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年轻时瞎折腾,只会让你一步一步沦为平庸。

有句话说,趁活着就得多折腾折腾,因为,我们都会死很久!

如果退回12年,我个人理解的"折腾",就是攥着大把的青春,就是天马行空的尝试,不顾一切的奋斗,颇有贫穷亦荣耀,失败如徽章,在青春的印记里雕刻时光的倩影,直到自己累了、倦了、折腾够了,拍拍身上的尘埃,自豪地对世界说,“你看,我的青春没白过,人生也没遗憾了……”

可实际上,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在漫长、艰辛的职业生涯里,太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是精疲力尽之后的痛定思痛,深深懂得:折腾不仅要智慧,更要你有能承担后果的能力。

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年轻时瞎折腾,只会让你一步一步沦为平庸。

1.初入职场,一定要多问自己:我到底是谁,我想要什么?

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杨澜回答说,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这是对于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夜以继日打拼的职场女性,在背负家庭重担时,在面临困境抉择时,依然有选择的资本,和追求的自由。

但是我遇见太多,在那样令我羡慕的美好青春里,在刚刚踏进职场门槛,却一味的抱怨自己自己的出身,抱怨自己大学无用,抱怨自己二本三本的身份,抱怨所学专业不好,多少是一种悲哀!我所认为,大学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素养的形成,

第一是你的自立精神,我的同学当中,90%的人都转向了一个完全与所学专业无关的领域,而且发展得还不错。

学会如何去摆脱所有环境的束缚,去独立追求自己内心的方向,并让这个方向得以实现,这个不仅仅是大学,更应该是职场上我们都需要学会的技能。

第二是你的学习能力。大学所能带给你的,是你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技能。是“渔”,而不是“鱼”。社会永远是在不断进步的,如果你只想着凭借大学所学就能够立足,那是远远不够的。

而掌握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你就能够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并能够很好地生存下来。

二十岁,除了时间一无所有,也是成长高峰,二十岁的变数很大;二十岁你要开始积累身份资本,身份资本会招来更多身份资本(新的资本从外围进来),有意识的选择加入到新团队。总之,不要让决定你的十年从你手中流逝掉……

第三,就是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没有回报。

天上不会掉馅饼,所有的一切都必须靠自己去打拼。假如我错过了奋斗的机会,可能永远也找不回来了。当一件事情你明明有可能成功、却因错过而失之交臂时,这会是你人生最大的悲哀。

所以,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的希望,也一定要去尽200%的努力去争取。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没有奋斗的人生,则如同一条直线,永远看不到辉煌的那一点。

所以,对于那些出身不好的人来说,你永远要记住一点:起点并不意味着终点,只要找准方向,你完全有翻盘的机会。而你翻盘的资本,就是自立精神+学习能力+坚持不懈的意志。

相信约翰·洛克菲勒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穷、富世袭之说,也永远没有成、败世袭之说,有的只是我奋斗我成功的真理。我坚信,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身决定。”

在“想要”的追求过程中,绝多大数人的目标就是寻求现实与目标的匹配,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能找到自己非常喜爱的工作,完成生计,还能在事业上出色乃至卓越,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你不能特别精准找出你所喜爱,至少你可以先刷出你所不喜欢,强烈建议你深度了解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即你的优势在哪里,你擅长的是什么,你是哪块料,用在什么地方才最能发挥你的价值,你需要找准一个切入点。找到切入点之后,还需要构建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这包括:公司选择、行业选择、路径设计,以及向上管理。

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年轻时瞎折腾,只会让你一步一步沦为平庸。

2.深入职场,多一步思考的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思维认识水平。

同样一份技能,有的人可以举一反三,运筹帷幄。同样一篇文章,有的人死记干货,但有的人却是看到干货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逻辑和思维结构。有了这样的逻辑和思维结构,他们自己就会吸收、消化,然后以此创造出更多的干货。

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双曲贴现”:当你同时面临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抉择时,人们往往更看重眼前利益。

举例来说,有两份工作:

A工作起薪10K,比较稳定,保险齐全,但5年后的可预期薪水涨幅不会很大,专业技能的成长空间也并不充分,很容易陷入重复劳动;

B工作起薪5K,加班、出差是家常便饭,但优点是可以快速成长,5年后有望达到年薪30W。

对于这两份工作而言,5年后的收入是多少,是很难感知到的,不如眼前的收入更为实在。所以,很多人往往更愿意选择当下收入更高的A工作,而不愿意选择长远前景更好的B工作。

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年轻时瞎折腾,只会让你一步一步沦为平庸。

很多人抱怨35岁人生的残酷,很多现实的困难,比如养家糊口的经济压力、资金的匮乏、人脉资源的缺失、职场经验积累不够等等,都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

其实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所面临的中年危机,其实不是现在才面临危机,而是这种危机的隐患早在5年前甚至10年前就已经埋下了。

“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通知明天不用来上班了。”一位被裁的42岁互联网高管说。这个时代真实残酷的让人害怕,前一秒还是年薪几十万的高管,后一秒就变成上有老下有小的无业游民。

在2019年的今天,大家会发现各个行业生意都不太好做,整体创业环境也不太理想,有评论说未来几年,裁员情况只会越演越烈,这个时代不再有所谓的稳定工作,每个人都要做好被裁的准备。

