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國道生態景觀廊道蝶變最美風景

打開一扇“窗” 扮靚一座城

——351國道生態景觀廊道蝶變最美風景

351國道生態景觀廊道蝶變最美風景

五峰351國道線生態景觀廊道繽紛如畫。 陳丹平/攝



五顏六色的花朵夾道歡迎,遊步道、標識牌、觀景平臺一應俱全,無論驅車還是徒步,在山巔飽覽層巒疊嶂,又或是至溪畔邂逅枯藤昏鴉,處處給人以“車行畫中、人在景中”之感。

去年底,五峰這條約180公里的351國道線景觀廊道,經過3萬多網友投票,成功躋身“宜昌市最美旅遊風景道”,也成為五峰推進全域旅遊、打造全景五峰、爭創中國自駕遊第一縣名副其實的“主動脈”。

“一張藍圖”繪到底

一條景觀廊道,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委縣政府工作專班統籌綜合協調、督查督辦,交通、旅遊、發改等20多個單位參與建設。並編制了全縣綠色廊道建設和武陵山區“百里畫廊”總體規劃,結合五峰國省道分佈、民俗文化等特點,以廣大遊客和司乘人員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選址,聘請專業設計單位統一設計,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從紙上落地成景,351國道生態景觀廊道處處沉浸著交通人的“景觀夢”:交通部門成立園林綠化公司,聘請園藝師,指導養護人員對路側苗木花草進行補栽補植、修枝整形、防蟲防病、灑水施肥和清理雜草,讓“美麗永駐”;在確保路面、橋隧、安防等硬件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利用富餘用地、零星邊角、棄土場等場所,合理設計、建設港灣式停車區、觀景平臺、路邊小花園、農產品售賣區、交通公廁等,提高公路用地利用率,美化路域環境。

自2016年以來,五峰各部門合力投資近4100萬元,在351國道沿線種植銀杏、桂花等苗木約7萬株,栽植花草約12萬平方米,設置人文景觀6處,修建納涼亭6處,修建蘇家河、千丈巖服務區2個、交通公廁5座,停車區10處11000平方米。

一條廊道一卷畫一扇“窗”

農田一畝畝,小樓一棟棟,炊煙一嫋嫋,詩意田園的感覺撲面而來……351國道生態景觀廊道一路美景,展示著土家茶鄉發展和民生出行改善的“畫卷”。

在蘇家河服務區,一股清泉自洞中流出,匯成一池碧水,“洞泉”驛站之名由此而來。不少過往遊客駐車在此小憩,購買土家特產,品味土家美食。

2017年,洞泉驛站建成投用時,蘇家河村的謝晶辭去高薪返鄉,租下驛站門面開設了土家農特小賣鋪和土菜館,土家手工製作的竹篾器、鞋墊,炕洋芋、野生天麻、蜂蜜等土家特色產品琳琅滿目。

問及收入,謝晶笑容滿面地回答:“養家沒問題,主要是既能照顧老人小孩,又能掙錢。”

在351國道卸甲坪段,一座名叫多三塔的三層石塔立於路邊觀景平臺,成為展示土家文化的一個窗口。多三塔正門上方橫刻“多三塔”三字,古色古香,引得遊人紛紛駐足拍照。

“原本這裡是個小山包,我們進行改造,建成了小花園,施工過程中從地下挖出了一塊龜形石,所以就設置了‘平安歸(龜)來’的石刻。”養護人員在351國道鳳凰山段表示,“不僅多了一處小景,行車視線也更寬闊。”

溫暖出行,不止於此。在351國道沿線,交通部門配套了仿古樹的公廁、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黃黑色輪胎相間平鋪的柔性防撞牆,實時提供路況信息及天氣預報的LED顯示屏,還設置便民服務點,配備藥箱、消防等設施,並連續3年在各個公路驛站開展“情滿旅途”文明志願服務活動,為過往遊客準備熱水、藥品、打氣筒等物品,幫助遊客解決各種困難。

“顏值高,內涵也豐富。”1月2日,來自武漢市區的蔡女士暢遊五峰廊道後,如是讚許。按照計劃,2019年,五峰還將投入1000萬元以上,持續深化351國道美麗公路建設,加速351國道美麗蝶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