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孩子小學一年級作業就那麼多,不少都是大人幫忙完成的,這樣的教育有意義嗎?

胡茬哈兒態


題主說的很籠統,不代表普遍現象,也不代表作業就一定是孩子所在學校老師給佈置的。

個人認為孩子上學後有點作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很難苟同現在學校留的作業到讓家長和孩子吐舌的地步,一般情況下是沒有的,尤其一年級;所謂的一年級作業多,大致有兩個原因:

1,是家長希望孩子更加優秀,家長給孩子報了課外班或者自己給孩子留了額外作業。

這是家長行為,不是學校行為。

2,家長自認為的作業多,實際上很多孩子原本沒有這個概念,但是因為家長的意識引導了孩子的認識,也跟著家長抱怨作業多。

學生如果沒有作業意識,還如何培養學習的習慣呢?

只上課不留點作業讓孩子溫故而知新,孩子都是天才嗎?

沒有一點兒作業,孩子就一定會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嗎?

物極必反,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都將是罪莫大焉!

小學生、尤其一年級的小學生,老師留的作業很多是需要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完成的,我倒認為這是比較人性化的。一則是給親子陪伴創造了話題和理由;二則是希望孩子能在家長的幫助下逐步地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習慣。當然有的家長非常“忙”,或者乾脆和孩子遠隔千里,但事情總沒有是十全十美的,沒有一個作業能讓所有孩子的和家長百分之百滿意的。

我們培養的是未來的社會擔當者,未來的家庭支柱,若果自小就沒有養成一種擔當,沒有學習的精神,以後的後悔和抱怨會比現在的多得多!

很多中學生的家長在孩子上了中學後,回看來路,那可真是後悔在孩子小時候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自己誤了孩子,腸子都悔青了,也無法改變既成的事實!

所以,收起來自己的抱怨,面對現實,做好自己能做的該做事情是最實用的!


快樂庭院


現在的小孩子作業多已成了不爭的事實。讓我說這樣的教育沒有任何意義。

沒有作業的小學生,有時間幫家長做家務,能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精神。

回顧我讀小學的時候,那真的是無憂無慮,學習任務都在課堂上完成了,根本就沒有家庭作業。下午早早放學回家幫大人幹活,要麼打豬草,要麼拾柴火,要麼撿羊屎豆。直到太陽落山,吃罷晚飯,早早上炕睡覺,然後又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一天的上學、放學以及回家幹活之中。我感覺是學習那塊料的人,即使邊學習邊幹活學習成績照樣好,不是那塊料的人你把他圈到教室裡24小時也不管用。我至今都記得我小升初時,語文、數學都考了100分。

而現在的孩子作業一大堆,熬夜都緊於寫,更別說幫父母做家務了,也難怪當今的學生是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人了。這都是誰造成的呢?


佈置作業要精心設計,不要讓學生做機械重複不用腦子的無用功。

1985年我當了老師,那時的學生就開始有了家庭作業。老師們都給學生布置好多作業,語文老師讓學生把生字詞每個寫20甚至50遍,或是把課文抄5至10遍;數學老師也不甘示弱,也是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寫了幾十道題讓學生抄到練習本上回家作。老師們的初衷是好的,想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抄寫加強記憶。但這種機械重複的方法我卻從不苟同。

我當時教小學五年級語文,每天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就拿學習生字來說吧,學生在學校的作業本上已經寫了不下10遍,還有老師的提問、默寫,基本掌握的差不多了。如果家庭作業還讓他們沒遍數地抄寫,真的沒必要。所以我不是讓學生簡單的把生字抄寫多少遍,而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生字組詞、造句或者連寫一段話,以此開拓學生的思維,達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目的。這樣的作業,學生非常喜歡,很有興致,也不需要太多時間,半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一學期下來我所教的成績也不差。



