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王海 軍旅警營

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天嫉英才 劉靜: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父母愛情》的編劇劉靜老師走了,

她把最平凡的愛情留給我們,

疼痛卻留給自己。


劉靜: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

作者 王海

軍藝給我最寶貴的東西,是來自四面八方的養分。原來我對文學只是愛好。軍藝給我以文學上的徹底的啟蒙。沒有軍藝,我可能走的是另一條路子。 ——劉靜


今年春節,最火的國產電視劇當屬《父母愛情》,網友贊其“秒殺韓劇”。這部劇還掀起了對“父母那一輩人平凡普通卻又溫暖動人的愛情故事”的熱烈討論。

其實,《父母愛情》的小說原著發表已有20年。原著作者、軍旅女作家劉靜——同時也是《父母愛情》電視劇的編劇,大家瞭解的並不很多。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和《父母愛情》的背景一樣,劉靜也是在海島上軍營裡出生長大。高中畢業後參軍到北京,6年後提幹。1991年,劉靜到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大專班學習,畢業後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工作多年,後調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她叫得響的作品,除了成名作《父母愛情》,還有《戎裝女人》等等。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2014年3月25日,霾鎖京城。下午,記者和劉靜約在北四環外一個茶室見面。一個熱情的招手,沒有太多寒暄,這位53歲的軍旅女作家簡單直率。坐定,話匣子打開,說到開心處,她哈哈直樂;抖包袱的關頭,她瞪大眼睛,壓低語調,加上各種手勢,她渾身煥發出一種小姑娘家家的雀躍和活潑。


一、“能寫”的女兵

第二輪熱播中的《父母愛情》,以海軍司令員江德福與資本家小姐安傑兩個身份差異巨大的人50年感情為線索,講述了父母那一代人平淡、溫暖且長久的愛情故事。

電視劇熱播,讓20年前出版的這部小說又火了一把。

小說《父母愛情》,正是劉靜當年初出軍藝之後的成名作,也是她的第一次事業成功。很多人在網上猜測,劉靜寫的,是不是她自己的故事?因為“太真實了”。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劉靜告訴記者: “肯定不能說是。但《父母愛情》正是我熟悉的生活。什麼叫‘熟悉’?就是你從小在家裡家外都能看見的。海島上,軍營裡,左鄰右舍,叔叔阿姨,那時候各家都是開著門過日子,沒有什麼秘密。”

劉靜所說的海島,是長島中的一個小島,那是個大軍營。軍營裡,像《父母愛情》那樣,一個大老粗軍人娶一個如花似玉,有文化甚至有家世的妻子,簡直比比皆是。

“那個年代,海島部隊裡的女家屬可以說臥虎藏龍,有歸國華僑,有從上海來的、廣州的、香港的都有”。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1961年,劉靜出生。到了十來歲,受母親的影響,她特別喜歡讀書,儘管海島上能找到的大部分都是那種沒頭沒尾被翻得卷邊的書。軍營即便是家屬區,也是有作息制度的,打著手電在被窩裡看書,對小劉靜來說很平常。

海島上文化貧瘠。因為沒有書,島上還流行過各種手抄本,比如《一雙繡花鞋》。最讓人驚詫的,是劉靜初中時還“創作”過手抄本小說,還在海島上手手相傳很長時間。

當時,劉靜把兩個作文本釘到一起,邊構思邊寫,寫出了一部當時正流行的“反特小說”,情節“驚悚”。她還記得,在寫到公安人員進入一個寺廟的情景時,家裡只有她一個人,越寫越害怕,越想越害怕,最後把筆一扔,她跑出去了!這部手抄本很快在海島上手手相傳起來。傳來傳去,等再傳到劉靜手上,兩個作文本釘成的“書”已經破爛不堪。“但很有成就感。”她說。

1979年劉靜參加高考。她一門心思要考山大,但分數只夠上本地的師專。因為感覺當老師沒意思,她放棄了。後來她還到威海參加過招工考試並通過。正在這時,北京的部隊來海島接兵,劉靜光榮入伍。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當兵是在北京萬壽路的總參第三通信團七連,清一色女兵。掄鏟做飯、騎車買菜、餵豬殺豬,都是女兵。

男女畢竟有別,炒200多人的飯菜,女兵掀不動鏟子;騎三輪車買菜、拎刀殺豬,誰看著都不像話。後來上級發話了,不行,你們這是極左的一套,必須上男兵,哪怕就一個。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後來,果然調來了兩個男兵——可能出於刻意吧,兩個男兵的長相實在“不敢恭維”,儘管如此他們仍然非常受歡迎。

後來,像老大哥一樣,兩個男兵撐起了好多事情——飯菜好吃多了,黑板報也漂亮了。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在部隊,劉靜還是愛寫,天天記日記。老大老厚的登記簿,她寫日記攢下了20多本;連隊的黑板報,每一期都有她署名的文章。

