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里的“红色”情结 ——政协芝川文史组寻访韩城革命历史小记

史料里的“红色”情结

——政协芝川文史组寻访韩城革命历史小记

韩城日报记者 梁宵

有这样一支队伍,它由15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组成,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在文史资料采集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们多年来四处奔波,为挖掘红色史料踏遍韩原山梁沟壑;他们自掏腰包,四处宣讲韩城红色文化,为我市传承红色基因作出积极贡献,多次被市政协评为先进单位……它就是市政协芝川文史组。

文史组这群老人最近又干了一件大事,在近两年时间里,他们走访韩城60余个村近130人,搜集韩城从1927年范家庄党支部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22年间的革命史料,并整理成册,待校对出版,以此献礼韩城光复70周年。


史料里的“红色”情结 ——政协芝川文史组寻访韩城革命历史小记

鱼天祥在校对文稿。

在副组长鱼天祥家里,记者看到了这本《纪念韩城光复七十周年》专辑初稿,总共16万字左右,记载了建国前红军长征、八路军抗战、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韩城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以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鱼天祥介绍:“这次新录入《毛泽东年谱》中提到的6封电报,解释了当年八路军东渡选择韩城的原因,还新收录了习仲勋同志写给韩城烈士强家珍家属的亲笔信,很多都是我们现存史料中所缺乏的生动素材。”

2018年3月24日是韩城光复70周年纪念日。为弘扬革命精神,启迪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7年7月,在市政协,芝川、芝阳两镇,以及众多党史工作者、文史爱好者的支持下,芝川文史组开始筹划编撰这本纪念专辑。“因没有当事人缺乏一手材料,口口相传的故事与中省史料记载存在矛盾,加上组内成员多为农民,资金与文化水平均有不足,这成为我们搜集史料的三大难题。”鱼天祥说,为克服种种困难,文史组的调研员们顶风冒雨、下川上塬,或徒步、或骑自行车,走访百余名社会贤达,废寝忘食查阅数百万史料,抢救挖掘了许多珍贵文字和图片资料。今年1月的一天,下着小雪,已经72岁的文史组调研员孙遵礼徒步绕行10里路,只为参加一次集体文稿校对。为将资料编好,老人们常常聚在一起研究交流,共召开编撰研讨会6次,查遗补漏、四易其稿,每个人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老人们的执着,并非一朝一夕养成,他们中的许多人从事文史资料搜集整理、宣讲韩城革命历史文化、参加红色教育活动已有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鱼天祥1976年当兵时入党,退伍后从事民政工作,1984年被市政协聘为文史调研员。几十年来,他常自费辗转省市文物局、档案馆等地,挖掘出许多我市不为人知的革命史料,他还接受央视等众多媒体采访,和组员们一起为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市民游客讲解韩城革命历史,提高韩城知名度。组员张兴国、张富国兄弟是一对双胞胎老党员,他们是革命烈士张智发的后代,对范家庄党支部的历史一往情深,每天义务打扫党支部旧址,常为广大干部群众讲解范家庄历史,每接待讲解一场需半小时,忙碌时一天有七八场,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

“都到颐养天年的年纪了,你们准备忙到啥时候啊?”面对记者的提问,鱼天祥笑着说:“全国上下都重视红色文化发展,市上、镇上也支持,所以我们干劲也足。只要还能动,我就老马不下鞍,一直给咱韩城红色文化建设作贡献。”

史料里的“红色”情结 ——政协芝川文史组寻访韩城革命历史小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