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為什麼聯合國在沒有當地人同意的情況下,將巴勒斯坦分解成猶太國家和阿拉伯國家?

胡俊


巴以問題又是英國人的“歷史遺產”。

英國的殖民活動以及採取的短視、不負責任的做法,是當今許多世界亂象的歷史根源。

巴勒斯坦是英國從奧斯曼帝國那裡分割走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協約國集團肆無忌憚地肢解奧斯曼帝國,導致以後100多年中東、新月沃土的亂局。當時,英國通過1916年的《賽克斯-皮科協定》、《麥克馬洪-候賽因通信》和1917年的《貝爾福宣言》,對巴勒斯坦作出三種互相沖突的安排。

在最後一份《貝爾福宣言》中,英國允許錫安主義者(猶太復國主義)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國家——

這份宣言促成了巴勒斯坦託管地的建立,也就是以色列、巴勒斯坦的領土,正是導致以巴衝突的歷史根源。

1948年聯合國的介入,只是在二戰期間猶太人向巴勒斯坦避難+英國搞不定的大背景下,由美國推動的對既定事實的承認。

畢竟,有《貝爾福宣言》這個大前提——為猶太人以色列國家的建立開闢了道路——猶太人到巴勒斯坦躲避納粹,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二戰以後,由於猶太人獲得了普遍的同情,因此在國際上幾乎沒有阻力。

當然了,現在的英國由於國力大衰,再加上有腐國這些元素的洗白,好像已經人畜無害完美甩鍋了。

但是,歷史上英國對世界造成的危害,是無法抹乾淨的。甩鍋只能自證無恥。


HuiNanHistory


1947年4月28日至5月15日,聯合國召開巴勒斯坦問題特別會議,目的是解決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阿拉伯人的建國問題。

本來建立國家不算什麼問題,自從猶太人流散世界各地後,巴勒斯特地區的阿拉伯人佔據絕大多數,順順當當就能建立阿拉伯政權。可是,英國託管下的幾十年,猶太移民大量遷徙到巴勒斯特定居,這下人口比例發生逆轉,建立怎樣的國家就成為大問題?

二戰後的英國人根本無力託管巴勒斯特地區,為應付猶太人、阿拉伯人的衝突,財政疲軟的英國人每年要拖入大量的財政。更重要的是,厭戰的英國人不再希望看到年輕的子弟在衝突中喪生,他們發出呼聲:“讓哪些英國孩子回家吧!”

1947年2月,英國最終放棄解決巴勒斯特問題的努力,直接把鍋甩給聯合國。當年4月2日,英國政府提交1份提案,讓聯合國討論解決方案。

聯合國的巴勒斯坦問題特別會議,提出4種解決方案,分別是:1、建立阿拉伯-猶太聯邦;2、建立1個阿拉伯國、1個猶太國;3、建立1個阿拉伯國家;4、建立1個猶太國家。

儘管當時的巴勒斯特地區沒有國家,但當地的勢力也必然參與建國事項,猶太人的聲音在猶太代辦處、阿拉伯人的聲音在阿拉伯最高委員會。2個民族的聲音都很一致,堅持只建立1個國家,區別在於建立阿拉伯國家還是猶太國家。

聯合國一看,搞不定爭議,就派出由11個國家代表組成的“國家調查委員會”,授權去調查巴勒斯特的爭端,並提出可行性意見。

經過5周的調查,澳大利亞、印度、伊朗等代表上交2個方案:第1個方案主張將巴勒斯特地區分為2個國家,耶路撒冷由國際託管;第2個方案主張建立1個聯邦國家,耶路撒冷為首都。

9月,聯合國召開理會,討論“國際調查委員會”報告,並專門聽取英國、阿拉伯最高委員會、猶太代辦處三方的意見。其中,英國不發表任何看法,之要求儘快撤軍,結束巴勒斯特的託管;阿拉伯最高委員會完全拒絕2個方案,認為只能建立阿拉伯國家,猶太人只能算少數民族。猶太代辦處接受分治方案,儘量協調內部的糾紛,實現儘快建國。

11月29日,聯合國對巴勒斯特分治議案進行最後表決,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的結果通過“巴勒斯特將來治理問題的決議”,即聯合國181號決議。

