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见的水井在以前是怎么勘察出底下有水的?

农友君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小时候一直很好奇水井当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那时候绝对应该是随便找一个地方挖下去就能够找到水源,后来才知道原来挖井也是一门学问,水井的位置选的好不仅容易出水,水质还好。这里我们就来看一下关于水井的一些小知识。

如何勘察地下水源?

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应该都很熟悉水井,农村人家过去的生活用水一般都是依靠水井的。小时候自己家也有一口水井,最喜欢的就是夏天的时候将西瓜放在水桶当中然后放进水井当中,等到吃的时候把西瓜捞出来,西瓜的口感非常的冰凉。并且那时候水井当中打出来的水味道非常的甘甜,不像我们自来水当中的水有一股消毒剂的味道。那么水井的位置都是如何选择呢?

打井是一件非常耗费人力的事情,所以说选择好的打井位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经验的打井人在选择水井的位置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些技巧。寻找水源好的位置需要仔细的观察当地的地理环境已经四季的变化情况。

夏季的时候,在寻找合适的打井的地方需要观察地面的情况,如果地面潮湿,太阳晒过之后地温低于其他的地方,说明这个地方地下有水源存在,比较适合进行打井。

下过雨或者比较潮湿的季节,四周的潮气和积水都比较容易散去,但是只有一个地方的积水经常是最晚散干,并且排水的速度非常慢的话,说明这个地方距离地下的水源比较接近,也是很适合进行打井的。

如果一个地方经常会有潮气,并且冬季上冻的时间比其它地方晚,并且地面结冰的地方会有白霜出现,春节冰化的时间又比其它地方早的话,说明这个地方也是距离地下水源比较接近的地方。

秋季出现雾气天气的时候,如果哪个地方的雾气比较多,说明这个地方距离地下水源会比较接近。夏季蚊虫比较多的时候,如果蚊子经常成群的聚集在一个地方,也说明这个地方的地下水源比较充足。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方法之外,还有些朋友会观察当地的植被情况,如果一个地方植被丰盛,并且早春的时候草芽萌发的时间早,天气干旱的时候这个地方的草也很少枯萎的话,也说明这个地方的水源比较足。还有一些有经验的朋友还专门总结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比如“两山夹一沟,沟岩有水流”、“两沟相交,泉水滔滔”、“大山低嘴下,打井挖泉水量大”等等,看来处处留心皆学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再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三)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农村常见的水井在以前是怎么勘察出底下有水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村子就已经通了自来水,当然也是井里的水,只是不用像以前那样去担水喝了。在我们这里给庄稼浇地的水也是井水,但是会根据所分的大队来打井。

记得在我十来岁的时候,我们大队的井里不出水了,一家便出了一个代表研究要新打一口井,因为每家的地亩数都不同,管事的把大家的地有多少统计出来以后,便找了打井队来打井。记得有一天中午正吃饭呢,管事的突然来我家找爷爷说打井的打了二十多米还没看到水,要找大家商量一下再做决定,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地方打井都能出水。后来在大家的商量下,决定将井深设置在35米,如果到了35米还没出水便立即换地方,要不会耽误大家浇地。还好在30米左右的时候顺利出水。后来听爷爷说,以前的老井是20米,当时大家都觉得新井在20米左右就能出水,结果地下水下降太严重只能加深了,虽然预算超了很多,好在顺利出水了。现在估计我们这里的浇地的井最少得50米才能出水了。
那么打井队是用什么方法勘察出底下有水呢?

如果是在山区,打井队会根据地形来勘察。一般在两个山的中间位置,或者是在容易聚水的低洼地带,或者是植物生长很茂盛的地方,这三种地方基本地下的水资源特别丰富。

如果是在平原地区,人们会先在几个打井适宜的地方挖几个坑,如果坑里的土壤比较潮湿,那就证明下面有地下水,反之坑里的土很干燥,那么可能要多打十来米深才能看到水。

现在打井队在打井的时候不仅要看哪里容易出水,还要选择在距离化工厂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前段时间我们隔壁村子就因为井水污染上了新闻,井在建厂前打的,一开始旁边建化工厂的时候人们也没在意,但是没过多久发现井里的水特别的浑,又过了一段时间井水里的水还伴有恶臭,这下农民便坐不住了,去有关部门检测后发现井水被污染了,人们只能要求化工厂停工赔偿农民的损失。

现在农村的化工厂越来越多,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所以大家在打井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


小马话三农


农村常见的水井在以前是怎么勘察出底下有水的?

