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最近大媽有好些草缸相關內容,不知道又有多少小夥伴被騙進坑?草缸入坑一年多(小時候瞎搗鼓其他東西的七八年不算),目前四口小缸,一草缸一南美一三湖一原生,已進入佛系管理階段。

不論養什麼少不了要做些功課。大部分玩家通過各種論壇獲取相關知識。然而論壇上多的是“怎麼做”,甚少涉及“為什麼”。大部分玩家的經歷大概是這樣的:碰到問題上論壇尋找各類解決方案,然後開始暴力試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一套適用於自己缸的操作規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水族箱是個複雜系統,有很多變量。嚴格來說不存在一模一樣的兩個缸。同一症狀可能對應不同成因,同一操作可能導致不同後果。適用於某一缸的操作規範很難直接套用到另一個缸。

瞭解各類解決方案背後的邏輯,才能在建立適用於自己缸的操作規範的過程中少走(jiao)彎(xue)路(fei),積累真正的經驗。這是一個不斷修正自己認知的過程,本文主要根據自己入坑以來有過的一些錯誤認知來寫點東西,希望大家以後獲得各種建議時能有自己的思考。個人的知識儲備也就僅存一點點的初高中生物知識了,寫得不大嚴謹,文中有不少未經檢驗的假設或結論,如有謬誤望指出。


大缸or小缸?燒錢否?

很多老手不推薦新手以小缸入門,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有人給出的理由是小缸水質難控?

假如對所有大缸小缸做個統計,水質出問題的小缸所佔比例大概率要比大缸高。但這能說明小缸水質更難控嗎?玩好小缸需要更多經驗?實際情況是:很多新手恨不得把所有可用的素材所有喜歡的生物丟進缸裡,小缸水體更小,超載幾率更大。如果在10倍水體的大缸裡投入10倍的東西呢?該崩還不是一樣崩!其次,以大缸入門的多少都會多做點功課不然都對不起自己的投入,這也降低了大缸出問題的概率。總而言之,維護小缸水質不會比大缸困難,管住手就好。

小缸的劣勢在於可玩性相對較低。一方面,體型偏大的魚肯定是養不了了;另一方面,造景侷限性大,多數水草長起來後對小缸來說都太大了,而且挑過素材的朋友就會知道,小塊石頭跟沉木很少有形狀理想的,邊角料居多。小缸優勢也很明顯,一是設備投入較低,二是造景跟維護工作量小。這符合大部分有意入坑的小夥伴的訴求,因此個人更推薦以小缸入門。

很多老手會告訴你後續需要投入很多錢,動輒幾萬?這是個投入上限可以很高下限也可以很低的愛好。最燒錢的可能是那些追求極致品相或熱衷收集稀有生物的大佬們,每年五位數的投入很正常,設備黨也費點錢,還有的交了不少學費。購買廉價設備就是交學費了嗎?也不一定,購買不適合自己的設備才是交學費。像我這種鹹魚黨只求一個好看好打理的缸,幾十幾百塊也不是不能玩。


從一點生物知識說起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水族箱是一個小型生態系統。我們通常以燈具提供光能,飼料、底砂中的有機物和二氧化碳液肥等無機物構成了外來營養。缸內水草、藻類和自養型細菌如硝化細菌等組成了生產者,魚蝦螺等組成了消費者,異養型細菌如腐生細菌等組成了分解者。各種元素經由這三者的生命活動向不同形式轉化。

以氮循環為例,投餵的飼料經魚消化成糞便,糞便中的氮以有機氮的形式存在,分解者將之轉化為氨氮(NH3→NH4+,有毒),亞硝酸菌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NO2-,有毒),硝酸菌將亞硝酸轉化為硝酸(NO3-,幾乎無毒)。後兩步就是硝化反應。我們常說的建立硝化系統就是培養出充足的亞硝酸菌和硝酸菌。

氨氮和硝酸鹽也可作為氮肥被水草、藻類等吸收利用(偏好氨氮),因此水草、藻類可替代硝化系統,當然還需要你提供光照。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玩家把缸丟在陽臺無過濾不換水生物也活得還可以的原因。開缸初期硝化系統未建立又急著放魚可在缸內放入水草如浮萍或爆藻。