投贊成票的是美國、蘇聯、拉丁美洲國家、英聯邦國家,投反對票的是清一色的阿拉伯國家,投棄權票的是英國等國。

根據聯合國的決議,1948年5月14日,現代以色列國誕生。此時的以色列,國土面積為1.49萬平方公里,佔巴勒斯特總面積的56.4%,人口為99萬,其中猶太人50萬,阿拉伯人49萬。而要建立的阿拉伯國家卻沒有動靜,一直拖到40年後的1988年才建立,期間爆發無數次巴以衝突。


子屠龍


這個事情和當時的猶太復國主義有關。


“猶太復國主義”早在希特勒迫害猶太人之前就一直存在。歷史上歐洲基督徒一直在迫害猶太人,猶太人被逐出公職,在經濟和社會方面對猶太人進行歧視,比如說猶太人被禁止建立新的猶太會堂,猶太人指控基督徒的證詞不被法庭接受等等,歐洲各國對於猶太人的盤剝是很重的,12世紀,英國猶太人僅僅佔據全國人口的400分之一,但是交的賦稅高達百分之8。


但是相對來說,反而是中東地區對於猶太人最為友善,猶太人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生活的遠比歐洲人好的多,奧斯曼帝國時期對於猶太人實行的是米萊特製度,簡單的說就是猶太人自治,1537年,羅馬教皇控制意大利的阿普利亞城以後,大批猶太人被驅逐,逃難到了伊斯坦布爾,1542年,大批的猶太人又被斐迪南德國王驅逐,逃亡到伊斯坦布爾,1556年,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大帝致函羅馬教皇保羅四世,要求他立即釋放馬蘭諾,並且宣佈他們是奧斯曼帝國公民,導致教皇無條件釋放他們,奧斯曼統治時期,一方面對境內的猶太人進行保護,還能對國外的一些猶太人給予保護。

到16世紀,奧斯曼帝國的猶太人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猶太人都多,奧斯曼帝國猶太社區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猶太社區。


想想今天巴勒斯坦地區的衝突,豈不是命運的諷刺?


正是由於奧斯曼帝國寬容對待猶太人,外加上猶太教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眷念,導致了18世紀末期的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大批的猶太人從歐洲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比較有錢,大批的收購了當地阿拉伯人的土地,收購以後把土地上的阿拉伯人全部驅趕,猶太人的工廠只僱傭猶太人,不僱傭阿拉伯人,引發了阿拉伯人的巨大不滿,雙方就此開始對立。


1917年,英國人佔領了巴勒斯坦,為了獲得猶太人支持,英國外長貝爾福發佈《貝爾福宣言》,宣佈支持猶太人建國。奧斯曼帝國崩潰,國際聯盟委託英國管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建國慾望更加強烈,頻繁和當地阿拉伯人發生衝突。


聯合國第181號決議,也就是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國的決議實際上是違背聯合國憲章的,因為民族自決權是寫在聯合國憲章的,而且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並沒有被其他國家所管轄,只不過是英國人代管,按照聯合國憲章,是應該在當地進行投票,實行民族自決,可嘆的是,聯合國從一開始建立起,各大國就開始執行自己的意志,完全不管弱勢民族了,這背後主要是各大國的推動。


李建秋的世界


許多細節都隨著歷史被人慢慢的遺忘了,巴勒斯坦問題也是。

如果我們仔細品味那段歷史,你會發現,在整個聯合國對巴勒斯坦問題的調節中,我們的確聽不到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的聲音,而更多的則是他們同族兄弟,那些周圍阿拉伯國家的聲音。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因為巴勒斯坦的本土政治精英勢力已經在十年前的“巴勒斯坦大暴動”中被清洗殆盡,剩下的則是一群愚蠢的野心家,就是這群人愚蠢的“拒絕接觸”的態度,毀了巴勒斯坦。

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的社會結構以及矛盾;

受到“熱愛錫安山運動”(猶太復國主義的前身)的影響,從1882年開始,就開始有猶太人從世界各地遷往巴勒斯坦,並在1909年建立的第一座猶太人城市特拉維夫。當時這裡是英國殖民地,整個巴勒斯坦地區根本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國家的概念。

