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2017年4月,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冲刺的时间节点上,江苏省启东市与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西乡县开展对口扶贫协作。一年间,两地携手,山海结盟,扶贫协作催生出“全面对接、全面合作、全面提升”的新气象。一项项合作协议成功签约,一批批产业项目落地开花,一件件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启东“加速度”助推西乡脱贫攻坚驶入“快车道”。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初夏时节,采访组深入西乡,翻山越岭、进村入户,一路探寻、一路思索,以期勾勒出启东西乡两地一年间在扶贫协作攻坚战中的行军路和作战图。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西乡

褒斜古道间,一片茶香处。陕西省西乡县是革命老区,位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带,经济欠发达,贫困程度深。

如今,这片贫瘠的土地正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启东和西乡开展对口扶贫协作一年来,按照“合作为先、产业为重、人才为要”的总体要求,全面对接、全面合作、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条助力精准脱贫的对口帮扶之路。目前,15个苏陕扶贫协作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额1.169亿元。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两地合作越来越紧密,感情越来越深厚,交流协作平台越来越宽广,机制越来越健全。”西乡县委书记演晓刚这样评价两地的关系,尤为特别地指出,“启东挂职干部政治站位高,‘四个意识’强,来西乡一年多表现出融得进、干得实、谋得远的优良作风和出色业绩,实现了扶贫工作的‘精准滴灌’。”

既可打工又能管家

家门口的一个工厂改变三代人生活

5月14日下午,西乡县捷得服饰有限公司的加工生产线上,一名男工的身影在近百名女工中格外显眼。穿线、起针、收针,配合着电机踏板有节奏地压脚,从早到晚,他几乎都埋头在缝纫机上干活,很少起身。

今年45岁的汪志,西乡县峡口镇人。患有先天性脑瘫,双手无法灵活运动,一只脚也不能正常舒展。为了谋生,他从父母那里学会了裁缝活。1995年,他在镇上开了一家服装店,靠着乡亲们的关照勉强维持温饱。

今年初,由于种种原因,汪志的店没了,20多年赖以谋生的活计没了。家里还有年过七旬的父母需要赡养,汪志一家的生活变得举步维艰。“以前有老乡的帮助,我还可以勉强生活。没了服装店,我想出门找个工作真是难比登天啊。”汪志说。

汪志的处境是西乡县大部分贫困户的写照。当地产业基础差,就业面小,贫困劳动力难以就业。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让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成为西乡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今年3月20日,经启东市挂职西乡县的县委常委、副县长王裕兵牵线搭桥和全力招引,西乡县首个招商引资社区工厂——捷得服饰投入试生产。目前,捷得服饰8条生产线带动就业200多人,其中贫困户40多人。

干起了老本行,汪志做起来得心应手。他的收入按件计算,做一条裤子能挣2元,一个月下来收入3000元不成问题。“以前我开店天天熬夜加班,现在是工薪族,住在公司宿舍,每天中午晚上公司管饭,还能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感觉真好!”谈到生活的变化,汪志激动地落下泪来。

既有收入,又能管家,在生养的故土上找到归属感和安定感,是西乡大部分返乡就业人员的梦想。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43岁的车工文启翠虽然刚进捷得不久,但老板表扬她“做事踏实,上手很快”。在服装厂,“生手”工资每月2000多元,“熟手”则可有4000多元。

文启翠家住西乡城南街道办五丰社区,之前和丈夫周显全在杭州一服装企业打工。前年,文启翠查出患有乳腺癌,因为要做定期检查,再加上在外不能报销医药费用,夫妻俩无奈辞职回乡。两年来,文启翠与丈夫没有工作,整个家庭陷入困境。

“家门口有了工厂,夫妻俩同在一个厂子上班,一月能挣五六千元,老公还可以随时照顾我。”文启翠说。如今的她感觉心安了,身体也恢复得快了,夫妻俩每天骑电瓶车回家,两三公里的路程也就10分钟。“父母孩子天天见得到,家门口的工厂改变了我们一家三代人的生活。”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随着遍布西乡各地社区工厂的陆续开工投产,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农民、贫困劳动力成了产业工人。截至目前,由王裕兵一手招引的4家服装加工企业成功落户西乡,全部投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带动不少于400户贫困家庭实现就业脱贫。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既引企业又建园区

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刷新“西乡速度”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经王裕兵引荐和协调,去年9月,南通服饰行业的排头兵企业欧爱克斯来到西乡县,寻求合作机会。此时,西乡通汉协作产业园伸出橄榄枝,提供6093平方米新建标准厂房及相应配套,只需装修到位,购置设备即可立即投入生产。欧爱克斯当即决定投资3000万元建设索克斯服饰生产基地。

今年3月19日,企业成功投入试生产,整个项目从接洽到投产历时187天,创造了项目推进的“西乡速度”。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服饰200万件,产值1亿元,带动就业2000多人。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如果按照传统购地建厂的方式,耗时至少翻番。”索克斯服饰负责人罗中友说。

“政府全额出资建设,提供两年免租期,企业拎包入驻,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也是想不通的。”刚从启东挂职返乡的西乡循环工业园办公室副主任严军感叹,通过协作交流,西乡干部的招商理念、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项目建设推进导入“容缺并联审批、即时审批、全程代理服务、例会协调推进”四项制度,“西乡速度”由此诞生。

