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巧媳妇故事:孔巧珍

从前,王屋山有个老秀才姓王,年过花甲了,想选个当家的,看看四个儿子,没一个能当家理事的。娶来的三个媳妇谁合适呢?就想考考她们。

一年秋后,三个儿媳妇要回娘家去。王老秀才吩咐大儿媳妇住半个月,二儿媳妇住七八天,三儿媳妇住三五天,还要她们同一天去,同一天回来。

民间巧媳妇故事:孔巧珍

三个儿媳妇走出村,要分道时,为哪一天一同回来难住了,一个个气的像猪吹,都怨公公糊涂。这时,东庄的姑娘孔巧珍走到这儿,听了她们的话,说:“你们公公一点也不糊涂,是你们缺了个心眼。你们想,半个月是几天?七天加八天是几天?三个五天是几天?”三人听了一起笑起来。

民间巧媳妇故事:孔巧珍

她们妯娌三,都在娘家住了十五天,同时回来了。王秀才问:“都住了十五天,这是你们三个谁的主意?”三个媳妇都说是东庄的孔巧珍给她们说的。

王秀才马上找媒人到东庄孔巧珍家说亲,一说就成了,当年就把孔巧珍娶来,当了老四媳妇。王秀才想让她马上当家,还怕三个儿媳妇不服气。他找了个石匠,在沟底锻了一个石磙。清明节那天,他把儿子,儿媳都叫来,叫他们各拉一根绳,把石磙从沟底往外拉。个个累的满头大汗,刚拉上坡顶,老公公说:“一齐松绳!”石磙又滚到了沟底。王秀才站在那儿一言不发。想让儿子,儿媳妇们摸摸他的心思。

民间巧媳妇故事:孔巧珍

四个儿子和三个儿媳妇都埋怨王秀才不该让松绳。只有孔巧珍说:“这是他老人家考咱们呢,老爹前半生治这个家,就像我们从沟底向上拉石磙一样,泥一把,汗一把,力上加力,创下了家业。要想穷,大家一松手,咱这家也像这石磙,就会再落下去。常言说,全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一人一条心,一定把家分。爹的意思是叫咱懂创业难的道理呀!”大家听了都服气,王秀才就让孔巧珍当家。

孔巧珍当了家,一切都由她料理。麦刚九成熟,她就叫割。偏偏她家麦刚割完,下了场冰雹,麦子没割的人家都傻眼了。这就有了麦子‘九成收,十成丢’的说法。

刚种完麦,孔巧珍就让卖黄腱子牛,买母牛。这头黄腱子是公公一手养大的,他有点心疼。孔巧珍说:“母牛生小牛,三年两倶牛,比养腱子牛合算。”他老公公听看了在理,就让老四牵去集上卖了。

民间巧媳妇故事:孔巧珍

老四卖牛回来,一家人围上来问他:“黄腱子卖了几两银子?”老四说:“五十两。”“啥时候去讨帐?”“月圆。”“买牛人姓啥名谁?”“姓西北风,名叫出串缠缸。”住何存何店?“住憨皇帝殿,门前长棵狼牙树,树下卧个吃谷虫。”

问得人笑了,听的人楞了。王公公也怔住了。孔巧珍不惊不慌,对公公说:“卖了五十两白银,不少。下月十五月圆讨账,时间不算长。买牛人姓西北风名出串缠缸,一定是姓韩名难缠。憨皇帝殿是韩王店,狼牙树是皂角树,吃谷虫是碾。这个人好找,他不认账,咱就找县官儿打官司。”老公公听了,一颗心算是落了地。

到了下月十五那天,孔巧珍叫他男人去讨账。老四到韩王店看看,走到门前有皂角树,树下有碾盘的那户人家,就喊:“韩大哥,难缠兄!韩难缠真的从里边走出来了。”他见了老四,一问是要牛钱的,装糊涂说:“兄弟你走错门了吧?我根本没买过牛哇!”

民间巧媳妇故事:孔巧珍

老四没法子,就到县衙去告状。县官儿听老四前前后后一说,对孔巧珍的才智很惊奇。他马上传来韩难缠审问。韩难缠认了帐,交出买牛银子五十两。

老四官司打赢了。临走。县官儿拿出一包东西,嘱咐他带给孔巧珍。老四到家,把县官儿带的那包东西交给孔巧珍。孔巧珍打开包一看,里面有一棵葱,一块臭肉。她把葱和臭肉摔在地上,对老四说:“狗官没安好心,葱比我,肉比你。这不是挑拨咱们夫妻关系吗?”她进厨房做了一罐子汤面条,让老四提给县官儿。

民间巧媳妇故事:孔巧珍

县官儿嘴对罐边喝了一口,品品味儿,汤里没盐;又用筷子往下一捞,捞出一个瞎眼死老鼠。他心里明白,这是骂他瞎眼鼠辈不沾弦(咸)。不沾弦为方言不中用的意思。

孔巧珍的名声越来越大,有人给他送副对联,上联是:韩难缠难耍赖县衙交牛前,下联是:县太爷太轻薄鼠汤灌肚肠。横批:贤惠媳妇。

民间巧媳妇故事:孔巧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