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概述

“湘潭”之名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一说为此地因处湘江之曲

湖南省“湘潭”概述

魅力湘潭(22)

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说则更广为接受,即得名于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实际为湘江中较深的一段,但因为传说中与周昭王的联系而颇为有名,以至于作为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自唐朝起赋名其所在的地域为湘潭县。

湘潭市境内自汉代设立第一个县治--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自唐移湘潭县治于洛口(今湘潭县易俗河镇)基本确立今湘潭市区和湘潭县的境域有1200余年。湘潭境内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迟在距今5000年前。

湘潭,湖南省辖地级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下辖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2016年总人口283.8万。湘潭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68.2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9.2平方千米。

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文化名人齐白石,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都诞生于此。

湘潭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1]、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心城市[2],曾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国家园林城市[4]、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5]。2016年12月7日,湘潭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6]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湘潭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地区,地跨东经111°58′—113°05′,北纬27°21′—28°05′。湘潭市东西最大横距1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1千米;北连宁乡县、望城县、长沙县,南与衡东县、衡山县、株洲县交界,东接株洲市区、株洲县,西与双峰县、涟源县接壤。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千米。[13]

地形地貌

湘潭市域内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属伪山、衡山、涓水盆地相间的盆岭山系,地貌轮廓是北、西、南地势较高,有韶峰、褒忠山、昌山、晓霞山四山为主体的中低山环绕;中、东部地势低平,有湘江和涟、涓两水为主体的水系分布,全市以“四山一江两水”为骨架组成了向东北开口的山丘盆地地势。市区座落于盆地开口处湘江下游的河谷平原上。最高点位于西部的褒忠山,海拔793米。最低点在昭山脚下的金马洲,海拔30.7米。大致可以分为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貌、构造侵蚀剥蚀中低丘陵地貌、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地貌三种地貌类型。

[14]

气候环境

湘潭市为典型的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节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盛夏高温,冬季寒冷。据湘潭气象台1991~2003年资料统计,年均降水量1425毫米,4~7月降水较集中,期间多有洪水发生,日最大降水量143.6毫米(1998年5月22日),年最大降水量1923.3毫米(1998年),年最小降水量1046.2毫米(2002年)。年均蒸发量1209.3毫米。日最大蒸发量12.6毫米(1995年7月19日),年最大蒸发量1468.4毫米(1992年),年最小蒸发量816.0毫米(2002年)。盛夏炎热少雨,冬季严寒湿润,极端最高气温达41.8摄氏度(2003年8月3日),最低气温-12.1摄氏度(1991年1月27日),年均气温17.5摄氏度。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夏季干旱,夏旱平均30天,秋旱平均40天,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平均300天。[14]

水文状况

湖南省“湘潭”概述

湘江(7)

湘潭市属湘江水系。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有涓水、涟水河为主要支流。涓水起源于双峰县马鞍山一带,河宽70-100米;涟水为湘江一级支流,流经涟源、娄底、湘乡,于湘潭河口注入湘江;湘江位于市域东部,总体上水流平缓。地表水体较大的有水府庙水库,是娄底市城区主要供水水源地,也是韶山灌渠的供水地,属于省级湿地保护区。此外有花石、瓦叶塘、上石坝等小型水库。

生物资源

湘潭市现有森林植被以人工林为主,树种类型多样,用材林有杉木、马尾松、樟木、稠木、楠木、百乐等16种;经济林有油茶、油桐、棕、乌桕、桑、茶叶、桃、李、梅等15种;引进树有湿地松、国外松、火炬松、水杉、池杉、意大利杨、黑荆等。农作物资源丰富,可供栽培的粮食、油料、纤维及其他经济作物上千种。湘潭县的“寸三莲”、市郊的寸辣椒、矮脚白菜、项蓬长冬瓜等都比较出名。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达到40多种,畜禽中的沙子岭猪、壶天石羊为优良的地方品种。[15]

土地资源

湘潭市土地资源具有耕地、水面和丘陵地较多较好的优势。2015年有耕地12.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3%,全市人均占有耕地447平方米。土地质量好,利用率高,水稻土、红壤、菜园土分布较广,有利于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和大农业的开发。[15]

水文资源

湘潭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2015年全市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7.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45亿立方米,地下水6.3亿立方米。湘江和涟水、涓水都流经湘潭。[15]

矿产资源

截至2016年底,湘潭市共发现矿产46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32.6%,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25.6%;其中已探明储量矿种29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27.7%;共发现各类矿产地165处,探明储量者上表57处,其中大型矿产11处,小型矿床24处,矿点25个。探明矿种储量列全省前五位的仅有锰、磷、石膏、海泡石、陶瓷土、水泥灰岩、玻璃用砂岩、熔剂灰岩、冶金白云岩、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等11种。

人口结构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6.9万人,城镇化率62.0%,比上年末提高1.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9万人,出生率12.1‰;死亡人口2.1万人,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长率4.9‰。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46.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17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2.6%,下降0.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5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0%,提高0.5个百分点。[16]

民族分布

2000年“五普”结果显示,湘潭市辖域汉族居民占99.5%,少数民族12,382人。主要少数民族人口有土家、苗、蒙古、侗、回、瑶、满、壮等民族,其中土家族人口3,80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0.73%;苗族2,779人,占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2.44%,其余少数民族人口占46.83%,均在千人以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