車間主任不幹,偏偏去操心受累,圖什麼?但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與農業有著深厚的感情,28歲的他,義無反顧,返鄉創業。首先在湯頭街道寇家疃村流轉土地20畝,開始了西紅柿、洋蔥、芸豆等棚室蔬菜種植,成立了河東區豐川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社員及村民提供蔬菜銷售、生產資料服務。

臨沂河東:一對新型職業農民夫婦“充電”後的發展之路

棚室蔬菜種植,天天要掀動200多斤的稻草簾子,太笨重,也很費力,隨著秸稈還田技術的大力推廣應用,稻草越來越少,寇鳳良靈機一動,決定在種植戶中推廣大棚保溫棉被,取代稻草簾子,大棚保溫棉被耐用、保溫、省工、省力,作業比原來輕鬆多了,成本還比傳統稻草簾子每畝地降低5000元左右,他成為河東區第一家為農戶加工大棚棉被的商戶,受到廣大種植戶的推崇。

臨沂河東:一對新型職業農民夫婦“充電”後的發展之路

2015年9月,寇鳳良參加了河東區農村農業局農廣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經營管理培訓班,拓寬了自己的農業知識面,經營管理理念得到提升,深刻認識到即使做農民,也不能再向父輩那樣種地,必須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他要大幹一場,在鄰村富有傳說的馬蹄泉、蓮花泉旁邊承包了100畝土地,從事休閒農業、生態旅遊、高效農業種植,並與合作社社員劉彥來共同成立了臨沂馬蹄泉休閒度假農莊有限公司,挖掘當地豐富的文化資源,註冊商標“馬蹄泉”,創辦品牌,走“品牌+基地”的發展新路子。

臨沂河東:一對新型職業農民夫婦“充電”後的發展之路

2017年寇鳳良妻子劉蘭芝參加了河東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與丈夫擁有同樣的創業理想,不再滿足當下的經營模式,又嘗試改良土地,培肥地力,種植40畝大櫻桃及桃樹。充分利用空間資源,林下養雞5000多隻,不僅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雞糞還是優質的有機肥,能夠提高水果品質,從而逐漸走生態養殖、採摘、旅遊的路子。

周邊鄭旺、湯河、八湖、湯頭等鎮街村,老式大棚棚架低矮、保溫差,夫妻兩人潛心研究,共同摸索改造和新建無立柱鋼樑高溫新式大棚300個,經過改造的大棚可抗大雪、大風等惡劣天氣。截至目前,客戶遍及河東、莒南、蘭山等30多個鄉鎮200多個村的種植戶中予以推廣,帶動農戶創業致富,廣受好評。

臨沂河東:一對新型職業農民夫婦“充電”後的發展之路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寇鳳良分別參加了山東省第十期農村發展帶頭人及青年農場主培訓班,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素質和創業激情。夫婦兩人商量重新規劃園區,整個農莊劃分為觀賞區、採摘區、體驗區、加工區四個區,發展生態循環經濟。合作社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設施蔬菜進行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豐川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為臨沂市農業局公佈的“產自臨沂”商標授權使用單位,成為首批“產自臨沂”商標授權使用企業之一。同時基地也成為上海市蔬菜外延基地之一,並建設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系統,2018年成為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示範站站長,被臨沂市農業農村局評為“沂蒙鄉村之星”及“河東區鄉村之星”

臨沂河東:一對新型職業農民夫婦“充電”後的發展之路

臨沂河東:一對新型職業農民夫婦“充電”後的發展之路

怎樣推動事業發展更上層樓?就像寇鳳良夫婦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們的發展一步一個腳印,走好可持續發展之路”,不斷解放思想,創新發展,與時俱進。以溫室設施棉被加工、合作社蔬菜生產基地為依託,寇鳳良夫婦逐步發展綠色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產業,提高經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為鄉村振興奉獻青春和才智。(王桂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