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常见的“雷公屎”你吃过吗?味道怎么样?

吾天


说到“雷公屎”一下给愣住了,这么好吃的一个野菜,怎么会被安上了如此不雅的名字呢?可能是各地的风俗不一样,叫法也不相同吧,这种野菜小时候经常吃,虽然好吃但是清洗特别麻烦,对了我们老家农村叫它“地皮菜”,不知道你们那里是怎么叫的?



地皮菜在我们豫北地区只有5到8月份会有,别的时候基本看不到,因为地皮菜对雨水和气温要求较高,所以夏天雨后天气过后会比较多,生长非常迅速,下雨前你看不到它,雨后一晚上可以长的遍地都是,之所以被人们叫做雷公屎,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一般打雷下雨过后,地皮菜出现的几率会比较大一些。

另一方面,地皮菜就像木耳一样,清炒凉拌味道都不错,但是存在一个唯一的缺点,那就是清洗特别麻烦,因为生长在野地里,长在沙石,泥土,杂草之中,雨后经过泥水的侵泡过后,地皮菜会显得特别的脏,又因为长的甚是小巧,所以回家清洗会需要很长时间。


关于地皮菜怎么好吃?我觉得炒鸡蛋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吃法,清洗干净的地皮菜,配上香葱鸡蛋爆炒,那个味道是非常的巴适,而且特别的下饭,不过凉拌地皮菜味道也是不错的,洗净的地皮菜入锅焯水,沥干放入葱花,酱油,盐,鸡精等调料,最后撒上几滴香油,味道也是非常不错的,如果喜欢吃辣的还可以放入一些辣子。

地皮菜好吃,据说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不过因为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使用农药化肥的地方是不能生长的,所以近几年来我们这里的地皮菜也是越来越少,最后要说的是,夏天采摘的地皮菜如果吃不完的话,还可以像木耳一样晒干保存,等到冬天想吃的时候泡发即可,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卖柚子的小伙子


(雷公屎)有些地方也叫,雷公菌,是农村打雷下雨过后山上面才会出现的一种菌类,记得小时候每次打雷下雨过后奶奶就会带着我去山上捡一菜篮子(雷公屎)回来!

小时候吃过最多的就是(雷公屎)了,(雷公屎)从山上,捡回来用水洗干净,准备五个腌制过的酸辣椒切成小段,准备香葱切成小段,五花肉100克,切成小片,起锅烧油,放入五花肉,爆香曝出油,放入酸辣椒爆香,再放入(雷公屎)翻遍几下,放入盐,鸡粉,酱油调味,加入一点清水煮开,最后放入香葱就可以出锅装盘了,一道美味的(雷公屎)就制作完成了!

味道肯定是相当不错的,现在吃起来还是满满的回忆!


人送外号罗半仙


雷公屎,我们那里叫地衣,是小时候常常吃的一道野菜,现在在北方,都吃不到这道菜,只不过偶尔回老家才能吃到。

地衣一般长在潮湿的地方,特别是雨后,长得特别好,可以捡到很大朵的。地衣的做法很简单,一般直接炒就很美味,或者加腌菜炒。

食材配料:地衣,腌菜,葱,姜,蒜,红辣椒。

虽然腌菜跟地衣颜色差不多,一起炒,不仔细看,看不出有没有腌菜,但口感不一样。1.捡回来的地衣洗干净,地衣的缺点是很难洗,上面有很多沙子,青苔一类的东西,要仔细清洗。

2.清洗好之后,沥干备用,辣椒切碎,姜蒜切末,葱切葱花

3.锅中放油,油稍热时放入姜蒜爆香,再加入红辣椒翻炒至断生4.加入地衣继续翻炒,加盐调味,盐可以少放点,因为腌菜是咸的。

5.倒入腌菜继续翻炒,出锅前撒入葱花即可。

(修妈美食,分享日常美食的做法,感谢您的点赞,转发,关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修妈美食


