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頂管”貫通磨刀門水道

南方日報訊 (記者/董謙君)4月8日,被列入《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慣稱為珠海“西水東調”二期工程)取得重大進展。作為整個工程的施工難點和最關鍵控制性節點工程,長達2329米,被譽為“亞洲第一頂”的超長頂管成功穿越磨刀門水道,宣告正式貫通,較原計劃提前了4個月。

據介紹,該管道工程是解決珠海西水東調能力不足、單管輸水風險較高等問題,提高珠澳鹹期供水保障能力的重要供水基礎設施,被列入《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工程總投資8.5億元,由粵澳雙方共同出資,並於2017年啟動“西水東調”二期工程建設。

“西水東調”二期工程包括新建竹銀水庫至平崗泵站輸水隧道1.8公里、鋪設平崗泵站至廣昌泵站管道約21公里、新建廣昌泵站一座。其中,磨刀門水道超長頂管工程系平崗泵站至廣昌泵站管道的控制性工程, 因一次性頂管管徑為2.4米、長達2329米,被譽為“亞洲第一頂管”,並於2018年11月19日正式開頂。

據介紹,超長距離頂管施工難度大,需解決頂管機正面泥水平衡及走向控制、供電保障、通風保障、觸變泥漿減阻等一系列問題。施工單位自主開發PLC自動控制系統和遠程監控系統,該系統不僅可以控制所有頂管設備,而且對工具機及管內所有設備傳感器數據進行採集、顯示、保存,並對設備故障報警。相較2006年“西水東調”一期工程過磨刀門水道頂管施工分兩段分步頂進的方式,西水東調二期採用的一次性頂進不僅可節約造價1000多萬元,還比原計劃工期縮短了4個月。

事實上,珠海自1959年啟動對澳門供水工作以來,日供水能力和供水質量逐年提升,尤其是2006年啟動珠海“西水東調”一期工程以後,2008年珠海對澳供水管道達到3條,日對澳供應原水能力達50萬立方米,承擔了澳門96%的原水使用量。

西水東調二期工程計劃在2020年鹹期前投入使用。屆時,珠海鹹期供水量可從最高100萬立方米/天提高到200萬立方米/天,原水輸送管道由單管變為雙管,且可互為備用,南北庫群可實現同時補庫,且北部庫群可實現直接補庫,通過供水系統的統一調度,相互搭配運行,珠澳供水保障能力將有效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