1987年,劉靜提幹不久,也是結婚不久,上級機關策劃一個報告文學系列作品,反映各部隊各單位的風采。劉靜所在的連隊被選定,要出一篇報告文學。按照本來的佈置,是上級派人來採寫,但領導突然說,劉靜不是能寫嗎,讓她寫吧。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就因為這句話,劉靜的處女作誕生。報告文學《那裡有一群年輕的女兵》被編進那套系列叢書,後來還被上級評為優秀作品。從此,劉靜的“能寫”被“坐實”。也正是因為這篇報告文學,劉靜後來才有機會入讀軍藝文學系。

即便沒有“能寫”的特長,劉靜帶兵也是一把好手,不愁“進步”。她1985年提幹,正排。不到一年,單位從連級升格為營級的長話站,劉靜成為副連,入讀軍藝前已升任副營。

但當有機會讀書選擇學校時,她心眼活動了,毫不猶豫選擇瞭解放軍藝術學院。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那時,解放軍藝術學院尤其文學系可謂聲名遠播,像莫言(上圖)、唐棟這些人,第一批學員差不多都是大獎得主,已經成名成家。

軍藝就像一把火,忽然把劉靜給點著了,要走文學路,要當作家!她內心抑制不住地興奮。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二、軍藝與文學路

1991年劉靜入讀軍藝文學系大專班第四期。當時,她的孩子剛剛2歲,本不到入園的年齡,但劉靜託了關係,“強行”把小孩放到了幼兒園。

劉靜至今對兩年軍藝生活念念不忘。“特別有意思,收穫很大。”那時候,同學們基本都是外地的,住校,有的是時間。在女學員裡,結婚的少,有孩子的更少,劉靜的年齡算是大的。她還是學員隊的副隊長。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但是,因為不住校,早上來,下午沒課就又回去了,她至今有些慚愧——總覺得自己這個副隊長其實沒起到什麼作用。學員中的很多小道消息,比如誰跟誰“好”上了,她才知道,就被人一頓奚落:“啊,你才知道啊,人家何止已經好上了,現在都要散了!”

總結軍藝兩年的感受,劉靜用了三個字:“很過癮!”她說,就像從崎嶇的山溝溝裡突然爬了上來,眼界一下子給打開了。

的確,對於文學,劉靜從小姑娘時代開始,純粹只是一個愛好而已。到了軍藝,除了自己的老師授課,學校還請來方方面面頂尖的大師——最好的作家,最好的教授,最好的編劇。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甚至,還有大師講了整個京劇,包括臺步。影視課,比較前衛大膽的電影也總能看到。放一些國外大片時,當時甚至還有人批評說是“黃色電影”。

讀軍藝之前,劉靜對自己的認識,從來都是思想活躍,別人對她的評價也是如此。比如以前在連隊時,領導就批評過她,說她沒有禁忌,“嘴不把門”。但到了軍藝以後,她發現自己幾乎成了“保守分子”。

系裡的文學氛圍特別好,只要社會上有作品反應好,大家就自發聚到一起探討,上講臺談自己的看法。有些發言者的言論會大膽,劉靜不能接受,甚至忿忿不平,很有上臺反駁的衝動。但她從來沒有真正上去——“小範圍我特別能胡說八道,上講臺我就完蛋。”

儘管十幾年過去了,但劉靜對軍藝念念不忘。她說,軍藝給我的,是四面八方的養分——它的教學模式特別好,把中國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請來開課開講座。

很多知名的學者,比如北大的或者首師大的教授,他們講莎士比亞,講魯迅,一講就是十幾堂課甚至一個學期;有些作家不太有理論功底,那就講自己的作品,講自己的創作經驗。

對於軍藝兩年的生活,劉靜非常享受。那時,她看了大量的書,各種不同的思潮湧入,另外還看了大量的影視作品。“原來我對文學只是愛好,現在對文學起碼有了瞭解,由不自覺進入到自覺。軍藝給我的東西,是在文學上的徹底的啟蒙。換句話說,之前我對文學非常喜歡,但不知道自己今後能不能成為作家。

沒有軍藝,我可能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子,就是在部隊帶兵。是軍藝給了我一條明確的路。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1999年劉靜(左二)

與戰友一起到西沙參加筆會


如果你要說軍藝給了我什麼東西,那就是直接就把我領了進來。把一種不自覺變為自覺,把一種喜歡變為一種職業。”劉靜說。正因為此,後來劉靜還寫過一篇回憶文章,叫《懷念軍藝》。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從軍藝畢業不久,1994年,劉靜發表《父母愛情》。這是一部中篇小說, 四萬多字,曾發表在《解放軍文藝》。“那是我寫的第一部正兒八經的小說,能一下子發頭條,自然受寵若驚,非常高興。更讓我高興的是,這個中篇又給我帶來了很多榮譽。”包括解放軍新作品一等獎、《解放軍文藝》獎、《中華文學選刊》獎……