儘管硝酸幾乎無毒,大量積累也會對生物產生威脅。完整的氮循環還包括脫氮作用,即將硝酸還原為氮氣,這需要某些厭氧菌的參與,缺乏水草的魚缸中通常缺乏適合這類細菌的生存環境,一般需要通過定期換水稀釋硝酸鹽。有研究表明,水草除了可以直接吸收硝酸鹽用作肥料外,還可在周圍創造出一個脫氮作用的發生環境。因此,如果你希望減少換水頻率,可在缸內佈置水草,這還能降低對過濾系統的要求。有意深入瞭解的小夥伴可參考水族環境的氮循環,該博客還有很多關於草缸的高質量文章。

一個生態平衡的水族箱不僅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我們的維護工作量,也有助於保持水質的穩定性,對保持生物的良好狀態有重大意義。打造一個生態平衡的水族箱我們主要關注兩點:數量合理且相對平衡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提供合適的光照和過濾。

首要的,在缸內佈置一定數量的水草,如果嫌影響造景可考慮浮萍,爆藻也是一個選項,但有些藻不大美觀,而藻的種類我們很難控制。其次,消費者數量控制在合理水平內。前面提到新手常犯的一個錯誤——投入過多的生物。溶氧有限的水體能負荷的生物量總是有限的。即使溶氧勉強能滿足需求,更多的生物意味著更多的餵食量,即便因餵食帶入的有機質可能最終都能代謝掉,也可能因為分解者和生產者的處理效率不夠高以致於水質出現波動。當然徹底排除消費者也不是最優選擇,魚蝦螺等生物呼吸多少能為水草生長提供一些二氧化碳,也提供了投餵飼料為草供肥的途徑,部分以藻為食的生物還提供了將藻類轉化為水草養分的途徑。能夠淨化水質的水草也並不是越多越好。一方面,無光照條件下水草只能進行呼吸作用會跟魚蝦競爭氧氣;另一方面,水草多了對二氧化碳需求就高了,為保證水草的良好生長可能需要額外供應二氧化碳,而過多的二氧化碳又會威脅到魚蝦的生存。如果缸內水草藻類數量較少或生物量較多或餵食量較多,那麼對過濾的要求就更高一些,需要表面積更大的濾材和更大的流量以提高硝化細菌淨水效率。草缸則對光照要求較高而對過濾要求較低,但過濾多少還是要有的,水草跟硝化細菌的淨水能力可疊加,效率高點總是好的,其次一定的水流能提高溶氧也能確保各類溶質在水族箱中能快速轉移以提高生態循環效率。


環境與生物

為適應環境,生物經過漫長的進化發展出各自獨特的生理結構。不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強弱之分。所謂好養的生物就是那些適應能力較強的物種。它們對水質的要求更寬鬆,可適應的水質各項指標如溶氧、pH、TDS、KH、GH等的範圍更廣,但終歸有一個範圍,例如適應能力較強的偏好酸性軟水的鬥魚養在鹼性硬水中也難以保持狀態。一般來說,進行繁殖工作對水質的要求還會更嚴苛一些。

通常來講生物最適應的是其原生地的水質。觀賞魚來自世界各地,其原生地的水質可能天差地別,我們最好儘可能提供與其原生地相接近的水質。這就意味著,當我們決定混養時,除了考慮體型、習性等因素外,還需要關注生物對水質的要求。如果兩種生物原生地的水質相差甚遠,那麼最好不要混養,例如非洲三湖魚種與南美亞馬遜魚種。

穩定的環境對生物也極其重要。比起長期生活在與原生地偏差較大但穩定的水質,水質的劇烈波動對生物更為致命,這也是新買的魚需要耐心過水的原因。


草缸

好像站內玩草缸或有意入坑的小夥伴比較多。你們是不是像當初天真的我一樣被下面這種圖騙入坑了?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ADA世界水草造景大賽2016 第一名 神窟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AGA國際造景大賽2016 28L組 第一名 跟著我