1917年末,英國內閣正式發表《貝爾福宣言》,算是公開承認並支持猶太復國主義;

1919年3月,當時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領袖費薩爾親王(統治漢志地區的哈西姆家族第三子、伊拉克國王,其哥哥阿卜杜拉為約旦國王)代表整個阿拉伯世界發表聲明,願意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並歡迎猶太人重返家園;

(關於這兩份聲明的內容,小編在前面的問答中引用過,為了壓縮篇幅,小編就不在這裡繼續引用,小編會在下面的評論中貼出這兩份聲明)

1919年後,大量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到了1939年的時候,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數量已經近30萬,而阿拉伯人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00萬,而巴勒斯坦地區的官方語言也是英語、阿拉伯語、希伯來語。

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的社會形態更加近似於封建社會階段,大部分土地集中在極少數大地主手中,他們與宗教領袖、商人、形成了當時巴勒斯坦社會的阿拉伯寡頭集團,並壟斷了幾乎所有社會資源。其餘的絕大部分人則生存在赤貧狀態,幾乎100%為文盲。

隨著大量的猶太人遷入巴勒斯坦地區,當地的社會發生變化,猶太人從大地主手中購入大量土地,並在這些土地上建立了工廠、農莊甚至學校、醫院,並將先進的科學、工程技術甚至文化思想帶進了巴勒斯坦。甚至當時的猶太人正在實踐著近似於社會主義的社會形態(土地屬於猶太復國主義基金會,猶太人利用低廉的租金使用這些土地。這種類似合作社的猶太人定居點被稱作基布茲)。更為先進的社會形態無疑影響著巴勒斯坦底層民眾,而巴勒斯坦底層民眾的思想變化必將會動搖阿拉伯寡頭集團對該地區的統治,猶太人的發展讓當地的阿拉伯寡頭們感到了嚴重的威脅。

於是,這群阿拉伯寡頭們開始利用遠遠高於當地貧民的文化水平顛倒黑白,利用民族、宗教差別來轉移矛盾,將阿拉伯高利貸和地主給底層民眾造成的痛苦全部歸到猶太移民身上(事實恰恰相反),並煽動民眾仇恨猶太人、襲擊猶太人。

巴以矛盾漸漸形成。。。。。。。

巴勒斯坦大暴動;

巴勒斯坦地區的反猶活動從1920年就開始形成,而當地的猶太人為了保護自己也建立了防衛組織“哈加納”(希伯來語意為防衛,但隨著衝突的升級,一部分激進分子成立了“伊爾貢”甚至更為極端的“萊希”)。

1933年,隨著希特勒的上臺,大批驚慌失措的猶太人開始逃離中歐,並大量遷徙至巴勒斯坦地區,1932年9000人到了1933年就猛增到了3萬,1934年4萬,1935年達到了創紀錄的6.5萬。大量猶太人的湧入讓當地的阿拉伯寡頭們感到恐懼,同時,周邊的埃及、伊拉克和外約旦或是獨立或是即將獨立,這讓阿拉伯寡頭們看到了英國政府迫於壓力妥協的可能。

真正的“巴勒斯坦大暴動”開始於1936年4月15日,歷時四年。起因是一群阿拉伯人襲擊雅法的一輛卡車,隨後的兩三天內,巴勒斯坦境內的各個城鎮就都冒出了“阿拉伯全國委員會”,並開始向阿拉伯群眾煽動反猶情緒。同時在納布盧斯,耶路撒冷大穆提夫(教法解讀者、巴勒斯坦地區宗教領袖)阿明 侯賽尼(來自巴勒斯坦地區最大地主家族、阿拉伯寡頭集團之一的侯賽尼家族)宣佈成立“阿拉伯最高委員會”,要求立即禁止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並宣佈舉行全境大罷工。

隨後英國政府介入,指派原印度事務大臣調查“猶太人入境問題”,但“阿拉伯最高委員會”竟然下令抵制調查團。

這種行徑極為愚蠢,打個比方,就好比是原告在法庭開庭時拒絕指控被告,為此而受益的只能是被告。。

調查進行了3個月,調查團本想認真聽取阿拉伯人的申述,但由於這個愚不可及的抵制,他們的所有時間幾乎都花在聽取猶太人申述上。最後,鄰國的國王們實在看不下去這種愚蠢的鬥爭策略而出面調解,“阿拉伯最高委員會”才勉強同意在調查團離境的前五天簡單陳述一下己方的態度。