那段時間,是劉靜創作生涯的一個小高峰,此後,她又陸續發表了幾部中篇,比如《無法溫柔》、《尋找大爺》、《飄落》、《人民內部》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三、寫的都是溫暖,秒殺韓劇

劉靜愛玩。

她自己評價:”會寫東西,但很難去刻苦的寫。硬著頭皮、玩命的寫,我肯定是不會去做的。我喜歡文學,但文學還不能去幹擾我的生活。”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當年,小說《父母愛情》剛發表,就被姜文看上了。姜文拍給劉靜5萬元錢,買下了這部小說的電影版權。但劉靜當時痴迷於打麻將,根本沒有心思去寫劇本。一來二去,劇本沒出來,這事也就作罷。

不久,倪萍希望劉靜能給寫個電視劇本。但當時劉靜正玩麻將如火如荼,在娛樂的間隙拿出了兩集,還是不成樣子。兩稿之後,事情也沒下文了。對自己的荒唐,劉靜用“淡泊明志”來安慰自己。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年輕時候,劉靜從不存錢。他的愛人非常奇怪:老婆怎麼會是這樣的人,有多少花多少,一分錢都不存。劉靜就說,存錢幹嘛啊?生病有公費醫療,平時有工資,攢錢幹什麼。萬一生重病,死了,錢還有什麼用啊。人在天堂,錢在銀行,多虧啊。這還不算過分。

劉靜還“教導”愛人,假如你存了很多錢,但不小心死掉了,我肯定要再婚。但這床你睡過得換吧?這傢俱你用過得換吧?還不都得花你的存款?一番話,把愛人說得“悲憤交加”,好吧,花!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後來,孩子慢慢長大,雙方老人年紀大了,用錢的地方就多了,劉靜也感覺到了生活的壓力。總是玩,肯定不是辦法。她要沉下心來,好好寫東西。

因為朋友多,牌友多,這個找那個叫,在北京肯定是寫不下去的。於是她到了葫蘆島。沒成想,自己的“狐朋狗黨”打聽到她的位置,有的坐火車來,有的開著車來,又是一通玩。眼看著葫蘆島是呆不住了,劉靜乾脆去了丹東。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這樣,不到半年,50萬字的《戎裝女人》出爐,影響非常之好。後來,這部作品還進入到“茅盾文學獎”的最後十部角逐作品。

再後來,劉靜調到了八一電影製片廠。

以前,劉靜很少看電視劇。後來有朋友推薦一部韓劇,她打了哈哈。但朋友一直催,她試著一看,果然好!從那以後,她蒐羅了許多韓劇,一遍遍看,看到半夜甚至通宵。因為韓劇,人到中年的劉靜忽然喜歡上了韓國,吃燒烤,吃泡菜。

後來她開始思考。

中國電視劇裡表現的全是家庭、家族裡的利益之爭。劇情圍著利益展開矛盾,劇中沒有可愛的人。韓國電視劇從來是歌頌倫理,我們則是無底線地揭露。

所以,大家看韓劇才會喜歡上韓國人,喜歡上韓國家庭,甚至喜歡上韓國產品;看國產劇,則會討厭中國人。而在本質上,韓國電視劇歌頌的倫理,其實是來源自我們的。本質上,我們更可愛。劉靜說,我們的電視劇太少去展現美好的東西。這個想法,影響了她《父母愛情》劇本的寫作:

她發誓一定要寫出中國式的溫暖人心的東西。她說,我是一個軍人,我有這個責任,也有這個能力,一定要把中國人最美的一面給展示出來。就這樣,展示中國式家庭的溫暖,《父母愛情》做到了。有網友評價它“秒殺韓劇”,劉靜說:“這是我最得意的,這是我自覺的行動,不是無意之間。”

但她也有意外。本來,她只有信心把她這代有相同經歷的人給感動,沒想到許許多多的90後甚至00後都很喜歡這部電視劇。比如百度上的“《父母愛情》吧”裡,大部分都是90後甚至00後的年輕人。

通信兵軍營走出的軍旅作家——劉靜

2006年,前排左一為劉靜

劉靜說,自己是一個內心沒有仇恨的人,所以她的劇本里都是好人。

“我在劇本里確實有意識地用美好的中國人來抗衡韓劇,把惡魔的東西都收起來,關起來,不去展示它。”

“但是一個電視劇還不夠,即便秒殺,也不過是秒殺而已,沒有形成氣候。韓劇是好東西,但不能讓韓劇總是壓著國產劇。

如果中國作家都有這種自覺,都來秒殺韓劇,那可以肯定就沒有韓劇這回事兒了。”

後記:劉靜去世後,她的戰友——中國作家協會全委委員,中國作協軍事委員會委員裘山山撰文悼念說:

劉靜的確是個女俠,她的女俠風格,是建立在善良正直之上的。是最真實最自然的,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

現在劉靜留給我們的歡樂,都化成淚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