先貼下個人配置吧。

  • 硬件:30方缸、TWIPS LED 15W、森森603B過濾桶、建設CO2鋼瓶4L、鴻雁WiFi插座
  • 素材:火山石粒、火山石、少量河沙、少量巢湖沙、少量蘭寶水草泥、少量仙土、少量尼特利基肥
  • 生物:迷你矮珍珠、牛毛草、珊瑚莫斯、美鳳莫斯、黑殼蝦、蘋果螺

目前的是兩次翻缸後的作品了。鑑於前兩次最終都是草爆缸決定整個好打理的石景缸,設想是山間溪流景。然而事實證明,人懶沒得救。。。 幾個月沒修剪甚至水都沒換又變成一缸雜草。。。造景?不存在的。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剛開缸加水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幾個月未曾修剪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作品一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作品二(翻缸前夕,已撤掉沉木)

設備選擇

購買設備是我們正式入坑的第一步,設備的選擇卻是最後才需要被考量的。只有當你明確了自己想養什麼,想要的是怎樣一種狀態,你才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設備。很多新手對於養什麼還沒有明確的目標上來就對設備的參數各種研究購入設備,那交學費的概率就很高了。不存在說最貴的設備最好,如果你期望的是一個好打理的草缸,那設備的預算反而要低些。我希望大家能理解後面的內容再反過來思考這部分內容。網上關於設備參數的內容很多,站內也不少,這裡我只提供一點小缸的建議。

自己用的30方缸對過濾要求不高,推薦瀑布過濾或壁掛濾筒,小巧不佔地。不一定需要專業的水草燈,看你水草品種的選擇和對水草狀態、生長速率的要求。我用的LED15W大部分草狀態良好,辣椒榕可以有不錯的髮色,紅草沒養過。低價LED用的基本都是5730燈珠,看燈珠數量和瓦數選就是了。能調光的最好,否則選可調高度的,因為調整光照是必要的調控手段。如果你選擇了強光照,那額外的二氧化碳供應就是必須的了。二氧化碳找得到充氣站點選擇鋼瓶否則反應鋼瓶,定期添加戊二醛也是可行的方案。此外,WiFi插座或定時插座必備,尤其長時間不在家的,方便控制光照或二氧化碳供應時間,我所有缸都配上了。

造景思路

多觀察大自然或看看造景作品可獲得靈感,研究攝影原理可提高設計水平。我想強調的是,造景不是搭完骨架種完草就完事的。水草未來的長勢和走向也是需要考慮的,要想成景定期的修剪工作不可少,有時候水草的生長不合預期可能還得做出品種上的調整以達到期望的景觀。什麼樣的景觀,什麼樣的水草,都將影響修剪的難度和工作量。莫斯森林景令人著迷,但那噩夢級別的維護工作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當你設想某一個景時,需要確認你能否承擔後期的維護工作,否則骨架搭得再完美后期維護跟不上也成不了期望的作品。

素材選擇

底砂的選擇是最關鍵的。不同底砂對水質的影響差別很大,其原理可參考矽藻土、黑土、赤玉土和沸石對於水質影響的觀察比較。我們需要關注的主要有陽離子交換容量(CEC)和有機質含量,水草泥可能還添加了一些無機鹽。沒有最好的底砂,只有最合適的底砂。並不是說草缸就一定要用水草泥,如果你缸內的水草生長速度較慢,水草泥就不那麼合適了。沉木是不錯的素材,除了材質造型的特殊美感外,有玩家反映可以作為碳源,個人猜測可能是沉木中的腐殖質能被某些細菌分解產生二氧化碳(類似呼吸)?石頭的選擇就要比較謹慎了。石灰質較多的石頭微溶於水會提高水的硬度,這通常會對草缸產生不利影響。

水草選擇

不少水草不耐高溫,如果夏天無法將魚缸維持一個適宜的溫度,這類水草最好不要選。此外,一些對水質要求苛刻的水草新手也慎重選擇。

同一種水草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表現,受光照強度、光照時間和營養供給等因素影響。即便是一個缸內的一種水草,所處位置不同(接受的光照強度不同),固定在沉木石頭上還是種在泥裡(營養供給不同),形態也會有所區別。這是我們造景時需要考慮進去的。例如,在同一個缸中,離水面更近的水草總是接受到更強的光照,將一些光照需求較小的水草安排在這些位置而光照需求較大的水草安排在遠離水面的位置就不那麼合適了,這樣做你可能不管怎麼調節光照強度水草都無法達到你所期望的狀態。當然,充足光照和營養供應狀態下的水草形態也不一定是你所期待的,一切以目標景觀為準。