1937年7月7日,調查團在倫敦發佈調查結果,將巴勒斯坦分割為三部分,猶太國佔據北部沿海平原以及加利利地區;耶路撒冷繼續由英國委任統治,一條通往海岸的走廊將猶太國的最南端與他的母體分隔開;巴勒斯坦其餘地區包括雅法那塊飛地全部併入外約旦。

這個方案的弊端非常明顯,雖然兼顧了阿拉伯人以及猶太人的利益,卻並沒有為阿明 侯賽尼以及巴勒斯坦的其他阿拉伯寡頭們留下政治地位,接受分治則代表著他夢寐以求的“耶路撒冷國王”夢將徹底無望,所以阿明 侯賽尼操縱“阿拉伯最高委員會”表示願意繼續生活在英國人的統治之下,並明確拒絕了這個調停計劃。

雖然接受英國統治,但暴動並未停止卻持續升級,阿拉伯人再度掀起廣泛的謀殺和暴亂,這一次,目標已經不只有猶太人,甚至還包括英國人以及那些“愛國熱情不太熱烈”的阿拉伯人,併成立了專門的暗殺小組。

隨著英國駐加利利地區專員被槍殺,忍無可忍的英國人開始採取鎮壓措施,他們宣佈“阿拉伯最高委員會”為非法組織,並將其解散,其大部分領導人被抓捕。阿明 侯賽尼因為其宗教領袖身份而倖免,隨即逃到黎巴嫩,並繼續指揮暴動。

這場暴動在1938年達到頂點(當時的慕尼黑危機已經有引發世界大戰的危險),英國人為了迅速平息事態,開始與猶太防衛組織“哈加納”聯手,並將當時最為精銳的阿拉伯軍團部署到耶路撒冷。

1939年4月,巴勒斯坦的阿拉伯武裝力量在英國軍隊和猶太人的聯合鎮壓下漸漸消沉,大批暴亂者逃到外約旦,但這些不受當地人支持的武裝分子很快就被剿滅一空。

5月,英國方面發佈《麥克唐納白皮書》,開始限制猶太人入境,藉以安撫阿拉伯人的情緒。

經此一役,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政治力量被消耗殆盡。在暴亂中,有五千多阿拉伯人被殺,其中四分之一是被阿拉伯人自己殺害的持不同政見者。阿拉伯人的領導層被摧毀(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被阿明 侯賽尼消除異己的活動消滅的),他們的經濟也被毀滅。從此以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成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政治力量。。。

到了40年代末期,在巴勒斯坦地區,只剩下猶太復國主義者有能力對已經被“世界大戰弄得筋疲力盡的英國”統治者發起挑戰。而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的政治利益則只能由他的同族兄弟們(那些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國王們)來代表。

(1946年,猶太復國主義哈加納和伊爾貢聯手製造了大衛王飯店恐怖襲擊,造成了91死亡,45人被炸傷)

聯合國181號決議;

1947年2月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猶太復國主義鬧得筋疲力盡的英國實在上已經放棄瞭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努力。

4月2日,聯合國召開聯大特別會議,成立“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題特別委員會”,其成員由11個國家(澳大利亞、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危地馬拉、印度、伊朗、荷蘭、秘魯、瑞典、烏拉圭和南斯拉夫)組成,研究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途經。特別會議還規定,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方面有權各自任命兩名聯絡官配合委員會工作。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寡頭們又一次故伎重演。巴勒斯坦的大穆提夫阿明 侯賽尼所控制的“阿拉伯最高委員會”決定採取抵制態度,不允許阿拉伯人跟調查委員會合作,也不派遣聯絡官。

與之相反,猶太代辦處立即宣佈歡迎調查團來巴勒斯坦實地考察,並任命代辦處經濟部主任大衛 霍洛維茨(後成為以色列銀行行長)和代辦處駐紐約代表團顧問阿巴 埃班(後成為以色列駐美國和聯合國大使、外交部長)為聯絡官。

