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畜牧業扶貧會開到了北京城”

中國鄉趣網訊 “感謝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對我們典哲村的大力幫扶!如今通過發展生態草地畜牧業,合作社已入社141戶,入社率達到75% ,在生態畜牧業產業化發展項目的帶動下,全村106戶39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已脫貧85戶332人。”

4月4日,借農業農村部在北京舉辦“三區三州”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專場活動之際,省農業農村廳與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在北京新發地共同召開了對口支援青海省“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特色畜牧業扶貧行動座談會。

甘德縣青珍鄉典哲合作社理事長索南貢說:“第一次出遠門來到北京,看到了首都的繁華。尤其走進世界最大的北京新發地農產品交易市場讓我震撼,來自全國各地的農產品彙集到這裡,卻沒有青海產出的最健康、最天然的高原特色農畜產品,讓我觸動很大。”

的確,打造綠色有機的“高原特色、青海特點”的農畜產品品牌,加快青海農牧區脫貧攻堅,首要任務是牧民群眾的轉變觀念。此次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甘德縣、囊謙縣、澤庫縣的農牧業主管縣長、農牧局局長和農牧民代表與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中國人保財險農險事業部負責人面對面交流,旨在轉變基層幹部觀念,溝通部省與縣鄉村幹部思想,進一步推進扶貧幫扶工作,加快犛牛產業發展。

2018年4月,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確定甘德縣、囊謙縣、澤庫縣為對口幫扶聯繫縣,依託犛牛優勢產業,拉開了青海高原“三區三州”扶貧攻堅的序幕。一年來,在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幫扶下,三縣聯繫村的農牧民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轉變,收益持續增加,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扶貧效果顯著。

2018年5月,三個縣的18家畜產品企業和9個聯繫村的合作社首次組團參加了在重慶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畜牧業博覽會,簽訂了1980萬元的牛羊購銷合同,目前已完成932萬元。

據省農業農村廳統計,2018年展業囊謙縣三個對口聯繫村共出欄犛牛1652頭;甘德縣生態畜牧業發展走在全省前列,三個對口聯繫村實現分紅97.45萬元;澤庫縣的兩個對口聯繫村分紅93萬元。

目前,三個縣9個聯繫村已建設4個千頭犛牛標準化生產基地,推廣了犛牛“三增三適”養殖新模式,有力促進了當地產業升級。甘德縣的三個對口聯繫村的284戶102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已有195戶735人實現脫貧。

面對三縣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不足;牧民群眾文化水平低,自我造血能力弱;缺少支撐企業,產業產值低,發展帶動力不強;畜牧業產品精深加工不夠,品牌效應和品牌優勢發揮不充分等問題。

中國人保財險農險事業部養殖業處經理呂倩表示,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青海特色畜牧業扶貧行動,創新業務模式,發揮金融融資最大限度支持。

“青海作為部畜牧獸醫局唯一對口聯繫地區,今後還將密切聯繫、及時跟蹤,以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載體,以犛牛產業為方向,通過協調資金、項目,加大扶貧攻堅力度。”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行業發展處羅健說。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孔亮提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關鍵是發展產業。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由“輸血”功能改為“造血”功能。其次要找準思路,立足青海資源稟賦,堅持發展犛牛產業;第三要找準模式,進行規模化養殖,通過青海地方標準,利用電商、展會加快實現青海產品的優質優價;第四要聯合推進,多渠道增收。

“這是一次工作彙報會、情況交流會、思想溝通會,更是一次專題推進會。”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清德說,今年我省將在調思路、確重點、強措施、求實效上下功夫。重點要健全生產組織體系,解決“誰來幹”的問題;強化資金投入機制,解決“有錢幹”的問題;建立產銷對接機制,解決“悶頭幹”的問題;完善風險保障機制,解決“不白乾”的問題。(作者:羅連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