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泰安——新泰市新汶街辦黃山村文昌閣

鄉土泰安——新泰市新汶街辦黃山村文昌閣

黃山村遠眺

黃山與雲山夾峙相望。從雲山村出來往西走不遠即到黃山村。

鄉土泰安——新泰市新汶街辦黃山村文昌閣

鄉土泰安——新泰市新汶街辦黃山村文昌閣

文昌閣在黃山村南黃山半山腰處。

鄉土泰安——新泰市新汶街辦黃山村文昌閣

鄉土泰安——新泰市新汶街辦黃山村文昌閣

名為文昌閣,現僅是一個近年新建的小廟,唯一的舊物為清同治年間的《創修文昌閣碑記》。

鄉土泰安——新泰市新汶街辦黃山村文昌閣

鄉土泰安——新泰市新汶街辦黃山村文昌閣

據碑文記載,當年新泰縣令李溱遊黃山村,見此地“樹木陰蔭,怪石嵯峨,掩映其間,殊多佳趣”,於是對村民說“既已樹木,尤宜樹人”。 點名在此建廟併名之曰“文昌宮”,村民陳君等善人積極響應籌資捐款捐物,“自此卜鳩庀材,努力創修”。後改名文昌閣。

李溱,字洊塘,順天寶坻人,同治四年進士,官山東新泰、益都知縣,泰安直隸州試用知州。

同治五年任新泰縣知縣。同治九年創建平陽書院。《新泰縣鄉土志》》謂其:“為政明察,吏不敢欺;倡辦積穀,小民深蒙惠恤;倡勸鉅款,重建平陽書院,俾士子鹹勵於學,至今賴之。” 自江乾達修建“敖山書院”之後,時逾八十多年,書院歷經風雨兵燹,傾圮無存。李溱前往視察,“問膏息則侵蝕無徵,求基址則佔據幾失。” (《新泰縣誌•藝文》)遂嘆曰:“篤生縱有多才,造就竟無片地。邇來科第乏人,得毋以此?”

同治九年,由李溱主持,邀集城鄉紳董,面商義舉,並率先捐京錢萬串,眾鄉紳亦紛紛解囊,遂於“敖山書院”舊址籌建新書院。先是明確書院四至,諭令佔據者全部搬出。然後推選廉潔公正、德高望重者數人,董理其事,並提出具體要求“但樸毋華,剋期竣事”。由於資金充足,用人得當,歷經四個月,講堂、講舍、大門、圍牆修葺一新。新書院命名為“平陽書院”,用李溱的話說“以示覆新之意,非敢示創也”。竣工之日,李溱將捐資數目和開銷公之於眾。並建立嚴格的膏火章程,指派專人管理。

書院計有大門、二門各一間,講堂三間,東西課舍十二間,過屋、後院、上房、東院箭庭各三間,南北肄業屋各三間。光緒十六年(1890),又增建課舍六間,遂成清末新泰規模最大的書院。在李溱的倡導下,新泰小邑一時之間,崇儒重教,蔚然成風,家習禮樂,戶敦詩書,彬彬然盛矣。(據《泰安區域文化通覽-新泰市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