比較有遠見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者意識到此舉會使他們的事業受到損害,但是,因為害怕報復(巴勒斯坦阿拉伯工人協會主席薩米·泰哈就是被侯賽尼下令殺害的),他們不敢不遵守穆夫提的命令。

調查團只能聽到猶太人的訴求,卻看不到阿拉伯人的反應,最後的受益者又變成了猶太人,結果也就不言而喻。。。。

巴勒斯坦大暴動的惡果終於在十年後顯露出來,整個巴勒斯坦本土的阿拉伯人政治勢力已經無力發出任何聲音,只能任憑阿明 侯賽尼的愚蠢行為葬送掉整個巴勒斯坦。


後面的事情基本大家都應該清楚,限於篇幅,小編就不在這裡贅述。

而那些號稱代表著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政治利益的阿拉伯國家其實也各懷心腹事。

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並不牴觸猶太人,他只希望將十年前英國人調停中的那些許諾給他的領土收歸旗下並削弱侯賽尼家族。

而埃及國王法魯克正在和伊拉克爭奪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地位,他們根本不關心巴勒斯坦人的政治利益是否被保證,只是因為反對而反對,因為這樣可以拔高自己在阿拉伯世界中的聲望。

敘利亞則希望將加利利海地區的土地併入敘利亞,並防止約旦的勢力繼續壯大。

這些人並不拒絕聯合國進行調解,但卻無法統一的訴求,亂哄哄的反對聲下,錯過了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在聯合國爭取權益的最後時機。

很多人認為是181號決議的不公才引使得阿拉伯世界拒絕該決議,但小編認為,這些人根本沒有代表巴勒斯坦人的政治利益,只是在為了各自的私心而反對聯合國的181號決議,最後卻是將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拖進了戰爭的深淵。。。。。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喜歡的小夥伴請猛擊關注並輕輕點贊,您的轉發和評論小編感激涕零。。


聽聞知事


猶太人歷史上有國家的。所以後來是復國。巴勒斯坦人歷史上沒有國家,所以是建國。

咋復咋建?聯合國召開常任理事國會議。確定猶太人復國,國號以色列。巴勒斯坦人建國,國號阿拉伯國。

領土咋劃分分配?沒有別的依據,只有《聖經》。於是以《聖經》為準(聽神的話哈哈)。劃分巴勒斯坦2/3,猶太人1/3。決議一致通過。這是聯合國集體意志。蘇聯也贊同。

這都是閉門會議。無需徵得當地人同意,猶太人也好,巴勒斯坦人也好。猶太人沒意見,按《聖經》辦事。巴勒斯坦人起內訌(伊朗敘利亞唆使別建國,說我們幫你全奪回來云云)。臥槽,猶太人宣佈復國,不到一天時間巴就與伊敘等數個國家打以。以只好迎戰衛國。打了六次,以色列6:0。神助一樣。這下巴國沒建,領土還被以在戰爭中佔了一部分。現在建國,變得以色列不幹了,麻煩。


光明嶺


就這個問題,木叔以前和很多人聊過。之所以有人提問,是因為大部分人對中東問題真的不懂,特別是受到的傳統教育對國際問題的認知非常偏頗和固化,很有必要糾正與普及正確的知識。

巴勒斯坦這個稱呼是2000多年前羅馬人滅掉以色列國之後,給當地取的稱呼,就是想消滅猶太人的痕跡。因此巴勒斯坦本質上只是一個地區的名字而已,一般帶斯坦的都是表達地區屬性的意思。

巴勒斯坦這塊土地歷史上就是多民族並存的,即使是在古以色列王國建立時,這裡也居住著除了猶太人之外的很多其他民族。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在公元7世紀之後才逐漸成為這裡的多數族裔,因為猶太人、波斯人、羅馬人等都在幾次戰火當中要麼離散、要麼遷徙,而阿拉伯人隨著穆罕默德宗教戰爭的擴張而成為穆斯林,自然就佔據了當地。即使如此,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也從來沒有完全離開,比如耶路撒冷老城的四個區裡就有一個猶太區,這裡就是猶太人祖輩聚居的地方。另外,來自歐洲的基督徒在耶路撒冷老城也有一塊聚居區。

