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游记 在西藏旅行都吃些啥


西藏位于高原之上,这里的气候相对来说比较恶劣,物产也不是很丰富,所以在高原上的藏民日常所吃到的东西和我们在平原上吃到的不一样。 先来说一下这次在拉萨旅行我吃到的几种从来没见过的东西。

糌粑。这是去拜访纳木错老乡的时候,老乡招待我们的实物。糌粑是藏族人主要的粮食,我个人的感觉它就像是高原上的压缩饼干。 青稞磨成面,炒熟,过油,做成一个一个的小团团,甜甜的,吃一两个就饱。

酥油茶。这是一种热量极高的饮品,藏民通常把糌粑泡在里面吃。青稞和酥油奶茶是藏民招待客人用的最“高端而诚挚”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在我们看起来很普通,可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所以他们视为至宝。他们愿意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说明他们对客人的重视。 此外,酥油茶可以多喝点,一是可以抵御严寒,二是有助于缓解高反。


再来说一种很漂亮的食物,叫做“卡塞”。我也不知道这个名字是不是这样写,年夜饭的时候,我指的指着桌子上这个粉粉嫩嫩的东西问藏族朋友,他用藏语告诉我说这是卡塞。 这是一种非常好吃的面食,在酥油里面炸制而成,外面裹着砂糖,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这个只有在新年的时候才吃得到。

还有另外一种卡塞,它是一个方形的糕点,也有圆形等其他的形状,上面绘制着藏民喜欢的图案。这个东西很重,很压秤,价格也比较高,巴掌大一个,卖20块钱。

藏族人家招待客人还会用各种颜色的花花绿绿的小糖果,这是我印象中童年才有的东西,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吃到了,没有想到在拉萨的新年遇到了这一份久违的甜蜜。

果干。藏民卖的果干真的就是水果晒成的,干什么都不添加的,形状也像是胡乱刀削而成的。它的味道很纯粹,甚至有点不太好吃。但这也是只有在高原上才吃得到的纯天然的食品。

牦牛肉。藏民朋友吃牦牛肉是直接用刀子削下来生吃的,什么都不蘸,直接丢进嘴里嚼一嚼,咽下。看他们吃得很香,当时我就想起了一句话:“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朴的烹饪方式”……于是迫不及待地我也吃了一块儿生的,发现真的不行,吃不惯。

后来我们是把它在烤炉上烤熟之后,抹上油,撒上孜然,才美美地吃了一顿。

牦牛酸奶。在西藏喝到纯正的牦牛奶是很不容易的,其实真正纯的牦牛奶我们一般人也是喝不惯的。我喝到的牦牛酸奶,是一个在拉萨生活了三四十年的潮汕阿姨制作的酸奶。潮汕人真的个个都是美食专家,他们把自己的手艺和,西藏的的特产牦牛结合起来,做成的奶品特别香甜可口。

奶渣饼。这个是藏族朋友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的一种甜点,它主要是用奶渣和酥油做成,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我买到的这一种,有一点像我们吃到的月饼,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咬了一口,就再也吃不下了,对于我们来说,奶味儿太浓了,有点腻。

以上就是我吃到的几种比较原汁原味的西藏特产。藏族人做的美食基本上都有两种东西,第一就是奶,第二就是酥油,再加上青稞面,这些东西在藏民眼中可都是宝贝。 近些年,自从内地人源源不断地去西藏发展之后,美食大融合,这些食物又都被改良成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说下面这一种。


青稞酥。这是在拉萨集市上卖的一种小零食,看形状应该是用机器压制而成,味道也不像多奶多油做出来的那么腻,带着一点点小时候吃过的饼干的味道,是我们平原长大的人喜欢吃的东西。

此外,拉萨有很多的四川人和重庆人,我在拉萨吃过的最正宗的东西,其实不能算是藏餐,因为现在的藏餐和川菜已经混在了一起分不清了。我在拉萨吃过的最正宗的东西居然是重庆火锅。

还有就是神力广场楼上吃到的的一家冒菜。大概我上辈子是重庆人吧,我特别喜欢吃这些麻的辣的,川渝味道的东西。

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的时候,我就找一家川菜馆,进去点一个宫爆鸡丁,就非常非常满足了,在拉萨吃饭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川菜馆遍地。

最后再来说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食物。 “破五”的饺子。正月初五那一天,客栈的小伙伴聚在一起包饺子,男生全部干活,女生就在旁边闲着、看着、指挥着。其实有时候一种食物好不好吃,味道早已经忘记了,但是吃东西的那个氛围永远都会记在心里。很久以后记住的,永远都是开心的事情,不愉快的会选择性地忘却。

最后,在我到达拉萨高反极其严重、头疼得下不了床的那一天,迷迷糊糊对着天花板要吃的,客栈的勺先生大半夜跑去厨房开火去给我下了一碗面条,还放了两个鸡蛋。这一碗面条我吃了个精光,连汤都喝光了。在遥远的旅行路上,在没有亲人的地方,一份简单的温暖,足以铭记一生。

我是大红姐姐,旅游FM主播,环球旅行体验师,探索冷门目的地,分享小众秘境。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