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幼兒園都有書面家庭作業嗎?兒子幼兒園大班,每天都為作業苦惱?

WWWJING


幼兒園中班開始孩子有作業了,個人覺得從小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養成寫作業的習慣,這樣以後就會省力很多。家長不必天天喊著,吼著,逼著去做作業,而是孩子在第一次被佈置作業的時候,就要告訴他,每天8點到9點作業時間到了,給他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先讓孩子自己去做,養成獨立完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如果不寫作業,也不用逼她吼他,就讓他帶著空白的作業本去學校,老師會指正,這樣他就會明白,別的小朋友都寫的,他沒寫作業是不對的,反覆幾次,讓孩子記住寫作業跟上學是一樣,是每天必須完成的事情。

所有的作業讓孩子獨立去完成,家長不要陪在跟前,如果孩子是哪個題目沒有讀懂,或者不會做,家長可以先給孩子幾分鐘時間,讓他們自己想,想不到再輔導。孩子的思維都沒有大人快,所以在輔導作業時,想想是自己親身的,多點耐心,慢慢來,想想自己小時候被父母說的情景,再換位思考下,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奇才。


無邊界學堂


我家孩子正好幼兒園大班,大班上學期我家孩子也是有作業的,書面作業和閱讀背誦都有。後來教育局強制幼兒園不準教孩子超綱的知識,並且不能佈置任何作業。

現在,我家孩子每天樂呵呵,一問幼兒園學什麼了?孩子都說,沒有學。看孩子的課程表,基本都是語文能力或者數學能力的培養,知識灌輸基本沒有了。

比如,數學教學不再教20以內的加減法,而是教鐘錶、日曆、形狀等知識。語文也不再是拼音和識字,而是背誦兒歌,練習講故事等等。更多的課程是手工,遊戲活動等等。

其實,從我個人來說,我還是比較喜歡這種改變的。但是,我們這裡的小學教育不允許孩子在幼兒園對拼音識字等知識一竅不通啊!就拿拼音來說,一般都是一週教完。試問,如果孩子幼兒園沒有拼音基礎,如何能在一週就掌握好??

所以,幼兒園不教了,徹底輕鬆了,我們家長開始累了。原本我們小時候學習這些知識的方法就已經落後了,現在又不得不硬著頭皮給孩子講。例如,以前20以內加減法,我們都是硬背的。現在的孩子是用破十法和拆分法的!

因此,如果幼兒園老師給孩子教東西了,家長在家稍微複習一下,孩子就會很輕鬆。但如果由家長自己教,孩子就會很痛苦。那個幼兒園老師還教孩子學習的城市,家長們都該慶幸吧!!





懶媽育兒路



我鄰居家的娃在小班和中班上的是公辦園,但是大班時便轉到了私立園。鄰居說,兩年幼兒園白上了,連個“a,o,e”和“2,3”都不會寫。

公立園,重視孩子各種能力的發展和習慣的培養,在這三年裡孩子做的基本是手工和聽說之類的作業。

而私立園和家長的需求、家長的願景有關。在小城市,家長更關注的是知識類特別是語文和數學的相關知識涉及了多少。所以,大班裡都留作業,作業量不比小學低年級少。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做作業時有各種理由不馬上寫,即使寫也有除了作業外的更多事要做。但是如果你哪天不留作業,家長就置疑幼兒園:今天什麼新內容都沒學吧?

在我們這個小城市,文教局對這種情況明令禁止,這和家長形成了一對矛盾。但是如果私立幼兒園沒有書面作業,家長無論如何也不會認可的。

還有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有些小學,零基礎入學的娃將面對新知識的衝擊,娃吃不消。

所以要平和地看待作業,如果不能轉到沒作業的幼兒園,要讓孩子看到您對作業的態度——積極不報怨,配合不放棄。

只要能看到孩子做作業有進步,我們就表揚孩子。您的表揚就是消除苦惱的良藥。加油✊✊✊


努麗初彩


對於幼兒園老師留作業,實話說,以前我是反對的,但現在我是支持的。下面說一說我自己本人教育孩子的經歷吧!

本人全國六所教育部直屬師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在參加工作四年之後有了第一個寶貝,在學前教育方面,我一直堅信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培養他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每天我會設計非常多的節目,也會規劃特別多有意思的事情跟孩子一起去完成。幼兒園老師會佈置書面的家庭作業一般是在中班開始,因為中班要開始認識數字寶寶,並要培養孩子基本的書寫能力。當孩子把作業本拿回來,老師要求寫的時候我也會讓孩子寫,但是老師要求寫三行,我手把手的教會他寫一行,讓他自己再寫一行,他如果說不想寫了,我也沒有堅持讓他寫完,這種情況很多。因為我堅信過早的讓孩子學習太多的知識類的東西,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等他上了一年級學知識類的東西,可能半年的時間就能把幼兒園三年學的東西全部學起來,那麼在幼兒園期間,我為什麼要事倍功半的去讓他學呢?

很快,孩子上小學了。他很聰明,功課完全沒有問題,考試一直都是年級第一,但是我們總會接到老師的投訴,老師會投訴他不寫作業,或者是完成的質量不高,有一次老師再這樣投訴的時候,我們就對老師說沒有關係嘛,那些東西他都會,可以不用做吧! 結果被那個老師嚴肅的批評了。她說會做,那是知識; 要做,那是態度; 做得好,那是行為習慣!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必須要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現在想起來這個老師說的太對了,我們家大寶現在已經小學五年級,雖然說考試成績年年年級第一,但是我卻對他的前景充滿了擔憂,因為他很多時候不喜歡做完老師的作業,對於自己會的也很少去重複的練習,所以五年級了,現在我們還在重新回去抓他的良好學習習慣養成!