因此可以說,雖然阿拉伯人長期在巴勒斯坦生活,但是並沒有改變巴勒斯坦的多民族聚居地的屬性。這與很多國人認為,巴勒斯坦自古以來只有阿拉伯人居住,別人進來就是搶佔和侵略的傳統觀念是完全不同的。因為穆斯林在這裡佔據優勢,也是一樣隨著伊斯蘭戰爭的發展才進入當地的,這與以色列過去建立古以色列國和猶大王國是一個道理。

一戰前巴勒斯坦被奧斯曼帝國佔據。該帝國的領土包括如今的土耳其、希臘、埃及、敘利亞、以色列、黎巴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突尼斯、阿爾及利亞等等。一戰後奧斯曼帝國被戰敗,其不少領土被英法等強國交由國際聯盟管理,很多管理的地方都紛紛獨立。巴勒斯坦地區的統治者是英國人,該國外相發表了貝爾福宣言,表示支持猶太人在這裡復國,同時也考慮阿拉伯人也從奧斯曼帝國獨立出來。

所以,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歷史上從沒有一個國家,是英國人第一次準備給予他們的獨立身份。阿拉伯人當然欣然接受!特別是英國人在一戰後就讓約旦河東岸的巴勒斯坦土地獨立了,這就是今天的約旦王國。這部分佔所有巴勒斯坦土地的三分之二多。而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的猶太國家的可行性則推遲到了二戰後。

二戰後聯合國通過了巴以分治決議,開始正式將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地區劃分為猶太國和阿拉伯國。這就等於在三分之二巴勒斯坦土地給予阿拉伯人獨立權利後,又在剩下的三分之一土地上劃出一半左右的土地給阿拉伯人獨立建立另一個阿拉伯國家。

換句話說,整體上講,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這個地區可以佔據90%左右的土地,包括約旦王國和之後應該成立的阿拉伯國(這個國家在1988年由阿拉法特單方面宣佈建立,定名巴勒斯坦國,就是以地名定為國名)。

猶太國在聯合國決議後成立,定名以色列。這個國家其實只佔整個巴勒斯坦土地的10%。即使這麼少的土地,阿拉伯人也認為這都是他們祖輩的土地,而不願意讓猶太人建國。但正如木叔以上所言,這個地區幾千年來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阿拉伯人不是當地唯一生存的民族,沒有理由完全佔據巴勒斯坦100%的土地。

因此當時已經獨立的伊拉克、敘利亞、約旦、埃及、黎巴嫩等五個以色列周邊國家集體發動第一次中東戰爭,試圖推翻聯合國決議,將以色列消滅,結果被打敗了。本來聯合國巴以分治決議的阿拉伯國領土,隨著他們的失敗,也逐步被以色列佔據,就如同歷次戰爭失敗者割地求和一樣。巴以矛盾就存在至今。

阿拉伯人如今卻要求以色列承認聯合國巴以分治決議,讓巴勒斯坦國真正建立。是不是挺可笑的?

有點像這個場景——一群人不聽警察勸阻,主動招惹別人,結果反而被別人打了。他們這時卻去哭著找警察,讓警察給他們做主。。。。。。


木春山談天下


首先,有關土地由奧斯曼帝國控制,最終被盟國所摧毀。這樣的說法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的,這完全不符合歐洲歷史。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自己。

普魯士是一個在戰爭結束時領土被分解的著名例子。這對歐洲來說也並不稀奇。這是歐洲人自己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他們對以前的奧斯曼帝國領土也是一樣的做法。

第二,有關投票沒有規避當地人的權利。在實際投票的會議中,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獲得平等的地位。

Amin Al-Husseini是生活在巴勒斯坦託管地的穆斯林(並且是褻瀆阿拉伯人)領導人。他是理事會的負責人,參會時與英國和聯合國一起進行最終投票。他們都有能力在最終投票前表達自己的需求、權利和擔憂。否則就是無視聯合國的票選。

