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农民靠燃烧什么做饭的?

李歌162501755


这个我最有发言权了,因为我正是从那时候过来的,那时候取暖做饭就是柴火和煤,不过呢,煤不多,就是到冬季了生产队里每户分三五百斤煤,所以,再怎么节省也不够啊,农做作物秸秆也不多,都是生产队用车拉着按家送,按人口分,那还要缺很多柴火了,没别的办法,放学后,背着篓子去拾柴火,不论刮多大风都得要去拾啊,不然没烧的了,不怕大家笑话,就是人家厕所里扔掉的搽屁股的秸秆都拾来烧,不然没烧的,说起来心里好难受,稍富裕点的人家,放学后孩子们都去玩了,而我只能是拾满一篓柴后才去玩儿。

后来实行了责任田承包到户,这样,生活才有了好转,吃穿不愁了,家家都过上了小康的日子。唉,,,,,,往事真的不堪回首啊。


秦宝海9


对于一个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人来说,最有权利回答这个问题了!

看了前面网友们回答的问题,都对!有烧柴的,树叶的,烧煤的,等等。

但是你们不要忘了,那可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计划经济时期,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都得安计划分配!当然稻草和麦桔杆也不例外!有一点经验的农民都知道,一亩地所产的稻谷和稻草的份量是同等的。也就是说,生产队时期,每亩地最高产量约600斤,那么一亩地的稻草同样也是600斤左右。

而那时为了耕田,每个生产队都饲养着4到6头大水牛,稻草可是冬天喂牛的主要饲料!所以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每年分口粮的同时,也按口粮同时分稻草。那时绝对没有电器化,一天三顿全靠柴来烧煮,分的那一点稻草麦桔杆跟本不够烧一年的!农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拾树枝,树叶,割白茅草,甚至用牛粪巴在土墙上晒干来当柴烧的!

本人前面有两个哥哥,那时候他们正值青壮年,有最好的玩伴家不够烧的,说好了晚上带上肩担和绳子,到别的村庄的生产队去偷,几个人每人都挑上一担,回来后主人家早已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在等候了。就这样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在大家互帮互助之中,慢慢地熬到了生产队解体,随着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柴火也逐渐地被电器和液化气所代替!人们再也不用为烧材做饭而烦恼了!

本人观点!








三农问题探讨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靠烧什么做饭?

凡是只要会着火燃烧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饭。

首先是所有农作物的秸秆,这些秸秆由生产队到了秋收以后,大致在每年的11月份统一分配。这些柴火也仅仅够烧到第二年开春。

其次,各种农作物的根径。比如玉米、高粱、芝麻等等。这些东西生产队不要了,由任何人自己利用收工以后的时间去挖掘。

第三、到了夏季以后,用铲子铲青草,经过太阳晒干后用作燃料。

第四、通过以上四种途径所取得的柴草还够用,只有用有限的金钱购买燃煤。

第五、到了冬季,人们用竹条做的一种搂笆,到荒岗上去搂被冻死的茅草等植物的干叶。

本博是过来之人,从记事开始就从事以上几种拾柴的经历。总之一句话,只要会着火的,统统可以用来烧锅煮饭。(2019/04/09)


吉祥如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小城镇居民,还有部分大城市的居民,都是用柴烧火做饭,那时城市居民开始烧煤做饭,但是煤要煤票,煤指标不够,都是靠烧柴做饭。农村烧的柴,大都是砍的茅草扒的枯树叶,还有麦秸杆棉杆,甚至谷壳粗糠,这些柴,不耐燃,要一个人专门往灶堂添加柴,烧这些东西烟多灰多,要灶堂大才能烧,所以,只适合农村大锅大灶烧。而城里都是小锅小灶,只能烧硬柴,就是把大树棒劈开,这些柴,耐燃,放几块了可以燃烧很久,适合用小锅小灶做饭的城镇居民烧。农村的大锅大灶,锅大灶堂大,烧柴多,灶大火大热量大,煮饭锅粑多,煮出来的饭透着浓浓的香味,炒菜时间短,炒出来的菜的色泽好,营养成分保持良好。到现在,许多人都喜欢吃农村的大锅大灶煮的饭炒的菜。那时候的稻草是不烧的,稻草作大用,可以盖房子,可以做草绳,还可以编草鞋,更是耕牛过冬的食料,其他农作物的秸秆都是农民做饭的燃料,在田野烧农作物秸秆现象是没有的。只是近些年,农村也烧煤烧天燃气了,耕地用机器不用牛了,这些农作物秸秆再没其他用途了,就只有就地焚烧了。有专家称,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空气,应全国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那农作物大量的秸秆怎么处理呢?专家应该指条路!也有专家指出,农村烧柴做饭也污染空气,要全面禁止农村烧柴做饭,老夫感觉,提全面禁止农村烧柴做饭和农村不能吃饭一样不切实际!


