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姜文這次玩砸了

昨天晚上去看了《邪不壓正》,今天來聊聊電影。

沒想到,姜文這次玩砸了


我一向覺得,小說是小說,電影是電影,小說和電影要分開看,但是看了原著,心裡有一個底子,沒辦法完全拋開。

我猜到姜文會大改,也做好了心理準備,但還是沒想到整個電影會如此崩壞,幾乎看不下去。

下面先聊聊電影本身,再聊聊電影和小說的對比。

說電影。

其實我很喜歡姜文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鬼子來了》都是佳作,《太陽照常升起》更是讓人迷戀。

沒想到,姜文這次玩砸了


《太陽》劇照


《太陽照常升起》有一種神經質的氣質,如今所謂“北洋三部曲”所具備的配樂風格,影像風格,語言風格,在那部片子裡都有了雛形。

沒想到,姜文這次玩砸了


《太陽》劇照


但是回頭看去,《太陽》更迷離,更夢境,充滿隱喻,一切都恰到好處,不似後來走火入魔。

《太陽》之後,就是《讓子彈飛》,叫好又叫座。

沒想到,姜文這次玩砸了


《讓子彈飛》劇照


《讓子彈飛》繼承並發展了《太陽》的恢弘配樂和明亮色彩,整體氣質由神經質變成了“誇張”和“戲謔”,昆汀式的臺詞大量出現,並且調快了電影速度,讓整個電影的情緒成倍爆炸。

《讓子彈飛》確實好看,致幻劑的藥量比《太陽》上了一個級別。更刺激,更狂暴,更high。

但這一切和那個故事本身有很大關係,那是一個幾乎架空的故事,一個荒誕劇,經得起人物的瘋魔和誇張,經得起話趕話的臺詞。

沒想到,姜文這次玩砸了


《一步之遙》劇照


到《一步之遙》,如夢似幻,有爛漫感,但已經吃不住這一套濃重的風格要素。

這部《邪不壓正》,則可以說是完全崩壞了。

首先是人物的單薄。

這部電影裡,幾乎找不到一個稍微有些層次的人物,每一個人都像吃了藥一樣到處開嘴炮,行事邏輯支離破碎,最嚴重的正是我們的主角李天然。

沒想到,姜文這次玩砸了


他作為電影的核心人物,從開頭到結尾,幾乎沒有一點變化,而且看起來傻傻的,除了叫爸爸,沒有自主行為能力。

雖然我對彭于晏沒有任何反感,但是光咬牙切齒可不行啊,脫再多衣服還是不行啊。

我們從電影后面的敘述中可以發現,李天然是有內心變化的,即:由恐懼到戰勝自己,最終復仇。但是這些層次都是角色講出來的,觀眾幾乎感覺不到。

另外,李天然的外國爸爸在電影中幾乎沒有任何作用,半路死掉也死得莫名其妙。影評人那些戲,也基本是累贅。

沒想到,姜文這次玩砸了


藍青峰、朱潛龍、根本三個人,看似好像是在做權謀鬥爭,但是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是喊來喊去。

這三個人也沒有人性深度,朱潛龍和根本完全是符號化的,藍青峰有一些背景上的設置,但轉變生硬。

沒想到,姜文這次玩砸了


兩個女性角色,許晴飾演的唐鳳儀也完全是功能性的,除了賣弄風情之外,沒有其他。她對李天然的情感莫名其妙,因為她整個人就沒有自己的前因後果,即使最後一跳,也沒能挽回什麼。

沒想到,姜文這次玩砸了


周韻飾演的關巧紅,是唯一有“腦子”的人物(她的人物好像借用了施劍翹),但與李天然在房頂的多次調情過於冗長了,而且兩個人物之間並無火花。

其次,是電影風格和故事的不自恰。

《邪不壓正》繼承了前幾部的濃重風格,為了凸顯這一風格,犧牲掉了很多東西,特別是故事深度。

電影開始沒多久,就有一次諷刺蔣介石寫日記的梗,大家都笑了,我也覺得挺好玩。但是往後這樣的梗數不甚數,一個兩個還可以,算是調劑,但大面積與主線無關的調侃、戲謔,真的消解了故事,特別還是一個復仇故事。

《讓子彈飛》是荒誕戲,因為故事本身有荒誕性;《邪不壓正》並不具備荒誕的屬性,最後只能變成了一部滑稽戲。

沒想到,姜文這次玩砸了


即使在生死決鬥裡,導演還穿插了不少誇張與笑料,特別是最後和朱潛龍的決戰,毫無高潮戲的快感,剪得碎,情緒也不連貫,根本坐在中間只是個笑料,可是根本不好笑啊,機械地讓我感覺再有一點就要滑向潘長江的《舉起手來》。

這樣的分裂,觀眾根本無法與人物共情並且故事本身又不提供深度,最後支離破碎,只記得速度、狂暴和不知哪裡來的激情,讓人一身疲憊。

如果你在這虛假的激情中被眩暈了,我亦無話可說。

下面談電影和小說的對比。

電影對小說的改編是非常徹底的,除了人物的名字,幾乎完全改變了整個故事。

從改編的角度,我自己比較可惜的是,《俠隱》那本書裡最出色的兩個部分,電影完全捨棄了。

第一,是武林的消逝,舊規矩撞上現代性。

在小說中,李天然的復仇是江湖恩怨,是武林規矩。在一個民國了的新時代裡,這種舊規矩本身是有美感的。這一點,我們看《一代宗師》和《師父》都可以感覺得到,那裡面自有一種莊嚴和悲壯。

電影的改編完全忽視了這一面,李天然毫無自主性,根本談不上“俠”,只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第二,是老北京的消逝,是一個土洋混雜的古城畫卷。

小說寫出了北平的氣息,但電影沒有用力去營造時代氛圍,除了那一瞥而過的城牆,電影幾乎沒有北平的感覺。

那造出來的房頂,不是北平,只是給李天然和關巧紅調情的場所。在一個時不時字幕顯示“七七事變”提示時間的電影裡,卻感受不到時間。所有的場景幾乎都在空曠的地方發生,一切都乾乾淨淨,也沒有一點菸火氣。

舉一個例子,《羅曼蒂克消亡史》就很有一點上海味道,雖然那個故事也算是蠻奇情的。

電影的情節也完全拋開了原著,沒有按照那種有些懸疑、探案的復仇走向,而是選擇了一種拼盤式的講法。

用一個詞形容——雞飛蛋打。

看到很多人誇,但鮮少談內容的,要麼是贊彭于晏或許晴的肉體,要麼贊姜文把老婆拍得美,要麼贊贊北平情懷(可是根本沒拍出北平),要麼硬掰一句諷刺了國民性。

最後這一點最好用了,以前總有人說姜文的電影看不懂。這次可不能再用這個藉口了吧,這麼簡單的電影,要是還看不懂,還要裝作有什麼深度隱喻,真的就太過分了。隱喻什麼的這部真沒有。再吹這個的,一定是腦子進水了。

PS.周韻真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