水草後期的修剪工作也是需要考慮的,有些水草長得就是慢,可以減少修剪頻率。莫斯修剪起來會格外困難,因為會沉水碎屑掉在缸底很難清理,它們又將很快繁殖成一片,這可能有損景觀。此外,莫斯這類低等植物染上藻類也格外難處理,因為其對常用除藻劑如戊二醛的耐受能力較差,使用除藻劑很可能使它們與藻類同歸於盡。

生物選擇

一般以除藻生物為主,觀賞魚種為輔。由於草缸水質通常需要維持弱痠軟水,最好選擇原生地是這類水質的魚種,例如來自亞馬遜流域的燈魚。此外魚的大小和習性也是需要考慮的。太大的魚在小缸裡顯得不協調,部分魚有挖洞等習性可能會破壞造景,部分魚會對蝦螺造成威脅。

蝦我試過黑殼蝦、紅鼻米蝦、虎紋蝦、珍珠蝦、大和藻蝦、秀麗白蝦。首推黑殼因為便宜,前面的效果差別不大,唯獨秀麗白蝦沒有刮藻的結構,極少吃藻,吃也是趴著啃,效率低下,還會捕食小蝦。螺一般就是蘋果螺或各種汽水螺,別指望螺擦缸壁,留下亂七八糟的行進路線還不如手動刮幾下。個人推薦蘋果螺,體型小可以爬上水草,爆缸捏碎餵魚吧,再說也不是所有缸都能爆缸的,汽水螺到處亂產的無法孵化的白卵才是真噁心。除藻魚主要用過小精靈、黑線飛狐。小精靈看似勤快實則沒多大效果,黑線飛狐效果倒是出乎意料,嘴巴整天沒閒著,啥都吃,肉眼可見藻被消滅,需要注意的是黑線飛狐成年體型較大,不大適合小缸。

水草與光照

陰性草長得慢?光照要求低?不用二氧化碳?

在探討水草生長與光照關係時我們需要了解三個概念——光補償點、光飽和點和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當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質與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質相平衡時的光照強度(學術界一般以光合作用有效能量PAR表示)稱為光補償點。光照強度超過光補償點後,隨著光照強度增強,光合速率逐漸提高,這時光合強度就超過呼吸強度,植物體內積累幹物質。但達到一定值後,再增加光照強度,光合速率卻不再增加,該值即光飽和點,此時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一般而言,水草的這三個值成正相關關係。我們常說的陽性草和陰性草通常依光飽和點高低劃分,一般陽性草的光補償點跟最大光合作用速率也較高。

假設營養供應充足。當光照強度高於缸內所有水草的光飽和點時,水草都達到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因為通常陽性草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更大因此長得更快,陽性草缸也需要更多營養供應。如果光照強度未達到缸內所有水草的光飽和點呢?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光補償點,陰性草的光補償點較低,光照強度超出其光補償點較多,此時它的光合作用速率往往要高於陽性草(可畫圖輔助理解),即長得比陽性草快。總結一下,光照強度較低時陰性草的生長速率往往高於陽性草,逐步提高光照強度陰性草生長速率更快達到頂峰,而陽性草生長速率可繼續提升,因此,光照強度較高時陽性草的生長速率往往高於陰性草。同時,更高的生長速率意味著更高的營養供應需求。再說得簡單點,

想要長得更快就提高光照強度增加光照時間,只要水草長得快就得多加肥(包括二氧化碳),否則反之,無關它是陽性草還是陰性草。光照跟營養供應要平衡,否則藻類將接踵而至。

水草與營養

為什麼二氧化碳總是被拿出來單獨討論?

