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詩詞遇見法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當詩詞遇見法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花開四季,詩意人生。不知不覺,央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已經落下帷幕。在這一季節目裡,很多才華橫溢的選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詩詞遇見法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著一身淡雅民國學生裝、

連續參加了四季節目的陳更

當詩詞遇見法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連續奪得4期擂主的13歲少女鄧雅文

再往前,還有在第三季奪冠的外賣小哥雷海為、在第二季奪冠的00後才女武亦姝等選手。

當詩詞遇見法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當詩情畫意遇見法律法規,

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今天

小編想跟大家聊聊藏在詩詞裡的法律問題

當詩詞遇見法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1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當詩詞遇見法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剛剛過完春節,胖了一圈的肚子裡除了雞鴨魚肉,是否還有白酒啤酒葡萄酒?從公司年會上的觥籌交錯,到走訪親友的酒過三巡,再到網上的“我有故事,你有酒嗎”,酒彷彿是人們交流時少不了的調味劑,甚至有人直接用酒交流,因為“話都在酒裡”。如果對方不會喝酒,或者已經醉了,怎麼辦?勸酒唄!有人還發明瞭勸酒順口溜: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夠……

重點來了,以下四種勸酒情形要承擔法律責任:

01

強迫性勸酒,如用“是朋友就喝酒”等語言強迫對方喝酒;

02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喝酒,如明知對方喝酒會疾病發作仍勸其喝酒;

03

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如醉酒者不省人事,酒友沒有將其送回家中;

04

未勸阻醉酒者造成事故,如醉酒者駕駛時發生車禍。

試想一下,萬一元二(唐代詩人王維的好友)在途中有個三長兩短,勸了酒的王維(唐代詩人)可脫不了干係……

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當詩詞遇見法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煙花絢爛奪目,爆竹聲聲巨響,人們歡呼雀躍,新春在一片喜氣洋洋中如期而至。

但是,煙花爆竹的爆破力很強,容易危及人身安全。同時,煙花爆竹還有噪音危害和環境危害,引發火災是常有的事兒。

《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禁止在文物保護單位、車站、易燃易爆物品生產和存單位、醫療機構、幼兒園、山林等地方燃放煙花爆竹。

如果你玩心大起,偏要在以上地方燃放煙花爆竹,那你感受完喜悅後會被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

3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當詩詞遇見法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說完春節,說說七夕節。七夕節裡,人們都是有對象的抱對象,沒對象的就心疼地抱住自己。遙想當年,牛郎和織女過著你儂我儂的幸福小日子,王母娘娘卻雷厲風行地棒打鴛鴦,把織女抓回天上,導致二人只能在七夕當天見面。

王母娘娘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需要說明的是,該罪在沒有造成被害人身亡的情況下,是自訴罪,也就是說,如果牛郎織女還活著,但不去人民法院控告,法院是不會處理的。

4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當詩詞遇見法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家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氓》就是一首棄婦自述婚姻悲劇的詩,描寫了棄婦與負心男從訂婚、嫁娶到慘遭家暴的經歷。近年來,還爆出了多則明星、歌手等公眾人物家暴的新聞,吃瓜群眾紛紛“路轉黑”“粉轉黑”。

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

遺憾的是,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家暴仍存在很多誤區,如家暴屬於家事、家長打孩子不算家暴、文化水平高的人不會家暴等。大多數受害人遭受家暴後,選擇忍氣吞聲,受到的創傷越來越重。

2016年3月1日,我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如你不幸遭遇家暴,請記得保留傷口照片、病歷等證據,勇敢地向村委會、居委會、婦聯等組織尋求幫助。如果施暴者的行為已構成犯罪,如故意傷害罪、虐待罪等,受害人可以依照法律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