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重重悬疑之下,是人性种种的反转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当被放置于生存与利益的底线之下,你是否还会坚守那份人性中的光辉?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生活者。

《调音师》重重悬疑之下,是人性种种的反转

随着阿卡什用盲杖准确的打开地上的易拉罐,那一声重鸣,似乎敲击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至此影片结束,而观众也恍然大悟。进而却又意犹未尽,似有所想。

一部两个小时的影片,就这样结束了,留给观众的是无尽的对影片中各种反转情节乐此不疲的探讨,对片中隐去镜头和情节的各种猜想。仅看评论中的各种猜测与脑洞大开,也足以再构成一部续集了。

这就是悬疑类电影带给人们的乐趣,似乎烧脑,但对真相的好奇,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从这个角度讲,谁又敢说悬疑片就不能娱乐呢,是吧。

更何况,《调音师》还带有黑色幽默,而且至少前三分之一处诙谐轻松,阿卡什和苏菲的相识相恋,使得影片简直就让人以为又是一部载歌载舞的盲人艺术家的爱情与励志之路。

《调音师》重重悬疑之下,是人性种种的反转

影片已经公映5天,至昱希落笔此时票房已经突破9000万,只能说差强人意,但也不错了,后劲可观。

但整部影片观罢,恐怕很少有人感觉到的是轻松与热闹,令人真正印象深刻的更不是那据说多达50多处的反转。

而是人性的可怕,世态的炎凉。

悬疑只是外壳,人性才是本质

导演拉格万创作的这部《调音师》,与其灵感来源的法国短片《调音师》其实完全不同。

《调音师》重重悬疑之下,是人性种种的反转

2010年法国同名短片海报

短片的落脚点就在于悬疑,设置悬疑,处理悬疑,解开悬疑。而本片显然悬疑只是一种表现方式,他设置了悬疑,但无需处理,甚至不需要逻辑,不需要交代。

普拉默的死因不需要公布于众;阿卡什的欺骗与诡计不需要为人所知;爱情可以无疾而终;巨额钱款有没有不重要;警长在电梯里最后是死是活没关系。

其实,我想,最后连阿卡什到底是失明还是复明,都是无所谓的了。

因为,其实当我们真正的思考了这部电影,真正想清楚了拉格万导演到底想表现的思想,那么久会明白了。

一切设置的所谓悬念,只是为了带来不停的反转,从而让剧情得以延续的手法而已。

《调音师》重重悬疑之下,是人性种种的反转

看到有影迷批评此片过多廉价的使用巧合,简单粗暴的叠加反转。说的不无道理,确实影片看来有时候剧情表达逻辑稍显混乱,随意性也较大。

但是,正如上面所说,这部片子悬疑的设置从来都不是关键,只是一个为了吸引观众的形式,关键在于这些悬念所引起的一系列的意外与反转,如蝴蝶效应一般对男主的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而这些频繁的反转,一个接着一个的意外,使男主应接不暇,疲于应对,又何谈处理。同时从而引出制造这些悬念的一众人物,达成了一个社会的极度缩影。

所以,长片《调音师》的重点根本不在悬疑,他的落脚点,在人性!

看罢整部影片,你是否感觉这里的每一个人物,你都似曾相识,都自带熟脸。在你的生活里不会每天都面对谋杀,但,好像每天都会面对本片中的某个人。

没错,因为《调音师》只不过是用悬疑的孱头,为你勾勒了一幅浮世绘罢了

关于影片悬疑及各种反转的评述太多了,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小社会吧,看看这细思极恐的形形色色,林林种种。

《调音师》重重悬疑之下,是人性种种的反转

《调音师》人物谱

西米-普拉默夫妇

《调音师》重重悬疑之下,是人性种种的反转

美女配大款,简单通俗的形容这对夫妇吧。西米是个小演员,一直梦想接到大片,成为明星。普拉默是前影星,现在的房地产老板。俩人年龄差相当大。

毋庸置疑,这样的家庭夫妇组合,不由得人不自带有色眼镜去看待。当然,现实生活中也不是绝对的,忘年交的夫妻也不能说是没有真爱的。

可惜,当西米在片中不停的要求普拉默去托关系给她谋求角色,我们就明白了一切。及至后来与警长曼努拉的风流韵事被丈夫撞破,导致其的死亡。这一切都没有脱离出我们世俗中的套路。

或许你的生活中,或许你的小区里,朋友圈里,甚或我们每天看到的各种娱乐八卦花边新闻里,这种现实中的桥段,似乎比比皆是。

而其后发生的事,西米的各种销赃灭迹,杀人灭口,只是为了掩盖普拉默的死亡吗?

不!是为了遗产!

要知道,剧情已经交代了,枪是拿在普拉默的手中的,而且后来从西米自述也得知,普拉默死于双方争执中的走火,并不是她和情夫的蓄意谋杀。

她完全可以报警,如实陈情,不至于一步步走上这条不归的死路。可是如果这样,她将失去她现在所有的一切,同时,做为出轨的一方,她不可能得到普拉默的一分钱遗产。

而普拉默更是可悲,本想送给挚爱的女人一个大惊喜,结果自己却迎来了一个“惊喜”。

是否有些熟悉,现实中,你听过或见过这样的故事吗,呵呵。

警长曼诺拉夫妇

《调音师》重重悬疑之下,是人性种种的反转

如果说西米和普拉默夫妇,代表着社会上层,那么曼努拉夫妇,也算是社会的中间阶层,有权力,有势力,也应该有些小手段。否则又怎么会能勾搭上西米这样的豪门贵妇呢。

但其实曼诺拉是个懦弱的蠢蛋而已,有着不错的公务员身份,有着贤惠爱他的老婆,他也很惧内,本来很幸福。但可能是他老婆每天给他吃16个鸡蛋撑的,总是春心难耐,不知怎么和西米勾搭成奸。