根據某種水草的乾重分析,碳元素佔到了接近一半,除了碳和可由水提供的氫氧外,接下來是氮鉀鈣鎂磷硫硅等巨量元素(佔比0.1%到2%不等),再接著就是氯鐵等微量元素。

水草所需的各類營養中,碳元素的供應是我們首先要關注的。水草能利用的碳形式按偏好排序依次是氣態CO2、溶於水的CO2、HCO3-,有意深入瞭解參考水草對碳元素的吸收。水中生物呼吸作用產生的CO2和自來水中的HCO3-可為水草提供碳源,如不足則需要我們額外補充。最好的方案自然是鋼瓶+細化器,能提供大量氣態CO2,且調節方便。沒條件的話定期添加戊二醛也是可行的方案。戊二醛常被作為除藻劑使用,對幾乎所有頑固藻類有效。有些人排斥用藥,其實毫無必要。戊二醛分解產物是水跟二氧化碳,某種角度來講比成分不明的液肥還更安全,其分解速率受光照溫度跟水體細菌數量等因素影響,正常用量在水族箱內一般24小時內即可徹底分解。需要注意的是,水體pH越高,戊二醛的滅菌效果越強,可適當減少用量。存放久了因分解濃度會降低,可適當增加用量。

除了碳源需求最大的是氮源,前面提到的氨氮跟硝酸便是水草主要利用的氮形式,可由有機氮在缸內經由各類細菌轉化產生,有機氮主要來源於底砂跟投餵的飼料。市面上的液肥多數不含氮元素,如果你需要追加氮肥,可考慮增加餵食頻率。實際上飼料包含水草生長所需的絕大部分元素,可經魚類細菌層層分解化為無機鹽被水草吸收利用。

除了前面說的長得快的水草需要多加肥外,隨著缸內水草的增多,我們也需要增加營養供應,修剪水草後需要暫時減少營養供應。總而言之,在某一段時間內,在某一光照強度下,缸內水草能實現的最大生長量=你需要提供的營養,一般可通過調節餵食頻率、調節CO2或添加液肥等調節營養供應。

關於控藻的一些猜想

草缸最煩人的一點在於同藻類做鬥爭,它們可能影響景觀,甚至阻礙水草生長。我們首先需要明白,水草跟藻類的生長條件是相近的,而且藻類的適應能力要強於水草。一般適合水草生存的環境也適合藻類生存。那麼我們要怎麼控藻呢?

草缸控藻的核心思路在於幫助水草維持競爭優勢,避免藻類爭得更多營養的機會出現。這一思路的前提是草缸的水草數量遠遠多於藻類,這在一般情況下是成立的。什麼?藻比草多?翻缸吧!

假設缸裡水草藻類比例(以體積計)為10000:1。再假設單位數量的水草吸收營養的速率跟同等數量的藻類一樣,單位時間內的營養供應是有限的,那麼單位時間內缸內水草吸收的營養將是藻類的10000倍。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藻類還沒來得及吃上兩口飯剩下的已經都被水草搶走了。那麼有一種爆藻情況是很容易理解的,即缸內營養過剩了。在某一光照強度下水草已經達到此時的光合作用速率上限,單位時間內再多營養都吃不下了。這意味著剩下的這部分營養再沒有水草跟藻類競爭,藻類獲得發展機會。此時我們該怎麼做呢?如果光照強度尚未達到水草的光飽和點,那麼提高光照強度以提高水草的光合作用速率以搶走這剩下的營養。如果光照強度超過了水草的光飽和點呢?水草的光合作用速率已經沒法再提高了。可以加入更多水草來搶走營養,或通過換水減少營養。如果我們降低了光照強度(光飽和點以下)呢?水草生長速率肯定是降了,剩餘營養更多了,藻類卻不一定,因為正常情況下藻類的生長瓶頸在於營養獲取(搶不到營養)而非光照強度,此時營養充足藻類生長速率將提高直到光照強度成為其瓶頸。

遇到藻類爆發只減光可能會使問題惡化。很顯然我們應儘量避免營養過剩的情況出現。回顧前面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調節餵食頻率、調節CO2或添加液肥等調節營養供應。如果是底砂造成的營養過剩那就很尷尬了,因此如果缸內水草營養需求不高,就不要選擇太肥沃的底砂了,可考慮混合。

那是不是儘可能減少營養供應就可以了呢?當你缸裡出現某種藻類上論壇求助時,有些玩家會建議你增加CO2供應,這是怎麼回事呢?該藻類不喜歡CO2?並不是,水草喜歡的藻類都喜歡。真實情況是,水草缺CO2了!怎麼缺肥還會爆藻?