我们这把它叫做“雷公菌”,一到打雷下雨的时候山上和草坪上就会有,新鲜的雷公菌拿来炒菜,做凉拌都可以,而且味道还是蛮好的。

“雷公屎”的由来

为什么叫“雷公屎”,是因为它只有打雷下雨天才会有,人们说这个是“雷公拉的屎”,所以就叫它“雷公屎”。而我们这边是叫做雷公菌,雨后的雷公菌是绿色的,一片片的反着光。雷公菌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它所含的营养成分比较高,像需要补钙的人可以经常吃,而且它还是一种低热量的食品,非常适合减肥的人吃。

记得小时候去捡雷公菌还闹出过笑话,那是在夏天的大雨过后,我和小伙伴一起去村下面的草坪上捡雷公菌。因为从来没捡过,我们只知道雷公菌是绿色的,草地里的不好捡,我就把那些水塘边绿色的东西全捡起来了,等拿回家的时候,奶奶说我捡的不能吃,都是水边的浮澡。


雷公菌的味道怎么样

刚捡回来的雷公菌要把它清洗干净,清洗雷公菌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的事,虽然雷公菌非常营养美味,但它里面包着很多泥沙,不洗干净吃起来就会硌牙。通常可以拿清水反复泡那么几次,也可以用淘米水泡半个小时之后在拿清水泡,这样反复清洗之后,雷公菌就会很干净了,可以放心吃了。

洗干净之后的雷公菌我们可以拿来炒,炒雷公菌一定不能少了酸辣椒,你也可以在里面放点肉,这样炒出来的雷公菌脆脆的,特别好吃。也可以拿来做凉拌,或者煲汤都很好吃。


总结:雷公菌是一种很好的纯天然食品,虽然是一道很有营养的食物,但它属性寒,所以脾胃虚的人和女孩生理期还是不要吃。


小唐话三农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又到了挖野菜的季节了,不少朋友已经开始行动了。不少野菜很多年轻的朋友都说不上名字来。前几天母亲做的蒸野菜味道还不错,询问之后发现原来是构树的嫩芽,长得和桑葚的样子很相似。不过今天说的不是构树,而是一种叫做“雷公屎”的野菜。

雷公屎是什么?

从名字上来听这种野菜就很奇特啊,名字当中带“屎”字的野菜可是不多见啊。雷公屎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生长,它是一种念珠藻科植物,经常能够在气候潮湿的树林当中见到。除了雷公屎这个名字之外还有很多的别称,比如地皮菜、地木耳等。因为下过雨之后这种野菜就会非常多,所以就有了雷公屎这个名字。

雷公屎能食用吗?

雷公屎这个名字虽然不是很好听,但是吃起来味道还是不错的。雷公屎的样子看起来有些像泡发的紫菜和木耳,软软的,贴在地皮上生长,尤其是在水旁的一些地方生长的更多。小时候放羊的是经常会发现在羊屎上面会长出来雷公屎,那时候看到这种野菜总是会一脚踩上去,地皮菜非常软,那时候纯属放羊太过无聊。不过想想小时候吃这种野菜虽然很常见,但是吃的并不多,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雷公屎这种野菜实在是太难清洗了,每次淘洗几遍,还是会有沙土。

不过前一阵子就发现雷公屎这种野菜现在非常的受欢迎,晒干的雷公屎一斤都要几十元,上百元,饭店也有地皮菜炒鸡蛋这道菜,价钱也不便宜。不过本人并不是十分的喜欢吃,因为口感上感觉没有木耳好,没有什么味道。

雷公屎如何吃?