他也很狡猾,也曾怀疑过阿卡什的失明,但却没有西米那么聪明,把阿卡什看破。而且将自己的情妇推到前线,去杀人灭迹,自己躲在后面。

后被逼亲自出手,结果第一次被个半瞎的阿卡什打破脑袋,第二次直接在电梯里自生自灭了。

不但废柴,还贪小便宜,在西米办公室临走时顺走了桌上小金人。

连自己的情妇西米最后都对他厌恶,甚至悔恨因为他而失去了丈夫。不过话说回来,你西米当初咋想的呢?

这样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让你也感到很熟悉呢

莫里母子

这是一对纯粹社会底层的人物。母亲靠街头卖彩票,儿子靠出摩的为生。

他们可以踏实的挣着辛苦钱,也可以昧着良心做着人体器官的买卖,形同杀人。

本来是值得同情的一对人物,但前一秒辛苦劳作,后一秒反过来却害人,刚刚还貌似要扬善除恶,转过头便将阿卡什出卖。

一切的根源,两人的脑海里,唯一的事情就是生存,就是金钱,除此无他。

可良心的泯灭,无所不用其极,最后带来的却是莫里被曼诺拉枪击之死,而母亲只得到了一兜子的白纸。

更讽刺的是,做了人体器官的买卖,最后在儿子死后被问是否愿意捐献肾脏。

为生存挣扎,而最终也是无力改变命运,悲情结束的人物。

斯瓦米医生

《调音师》重重悬疑之下,是人性种种的反转

他是最简单的人,一个做黑市人体器官生意的医生。

有着体面的工作,背后干着肮脏的勾当,道貌岸然。他可以说代表了社会中黑暗的一面。

要卖掉阿卡什的肾,但听说1000万以后,马上又改变了主意。与阿卡什和莫里母子合谋绑架吉米,但当发现吉米的血型与酋长的女儿血型匹配可以移植肝脏,能得到6000万后,又改变了主意。

而片中的那句名言,“生命是什么?取决于肝脏”更是出自他口。

但最终他的命运如何,是否也像阿卡什一样滋润,不得而知。但我绝不相信他会是一个知恩图报,为了报答阿卡什的救命之恩,而要帮他移植吉米眼角膜还要分给他钱的人。

他的死亡,只是阿卡什对苏菲的谎言。所以,他的结局,阿卡什对他做了什么,才是最有意思值得玩味的。

邻家男孩儿

《调音师》重重悬疑之下,是人性种种的反转

一个唯恐天下不乱,事事好奇,事事皆知,却只想用来换钱的搅局者。

他就是一个社会中某些贪婪,冷漠,势力的媒体的真实写照。

没有事情,他会制造些事情,比如绊倒阿卡什,然后用来讹诈。他会在发现阿卡什并不是盲人的真相后,想尽办法拍得视频以用来换取报酬,而全然不顾这行为会对当事人带来的影响。更会在发现阿卡什的受害后,这个真正需要他出手的时候,却恐惧的漠然离开,不再发声。

是不是让我们很熟悉呢?

苏菲

《调音师》重重悬疑之下,是人性种种的反转

貌似单纯善良,但影片结尾部分她的一句“她害死了这么多条人命,你应该听医生的,取掉她的眼珠”。却赋予了这个人物更多的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这种人,他们就像是舆论的傀儡,对于听到的或是看到的东西深信不疑,他们只触及表面,却未涉及深层,真相是什么?他以为自己知道,或者他们根本不在乎?只是一贯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去评判。

她可以自己视而不见阿卡什多次装盲的漏洞,而因为孩子一个视频就与阿卡什翻脸,西米略施小计就能让她离开身处险境的男朋友,直到最后在欧洲与阿卡社相遇,却仅仅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又相信了已经不同的阿卡什。然后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判,让阿卡什应该取了西米的眼珠。

这种人真的是细思极恐。而她也是最后令阿卡什彻底看透一切后怒打易拉罐的原因。

阿卡什

《调音师》重重悬疑之下,是人性种种的反转

本片男主,着墨最多,人物性格最复杂,本是受害者但也最狡黠的人物。

其实,他就是影片中他自己编造出来的,这只超现实主义的盲兔。

他享受着假装盲人带来的一切福利与好处,就像这只兔子悠然自得的在田地里享受着美味。

但,某天他突然成为了猎人的目标,在被猎杀的过程中由最初的仓皇失措,到顺利的避开子弹,而造就了另一场车毁人亡,自己却翩然离去。

而他,如果于之这个社会中,恐怕就是笔者和读者我们自己吧。

该如何的去面对我们自己的小狡黠,又如何去应对那每每接踵而来的各种人生意外,世态炎凉,当利益与生活的底线被突破,我们是否也会放置道德甚至人性的本来于不顾。

如果把“失明”做为人性主题的载体,那么,一个假扮盲人的人可以看到周围的一切,但是他又可以选择装作视而不见,这是真实的,或许也是荒谬的。

我们所处的世界中,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也没有什么是表里如一的。这个世界的道德标准可能会有很多层面。

《调音师》重重悬疑之下,是人性种种的反转

那么我们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又是真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