當今作業負擔之超重,誰之殤?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而現在和以前真的是大不相同了,小學生的作業簡直越來越多了。 前幾天,在城裡新華書店買書時遇到我在高中工作時的一個已經退休的老領導,他說他的小孫子上小學,可每天有寫不完的作業。不光孩子要天天熬夜寫作業到十點多甚至十一點,家長也要陪到十一點,等孩子寫完了家長還得給孩子批改作業,這是老師的要求。他這個教了一輩子高中的老師都感到難言的心痛,高中也沒有讓學生熬夜那麼晚啊,都是按照作息時間進行學習的。他還說,他聯繫了幾個高中退休的老教師,想去教育局找局長反映當下學生家庭作業負擔重這個問題。當時他們都走到教育局門口了,想想又返了回來。因為感覺不合適,這種情況教育局領導能不知道?算了,存在即合理!孩子太難為,家長來幫忙吧。


小學生原本應該擁有一個無憂無慮、健康快樂的童年,應試教育讓現如今的孩子變成了學習的機器,堆在桌子上的是如山般的作業。人們都知道作業過多對小學生的生長髮育有不利影響,過多的作業剝奪了小學生享受快樂的童年時光,過早地揹負著沉重的擔子,過早地認識到生存的艱難,極不利於小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本該是快樂玩耍的階段卻被課業給牢牢地綁住了。這也是為什麼如今的孩子大多討厭開學、討厭學習的原因。

以前的學生不想放假,只嫌開學遲,現在的學生只想早點放假晚點開學;以前的學生愛書如命,現在的孩子每當考試完畢,就把書本撕碎站在教學樓上用天女散花來發洩對學習的仇恨。這究竟是時代的悲哀還是中國學生的不幸呢?我不敢枉下結論,我想說的是必須為學生減負,尤其是小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悅中學習生活,讓他們在健康快樂中成長!


當代教育漫談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我是深有體會。去年我的孩子在小學二年級,隔三差五就有一些課外作業。如:辦手抄報,摘抄好句段,網上禁毒答題,網上清明祭英烈等等,這些作業有一大半是我幫著完成的,說真的當時我也很迷茫,這樣的教育到底有沒有意義!

我想老師佈置的這些作業都很好,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如果家長完全幫忙,就失去了作業的意義。因而我在後半學期改變了策略,如辦手抄報,我讓孩子找素材,先給他在網上找一些模板,讓他自己照著做,剛開始做一份手抄報斷斷續續好幾天,而且質量不高,報了幾次後孩子摘抄素材的能力,審美畫畫能力明顯提高,手抄報質量也明顯提高。

再如網上的一些操作,我儘量先查資料,給孩子講清楚作業的意義,如清明祭英烈活動,我給孩子講雷鋒、黃繼光、邱少雲的故事,再指導孩子打開網頁向英烈獻花,孩子明白了作業的意義,做起來自然有興趣。

最後要說的是家長們不要小瞧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你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作業,孩子有他自己的思維方式,放手讓孩子去做也許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家長也要陪伴指導,讓孩子做的更完美。

希望我的做法能給大家以幫助!


桃子老師tz


孩子從幼兒園剛進入小學,有很多地方是需要適應和銜接的,幼兒園沒有作業,到了小學突然有作業了,不少孩子是沒有習慣寫作業的,再加上每個科目都會佈置作業,導致孩子作業漏做,不會,拖拉,會讓作業完成比佈置得要更多。

作為家長還不能完全的放手,關於作業問題,量多量少,主要看家長怎麼去看待引導和陪伴時候給到孩子的目的是什麼了。如果只是單純的為了幫助孩子把作業全部完成而替代孩子做,這樣的方式確實沒有意義。如果可以思考怎麼去幫助孩子建立好的學習習慣,從量多的作業中學會安排和建立習慣,這樣家長的作業陪伴才更有意義。

從各科目中學會安排作業的先後順序。

有的家長希望孩子先把難題做掉,這個對於高年級的孩子來說或者已經在作業上比較自立的孩子會更加合適,因為剛開始做作業精力會比較集中,把難的做了後面速度就快了。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對作業的概念和節奏還沒有把握,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建立做作業的信心和習慣,所以我建議可以從容易的還是入手,一項一項完成,並且逐個打鉤,讓孩子看到量的減少和完成的信心,以此鼓勵到孩子做作業的為難情緒。