农人父亲想当年挖了好几年的水井,纯手工挖,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农村挖水井的一些趣事,还有给大家分享一下怎么勘察出地下有水。

咱村第一口水井,就是我们家自己挖的一口水井,没有挖这个水井之前,全村人都要去几里外挑水喝,你能想象那个年代,南方水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居然还要去几里外挑水喝的情况?现在回想起来,村里人都觉得真是穷的不可思议,连口水井都挖不出来。

因为没钱,挑了这么多年的水喝,实在太累了,农人父亲那时还年轻,心想干脆自己挖口水井出来,于是就在屋后选了一个位置,去外村“学习”了一下经验,就动手挖了。

挖这个水井,现在想想真是危险,当时挖了一个长宽1米左右的正方形,一个人在下面挖,上面一个人转动木架,用钢丝绳把泥巴摇上来,运泥巴这个时间段,下面的人得站在角落,因为没有安全帽,怕掉落的石头砸住自己。

就这样,每天能挖2米,挖到10米的时候,一铲子下去,哗啦啦,就挖到了水源,糟糕了,因为经验不足,这水涨上来太快了,潜水泵抽不及时了。

那时候根本没想到水会涨的这么快,水井还没有用石头水泥固定好!第二天,四处借潜水泵回来抽水,这抽着抽着,泥土就跨方了一块,相当的惊险。

惊险中把水泥沙子石头沿着井底修建了上来,水井总算是固定好了,自打这以后的几年,全村都来咱家这水井挑水喝,那水桶能排出去上百米。

从这次挖水井的经验上,农人的父亲总结出了几个经验:1、先挖土在固定不可取。2、挖深不可预料。3、水源位置选择很关键。4、只能冬天挖。


因为农村当时对水井的需求还很大,自此农人的父亲冬天农闲就做起了挖水井的工作。还经过了改良,每天挖一米,自己还制作了一个模型,每挖一米固定一米,这样就再也没有塌方风险了,那时候包工不包料,挖一米120,两个人就是60块钱一天。

再后来,有了打水井钻机,钻头、钻杆、岩心管、钻架,挖水井的效率大为提升,不过价格不便宜。

农人的父亲以前是怎么勘测水井下有没有水呢?

现在挖水井有专门的探测仪器,能探测地下几百米深,以前没有的时候怎么知道下面有没有水呢?方法当然是有的(这里仅限南方,北方没挖过,可能情况不一样)。

根据农人父亲的描述,这水井位置的选择就是找到地下河的走向,怎么找呢,比如一个村子,下面多少会有地下河的,然后村子的周边看是不是有自然形成的塌陷,只要找出2-3个凹坑,连成一条线,就是地下河的走向,沿着这个走向上的点挖下去,十有八九是有水的,用农人父亲的话说,挖了几年的水井,从未失手。

以上就是咱们挖水井的经验,有不同意见的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农人解说


农村常见的水井在以前是怎么勘察出底下有水的?

如今农村里基本上是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了,只要水龙头一打开,就会有水哗哗的流出来。而在过去,农民都是要去井里担水的。绝大多数的农村都是一个村子共有一口水井,不过也有些人家会自己打一口水井。这样在房前屋后打水井,用水还是要方便很多的。那打水井,怎样才能勘察出地下有没有水呢?

在过去打水井,一般都会先找风水先生看一下地形的,毕竟这些人在这方面的经验还是比较足的,一个地方有没有水,他们往往几眼就能看出来。其实地下都是有水的,只是离地表的深浅不同而已。在农夫的老家这边,因为地理位置偏高,而且是在山顶上,所以要挖井的话,往往要挖很深的地方。

在2003年的时候,家里也挖了一口井。但是当时是采用机器挖的,那个打井的师傅说了,无论在哪路但是可以打井的,只要你说出位置,然后钻头往下钻就可以了。钻到20米的时候还没有水,30米依然没有,后来钻到了40多米就出水了。这个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地下肯定有水,只是离地表的深浅不同而已。

不过再往前几年,我的舅舅家里打井,那就是纯人工挖井了,所以还是需要找一下位置的。听我舅舅说,他当时的方法就是看那个地方比较潮湿,如果经常有积水,或者是地表一直比较潮湿,那地下往往不深处就有水。舅舅就是依据这个经验,在自家的屋门前,挖了一口5米多深的水井。而他的邻居家,挖了七八米还没见到水。

