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他們,才會理解戰友情深

長篇小說《第一信號》面世,作家彭海燕採訪近百位浴火奮戰的消防隊員—— 走近他們,才會理解戰友情深

走近他们,才会理解战友情深

彭海燕耗時4個月走進消防隊員的世界,和消防隊員們一起出警,才創作出《第一信號》。

本報記者 路豔霞

作家彭海燕是一位21歲男孩的媽媽,去年她耗時4個月走進了消防隊員的世界,採訪了近百人、查閱了數百萬字的消防資料,更和消防隊員們一起出警。正是在紮實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她創作出了長篇小說新作《第一信號》,該書最近面世。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她不斷感慨說,對於消防人,我們有太多的誤解。

緣起

老消防人的赤誠打動了她

小說裡的消防隊員經歷一次次救援,一次次訣別,一次次新生。“消防只是個切口,我想寫的社會問題小說,是消防隊員的成長和救贖之路。”彭海燕說。在《第一信號》中,主角顧小鱈及其戰友顧如鐵、戰友周子馬等,構成了一幅消防隊員浴火奮戰的群像。

彭海燕寫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十八歲的顧小鱈失去了摯愛,也摧毀了他原本優渥的家庭。人生驟然觸底之後,需要重建的不僅是心態,更是消防服下一位無名英雄的勇氣和擔當。當救災的第一信號響起,人的脆弱、堅強、卑微、崇高都相繼登場,警鈴聲中,唯有大愛能催生消防隊員的神聖使命。

其實,這是一部應約的定製小說。一位在消防隊幹了三十餘年的支隊政委即將轉業,他不打算謀求仕途,而是自謀生路辦公司。他找到湖南作協主席王躍文,想約請一位作家寫消防題材的長篇小說。王躍文立刻想到了能幹的彭海燕,但她起初沒有答應,“消防行業我一點兒都不懂,命題作文又受太多束縛。”

半年過去了,那位執著的老消防員還是不願意放棄,於是大家約了一頓飯,誰知這回他更過分,提出了五點要求:寫出消防人的犧牲和奉獻,寫出這個行業的不易;讓讀者讀完這本書後,能學到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消防常識;要有讓人敬佩的消防人物,能給年輕的消防戰士提供可以學習的榜樣;要寫出社會上因不重視消防安全而釀成災禍給人們的慘痛教訓,喚起人們的消防安全意識;書裡的人物關係和故事,要適合改成影視劇。彭海燕說,剛開始她並不接受,但她從這位老消防的眼睛和語氣中,感受到了拳拳之心,她漸漸被打動了。

體驗

4個月裡她和消防員同出警

彭海燕的寫作是從真切體驗開始的,也正是那些日子,才讓她真正懂得了消防隊員。去年的4個月時間裡,彭海燕查閱了數百萬字的消防資料,就像學生一樣不懂就問。她還到特警中隊去認識各種裝備,更和消防戰士一起出警。警鈴一響,她聽到了廣播裡傳來的指令:“1號車出發!”那些夜晚,她從來不敢脫衣服,每天和衣而睡,蹬上套頭鞋就跑了出去,她在心裡說:“沒有人等我,大家在執行任務。”

彭海燕這樣告訴記者,在不同的消防中隊體驗生活,面對的場景也不同。在位於大市場邊的一個消防中隊,要救援那些跳樓的人,消防隊員要鋪防護墊、上樓勸說。而在高速路旁的一個消防中隊,她深切體會到高速救援的緊張。“有一天晚上,跟著消防隊員一起到高速公路救援,可恥的是,很多人佔據了應急車道,消防車只得掉頭,從對面車道開過去,耽誤了時間。”從此以後,她只要一見有誰佔用消防車道,心裡就充滿了痛恨,和生命賽跑的緊張只有感受過,才會有真正的痛楚。

彭海燕前前後後採訪了近百位消防人,有勞模、有戰士、有已故消防隊員的家人。在衡陽火災中,一位消防隊員曾被埋二十多個小時,他死裡逃生的感悟更是震撼了她。這些人、那些事,都被濃縮進小說人物形象中。

和這些消防隊員近距離接觸後,彭海燕深深感慨,很多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對消防人有很多誤會,說什麼指揮不當,怎麼能讓他們去送死。“只有走進他們的世界,才會知道戰友情是最深的感情,怎麼會拿戰友的生命當兒戲。”她說,消防人不叫滅火、救火,而是“打火”,因為每一次行動就像打仗一樣,有戰略部署,要偵察地形、火情,要明確分工,偵察的偵察,搜救的搜救,滅火的滅火,“就像下軍棋一樣,消防兵是高度行業化的兵種。”

而對於彭海燕來說,這是一次戰勝自己的寫作,她的父親曾因工廠事故而去世,從此,她不敢再去殯儀館。但為了寫《第一信號》,她邁出了這一步,去了殯儀館,“我發現,我一點兒也不害怕了。”

反饋

讀者呼籲珍惜消防員的生命

當《第一信號》面世後,那位佈置命題作文的老消防員應該會發出勝利的微笑了,因為無論是文學界還是讀者,都紛紛為該書點贊。

王躍文第一時間讀了這部新作,他說,這部小說將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震驚國內外的幾次重大消防事故作為素材,作者並不照搬真實故事,而是作了頗具匠心的藝術處理,使小說讀來扣人心絃、充滿思辨、發人深省。他還注意到,這部小說中的英烈,如犧牲了的支隊長鄭小勇、指導員林海泉,以及救火時因建築物垮塌被埋在廢墟下近三十個小時的顧小鱈,都有著平常人物的訴求和習氣。他們的成長故事植根於現實,活靈活現,叫人信服。

作家老傑評點道,《第一信號》在繁雜而收放自如的敘事所構建的故事空間裡,將主旋律融入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糅入了尋常百姓的喜怒哀樂。“也許這正是這個時代的本真:宏大與微小同生長,民族與個體共榮辱,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緊密相連。”

讀者們也看懂了作家的良苦用心。一位讀者表示,“看了這本書,我覺得不要對火有偏見,更不要輕視火。火災一經發生,代價是慘痛的,沒人可以讓時光倒流,所以我們要儘量避免災難發生,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消防人員的生命。”讀者小容表示,真金不怕火煉,但是人的肉身怕啊,我們還是平常多注意消防安全吧,書裡的火災現場描寫實在是太觸目驚心了,能防患就儘量“防患於未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