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洞懸棺之謎

特約撰稿人林華翔

官店小村1組有個紅軍洞,這在當地早已是家喻戶曉。可是,紅軍洞口有一口懸棺,懸棺裡面安葬一革命戰士的遺骸,就沒有幾人知道了。

2018年7月18日,筆者來到小村走訪9名烈士的後代時,大家無意中為我講述了一個神秘革命人物硝佬兒的故事。

硝佬兒,還是肖佬兒,究竟姓甚名誰,至今無人知曉,當年也只有郭春青一人知道。1932年底,郭春青在湖南桑植白竹坪作戰中犧牲後,這個秘密便無從解開了。可是,當提到硝佬兒在紅軍游擊隊中對黨的忠誠時,卻無人不知。硝佬兒當年的主要任務是熬硝,給部隊提供軍火。他明白,這是一項十分危險的工作。因而,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為防萬一,他早早地備好了棺木,就安放在紅軍洞的洞口,並且告訴郭春青和戰友們,“如果我有一天光榮了,你們就把我放進這口棺木,不要掩埋,不要立碑,就讓我躺在這裡看到你們勝利的那一天。”

時至今日,這口懸棺按照硝佬兒的囑託,依舊懸放在紅軍洞口。

1931年8月,紅三軍五路參謀長郭春青率部反圍剿時,因敵眾我寡,幾場硬仗打下來後,部隊只剩下了30多人。面對人少傷員多的現狀,郭春青果斷地選擇了撤離。退守到什麼地方,一時爭論不休。紅軍戰士鄒永柏建議,退守雞公山,那裡背靠雄虎山,易守難攻,可進可退,加上曾憲文苦心經營多年,糧食和彈藥充足。中隊長鄧昌恆認為,最好是撤到圈兒巖,它三面絕壁,一面深淵,還可以隨時出入巴東泗井水。但是,郭春青最終拿定主意,把部隊隱蔽到由硝佬兒看管的紅軍洞。

當郭春青提出這個想法時,隊伍一時譁然,都認為紅軍洞是個死角,無路可退,一旦彈盡糧絕,必死無疑。

郭春青笑著說:“你們還記得硝佬兒嗎?你們知道他的任務是什麼嗎?”看著大家疑惑的眼光,他接著說,“這是賀龍軍長安排的一顆重要棋子,不到最危急的時刻,不會輕易啟用,今天是該用的時候了。”

原來,賀龍軍長認定硝佬兒是一個具有堅定革命信念的人,是絕對能保守軍機秘要的人,是一個能夠經受住嚴峻考驗的人,就交給了他一項特殊的使命:在秘洞中配製火藥,儲備糧草。從此,紅軍洞實際成了秘密的軍火庫、軍需庫。

果不出戰士們所料,部隊剛剛撤進紅軍洞,就被敵人盯上了。敵人在洞外安營紮寨,虎視眈眈,準備把洞內人員全部困死、餓死。然而七天七夜過去了,洞內30多名將士卻安然無恙。敵人久攻不下,無可奈何,被迫撤走。

部隊安全轉移後,紅軍洞恢復了往日的寧靜。郭春青用望遠鏡看過去,只看到硝佬兒瘦小的背影。

不知何年何月何日,硝佬兒離開了人世,在人們的記憶中也已漸漸淡忘。

1947年的某一天,鄒永柏烈士的兒子鄒享登來到紅軍洞口,發現了硝佬兒的遺骸,迅速跑回村裡,邀約張代升烈士的兩個兒子張家發和張家學,張開甲烈士的兒子張景發,吳永才烈士的兒子吳立相,一起將遺骨安放進洞口的棺材。英雄的遺願終於得償,英雄的魂魄依然固守著這片熱土。

離開小村的時候,天快黑了,我懷著萬分敬仰的心情,望著紅軍洞口的懸棺,向這位無名無姓的神秘英雄深深地鞠了一躬。(編輯黎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