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農村孩子上了大學的家庭的父母過得還不如孩子只上初中就去打工的,你怎麼看?

項曉高


是這樣的!我媽媽那邊的姐姐哥哥就是不愛讀書,早出社會,吃得開,過得很好!我爸爸這邊就都是要求必須考大學,死學,走出社會後發現原來跟學校學的根本不一樣!

我認為,好的父母,需要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社會,積極向上的一面,比方說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讓孩子自己主動選擇自己想要走的路,並不讓社會所謂的那些傳統觀念或者是親戚同學之間比較,虛榮心去幹擾孩子內心的世界。說白了吧,孩子不要後悔,一條路,不管是哪條路都能走的很好。千萬多鼓勵孩子,不要去幹擾孩子,不要讓錯誤的價值觀來影響孩子。

畢竟每個生命個體來到這個世界上,都要發揮相似卻又不同的作用。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健康快樂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

有一天,她們一定會感恩父母,因為她們可以有選擇權,有話語權,對這個世界充滿希望和愛。

所以,有出息沒有出息,這樣的字眼,奉勸大家還這個社會一個清淨的空間,不要帶著世俗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也是人,和我們平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古人給我們的訓言。


寶媽Maggie


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這個問題是沒有辦法說清的。我只能說,作為兒女的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

幾年前,很流行一句話,寒門出貴子。讀書,貌似是農村人唯一的出路。

但看看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卻似乎並不和這個理論畫上等號。

在我的老家,有個人,讀書一路直上,畢業於人民大學。如今在北京海定上班,在五環那邊買的房,一家三口,如今依然揹著房貸。

而就是他家的隔壁,有兩兄弟,初中畢業,在廣西那邊做服裝批發,現在身價上千萬。

有時候吧,自己也不理解。讀那麼多書有什麼意義,出來工作幾年,結婚這樣的大事依然靠父母。

其實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許多成功人士,都沒有多少的高學歷。但有一點,高學歷的人,思想認識和文化底蘊要高。

也就是說,學歷高的人,生活會更合理化,會更充實,負面的情緒消化的快一點。

至於我們的父母,他們支持你讀書,只要你願意,他們賣房也供你上。

所以我覺得,不用去比,各家有各家的生活。不管你怎樣,父母都絕對會支持你。但是你必須走上正途,做一個不算對社會有用的也起碼不要破壞社會的人!




走吧走吧還有夢


對於這個問題本身而言,並非那麼絕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也許題主身邊遇到確實是如問題所述的的情況,而筆者身邊的朋友恰恰如此相反;

接下來,筆者針對問題具體分析,先說下第一種情況:打工者的父母比大學生的父母過的好,這種情況來說,打工者很小就背井離鄉去打工,現在的各種電子廠的工資每個月也大幾千,雖然辛苦,但是,付出也算有回報,很多打工者最終還是回到父母身邊,掙的錢幫父母在家建房等等,他們早早外出打工,比大學生們要早工作好幾年,這就拉開了差距。而大學生畢業後,就業問題如此難,工資還不如打工者,反而還要父母資助,更別說幫助父母了,再說,讀書的各種費用也不少,這就導致了差距的存在。當然這種情況的發生還要看大學生自身能力了;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學生,父母供其讀書大學四年花了十幾萬,畢業找不到工作,父母又花了十幾萬幫其找工作,生生把父母拖累了一身債,而他的同齡人初中畢業打工,這些年給父母二十多萬,這就是差距,也回答題主的問題;

再說第二種情況:一朋友211大學本碩連讀,畢業後就被某商業銀行聘請為投資顧問,年薪幾十萬,畢業後把父母接到城裡買了房養老享福,這種情況下,看似他讀書期間,同齡人已打工賺錢孝敬父母,但是誰更有潛力,一目瞭然;

題主的問題沒有絕對的情況發生,個人認為大學生未來的發展潛力遠遠大於打工者;對於父母而言,過得好不好、開不開心,和孩子能賺多少錢沒有太大關係,舉個例子:孩子家財萬貫,卻不給父母一分錢和孩子只有一百塊錢卻願意拿出90元給父母花,你覺得哪位父母更幸福呢?筆者認為後者父母會更幸福;總而言之一句話,只要兒女懂得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父母就會開心幸福,孝心不是用錢來衡量的,最重要的是一顆真心。





