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福安茶业”品牌的文化内涵

浅议“福安茶业”品牌的文化内涵


对于茶行业来说,存在三种不同形式的品牌。即区域品牌,产地品牌和企业品牌。企业品牌不言而喻,是企业的注册商标。产地品牌是区域中一种特定产品的品牌,其产品及其品质必须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或人文,传统工艺等因素有关。比如“坦洋工夫”就是福安的产地品牌, “福鼎白茶”也是福鼎的产地品牌。“西湖龙井”等中国十大名茶也是属于产地品牌。而区域品牌是将一个区域或区域中某个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品牌化运作的结果。比如“福安茶业“就属于区域品牌,

“福安茶业”涵盖福安茶行业的所有种类,包括坦洋工夫,福安绿茶,福安白茶,福安茉莉花茶,工艺花茶以及坦洋工夫之外的其它红茶种类等等,相对于产地品牌,涉及范围更广,内容更多。

福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茶类产区,茶叶资源极其丰富,红茶,绿茶,白茶,花茶及工艺花茶等五朵金花相继盛开,各领风骚。红茶当然是福安茶产业的主打产品,但其它茶类也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比如隽永天香,茗春馨香等几家纳税大户的主打产品是茉莉花茶,位于城北富春路茶叶市场的许多商户近年来以白茶为主要的赢利点。位于晓阳镇的金福龙等企业则以绿茶为主打。多茶类并举是福安茶产业的现状,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多茶类并举,全面发展,才能迎来福安茶产业真正的春天。因此,茶者觉得,在继续打造“坦洋工夫”这个产地品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着手打造“福安茶业”的这个区域品牌。

浅议“福安茶业”品牌的文化内涵

  区域品牌的打造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塑造有价值的区域品牌,茶者觉得,在尊重市场,尊重顾客心里体验的前提之下,应该遵循普遍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普遍性的基础之上,着力塑造差异性。普遍性是人们最基本的审美标准,比如青山绿水,人见人爱,赏心悦目,差异性是在青山绿水之上,拥有更加独特的景象,比如桂林山水以水墨意境称奇,黄山风景以奇松云海称绝,黄果树瀑布以壮观称雄等等,上述景象因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独步于山水景观之巅。因此,塑造区域品牌的核心也是要在普遍性价值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更加独特而又风情万种的审美价値。

福建坦洋工夫集团在创办初期,曾张榜征集坦洋工夫品牌定位,最后定的是 “传统,生态,和诸,高贵”,这在十几年前是超前的。但在今天则明显同质化了,几乎所有的茶业品牌都可以通用,凡茶业必生态,必传统,必和谐等等,这是中国茶业品牌的共性,正如青山绿水是所有南方县城的共性一样。

浅议“福安茶业”品牌的文化内涵

  那么,“福安茶业”这个区域品牌,如何共性之上,提炼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呢,也就是说,如何在红海之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蓝海概念呢?茶者觉得,“福安茶业”的品牌内涵应该是“神奇生态、台茶之源、永远创新”。

所谓“神奇生态”,当然是指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白云山拥有号称史前文明的亿年冰臼,拥有奇幻的佛光,汹涌的云海,足以勾画出一幅独特的山水景像,让人们产生奇幻的联想。白云山遍布福安大白茶,还有一株国家良种福安大白茶的祖宗茶,树高数十米,有十多个分枝,颇为壮观,号称“公公茶”,“外公茶”,也被誉为“皇帝茶”,这株老白茶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其民俗文化价值或许不输于武夷山大红袍的传说,既然邻县将白茶运作的风生水起,我们何不借势运作福安白茶呢?如果游客到此,发现白云山才是白茶的源头,这将是一种怎样的心里体验呢?也许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至于福鼎人知不知就另当别论了。中国十大名茶中,因黄山而使黄山毛峰名列前茅,因西湖而使西湖龙井荣登榜首,因武夷山而使岩茶价值不菲,谁敢断定,福安白茶就不会因为白云山而功成名就呢?中国名茶历来就是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唐之蒙顶山茶,宋之北苑贡茶,元之武夷石乳,明之天目茶,到了清朝,因塞外蛮子乾隆皇帝对江南风光的希罕,才使西湖龙井移居正位,几年前,福鼎人跟着坦洋工夫后面运作白琳工夫时,谁能想到福鼎白茶能有今天的辉煌呢?白云山白茶厚积薄发,谁敢保证,她就不能后来居上呢?而白云山南麓的有美丽传奇的“鸭母娘娘的传说”,有在红茶世界中风起云涌的坦洋村,足够支撑起福安红茶的未来,一座神奇白云山,北有福安白茶,南有坦洋工夫,花开并蒂,双雄际会,岂不妙哉,神乎?“福安茶业”不依托白云山,又舍其谁?

