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了,三十而立丨通过阅读时刻保持清醒,认识自我。

1-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三十岁了,三十而立丨通过阅读时刻保持清醒,认识自我。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年过三十,看到这句话,不禁心中一紧。身边同样年纪的朋友,有人已经事业有成,子女膝下环绕;有人尚未成家,依旧在拼搏;有人为迟迟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而苦恼。

各种烦恼或机遇,都会在三十岁这个节点显现。

孔子曰:三十而立。

但结合罗曼罗兰的这句话,却又不得不思考:我的三十岁,是真的“而立”了吗?还是只活在过去的影子里,不断的重复自己的喜乐悲欢?

2-

大部分人之所以会在二三十岁就死去,是因为自己没有继续去认识自己,潜意识中一直在告诉自己,够了/好了/就这样吧。

三十岁了,三十而立丨通过阅读时刻保持清醒,认识自我。

没有清醒认识自我的痛苦

但是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时代是不会满足于自身的发展,总有更多的新生事物冒出来,让人应接不暇。

但只有一点是不变的,即:阅读是时刻保持清醒,认识自我的最好方式。

三十岁了,三十而立丨通过阅读时刻保持清醒,认识自我。

3-

二十五岁以后的人,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工作经验。一旦停止思考和自我认知,则会停止前进。而时代对于个人停止下来,不去继续学习,更多的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个时候也许还没有办法行万里路,毕竟那需要时间与金钱。那么读万卷书就是性价比最高的提升自我方式。

三十岁了,三十而立丨通过阅读时刻保持清醒,认识自我。

一本书,在其创作过程中,有作者的思考与心血,即使是小说,也要符合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内涵的特殊意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思索,背后事物和人物的内在关联是什么,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在思考后得出自己得结论,再去验证,寻找资料,继续阅读,让整个阅读行为体系化的延伸发展。

如果只是简单的翻阅,其实读书和我们看了一集肥皂剧没有任何差别。最重要的差别还是在于思考。

三十岁了,三十而立丨通过阅读时刻保持清醒,认识自我。

通过阅读与思考,我们能够在书中体会的,又何止是作者写出来的那些?

将书中的精华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将阅读时的思考,培养成为一种习惯。

日三省吾身,不断地修正自己,抓紧时代的脉络。

这样又何愁自己会在三十岁“死去”?即使那天真的到来,还要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

三十岁了,三十而立丨通过阅读时刻保持清醒,认识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