皖北先生I婚姻與家庭


很正常,什麼事都不是絕對的。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好,從小就會給予教育上能做到的,要多學習知識。學了知識也不是說以後就一定出人頭地,能給父母最好的物質生活。父母都是不圖回報的,當然能賺大錢過得好,父母就可以在物質上更加富足。另一方面呢,有的孩子由於自身的原因,不愛讀書,或者父母沒有條件讓讀書,沒辦法,只能讓孩子早早出去打工,也有好多打工之後過得非常好的,比讀過書的強,我的小學同學有挺多就是這樣,雖然我現在賺的不多,就是正常工薪階層,平時經常給父母郵寄一些吃的穿的,能回家儘量陪著父母,他們打工也賺得不少,可是跟他們聊天時,總會透露出他們對大學生活的羨慕,覺得自己沒繼續讀書是個遺憾,這個過程是無法替代的。所以說,凡事無絕對,就看什麼心態去看。個人觀點而已,不喜勿噴


Limanlovely


這是 幾千年的傳統思想觀念,培養孩子是想讓孩子出人頭地,用我們當年的俗話說:想脫農皮,改變祖祖輩輩的苦命。提升孩子們的社會地位,提升全家人的幸福指數。但衡量標準各有己見,特別是當今社會沒錢是不行的。農村孩子們的家長為培養子女含辛茹苦,勤勞節儉,優其是一旦孩子上了大學,學費得十幾萬,找工作還得應對招聘潛規則,找對象又的買套樓房,一波接著一波,簡直是債臺高築,與初中出去就打工孩子們的家長相比當然苦不堪言,只是虛榮心有點可自我安慰吧了。


用戶4067916689537


人最怕的就是比較,最可悲的也是比較。拿這個做比較,不知道你理解的活的好與不好的標準是啥?是眼前的物質富足嗎?人是最不穩定的事物,你眼中的好與不好或許是表面的,或許是暫時的,難道你覺得孩子上大學的父母就一定要比孩子沒上大學的父母過的好嗎?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吧!現在社會,只要勤勞日子不會太差。況且父母不是隻把孩子培養成大學生才能過上好日子!


憨態可掬的貓貓


這很正常,初中畢就出門打工或在家務農的孩子一班都是那些勤快肯幹的孩子,比起那些本來就不大學得走的孩子來說最少是少浪費了時間,

如是學習不太好的孩子被強行送入大學,他們也不會上到什麼好大學,這樣很有可能會花費完父母畢生精力不說,還浪費了孩子賺錢的時間,讀出來找工作也相當困難,還賠養了他懶舵的思想,說得不好他將變成一個好的工作勝任不了,苦的工作不願做的習性。

就算學習好的,考上名牌大學,讀出來肯定是不願回農村的,他在城裡工作就會背付高房價的壓力,有了房子還要為方便自己工買車,車房有了還要考慮結婚生子,這樣一來他不但幫不到父母什麼忙不說,很可能還會要父母給他鐵補。


海嗨嘿


那我個人認為是這個家庭對孩子教育有缺陷,沒別的,連親情都沒有的人,從根說起就是父母對孩子沒有要求,一味的給予,突然想索取了,孩子不給,你們說是誰的責任,教育是要我們懂得感恩,懂得禮儀廉恥,懂得回報父母和社會。我想這還是少數人的行為,不代表大多數人,畢竟知錯就改是老人教會我們給別人改過自新的機會


我就是魔人的小妖精75347684


困難是暫時的,十年後,結果切切相反,不要怕暫時的困難而放孩子上大學機會,如放棄孩子上大學,那以後會悔之晚矣。


用戶6832016960317


很正常的事,每個人,每個家庭都不一樣,這個無法比較的,讀書是為了修身、治國、平天下,但是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完全是一張應試體系,這也告訴我們,你在這種體系下讀書,有可能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跟別人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