农夫的观点是,只要不断往下挖,一定会挖到水的。就像下面这张漫画所说的道理一样:


农夫也疯狂


农村常见的水井在以前是怎么勘察出底下有水的?水井是我国古老智慧结晶,我国水井探测和使用是处于非常领先的地位,汉武帝时期在西域屯田养兵,将打井技术流传至西方,我们的打井技术确实是超前的,这项技术其实也侧面的将很多不易居住之地,都变成了繁华的城市和一些村落,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过去可没有现在的精密仪器进行勘测,很多都是依靠经验和一些土方法找到水眼。



过去有一部老电影叫做“老井”,专门描述过去打井的难处和经历,在自来水没有普及之前,水井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没有水源和水井的地方是很难居住的,打井的技术也是日新月异,从过去的浅水井到现在的深水井、地热井,深度和精确度都有了质的提升,过去打井有专门的找水口诀,按照口诀寻找适合出水的环境,这也是全凭经验来操作,具有一定阅历的打井人,一眼望去就能将泉眼分布看个差不多,很多时候在专业人员选择的位置上打井,都是八九不离十的。



除了要有专业的知识之外,在过去还会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的特征,和一些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寻找水源,像一些根系旺盛扎根相当深的野生植物,别处都是长的稀稀疏疏,但有一片却生长极为旺盛,植株根部土壤潮湿有水汽,这个地方就是很好的出水之地,表面地下水源充足,这些都是过去智慧的结晶,通过对植物环境是很容易取得水源。

还有一种民间流传的打井找水的小方法,在选址之后,在合适的地方放上一些黄豆,然后使用大碗将黄豆扣住,保持密封的环境,待的一晚上过后,掀开碗看一下黄豆有何变化,如果黄豆没有发生变化,则表明地上水汽较少,地下水位和水源都不是理想之处,是不适合在此地进行掘井的,而黄豆有明显的肿胀变化,则就是地下水气相当的旺盛,水源也是很理想的,是完全可以进行挖掘。



虽然很多时候打井成果,但并不代表水质可用,过去很简单和聪明的检测水质的技巧,就是在打好的水井之中,养上几条鱼,或者养上两只乌龟,鱼儿和乌龟生长良好,则表面水质安全可以饮用,要是鱼儿或者乌龟死亡,很明显的是水质发生了变化,是不适宜人类饮用的,关于水井的说法还有很多,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棒奔霸


农村常见的水井在以前是怎么勘察出底下有水的?

打井见水在我们南方来说还真不算难事,可说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打出水来,既便10不来水,那就加深到20米、30米就总有来水的,当然,这种没头没脑式的方法虽灵,但有可能因井太深而总不见水就可导致浪费或放弃等。因此,人们在打井之前还是得经过一翻综合的观察、考量,再动手打井,以使来水更丰富、打水的成本最低等。而这找水的方法基本有这几点:

农村打井找水的方法之一是观察山体的形态和走势。

在农村,每座山总有山脊、山谷、山沟之分,如果是在山脚之处打井,那在山沟、山谷的下方或者是山沟、山谷所对应的地方打井,就总比山脊面对的方向更容易打到清澈的井水。且在这样的地方打井所需的井的深度、水的清纯度都是最好的。这可是农村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寻水方式!

农村打井找水的方法之二是看水的来去方向。

在一些地方,因山离得比较远,那就得靠其它方式来定了。如附近田地有无泥脚深的常年不干的田、有草丛浓密常年湿润的地方、再就是常见的有明显浸水也就是泡泉水的地方。那在这些地方打井就总比较空易打出好的泉水来。再就是依据这些湿润之处再参考附近的地形来定,如从湿润之处看远处哪个地方有凹地,那么打井的地方只要与凹地、湿地连成三点一线,就更容易打到好的来水井了。

最后就是打井的时候,最好是打到有青石的地方。这样打出来的井水才最清甜,而不是靠上层的土壤中的浸水来当作用水。当然,这主要还是在南方或山地土层不深的地方有用。像我们家郷就是这样,基本只要在山脚之处的凹地打个七八米就能见到石头,而再打一至两米,那肯定能打穿几层层石,这样打出来的泉水才是最好的井水。而不是上层土壤中比较混沌的浸水,特别是在下大雨之后,就更是如此了。



最后,打井的时候,最好还是干燥的秋季打井最合适。因秋季雨水本就很小,这时候打的井才能保证井水常年不干枯。像一些春天打的井,因随着雨水的减小,那么就有可能在秋季形成干井!