大人幫忙的尺度要把握好。

孩子剛開始做作業一定是不能非常完美的,只是我遇到了不少家長,延續了幼兒園的習慣,常常為了讓孩子的作業看起來“漂亮”“完美”而替代孩子完成。就拿最簡單的手抄報來說吧,幼兒園的孩子不少手抄報、手工作品都是家長完成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不落人後,臉上有光。那到了小學依舊會有一些信息類的手抄報,調查報需要完成,家長依舊希望孩子能夠有一份拿得出的作品,就會採取一些替代行為。但是依照孩子的能力,他是可以在摸索中進步的,哪怕第一份手抄報很粗糙簡單,也是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到了高年級孩子慢慢會懂得怎麼去做一份漂亮的手抄報。這就是家長替代和放手的一個區別,也會造成家長認為很多作業是需要替代的原因。

作業量太多可以和老師反映。 佈置作業的老師都是不同的科目,有時候他們並沒有商量好一個總量,所以常常是語文、數學、英語甚至還有一些副科會同時佈置作業,作業總量上難免超標。如果真的超出孩子的承受範圍,其實家長是可以去和老師協商反應的,畢竟孩子晚上的精力是有限的,真的做不完勉強下去不僅會讓孩子反感,家長總是協助完成的話也會讓孩子產生依賴,認為作業可以不需要完全自己寫。所以如果班上這樣的情況不是特例,那麼可以跟老師反映一下,某天作業量太多可以申請少做或者已經掌握的部分不做,還可以建議老師能否不要每一個科目一下同時佈置過多的作業量。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現在小學的孩子。一年級開始作業就那麼多。還都是家長完成的。有用嗎?

這個問題,先不說有用沒用,先說說這種做法對不對?小學一年級。孩子剛剛上學。自己學的能力很差。很多學習都是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於他們的家庭作業。可以不佈置。也可以少佈置。佈置的太多了。對學生身體有影響。

這種做法。是老師的教學方法。有問題。老師的出發點也有問題。學生完不成的作業。,讓家長幫著去做。這是老子在綁架家長,這樣的學習方法。對學生來說。沒有多少效果,只能是折磨學生,折磨家長,

老師的這種做法不對學生的學習,沒有什麼幫助。反而促使老師和家長的矛盾,老師的做法是錯誤的。應該立即改正。

家長對於老師的綁架行為。可以向學校領導反映。不要累死了學生,累死家長。也可以將老師的行為。進行曝光。

國家三令五申。反對增加學生負擔。要求小學生不佈置作業。或者少佈置作業,現在的老師。還對一年級學生這樣做。真叫人,無法理解老師這樣做,到底為了什麼?


馬萬富


我覺得題主講的應該是課外作業,比如做ppt,報紙,創客之類的吧。

除去正常家庭作業,對於這個,我個人有點別的想法。

首先,現在的教育講的是素質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這一塊實際教育界也在摸索,中國的教育本就很複雜,因材施教不可能面面俱到,按大綱交,區別不大,家長又覺負擔重,要講究素質,素質教育是要花時間實踐檢驗的,所以就出現了各種活動的跟風,教育局活動的評比。老師從原來的教書先生,變成了各科要涉及,各項技術都要get的全能老師。這其實是社會的進步,但於老師,是壓力增大,擔子變沉,育人難出效果。老師,不易。

於家長,本可以同我們童年一樣,檢查完作業就可以輕鬆了。但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你不動,別人會推你動,你賴著,別人早上太空了。所以,你追我趕,從古至今,我覺得這個沒毛病。

講講課外活動吧,主因是希望大家加強親子關係,孩子提高動手能力,增加知識面,但很多人卻選擇了幫孩子動手操作了。主次錯了。

老師佈置的課外,家長首先是配合完成。孩子是主體,家長給建議,舉個例子。

學校創客節,老師說孩子可以準備作品。我問了孩子想法,她說花瓶吧。所以我給她準備礦泉水瓶,雙面膠,粗繩,膠槍(這是我幫忙粘的),還有裝飾,具體操作全是她自己完成的,好看與否是次要的,孩子體驗了,東西是她的,感悟是她的,學到的東西也是她的。