上面也提到了雷公屎可以和鸡蛋炒着吃,雷公屎当中也含有不少的营养成分,也是一种不错的野菜。它的吃法也是非常多样的,能够做菜炒着吃,和鸡蛋、蔬菜、肉都能配合着炒制。还能炖汤的时候加入一些,口感和我们吃的紫菜很相似,但是没有紫菜的海鲜味。另外晒干的雷公屎还能够磨成粉食用。

春季能够采挖的野菜还是很多的,除了雷公屎之外还有荠菜、蒲公英、榆钱、面条菜等等野菜都是能够吃的,想要吃野菜尝鲜的朋友现在就可以行动了。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昨天刚好在集市上遇见一老人家卖这个“雷公屎”,10块钱一斤,老人家反复说着“好吃着咧,洗的干干净净了,你要的多,可以8块”。


怀着对儿时吃雷公屎的记忆,买了一斤回来煲汤吃,依旧是熟悉的味道,一股扑面而来的泥土芬芳,让人回味。

雷公屎的营养价值

雷公屎有着雷公菌,地皮菜,地木耳,地瓜皮等等别名,在国外还被称为上帝的眼泪,情人的眼泪,是一种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营养价值高。

国外的科学家还发现,雷公屎含有的某成分可以抑制人大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有益于缓解老.年.痴.呆。

怎么找到品质上佳的雷公屎?

雷公屎之所以有地皮菜,地木耳等别名,是因为它长的非常像软化了的木耳,且喜欢生长在石灰岩喀斯特岩溶地区的草地上,例如广西农村,就特别的多,特别是有石头有草地的地方,是雷公屎分布最多的地方,也是长的最好的地方。


为什么老百姓叫它雷公屎?其主要原因就是它生长的最旺盛的时候就是春天雷雨过后,每次去捡这个雷公屎,也要在雷雨过后立马就要去,去迟了品质变差,泥沙增多,去早了又没了它的踪迹。

雷公屎曾是饥荒年代拯救了无数劳苦大众

明代王磐留下了一首传颂至今的歌谣《地踏菜》:其中“地踏菜,生雨中”道出了雷公屎的生长时间。“晴日一照郊原空,庄前阿婆呼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体现了一家人采摘雷公屎的景象。“须臾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东家懒妇睡正浓”,饥荒的年代,一大早就采摘足够多的雷公屎,让人忘记了荒年,唯有懒人还在睡大觉。

时代岁月中,雷公屎不知拯救了多少劳苦大众,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是大自然的馈赠。

雷公屎有很多泥沙,清洗方法很重要

雷公屎生在雷雨中,本身又比较柔软,很容易粘上泥沙,因为这个特点,很多人留下了雷公屎好吃却难洗的感慨,确实,雷公屎不好洗,但用对方法还是不难的。



农村人洗这个雷公屎,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淘米水洗,淘米水的吸附能力强,能清洗掉雷公屎上的泥沙,反复几次,即可干干净净。

雷公屎怎么吃?

雷公屎吃法多样,可以炒来吃、煲汤、凉拌,个人觉得最为鲜嫩的还是煲汤,煲汤吃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雷公屎的泥土芬芳,味道独特,煲汤方法简单,就按平常煲排骨汤一样的方法,加入一点雷公屎即可。

如今,正是雷公屎大量生长的季节,去到农村,吃雷公屎是一种享受,更让人怀恋的是去野外找这个雷公屎,自己亲手摘下的,才是最有意义,最好吃的,千万不要错过了。


农人解说


雷公屎,我们老家叫它地皮菜。上周末和老公一起带着孩子一起挖野菜的时候,发现周边也有这个菜,捡了一些回家。其实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也常见这个地皮菜,只是它在马路的两边,空气不好,灰尘太大所以没有食用过它。

这个雷公屎真的太难清洗了,我用流动的水一片一片清洗的,因为雷公屎都是生长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捡的时候发现有些小虫子躲在下面,所以一定要多清洗几遍。

这次我用雷公屎炒鸡蛋。碗里打入两个鸡蛋,蒜切碎,泡椒切碎。锅里加清水烧开,放入清洗干净的雷公屎,焯水一分钟捞起备用。热锅下油,鸡蛋炒香后盛起,锅底留油,下蒜粒和泡椒炒香后倒入雷公屎,这里先加一点盐,翻炒片刻倒入鸡蛋,再加适量盐和生抽,翻炒均匀。最后撒上葱花拌均即可装盘。