湘村小之草


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水井,现在还在使用井水。我们属于江西丘陵地区,山高水长,不用挖多深就有水,一般4米~13米就有水。虽然丘陵地区是很好找水源,但水质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要水源充足且水质好,就需要有经验的打井师傅才能分辨出来。

“山有山脉,水有水路”,有丰富的地理知识的人才能找到好的水源。

在丘陵地区,不缺水源,但要找到好的水源是有方法的。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有口百年古井,古井只有三十平方米,只能存放五十立方的水。这口古井却担负着全村几十户人的水源供应。在以前每天早上和傍晚,有很多人来挑水。全村几十户人同时挑水,这口古井都能供应充足,不会断水。即使特别干旱的年景,这口古井也能满足全村人得用水需求。相传这口古井是以前的地理根据水路而选址的。这口古井建在小山坡的山脚下,水井深度不到2米,却能满足50户家庭的用水量。农村老人说“山有山脉,水有水路”,只有找到了水路,才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这些都是有丰富的地理知识,理解山脉水路的人才能找到好的水源。

现在家家户户有水井

以前,当地村民都是到百年古井挑水喝。现在都建了新楼房,在楼房附近打一口水井。说实话,现在会看水源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的房子一般都建在山脚下,“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在山脚下找水源很简单,植被茂盛的地方就有水源。特别是山坳中,水源比较充足,一般挖5~10米就有充足的水源,这种水源一般是地表水不是地下水,经验丰富的农村老人能找到山泉水。在这样的地方挖一口水井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用水。在其他地方挖水井,一般上面是瓦砾泥,下面是河泥,再挖到河沙就找到了水路,这才是地下水,一般要挖10米左右。

现在有专门的水井挖掘设备,一直深挖,一定有水。

现在农村没有多少人会看水路,现在傻瓜式挖井的方法就是用挖井设备打井。打井人不会看水源水路,5米没有水,挖10米、20米、30米,甚至更多,一直深挖一定有水。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一般挖8~20米就有水源。

结语:“山有山脉,水有水路”,挖水井也是有技巧的,一般了解地质构造,有丰富的地理知识的人能比较准确的找到水源而且水源的水质好。不过现在很多人都不会看水源了,都是用机械打井,一直深挖,总能找到水源。


昕瑞生态


农村常见的水井在以前是怎么勘察出底下有水的?

农村常见的水井在古时候,农村凭着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勘察出土壤底下有水源的呀,到了现代社会,农村人打井都使用机械化了,就不用去勘察什么了,只要用钻机把井打深一点也就井中有水了是吧。

农村过去打井时能够勘察出底下有水的条件之一,周围必须要树木茂盛

农村人过去在屋场四周打井,必须要选择树林茂盛的山边上去打,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树木的生长发育离开水源,只有水源丰富的地方,树木才会繁枝叶茂,再加上山上林木茂密,土壤又容易保湿保水,不容易造成干旱。

如果你打井时,选择好挨着树木茂盛的山坡下一方打井的话,肯定不但水资源丰富,而且水质非常好清澈,无环境污染,并且有树木的地方不会因为山洪暴发造成水土流失,选择在这样的地方打水井比较安全可靠的了。

农村人过去打井能够勘察出底下有水的条件之二,就是这个地方必须要经常有泉水浸出土面

在农村七星老农家乡,过去我们打井时,就是先天晚上搬一锄头,在这个地表面经常有泉水浸出来的地方挖一个一米深的眼,而且这个眼的四周必须要无岩石,不是胶性土壤,而且要沙性土壤才水质好,如果第二天发现这眼中浸满了不混着的,不生锈,无气味的清澈泉水,就说明这个地方可以用来打井了。

当然,农村人打井首先也会选择好远离人畜化粪池,远离了农田有农药化肥污染的地方了。

所以,七星老农个人认为,农村常见的水井以前是通过大家勘察出水井周围有茂密的森木与地面有大量的山浸水,和山沟中有大量的潺潺流水渗出来判断出底下有丰富的水资源了的,象这样子的才能适合于大家打井的,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发表一下自己的经验与看法吧!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七星老农


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水井的作用功不可没。一是井水的卫生作用明显,二是在地表水不丰富的地方,打井取水更显弥足珍贵,使人类从地下获得了水资源。过去的城市中没有供水管网,城市中遍布水井,百姓生活用水也全靠井水满足,甚至还有很多人专门从事为人挑水上门挣钱糊口。那么以前对地下勘察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是怎么寻找到地下水源的呢?