用户l4219045136


对不起!邀请的几十个题目没有回答,而此题目是主动回答的!

我是55年生,记的上小学到初中毕业,我在秋末冬初的时节里都要早起去扫树叶,解决家中的作饭燃用问题,每年都冻坏双手,我也不知在什么情况下坚定了我将来要解决农民的燃用问题!

我73年高中毕业后76年参军入伍,服役7年82年退伍。在部队期间,每年冬季和少年时期一样双手都会冻伤,严重时流水。记的当年有一位71年四川的苏福祥老兵,看到后急的自己掏钱去买冻疮膏给我用。入伍第=年当班付,后自荐任连队专职文化教员近五年,多名战友考入了部队院校,喜闻已有升为将军,是战友努力的结果。

我在78年以后让将退役老兵学会l一2门实用技木,顶住压力让老兵们学习电焊,拖拉抗驾驶等受到老兵们的欢迎。由于在京的便利,我及时向中国太阳能学会投搞并利用假日去海淀太阳能实验厂学习,在关于太阳灶锅架自调水平的一点见解受到了学会表扬并做为编外会员定期寄送资料给我。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82年退出现役,83年被县政府召去(因本县承担国家试点项目)做技术员,(因县领导承诺长期任用……)。从此保持一个战士的忠诚出色的完成了承担的各项工作,获省退典,上报纸,上中央电视新闻,职称等。

九十年代发现,自已奋斗努力的结果一一在华北平原普及较高的新型暖炕(由于电磁炉,煤气灶的普及),基夲止都改为熰炕方法取暖,而直接结果是烟气排放严重(单项熰炕烟排增加近3O倍)。地暖,土暖气燃煤的普及,我京津冀地区采暖季雾霾很严重!

功名无敢乐,罪过已眼前!如何让农民又省钱又采暖呢?新式带散热板的暖炕只要农民不熰炕,用桔杆(树枝)加工后的一次加料能燃2一3小时也可(正常燃烧烟气排放没问题),如果制作一器械,一次装料能用3个月左右,省工,省力,卫生!用十几年的时间,“炕箱式秸杆(树枝)汽化器"获国家专利。如何全面解决华北广大一般农村面临的重大治污问题,至2014年左右,一项利用生物质能十太阳能的"新能源综合体改造治理方案"开始向国家有关单位投送!


李俊业2


有时候烧火做饭,赶上风向不对,或烟同不顺时候,唉!弄得满屋都是烟。试想一下,堂屋的房顶,长期的受到烟熏会是什么样子!那时候哪一个农村的孩子没有拾过柴,哪个没有烧过火!其实挺怀念小时候的,几乎冬天的下午,放学回家的孩子,都成帮结伙的去拾柴。在地里嬉笑打闹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说说你们小时候什么样子,让我们共同回忆美好的童年!