严军坦言,从索克斯项目的接洽、敲定、投产,他进行了全过程参与。启东挂职干部的新视野、新观念、新模式,深刻地改变了他。“索克斯项目,于我而言就是项目服务、观念洗礼的‘速成班’。把心放在项目上,把项目放在心上,已经成为西乡循环工业园办公室一班人的共识。”严军表示。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索克斯的落户,也让西乡干群第一次见识了现代型企业的温度。49岁的李荣琴是沙河镇男儿坝村人,以前在江浙一带打工,丈夫在家开裁缝店。然而上有老下有小,李荣琴经常在西乡和江浙之间奔波。今年李荣琴夫妻俩同时加入索克斯,一个月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每个礼拜有一天探亲假,每天两餐免费,专车接小孩放学,晚上还租教室请老师为孩子辅导功课。”李荣琴介绍。去年厂里预发招聘信息,原计划招200人,结果来了1600人。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随着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理念的不断升级,西乡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梦想愈发清晰,“投资编队”开始涌入,“巨人项目”开始抢滩。

几乎是一拍即合,上海国动集团计划总投资22亿元,在西乡建设基础设施及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新建光状扶贫发电项目,打造高标准商业住宅区。项目一期先行启动孵化园标准厂房和科创园公共配套建设,规划占地194亩。目前,正在推进土地征收、规划设计等。

“该项目依托国动集团的资金、产业园区运营和招商优势,分期建设标准化厂房,以优惠价格租赁给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产业转移承接聚集区。”严军介绍。参照启东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西乡对入园企业在土地供给、工程建设、基础设施、税收奖励、扩产促销、创新驱动、企业培育、融资贷款、人才引进、奖励扶持等方面给予优惠,以打造招商引资新的“西乡速度”。

严军告诉记者,该项目可以全面释放洼地效应,通过以商引商,实现资本“一投再投”、项目“一招再招”、产业“一转再转。”“这个项目,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将来必然成为西乡工业跨越发展动力源和最具爆发力的增长极。”严军说。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既办合作社又建电商点

贫困户成“工人”农产品插“翅膀”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5月15日上午,西乡县谷荞农业科技公司,2000斤香菇已打包好,准备发往全国各地。在启东挂职干部的帮助下,该公司去年10月试运行,目前已与6家专业合作社、10多位农民经纪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销售西乡农特产品,每月销售额50多万元。

“5分钟销售2000斤木耳、4小时卖出8000单香菇。”谷荞公司总经理吴大桥介绍说。今年4月,农民经纪人王荣春的4000斤香菇滞销;去年11月份,东山合作社3万斤香菇积压;谷荞公司通过拼多多、淘宝、谷荞商城等平台,帮助他们及时解决了“库存”。

谷荞的第一单是2000袋“严太吉”系列粗粮,该品牌的创办人严蓓蓓,2014年安徽财经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去年听说家乡发展电商,回乡创业,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开发出凉皮粉、杂粮粥、杂粮面等11种粗杂粮产品。每月销售额不低于7万元,惠及方圆20公里村民、贫困户。严蓓蓓介绍,去年以来,像她一样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有30多个。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在440万元苏陕资金支持下,西乡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全覆盖,全县开设网店200多家,200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建设完成,做到贫困村全覆盖。今年一季度新增电商68家,联系带动贫困群众2500余人。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5月14日至15日,王裕兵两次来到西乡五丰社区,就南通恒昌隆食品公司菜苔种植项目进行协调,目前,恒昌隆基地500亩甜玉米已试种。“恒昌隆公司保证收购、加工和市场,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也改变了村民的种植观念。”五丰社区党委书记胡胜银说,基地已带动200多村民脱贫致富。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最依赖的资源。对农村的贫困户而言,传统的生产方式、市场的波动等,是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因素。

檀木村3组的严功清对此感慨颇多。57岁的他大半辈子都住在山里。“以前我是头顶土坯房,脚踏泥泞路,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有了合作社,脱贫又致富。”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严功清所说的“合作社”指的是檀木村扶贫合作社。去年9月,在苏陕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檀木村建立扶贫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入社务工等方式,种植李子400亩,带动83户贫困户致富,为51位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今年计划种植2500亩。

合作社让严功清一家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严功清不仅自己种植10亩李子,还到合作社务工,干起植树、施肥、采摘等杂活,一年领到6000多元工资。此外,还有股金、土地分红3000元。100平米的安置房正在装修,经过培训,20岁的儿子到启东做了电焊工,每月工资5000元以上……这是严功清原先做梦也想不到的幸福生活。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苏陕扶贫协作项目重点向村互助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倾斜,鼓励贫困户资金入股、劳动就业、土地流转等。互助经济组织及集体经济组织覆盖贫困人口1539户4062人,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1293人。

“黑木耳菌种生长周期短,脱贫见效快。”在堰口镇岳岭村黑木耳的大棚前,堰口镇副镇长杨霞介绍。他们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全村45户贫困户增收,并按每袋菌包0.8元红利计算,分期支付给村扶贫互助合作社。

4组的熊翠华拿出500元入股,其中政府补贴100元,同时还在黑木耳基地打工。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打工一个月2000多元,通过资金入股获得分红1400多元,加上政府的各项补贴,这贫困户的帽子算是彻底给摘了。”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 ■■■■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启东·西乡扶贫协作蹚出”精准滴灌“新路子

站在西乡被誉为“陕南小华山”的午子山顶,满目苍翠,天高云淡,长空列雁,胜利豪情油然而生。自古华山一条路,狭路相逢勇者胜,启东助力西乡脱贫攻坚在这里开启,也必将在这里书写新时代的奇迹。

全媒体记者 钱爱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