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有这么些人,他们嗜书如命,造书、开书店、淘书、贩书

,家中藏书过万,与书有着不解之缘。

他们是重度书迷,也是「执拗」的文化人。

央视爸爸的一部高分纪录片《书迷》,通过上述四个主题讲述了这群人和书的故事。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纪录片共4集,每集约25分钟,内容饱满,制作精良,小编看完之后,深感自己处在文化圈十八环开外,片中的几位主人公才是真正大写的文艺青年!

第一集从「一本书的诞生」讲起: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业界知名的书籍装帧设计师朱瀛椿,由他设计的图书被多次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

但在之前十几年,朱瀛椿做着千篇一律的教辅书设计。学生们憎恨课本,考完试会撕掉、扔掉,这让朱瀛椿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质疑。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从小有着画家梦的朱瀛椿,想回归艺术创作的初心,做点像样的设计。

与其刻板重复,不如「慢」下来,去洞察人与书的情感联系。

2003年,朱瀛椿成立了独立工作室「书衣坊」,成立宣言上写着:士为知己者死,书为悦己者容。工作室门口立着警示牌,提醒访客要慢一点,理由是以免踩踏脚下搬家的蚂蚁。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这种「慢」节奏打开了朱瀛椿探究微观世界的大门,很多栖息于此的虫子,成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虫呓》、《蜗牛慢吞吞》、《虫子旁》、《虫子书》,朱瀛椿把他对虫子的奇妙洞察用创意图文付诸纸上。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有一次,侄女被书上的蜈蚣元素吓到,朱瀛椿便特地加上警示拉页,诸如此类的巧妙心思在他的设计中随处可见。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往右拉查看更多>>

设计散文随笔《不裁》时,朱瀛椿大胆创意,将邻近页码连在一起,读者边看边裁,整本看完就有了漂亮的毛边切口。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作品受到了大众认可,同时也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质疑声,朱瀛椿很警惕,他给自己定了两个方向:

一类是大胆实验探索新的设计形式和语言,另一种是内容至上,把自己的想法降到最低,把作家内容做最原始的呈现。

与《平如美棠》的相遇即是后者。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这本书的作者饶平如年逾九旬,他为了纪念过世的妻子毛美棠,靠着临摹丰子恺的一点经验,用画笔重现了记忆中两人的生活情境。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往右拉查看更多>>

饶爷爷的图文温暖质朴、至情至深,透着历经世事后的幽默与豁达。被孙女上传网上后引起关注,感动了无数网友。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在讨论出版设计方案时,朱瀛椿遵循了绕爷爷本人想法,封面上的海棠、书名都是作者亲手绘制,主色调也是老人偏爱的喜庆红色,他只做基础排版。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平如美棠》成品一出获得了2013年“中国最美的书”,它朴实真挚,皮相和骨相皆美,满是作者本人气息,上市后销量惊人,数次加印,还相继在法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出版。

一本书的诞生,是作者、编辑、设计师相互协作的过程。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在这个充斥电子书阅读的快餐文化时代,朱瀛椿踽踽独行,坚持“慢”的设计理念,他坚信纸质书不会被取代,而他的任务就是让每一幅画每一个字落到妥帖的位置,呈现书籍本身的风骨和性格,让读者与书产生情感共鸣。

书是文化的载体,而书的载体则是书店。

第二集走进「书店风景」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三位身处不同城市的文青,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小众书店。

麦田书店,落址昆明文艺地图中心,每天中午十二点开门,店主马力是一个摇滚青年,经营书店率性而为,但一开就是十五年。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麦田书店只有十七平米,在马力看来,这是他能掌控的最好空间,哪一本书在哪里他一清二楚。

他说:“我就想躲在这个小角落里看看书就可以了。”他也常和顾客聊天,一如老友。”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一个人的能力分大小,马力很享受这种闲适生活,守着这个小店一起变老是他简单的愿望。

店主人的性格决定书店的走向,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则在积极寻求转型。他创办的先锋书店是南京的地标之一,曾被英国BBC评为“全球十佳最美书店”。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他从率先将文创产品与书店结合,到做书店的复合空间,再开设一家家主题书店,钱小华一直在摸索。

碧山书局是先锋书店的第八家分店,它隐匿在安徽黟县古村,保留着徽派老建筑的古韵。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这里是创始人钱小华的老家,他设立此店的初衷并非盈利,而是想带动乡村文化复兴,给村里人提供一个读书学习的场所。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被称为“全国最美乡村书店”