再來,數字報,我和孩子溝通,想做什麼內容,因為一年級對一些知識也是比較欠缺,她說要不就畫幅畫吧。比賽的,運動員有號碼,比賽有名次,我一聽,很好呀。她主畫,鉛筆畫完我簡單調整下,就好啦。

還有廣播站小廣播員要讀一段小文章,我們一起去買,買好後你自己選新聞,新聞與散文,廣告的區別她就知道啦,版面也理解是什麼意思,還有頭版頭條,都通過這次實踐理解的。那麼,文章中很多字不認識怎麼辦,沒關係。學過拼音啊,把不會的字用拼音寫在旁邊,多讀幾遍,這些字認識的又不差不差了。

千萬不要怕麻煩,千萬要在煩躁的時候換個角度,換個讓自己心情愉悅的角度做這些事。

這,你會樂於參與孩子成長中。






糖包子or糖三角


我只想說,小孩子作業多你只能考慮如何幫孩子快速完成作業,研究眼下你能夠解決的問題,你研究教育體制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教育體制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立足根本 ,咱們就談談怎麼讓孩子快速完成作業吧。

作業多是不爭的事實,讓我來跟你談談我周圍的家長都是怎麼解決的吧,妍妍媽每天把孩子的作業分成三個等級,最重要,次重要和不重要,最重要的語文數學作業她讓孩子寫,寫完仔細糾錯,次重要的作業看情況,如果有時間就讓孩子寫,沒時間就自己 代勞,至於手工和手抄報這樣的作業,一般都是徵詢孩子意見後,自己完成,一年級的孩子在旁邊打打下手。

陪孩子寫作業也好,幫孩子寫作業也罷,都比玩手機要有意義的多,最起碼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與其抱怨作業多,不如調整心態,跟孩子一起成長,你坦然接受並且認真完成作業的樣子,必然會深深印刻在孩子的心裡,他也必然在遇到困難時不抱怨勇敢的面對挑戰!


好聲音李白


在我們學校根本不存在作業多的問題。我們學校是城鄉結合部,學生多數都是外來打工的子女,家長打工繁忙,能管孩子的特別少。因此,我們的老師留的作業都非常少,能在學校完成的都在學校完成,幾乎用不到家長。說句實話,就是我們想用家長,多數家長根本不理你,根本不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一點兒的家長能把孩子送進課後託管班。

“一分付出一分收穫”,我們這兒孩子作業少,家長不用操心,但在能力上和市裡的孩子差很多。所以,我覺得家長也不用抱怨,你付出了,孩子也會有收穫,這是成正比的。


漫步在微風中


我有親身經歷,我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時,老師留的作業有段時間很多,孩子累的都哭了,邊寫邊哭,我沒辦法了只能私底下跟老師反映一下,老師說她也沒辦法,課本編排的不合理,孩子根本不理解只能灌輸式的學,沒有辦法,老師也無奈,只能讓孩子多練習多寫才能過關,得堅持,老師讓我多鼓勵孩子挺過那一關,我不能在孩子面前說課本編排的不合理,只能陪著孩子鼓勵孩子,好再孩子堅持下來了,我也打聽別人了,有的家長沒辦法了,孩子累的睡著了,家長幫忙完成了,第二天還得跟老師解釋清楚原因,那段時間我們家長都很煎熬。現在孩子已經習慣了,有時作業多也自己堅持寫完。我們是普通人說什麼都沒有人聽,所謂的教育專家在一步一步的害著我們的孩子,我們也得承受。好多一線老師都說課本編排的不合理但是她們也沒有辦法。


手機用戶15559529744


你說的我深有同感,教育部每年在發減負的文件,可以說是有增無減,成了一紙空文。這其中的原因一是現在的老師確實變懶了,家長們由於孩子少,太過於上心了,慢慢地一些本來老師做的事甩給了家長,如:預習、抽背、聽寫、、上傳一些音頻和視頻和批改試卷等;二是一些書店和學校老師利益“掛鉤”買一些多餘的資料讓學生做,家長們的負擔也無形中增加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些培訓機構的宣傳讓家長覺得不學就落後於別的孩子。總之一言難盡,減負首先還得從教師入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