Husseini的主要問題是他不是一個對猶太人或猶太人權利很關心的人。他和納粹的關係人盡皆知,他不僅和納粹密切聯繫,並與納粹領袖(包括希特勒)有過接觸。


咖喱臘肉


1948年,聯合國不顧阿拉伯人的反對,將巴勒斯坦分成猶太國和阿拉伯兩個國家,這一切都是源於兩個超級大國的出賣,他們各懷鬼胎,以犧牲當地巴勒斯坦人的利益,來換取自己的政治籌碼,從而導致後來的中東戰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是原著民,但巴勒斯坦人更接近是主人。在歷史上,巴勒斯坦最早的土著是閃米特族人,公元前13世紀末,猶太人遷徙到巴勒斯坦,並且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後來,經過三次大起義後,猶太人幾乎全部離開巴勒斯坦,從而結束了猶太民族主體在巴勒斯坦生存的歷史。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在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後不斷遷入,並與當地土著人同化,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並且一直幸福而安定生活在巴勒斯坦這片土地,他們成為巴勒斯坦真正的主人。

猶太人有錢了,掀起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猶太人是經商天才,逐漸成為世界上最有錢的民族。他們有錢了,有了影響力,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世界各地興起,各地的猶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趁著巴勒斯坦淪為英國的“委託統治地”,世界各地猶太人開始陸續移居巴勒斯坦地區。在猶太人紛紛湧入巴勒斯坦的過程中,猶太人與當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發生過多次流血衝突。

不公平的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嚴重地損害了當地阿拉伯人的權益。二戰期間,猶太人遭到納粹德國的大屠殺,在戰後猶太人更是強烈要求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眾所眾知,美國政客深受猶太財團的影響,因此在二戰後,美國操縱聯合國就巴勒斯坦分治決議進行表決,決議規定在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但這份決議關於土地的分割對於當地的阿拉伯人是極為不公平,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

美國操縱聯合國,蘇聯為了政治目的出賣了當地的阿拉伯人。出於爭取以色列執政的工黨的考慮,一改從固有的反猶態度,為以色列建國出了大力,並對以色列國的建立和鞏固給予了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蘇聯常駐聯合國代表葛羅米柯在聯大一番感人的演講,對181號決議的順利通過起了重要作用。再加上美國的支持,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合國大會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其中10個是伊斯蘭國家)、10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即聯合國第181號決議。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以色列建國的消息通過電波傳遍了全世界,美國和蘇聯都迅速地宣佈承認以色列。而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反對該決議,未建立阿拉伯國。結果發生5次中東戰爭。

總之,弱國無外交,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完全就是巴勒斯坦人被美國和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給出賣了,而那些投贊成票的國家都是幫兇。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人都看不去了,曾經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猶太人復國的英國,卻在投了棄權票,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呀!中東的亂局,就是這些攪屎棍搞出來的,簡直是禍害人家不償命呀!


密探零零發


關於巴以問題,我想我該說點什麼,也不妄我曾經專門研究過這個歷史課題。也正是對這個歷史課題的研究,讓我對西方世界的偽善醜惡感到深深的厭惡。這個就是後話了。

言歸正傳,其實要說巴以問題不如說巴勒斯坦地區西方殖民遺留問題或者其他。大約2000年前,羅馬帝國滅亡了在這裡短暫建國的古以色列王國,並驅逐這裡的猶太人,當然裡面的原因包括猶大背叛耶穌等宗教問題,這裡就不多贅述了,總之從此以後猶太人就開始四處遊蕩,基本在歐洲地區。大約公元700年,也就是1300多年前,阿拉伯人開始統治這裡,包括後來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就是說一直到一戰結束,這裡一直是阿拉伯人統治或委任統治。注意我前面說的,猶太人只是其實只是這裡一個短暫過客而已。

我們接著來來說,差不多在一戰後,歐洲掀起大規模的反猶運動,有意思的是反猶最激烈的一開始不是德國,也不是希特勒,而是英國,法國,意大利,甚至蘇聯,美國等國,其中尤其以英國為最,英國人發揚並繼承了他們紳士風格的卑鄙,沒有像德國一樣搞屠殺,而是通過驅逐外遷等方式,剛好一戰後英國人從奧斯曼帝國手裡接過了中東部分領土包括巴勒斯坦地區,又剛好從19世紀開始興起由一小撮猶太人發起的猶太復國運動達到小高潮,英國人索性順水推舟,把國內矛盾轉移,默許國內的猶太人偷渡前往巴勒斯坦地區,包括從高加索等歐洲其他地區零零星星被迫遷過去的,2000年後巴勒斯坦地區再次出現大量的猶太人。當然這引起了當地阿拉伯和其他民族的強烈不滿,英國人為了安撫阿拉伯人,維護統治,同時為了和阿拉伯人合作共同對抗土耳其。於是開始禁止猶太人往巴勒斯坦遷徙。並對猶太人進行打壓。