浅议“福安茶业”品牌的文化内涵

  所谓“台茶之源”,当然是指“台茶之父~吴振铎”先生了,这是一位从福安走出的具有世界意义的茶界大师,一生成就等身,著作等身,荣誉等身,是一位具有民国文人风范的茶界大师,是他奠定了台湾茶叶今天的辉煌。在大陆学者百花凋零的情况下,吴老的存在和茶学成就显得尤为珍贵。吴老还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怀,用他祖母的名字金萱和母亲的名字翠玉来命名他最得意的两个台茶品种,就充份说明了这一点。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对台交流是福建省的工作重心,与台湾茶行业的交流是对台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吴老无疑是福建茶行业与台湾同行进行交流的最佳桥梁。对于福安茶行业来说,吴老是我们最珍贵的存在,是一笔最宝贵的文化资产,如果我们对吴老的存在视而不见,无疑就是拿着金饭碗讨饭吃?。如果我们打出“台茶之源”的旗号,谁敢与我们争锋,如果我们再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将台茶之源的文化内涵构筑的更加丰满,使福安成为台湾茶人寻根问祖的圣地,那该是多么美好的未来呢?在此基础之上,福安茶业还拥有坦洋工夫的创始人群体的传奇,拥有近代著名茶人如张天福,李联标,庄晩芳等人在福安事茶的往事,拥有参与“茶叶外交”的福安援外专家如林桂堂,李敏泉等人的功绩:拥有福建省茶科所众多专家如郭吉春等人的事迹等等,“福安茶业”的人文资源独步天下,谁敢争锋。我们不张扬谁来张扬。

浅议“福安茶业”品牌的文化内涵

  所谓“永远创新”,确实是福安茶产业有史以来的主旋律。这也是福安人敢为天下先的性格在茶行业的体现。一百多年来,福安茶人毕路蓝缕,一路创新,硕果累累。创造了坦洋工夫红茶,使之享誉世界;创造了赛岐至三都澳和福州的茶叶专用航线,使赛岐成为海上茶路的起点;创造了红茶自动化生产线,开全国规模化生产红茶之先河;创造了九窨茉莉花茶,获得部优产品称号;创造了明前毛峰绿茶,一时万商云集;创造了工艺花茶,使茶花之美学得到升华;创造了新工艺红茶,使红茶花香更加浓郁;诸如此类等等,茶者觉得,创新应该是福安茶行业最明显的标签,也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一个卖点,我们为什么不给予宣扬呢?虽然,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守旧未必是贬义词,或者说,守旧也是坚持和匠心的一种体现,是一种传承,但无论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时代潮流,福安茶业必须彰显这个特色。

总而言之, “神奇生态,台茶之源,永远创新”涵盖了自然,人文和科技三个方面,是茶行业永恒的主题,也是“福安茶业”这个区域品牌最完美,最独特的文化内涵,我们一旦认知,就必须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持之以恒的品牌塑造,

浅议“福安茶业”品牌的文化内涵

  茶者觉得,首先我们必须形成共识。政府及相关部门如宣传部,相关媒体,文化旅游部,茶业局,茶叶协会等群团组织,各涉茶乡镇,还有茶企特别是龙头企业要高度认可这个理念,在对外宣传时要统一口径,以一惯之,特别是旅游部门和茶叶部门要加強沟通,高度协调,融为一体,方成大业。其次是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要集中资金,建设好“吴振铎博物馆”或“吴振铎茶业公园”,台湾茶人李瑞河到大陆后,在漳浦茶博园立了一个吴振铎塑像,高大,庄严,肃穆,成为“天福茶叶”的形象代言。而福安做为吴振铎的故乡,又大力宏扬茶产业,却看不到有关吴老的任何踪迹。茶者曾参加省政协召开的一场有关茶文化遗产保护的座谈会,一个省政协的官员竟然认为台茶良种“金萱”和“翠玉”是以李瑞河的祖母和母亲的名字命名的。我们搜索百度,很难看到吴老和福安的关连,大部分消息是吴老在武夷山活动的报道。对福安茶产业而言,无疑是将一座金矿拱手相让。也许,张天福在大陆的知名度高于吴老,但是,张天福不属于福安,吴振铎才是福安的唯一。茶者觉得,无论如何,在福安合适的地点,塑立一个吴老的雕像,或举办几场有关吴老的纪念活动,应该不是难事,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茶者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我们在合适的乡镇,开发“金萱”和“翠玉”品种的专有茶山,再塑立金萱女士和翠玉女士的雕像(有照片可以临摹),不也是一个很好的景点和市场卖点吗?总之,只要我们肯用心,这方面的创意将层出不穷。三是我们要充份利用网络,利用新媒体的力量。感觉这一点福鼎白茶做的比较好!茶者看过他们拍的一个微电影,名叫《最美的样子》,将白茶与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连在一起。在俗套中藏有新意,颇有市场价值,他们还拍摄了儿童动画片《太姥娘娘与白茶仙子》,具有魔㓜的色彩,估计会在儿童的世界中播下一粒白茶的种子,霞浦也拍了旅游微电影《七号台风》,感觉构思较为精巧,让人耳目一新。在各主流视频网站都有不俗的表现。其实福安不乏这样的文化积淀,为什么不去做这方面的尝试呢?

构筑品牌的方法与思路很多,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茶者的这些建议仅是大河奔涌中的几朵浪花而已,肯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仅供参考而已。

当然,构筑品牌文化内涵的核心还是品质,品质是决定品牌胜负的终极因素。所有的文化标签都是为品质服务的。没有品质的支撑,根本谈不上“福安茶业”这个区域品牌的未来。

写到这里,茶者突然觉得,有关“福安茶业”区域品牌的塑造及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应该是政府和学术界的专长,你一个茶贩子在这里罗里罗嗦是不是班门弄斧或画蛇添足呢?也许是吧。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艾青的诗句。放在这里也算是这篇随笔的结尾吧!

浅议“福安茶业”品牌的文化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