所以幼兒園老師留的作業是必須要督促孩子去完成的,這是他們接觸學習的第一步,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第一步,不要過分迷信小孩子就是玩的,玩也應該玩的有方法,最基本的規則行為習慣還是需要培養的。





今天揚凡起航


我女兒才小班就留作業了,嚇一跳,我記得兒子小時候是大班才每週末有作業的。

現在女兒數學作業比較簡單,每週末一頁連線的題。英語比較麻煩,老師發一段兒歌讓孩子唱熟練了拍視頻打卡。有一次居然是老師自己唱的,有的單詞聽不太清楚,不止是我一個人跟老師要歌詞了,都說沒有現成的歌詞。那次的歌我女兒一點都不熟不知道是不是老師沒教,還需要家長配合一起唱,我女兒特別不想唱,那次就沒打卡。結果上學後老師讓沒有打卡的挨個唱一遍

經常是一問一答的那種還要家長配合,一般的應該是在幼兒園學過,但是孩子們都不熟練,需要家長教,好無奈呀

我覺得幼兒園就讓孩子們快樂的各種玩就可以了,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什麼的,不應該給留作業


春暖花開


大班的話多少都會佈置一點,因為再過一年上小學了,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識對幼小過度有幫助,但不支持每天佈置太多作業。

我兒子現在中班,九月大班,平時基本沒作業,偶爾一個月會帶一張卷子回來做,就幾道題,三兩下就完成了。現在有給他安排家庭作業,每天認5個字,做些簡單的數學遊戲,聽一個神話故事,聽幾分鐘磨耳朵英語,不知道吸收多少,但養成習慣了。之所以這樣安排也是我們家姐姐要求,她學習的時候,弟弟也要學習,不能吵,兩個人有伴。如果覺得幼兒園佈置的多,可以和老師反應,自己選擇性做一些,一邊學一邊玩孩子才喜歡。



天使之戀2014


不知道題主說的幼兒園是什麼樣的幼兒園,來說說我家小孩上過的幼兒園以及鄰居孩子上的幼兒園。

我家孩子小班上的是某集團幼兒園,每天孩子們去就是學兒歌,學塗鴉,還有一些簡單的英語對話。到了中班大班上的是小區裡面的公辦園,有補貼的那種,沒見過孩子回來有什麼正兒八經的作業,偶爾有某利梭的思維擴散的作業。

鄰居家有孩子在私立幼兒園上的,就是那種租幾間住宅的那種,好像比較注重學習文化知識,孩子們會有一些認字練字,算術什麼的。說老實話,我家孩子的字跟她們比有點汗顏。但是從長久來看,貌似她們當中的有些後勁不足。我只是針對身邊的現象做的評價,非喜勿噴。


也想做個夢


座標上海,也有一個幼兒園大班的娃,說說我的經歷和體會。

清明假期過後,一共協助孩子上交了4份作業給老師。分別是:拼音,讀寫an en in;本週英文評量表簽證;數學,其中一道見下圖,文科老母親差點做不出,汗顏😓;做好3月綠色環保賬戶,主要是垃圾分類,整個月裡,每天做了哪些垃圾分類事情。

個人認為,在如今的教育環境下,無論你身活在哪裡,無論學校有沒有要求,被教育焦慮裹挾著的父母,在幼兒園大班的階段,都不會像之前那麼淡定從容。

幼升小,也是一場硬仗。除非,你已經備好了優質公辦教育的學區房,或者上國際學校的自購費用。



成長觀察


我們這裡私立園中小班就開始有書寫,屢禁不止,這學期有一所全國加盟的知名園現在也扛不住壓力,為了迎合家長需求,也在中班開始教孩子書寫和學習加減法。

公立園大班會安排進行一些書寫練習,也會佈置一些作業訓練孩子的任務意識和作業習慣。作業要求一般都比較簡單,孩子容易理解,容易完成,極少數孩子會出現完成困難的情況。

大班孩子,每天為作業苦惱,家長應該重視起來,抓緊時間幫助孩子調整狀態,為迎接小學生活做準備。

如果這個狀態持續下去,暑期以後能否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和學習壓力肯定有問題。

建議題主分析一下孩子為作業苦惱的原因:怕辛苦?作業能力差?習慣不好?缺乏自信?還是沒有學習興趣?

找到問題存在的原因,然後針對性地進行糾正,相信孩子很快可以在進步中找到自豪感,從此不再為作業問題而苦惱。


媽咪老師


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規定,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是不能留書面作業的。

當然,如果幼兒園老師佈置的是手工製作、親子活動等作業,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畢竟這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可增進親子關係。

如果幼兒園老師佈置的是讀背一些簡單的兒歌、古詩之類的作業,也是好的。它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如果幼兒園老師佈置的是一些知識性的作業,題量不能太多,難度不能太大。如果作業多了難了,家長可以選一些讓孩子做。因為畢竟是幼兒園,不能扼殺了孩子學習的樂趣。適當的作業主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靜下心來,做事有安排有計劃等。

幼兒園孩子如果為作業苦惱,家長要弄清楚原因,有針對性地想辦法解決。不然,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厭學的不良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