這裡必須要提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英國人的高壓政策,猶太復國主義,歐洲反猶運動愈演愈烈的時候,猶太人創建成立很多了我們今天經常聽到一個名次恐怖組織,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今天世界鼎鼎大名的以色列情報組織摩薩德。猶太人通過持續不斷的恐怖襲擊,向英國當局施壓,要求建國分治。但其實這個時候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人口比例也不是很多。

好吧,我們接著講,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希特勒上臺發動二戰,屠殺猶太人。然後戰勝國們索性把反猶的罪名全部按在了希特勒身上,反正他確實是反了,還殺了。然後聯合國成立了,然後處理猶太人問題也是一個繞不開的梗,然後英美法蘇聯等國再次發揚的博愛無私的精神,都覺得在巴勒斯坦給猶太人建個國家合適,反正是在別人地盤上,還能達到各自在中東的利益,話說有一種說法就是當時有人提議在蘇聯的遠東或者美國的阿拉斯加給猶太人劃出一片定居點,甚至建國,這個有待考證,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你們懂的。大咖們只要用猶太復國運動為幌子,繼續發揚他們不違背猶太人意願的民主精神即可。

再說巴勒斯坦地區二戰後一開始繼續由英國人託管統治,但這時候由於二戰中猶太人悲慘遭遇,加上猶太人恐怖活動愈演愈烈,英國人索性完全放任猶太人大規模往巴勒斯坦地區遷移,分而治之,放任矛盾,全身而退,這就是這個地球上最醜惡的國家所做的事,包括後來的南非種族問題,印巴分治,麥克馬洪線,緬甸內戰等等,可以說世界上目前幾乎所有的地區衝突都跟英國殖民遺留問題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而他們卻一直在扮演著正義審判的角色,好吧我忍住。

再後面關於巴勒斯坦問題,以美英法為首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幾大流氓,這裡不包括兔子,因為兔子那會還沒恢復合法席位。隨著聯合國所謂的一個個決議的誕生,然後美英法支持下的以色列打完幾次中東戰爭以後,今天的巴勒斯坦以色列不斷擴建猶太人定居點,不斷蠶食土地,然後阿拉伯人也把從猶太人那學來恐怖組織發揚光大了。

一個根本就不應該存在的所謂巴以問題,就是這樣成了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西方人的標準永遠是給別人制定的,他們的自由平等博愛也只是對他們自己。借用中國古語所說,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猶太人的遭遇也許值得同情,但他們把歐美帶給他們的悲痛轉嫁給阿拉伯人,難道就天經地義?一個2000年前短暫存在過的猶太王國,2000年後因為大國政治的悲劇,居然重新建國還能成為一個世界性政治問題,是我們太單純,還是這個世界所謂的正義,本就應該這樣?


用戶5746668118


聯合國的決定就是國際上的法律,比如聯合國決定要制裁朝鮮、發動第一次海灣戰爭,這些都是合法的,聯合國顯然也並沒有經得朝鮮和伊拉克的同意。

所以二戰後聯合國決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國,也是合法的,這個聯合國的決定的法律效應大於當地人的民意。

當時巴勒斯坦是英國的託管地,不是一個國家,託管地也可以理解為無主之地,所以聯合國當時建立猶太國的決定並沒有侵犯某個國家的主權,也就是沒有政府代表巴勒斯坦人民,所以聯合國的決定也不算把巴勒斯坦分解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當時聯合國的決議是分別建立猶太國和巴勒斯坦,所以按道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應該是同時立國,所以以色列不是佔領巴勒斯坦國領土建國,因為那時就沒有巴勒斯坦國。但巴勒斯坦拒絕建國,因為覺得不公平,可惜現在巴勒斯坦建國卻不被美國等國家承認了,還在歷次戰爭中丟失了大片領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