以缺碳為例。假設缸內水草碳氮磷鉀(為簡化分析不考慮其他元素)需求比例為50:1:1:1,而實際營養供應比例為25:1:1:1,CO2供應只達到需求的一半,其他能滿足需求。根據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植物的生長取決於處於最小量狀態的營養物質。此時水草只能達到該光照強度下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一半不到,消耗掉了絕大部分碳,卻還有超過一半的氮磷鉀被剩下了。恰好某種藻類對碳的需求較低或在CO2缺乏的環境獲取CO2的能力比水草強,此時它將搶得更多營養,獲得發展機會。此時我們能做什麼?最好當然是直接將缺的CO2補上。換水可能也行,因為新水通常富含CO2而少有其他元素,可將營養供應比例調節到符合水草需求,此時最好配合減光操作。理論上只要各元素營養供應比例與水草的需求比例相一致且不過量,藻類就沒有爆發機會。

實際情況會比上面更復雜一些,水草還可以改變自身以適應缺乏某種營養的環境。舉個例子,假設有一個營養供應恰好滿足水草需求的缸,突然CO2供應停止而其他條件不變,為應對低CO2環境,水草吸收的營養將不僅用於生長還用於合成更多的Rubisco (某種酶,可幫助獲取CO2),這可能需要幾天時間。此時水草的生長速率出現斷崖式下跌,出現營養剩餘。而藻類的適應能力比水草強得多,合成Rubisco的時間很短或可以直接利用HCO3-作為碳源,此時也沒有水草與其爭奪其他剩餘營養,獲得發展機會。伴隨著Rubisco 的合成水草獲取CO2的能力增強,生長速率又逐漸恢復。Rubisco 的合成需要氮元素的參與,因而供應充足的氮肥可以幫助水草更快度過這個適應期。如果重新恢復CO2供應,多餘的Rubisco又浪費了,水草會將其分解以用於生長。由這個例子可推測,只要營養供應比例失衡不大嚴重,水草可對自身做出一定調整以適應這種環境。但水草的這種適應能力要弱於藻類,某種營養的突然減少(即便這是水草最終能適應的)將給藻類帶來發展的機會。還記得前面說的嗎?隨著缸裡水草數量的增多,記得增加營養供應。

再次強調,以上的操作目的都不是殺死藻類,而是扶持水草!如果缸內藻類已達到一定規模,請先手動移除或滅殺,再進行以上操作。要怎麼判斷是營養過剩還是營養缺失?首先需要明白,一般情況下並不是先明確成因再採取對應操作,而是通過試錯找到有效方案再反推原因。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發現增加光照強度後水草生長加快而藻類擴張受抑制,那說明原先營養過剩了。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營養過剩是我們可以進一步檢驗並解決的。附上常見藻類的成因和對策表(裡面Excel可用戊二醛代替),可靠性有待檢驗。希望大家在採取對策時能思考其背後的邏輯,並能根據對策有無效反推出爆藻的成因或排除某些成因。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注意,我所寫的思路僅適用於草缸,別將草缸的控藻對策套用到無水草的缸上。假如你為一個出現藻類而無水草的缸提供更多二氧化碳,藻類將更加猖獗。反過來想,如果你有一個缸想快速爆藻,除了長時間強光外,不要放水草,加肥上CO2吧!無水草的缸要控藻就一條路——減肥,可多換水或少餵食。


除了草缸還能玩啥

草缸的種種要求使得其生物選擇範圍大大縮小。如果不再將目光侷限於草缸,水族箱將有很多有趣的小生命可選。喜歡動物紀錄片嗎?在水族箱中你將有機會見到它們捕食、爭搶地盤、求偶、繁殖、養育後代等等有趣行為。為了使它們完整呈現出在野外的種種習性,我們需要儘可能將在水族箱中還原其原生地的環境,即打造一個原生缸。不同於草缸造景一般追求創造某一陸地景觀,原生缸企圖還原世界上某一處的水下環境。附上幾個國際原生缸造景比賽的作品,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通過鏈接瞭解更多,每個作品都有詳細介紹和視頻。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馬拉維湖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坦幹伊克湖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尼格羅河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嶗山溪流