农民身边事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六、七十年代南方广东农民是靠柴火,木头做饭的。那个年代是集体吃大锅饭的。就是所谓的生产对吧。他们集体做事好像也是领什么公分,就是工分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负责的项目。包括小孩子,小孩子一般是放牛、割草之类的轻活。成年人就到地里干各种农活。


然后回来是吃饭公社集体做饭,有饭堂的,只是伙食是非常差的。都是糠咽菜,香芋,番薯等五谷杂粮,还有稀饭,真的是非常稀,听奶奶说。一盆稀饭都拉不出几粒米。所以要靠一些粗粮填饱肚子。食堂做饭,采用的是木头柴火,土灶烧饭的。我还听说负责饭堂做饭的那些几个人是肥肥胖胖的,就数他们最胖了。其他的都是皮包骨,一阵风都能吹倒的那种。饭堂的人为什么会这么胖?在这里不用我多说大家也明白。

很抱歉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年代。我是出生在八五后的农村人。有些东西我是无法体会的。以前的事情经常听奶奶、父母说的,所有模糊中有点了解,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大家不要见怪。欢迎留言评论,关注黄皮妹妹,希望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喜欢我的请点赞,转发。


黄皮妹妹


那个年代,农民主要是靠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做烧柴,是大队分的,但肯定不够烧,北方冬天寒冷,需要很多烧柴,靠分的那点秸秆是不够的,我家比较勤快,春天大风吹落的树枝,夏天的荒柴,秋天的树叶,田野里的玉米根,棉花根,芦苇茬,家里从不缺柴烧,一垛又一垛,村里有人夸奖我们姐妹勤快的,也有当面说嫉妒话的,说我们家几个逼崽子能搂,其实就是嫉妒,我们姐弟几个从小就学习好,还勤快,打柴放羊,干农活都是好好干,后来还都考上大学有了工作,没次走在路上,我都感慨,这么多树杈到处都是没人要,我老公就很奇怪,他没经历过我的童年,边学习,边努力生活,是累,但也是财富。


薇笑的奶奶


六、七十年代农民做饭是用黄金做燃料!所以很环保!那时候农村说用电、用气简直是天方夜谭!闻所未闻的名词:只有在七十年代后期农村才续渐用上了电!当时只不过是照明而已,农村根本没有人用上大电器!到了八十年代后农村才续渐用上了大电器!七十年代以前我敢肯定地说农村百分百做饭是用柴草!那时候就没有什么污染环境之说!至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各地经济齐发展工厂林立才感到污染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难道真的要农民烧柴火买单吗???奉献砖家们你们居住在城市,农村对你们毫无利益,留点后路给农民吧!当然现在农村烧柴的人很少很少,但也不敢绝对说没有!还有那些贫困户或那些边远山区而没有劳力又不会骑车的老年人会烧些柴草其他人一般都用电用气的。何因?因为在农村一般都很少人口,只是那些老人及留守儿童!所煮的饭菜少之又少等你把柴火搞燃了,饭菜早已熟了,所以就没烧柴的原因!专家们请你们认真查找污染的原因好吗?所谓污染空气有很多原因;当然车辆有其污染的根据,但不是主因,而农村烧柴火可以忽略不算!试想农村分散在全国各地而且现在农村基本变成了空心村了,又有多少人做饭?以前的遍地英雄下夕烟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谈何污染?只要污染与天气有关!为何滿天灰霾一遇上强劲的北风就万里晴空了!难道遇上北风所有的炉灶、车辆就完全瘫痪了吗????…?


用户545667942078


七十年代初期,当时我们还在山西老家的乡下,那时我母亲做饭用的柴火是,我哥俩从地里用耙子整回来的细柴草,并从铁路上捡回的土炭做饭,因为,我家的房后不到二百米,就是京包线铁路。

而当年,还用不上用秸秆做饭,至于谈到当时的秸秆都去了那里,原因是,地里的秸秆,连喂大牲口还不够,那里还顾的了村民烧火做饭,并且,那个年月的村民,是特别的老实实在,就是家里有半大小子,也没有那个人动过用秸秆做饭的念头,同时,老师也常常教导我们,去爱护生产队的公共产财。

至于说谈到冬季的烤火用料,大部分为玉米柚并铁路上捡回来的碎块炭,但每无点炉子也有个时辰,早上起炕时烧半个小时,晚上睡觉时在烧半个钟点,就是后半夜冷,那也是毫无办法,艰苦,是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最深刻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