碧山书局像一所气质古雅的公共图书馆,吸引着周边村民前来驻足;也是一个观光景点,游人常常购书做纪念,有的甚至一次买了八千块的书,这也意外的让书店每月略有盈余。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模范书局的创始人,姜寻。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因痴迷于书,他家中藏书近十万册,很多是从拍卖会上高价买来的,书越堆越多,家里都放不下,他索性以书会友,在北京杨梅竹斜街创建了模范书局。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这里是民国时期的书局旧址,当时有7家书局在这条街上。模范书局取名来自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模”是活字,“范”是盛器,书店的一大特点就是制作雕版图书。姜寻用收集来的雕版汇集字体,复刻一些宋版字体的诗歌,让这一手艺和文化得以延续。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书店里的每一本书都要经他亲自筛选,确保书的质量,小众而精致,是姜寻理想中书店的形态。模范书局由此也吸引了相应的读者群。

这些颇具人文情怀的书店,经历大浪淘沙依然坚挺,背后是马力、钱小华、姜寻这些店主人的努力,他们用自己的力量聚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爱书人。

而他们服务的这个群体,即是书迷。

第三集踏上「淘书迷的地图」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淘书是文人的一大乐趣,淘书迷有自己的淘书地图,经常出没在二手书店和旧书地摊。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鹦鹉史航,我们熟悉的奇葩说辩手、《铁齿铜牙纪晓岚》编剧、微博毒舌大V,然而资深书迷才是最贴近史航的身份,他说“当编剧只是为了有钱买书”,他一半的时间都在淘书、读书、分享书。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在北京三十年,史航没买房没买车,但租了两间房子专门安装多年淘来的各类书籍。

他对书的态度也异常随性,“对我来说,有的书是看好几遍,每年看一遍的交情,有的书就看一遍,半遍,几行,几页的交情,也有的书,只是在书店里摸他一下的交情。”

台湾的出版人陈逸华也是一位淘书迷。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他常常骑着摩托车,去位于山上的九份乐伯二手书店,淘书对他来说讲求机缘。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比如这本令其爱不释手的《老人与海》,译者署名范思平,大多数人不知道,这是张爱玲的笔名之一,而这本书是华人世界第一个中文译版,很难再找到一本。

这种捡漏的狂喜只有淘书迷能体会。

淘书的过程充满未知惊喜,淘书迷从那些旧纸堆里重逢古今中外一个个有趣灵魂。他们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版图,挖掘得越来越辽阔、深远。

与书迷打交道的,还有贩书人。

最后一集是「贩书记」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贩书人和普通书店主人不同的,他们收集并转卖旧书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位于弄堂里的梅菲斯特,是鲁毅的旧书店,也是他的家。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这家旧书店有线上平台,通过网络进行便捷交易,鲁毅仍旧开着实体店,因为他认为卖书就像谈恋爱一样,只见到照片不行,必须要见到真人才有感觉。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鲁毅每周都会去上海文庙旧书市场挑选好书,他把卖书当做卖水果,只有当顾客品尝到书的“甜”才会再次光顾。

而对于有些书贩来说,这种“甜”同样滋润他们的人生。

王汉龙出生农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他十五岁打工时,因为认错字闹过洋相,他感到很羞愧,决心通过看书来恶补。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在与书打交道的过程中,王汉龙也开启了贩书的生意路,结识了许多新知己。出于热爱顺便营生,旧书店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也改变了一本本旧书的命运。

北京人胡同也是一个贩书人,他常常肩扛麻袋四处寻书。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胡同经历过十多次搬家,每次都是几十车的书,这让他惊讶的发现,许多书从来没看过。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他的旧书店名叫“布衣书局”,标识是一个小人拉着一车书,这也是胡同对贩书这个职业的态度,卖书没有错,家里那些束之高阁的书,如果不看大可选择出售,让它们去到属于它们的主人那里。

书给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同时也给另一些人提供生存之道。对于爱书的贩书人来说,有一种使命感让他们成为连接书迷与旧书的坚固纽带。

有一种炫富,叫我家有书十万册!

看完《书迷》意犹未尽,在这个喧嚣社会,有那么一群爱书的人,他们为了书做着疯狂的事,书回馈给他们的是内心的富足。

读书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交方式,只不过圈子小些罢了,但就像一条江和一杯水,正因为容量小,稍微撒点糖,就非常甜,因为浓度高,你要不要也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