想想也是,以前公司效益好,公司不在意多养几个人,都以为自己很厉害,相反,在公司效益不好、要大刀阔斧裁员的时候,才能真正看清楚,到底谁在裸泳。

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身上有怎样的竞争力,确保我能够把这个位置坐稳

假如你能够在20岁、30岁之前,利用好这10年的时间,时时刻刻让自己充满危机感,比别人多思考一步,想想5年后甚至10年后你能在这个岗位上获得什么,如何构架自己在职场舞台上的竞争力,即便有一天要转行,你拥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本、资源,你依然也会有翻牌的机会。

还是那句话,投资市面上任何产品都不如投资自己,自己就是品牌,让自己持续不断增值,才能够真正对抗任何风险与危机。

大学的时候,我们的青春被安放在高高的象牙塔里,我们躲在寒冷的被窝里,消耗着年轻给我们的养分,黑夜无法侵袭,被被窝的温暖隔绝在寒冷之外。

可是,毕业了,工作了,如果你仍缺乏前瞻性思考,在没有前景与价值的岗位上消耗青春,浑浑噩噩得度日,那不远的将来,一定是你以透支自己的成长为代价,一定会非常惨。

真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年龄的问题,年龄是我们再也找不回来的印记,我不可能再回到23岁,一切重新来过。所以,一定要在正确的年龄做正确的事,你将收获成果;但如果在正确的年龄做错误的事,你收获的却是后果。

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年轻时瞎折腾,只会让你一步一步沦为平庸。

3.如何更好打造个人品牌,创造多维度竞争力?

首先,我们来说说在职场上的个人品牌。

你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在自身岗位上,塑造好自己自身专业化品牌形象,整合你的知识架构,在工作中,要有优异的表现、良好的声誉或形象、足够的展示。

(1)工作中表现合格与优秀并不同,做完不等于做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只是合格,在琐碎的工作中看见别人忽视的,做到别人遗漏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好胜心和紧迫感才是优秀的基准。

(2)职场是一个由不同人组成的社群,好口碑不可或缺。“任何管理层,在考虑职位候选人时,都会咨询其信任的人。”他人口中的好评价,意味着更大的发展可能。

(3)闷头工作并不是树立形象的好方法。

积极与同事及小组交流合作,内化别人对你的看法,抓住适当时机在短时间内展现工作能力十分必要。比如,当管理层询问你工作时,快速适当地展开,使他对你的工作感兴趣并开始新对话才是核心。而展示的秘诀,就是随时做好准备。

其实,现在互联网上多渠道输入方式非常多,也非常便捷,在线培训、学习,在职学习、进修,也可以通过发表文章、知识分享、社群链接等方式,聚焦更多行业最优秀的人才圈,多多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另外,在职场上找到一名导师,也十分有意义。他比家人朋友更了解你的工作,比老板更熟悉你的品质,他的职位可能略高于你,更能指导你不便与同事沟通的困境。

所以这些渠道,这些过程,都是对自身进行总结、反思、再次吸收,最终形成自我知识架构的过程。

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年轻时瞎折腾,只会让你一步一步沦为平庸。

第二步,做好从基层员工到中层管理者晋升准备,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在一个公司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你不仅仅需要具备向上管理的能力,即你与你的上司之间建立可建设性的沟通模式,赢得上司器重与信任,同时,你还需要具备向下管理能力,即领导、培养你自己的团队,提高自己的情商与人际沟通能力,打好群众基础,与团队共同成长。

第三步,找到一家成长中的公司,用相对长的时间,伴随公司一起成长。

一方面,你能亲眼目睹一家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你会深刻体会到你在公司成长中扮演的角色、位置和作用,同时对运营也会有深度了解。另一方面,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价值会有更大的发挥余地,甚至你会是多面手,能力会更容易展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长久的相伴成长,你的忠诚度会为你的发展带来更多回报。企业用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诚度,尤其现在跳槽率、流失率频发,众多企业居高不下,忠诚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

第二,创造多维竞争力,让个人品牌溢价!

想想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在创造现在还是创造未来?是单纯让自己赚钱,还是让自己更值钱?这些,我经常问自己。

任何品牌,都得先有自己的定位,然后不断的加固自己定位。无论你现在是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是打工者,还是创业者,你的定位和标签是什么,这个你需要先想明白。

除了你在职场中表现的个人核心竞争力,你还有哪些可以挖掘的个人品牌,比如比较火的“斜杠青年”一词,我之前就有一个同事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教大家思维导图,现在也成了小有名气的思维导图达人,还有宝妈育儿专家、时间管理大咖、PPT牛人、文案写作高手、网红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除了职场之外,能溢价的个人品牌价值。

所有这些都需要大家深入挖掘,并需要持续的付出与积累,做好一个初心,抱着分享的态度,专注做好一件事情,不急功近利,往往会给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年轻时瞎折腾,只会让你一步一步沦为平庸。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有这样一段话,我非常认同:“伟大的结果往往不是出于偶然,它基于我们做出的选择和采取的行动。

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你的优势在哪里?你擅长做什么?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最适合朝哪个方向走?你如何才能到达那里?这些方向性的问题,将是影响你一生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必须放在超优先事项的位置上,优先予以解决。

然后,才是你的个人品牌塑造的过程。

你要明白:“在这个时代,你的工作会背叛你,你的行业会背叛你,你的专业会背叛你,唯一不会背叛你的,是你的认知和你的能力。”

所以,你必须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力,并不断尝试新鲜事物。接纳变化、死磕目标、持续成长……只有这样,即便有一天面对“裁员”,你可以从容地笑着离开,而不是焦虑彷徨束手无策。


乔布斯说,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朋友,努力吧!愿你不仅能在职场上发展更好,还有更多精力去拓展更宽更大的世界,拥有不断升值的资本,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