下面簡單介紹下自己剩下的幾個小缸吧。

南美缸

  • 硬件:30方缸、森森HBL-802壁掛濾桶、LED燈、LED射燈、加熱棒
  • 素材:巢湖沙、沉木、杜鵑根、欖仁葉、仙土
  • 生物:藍線金燈、紅燈管、熊貓鼠、黑殼蝦、浮萍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這個造景就比較隨意了,因為草缸就在旁邊,我更想表達一種死寂的意境美,素材瞎雞兒往裡扔就是了。

反正家裡人都欣賞不來。用欖仁葉來調節水色,再配合射燈。本來是養短鯛的,想看看它們怎麼帶崽,放了沉木當窩,放了點仙土降低pH以提供繁殖條件,奈何前後入的兩條公魚都跳缸了,就把母魚也出了養幾條燈魚算了。放了些浮萍主要是為了吸收氨氮和硝酸,加個燈為其提供光照。


三湖缸

  • 硬件:30方缸、瀑布過濾、LED燈、LED射燈、加熱棒
  • 素材:海沙、龜紋石、螺殼
  • 生物:黃金叮噹、蘋果螺、黑殼蝦、浮萍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這尺寸的三湖缸就只能養卷貝了,選了黃金叮噹因為好玩。造景更多的是考慮到魚的習性。因為魚喜歡搬沙所以鋪了較厚的底砂,選擇海沙是因為便宜。螺殼養過的都懂,卷貝的習性與螺殼息息相關。因為缸體較小,黃金叮噹又好鬥,需要佈置點東西來遮擋它們視線減少打架頻率,又因為原生地水質屬鹼性硬水,這裡選用了石灰質豐富的龜紋石以順便提高水硬度,而且還相對好造景,原先用的珊瑚骨嫌醜棄了。蘋果螺跟黑殼蝦能清理下藻類順便充當零食,意外發現黃金叮噹還挺喜歡吃剛孵化的蘋果螺,一直都沒爆缸。浮萍作用同上。遺憾的是後來發現收來的3條都是母魚,一直懶得給她們找個對象沒能見到它們帶娃的樣子。


原生缸

  • 硬件:20+缸(實際水體10L以內)、瀑布過濾、LED燈
  • 素材:河沙、野採的石頭
  • 生物:廣西黃唇蝦虎、黑殼蝦、蘋果螺、浮萍、牛毛草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這裡的原生缸概念跟前面有所區別,國內所謂原生缸一般指養國產原生魚的缸。這是我成本最低的一個缸,山上撿了點石頭又利用家裡一些閒置的設備,硬件成本不會超過50塊。蝦虎喜歡棲息在洞穴裡,繁殖也在其中,還會自己搬運沙石製造洞穴,一般玩家養蝦虎都會堆疊石頭。我設想的是一個陸地溪流景,基於此堆疊石頭,後來又根據蝦虎挖洞的情況對石頭堆疊方式做了些調整。幾個月以來蝦虎幾乎是每20天兩窩(兩條母魚),公魚幾乎天天在守窩。自己把卵取出來帶過一窩,人懶沒怎麼管都不知道是不是給壓成老頭魚了,帶了幾個月送朋友了。任由卵在缸內孵化沒見過小魚存活下來,不知道是給它們爹媽還是叔叔阿姨吃了。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還折騰過啥

有段時間折騰過泰國鬥魚,只是後來嫌麻煩又棄坑了,因為需要一魚一缸,繁殖又費事。鬥魚好看又好養,對設備要求極低,挺適合剛入坑的新手。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草缸意外發現的藍眼燈卵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藍眼燈苗

我自己近兩年玩過的大概就這些了,如果是大缸選擇就多得多了。沒想好養啥就上論壇各種板塊看看吧。


寫在最後

碼了快一萬字都感覺自己像是來勸退的了

其實真要說費事吧也不算。個人除了開缸的時候會多做點功課幾乎沒咋管過這些缸。。。半年以來幾乎只剩餵食添水操作了,水都懶得換

每個人的目標不一樣,實現目標的途徑又不一樣,需要投入的金錢跟時間天差地別。不XXXX就養不好嗎?世界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一缸一世界—懶人水族箱可以是什麼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