楚香村


在我们餐桌上,雷公屎正是现在常吃的一道菜。可炒至酸辣味,可煮汤菜,这是一道很受欢迎的家常菜。

我们习惯称呼为"地耳子",只要大雨过后不久,空气湿润,在草丛里,随处可见,大的摊开来有手掌心大,绿绿的,肉墩墩的,水嫩嫩的,着实惹人喜爱。

我们捡回来之后,首先清理掉杂草,再放到水里反复摆动,去掉沾在地耳皱折里的野草碎屑,这些清洗很要耐心,细心。不能用手大力搓,很容易搓碎。

我们最喜欢酸辣味道的,准备一些腌菜,辣椒酱,蒜蓉,炒出香辣味时放入地耳,几分钟就可以吃啦!色香味俱全,地耳的口感比木耳软,吃到嘴里,滑滑的,软软的,伴着酸辣味,真是一道美味,营养的家常菜。我们还喜欢做地耳汤,口味随心所欲。





竹子蓝天白云


肯定吃过,必须吃过,而且味道“美滴很!”不过在我们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农村里面不叫“雷公屎”,而叫“地软子”。一般多在下雨后的山坡山地里面田埂上有,尤其是在夏秋时候多雨的时间更是如此。

不过到了寒冬腊月的时候也会有,一般是在下了几天雪之后,或者是在经常下雪的时候就会有。“地软子”的颜色呈青紫、深绿的那种,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触摸上去感觉不是很黏糊糊,而是像海绵一样,半透明状,有嫩若凝脂的美感。

冬天采的和在其他时间采的不一样:

1、 冬天采的比较小,而且厚,其他时间的比较大,而且薄;

2、 冬天采的味道没有其他时间采的浓烈,但是有嚼劲;

3、 冬天的量没有其他时间多。

在我的印象当中,地软子是我们甘肃黄土高坡上面一种特有的真菌美食,长大之后才发现祖国大部分的农村里面都是有的。

在我们老家地软子是过年时候必备的,母亲和奶奶会给在外漂泊求学工作一年的游子会包“地软包子”,当然地软包子是加大肉的,我们甘肃农村包的地软包子很大,皮薄馅儿多,吃起来很美,有一股地软子特殊的香味,加之在蒸笼上面所蒸,这种香味变就发挥到了极致。

还有一种美食叫做“地软搅团”,搅团是甘肃的美食小吃,而地软美食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我基本上一年只会在家吃到一次,在外面城市即使有也很难找到,就算找到了也没有那种香味,那种感觉。

上小学的时候,在下雨后就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山上“拾地软”,刚捡拾的地软子上面会有很多的杂草和泥土,拿回家在奶奶的精心处理淘洗之下,不一会儿就成就了一道美食。

这是我的回答!我是万宁宁,喜欢和大家一起说说三农的那些事儿!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宁宁说的话


农村因为地理自然环境相对城市来说比较好,因此种出了很多美味香甜的瓜果蔬菜,同时也自然生长出来很多野菜,雷公屎也是广大野菜中的一种,可能听名字大家就会产生无数联想,觉得反胃恶心甚至会嫌弃,但是实际上它绝非不了解的人脑子里所设想的那样,相反它还是一味美味的野菜。

在农村,如果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在雨后就很容易生长出来这种学名又叫“地耳”的野菜,每年春夏伴随着电闪雷鸣后就开始下雨,等到雨天后,我们会在路边的草丛旁或者山上的石头上发现这种黏糊糊又比较柔软的雷公屎,因此每年我们只要看到这种野菜我们就去捡,我们会优先选择长在石头上的雷公屎,因为长在石头上会比较干净,反之长在路旁草丛旁的因为沾上了泥土难以清洗,我们采摘回来清洗干净用来炒五花肉或者炒辣椒,美味又下饭。



虽然在农村很常见,但是在城市里应该很少有人见到,即便偶然在菜市场能看到售卖,也因为它是天然无污染的野菜而售价不低,其实它不单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一定的药效,它可以清热解火,明目且促进肠胃蠕动及减肥的功效,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因此如果在城市里你能看到售卖,不妨买回来尝尝鲜。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家,您可以关注我,后续我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回答,感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