先来了解一下阴阳先生这个名词。阴阳学说在我国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古时中国的哲学家,把世间的一切万物都用阴阳来概括,天为阳地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外为阳,里为阴......中医就是把阴阳与五行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基础,几千年来为百姓解除各种病痛的折磨,既经济绿色又简省环保。阴阳先生是懂得八卦,知道周易,了解风水的一群人,上至皇宫大内,下至普通百姓的身边,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于宫殿住宅、村落甚至墓室的选址、建造以及诸如举行大典、选择嫁娶日期、水井的选址都由他们来确定,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如唐朝的李淳风、袁天罡。这些人所代表的是古代人民对天文、地理经验的积累,是长期生存在大自然中的一种经验的总结。

寻找水源地,人们通过对地形的勘察总结出了诸如:”大山突一嘴,打井多有水“;“两山嘴相对,嘴下有好水”等地理谚语,并代代相传。在城市打井、村落里打井,人们往往也会找到阴阳先生——这些地理专家,寻查水源地,然后才开始打井。老家的村子里有一口古井,要供村里几百人吃水。父亲说他晓事时就已经有这口井了。小时天天要跟着父亲去挑水,后来我长大后自己去挑水。仔细观察,发现这口古井选址在山势突出来的一段完结后的地方打井,水势相当旺盛,至今不衰,还供应着附近人家吃水。

古井离家太远,挑一担水来去两公里路,父亲后来找了一位先生在家附近寻找水源,在房侧50米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因为地势高,我们不相信有水,但父亲还是挖下去了。到5米左右的时候,水出来了,一家人都非常高兴。不过水不大,只能供一家人吃水用,后来这位先生碰巧有事从我家旁边过,父亲非常感谢他,并给他说了井水的情况,他让父亲再往下深挖一米,果然出水量大增,靠近我家的几位邻居都从我家井里取水吃,再也不用跑那么远去挑水了。

现在农村也开始集中供水,不再需要请人找水源了。同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下勘察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深埋地下的石油都能找出来,找找水源又何其轻松呢?



阆人侃农事


在以前农村还没有通自来水的时候,都是靠用着水井来喝水的。一般村里面会有几口公井,供着全村人使用,一旦去晚了就得排很长的队了。所以不少农民都会互相打井,就是为了解决喝水的问题。

农村常见的水井,在以前是怎么勘察出底下有水的?

不过在以前打井可是没有什么探测设备的,全都是靠经验来挖的,那么农民是如休勘测底下有水的呢?老农家里就是有一口井的,小时候就看过大人们打井,要说是如何勘测的,其实还真的没有太多的方法,全都是凭哪里有空地哪里方便就去哪里打而已。

因为在以前地下水位还是很高的,没有现在一样滥用地下水,所以说只要坚持打下去,都是会有水的,不会出现打不出水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勘测的。不过并不是说打井都会打成功,还是会有一些废井产生的,这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其实在农村这些废井并不是说打不出水,基本上都是可以打得出水的,只不过一旦是遇到了巨石的话,那农民基本上就没有办法了。要知道别看井口很大,但是越往下来挖就越小,如果石头挡住了井口的话,那就是一口废井了,因为在以前是没有钻井的机器供农民使用的,他们也是用不起的。

所以遇到巨石基本上就是废井了,只能够填了换地方再挖了。那当然有时候挖到了水,但是附近并不是沙石,无法沉淀水的话这样的水也不干净,很多时候也不能够用的。

可以说在以前农村打井完全就是看运气,遇到大石挡路就无法再挖了。好在以前地下水位也高,挖个10米就可以见得到水了,一般都是几户人家一起来帮忙,就算是废了也不损失钱的。

总之,以前农村真的没有勘测底下是不是有水的设备,一般都是哪里草长得茂盛就去哪里,哪里有空地就去哪里挖的,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