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年輕人為啥都不愛巴結領導了?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你有沒有特別討厭一種人?就是那種愛巴結領導的人?良叔打小就比較討厭這類人。

初中班裡的一個女生,天天圍著老師轉,不是誇老師長的帥,就是誇老師課講的好,下課還主動幫老師擦黑板......

其實人家沒招我惹我,可不知為啥,就讓我生厭。

於是,和一小撮後排同學,搞了兩隻癩蛤蟆放入她的桌中......

結果,那女孩嚇得幾乎暈厥,我們則頂著椅子杵了一下午。

參與這起駭人聽聞事件的同學,包括我共計6人,大家分工明確、眾志成城,足以說明那女孩引起群厭了。

這引申出一個現象:多數人都討厭那些愛討好上級的人

那似乎意味著,他們放棄某種尊嚴,以換取某種利益,而這種做法讓大家很不恥。

良叔步入社會之後,發現這類人確實混的要好一些。

良叔所在的那家大集團,經常有集體旅遊活動,我對一哥們印象很深,他時刻跟著大領導。

幫領導扛行李、背相機、還要照顧領導的情緒,每次吃飯前,他都會用紙巾幫領導擦凳子。

有一次凳子上有個小汙漬,先是沒擦掉。於是我見到了驚悚的一幕:他趴在凳子上哈了幾口氣,終於把凳子徹徹底底擦了乾淨......

這一屆年輕人為啥都不愛巴結領導了?

你可能覺得這場景很刺眼,但是那哥們確實升遷很快。

而且擦凳子時,那哥們很年輕,在巴結領導這事上,只是窮盡之能事,沒有什麼講究和章法。

現在,貴為高管的他,已經駕輕就熟,手法老道,全無唐突之感。

隨便說一句,上文那個初中女同學,現在已是某大型上市公司的副總經理。

所以咧,現實告訴我們,那些會巴結領導的人,雖然不招其他人喜歡,但是,人家確實能爬得更快些。

因為別人在巴結時,付出了“情緒勞動”,那也是很累的事。

你想想那個在旅遊時,時刻跟著領導的哥們,整整三天不能全心投入美景中,飯桌上也不能酣暢淋漓地大快朵頤,這些都是他要付出的代價。

最終,他得到想要的升遷,其實也是很公平的事。

當然,良叔不是鼓吹年輕人不學無術,只學去巴結領導。

而是想說,假如你和一個同事,大家能力相當,人家比較會關照領導的情緒。如果領導要在你們兩個中選擇一個,他會選擇誰呢?

答案不用多說,人類是群體動物,你只要在一個體系中,就需要社交能力。

你沒發現,會與上級打交道,這就是一種社交能力嗎?

以下是一位讀者發來的問題,他在這一點上似乎就有點困惑。

這一屆年輕人為啥都不愛巴結領導了?

至於原因,應該是很複雜的,但是良叔想了想,大概是以下三點:

1. 個體原因

想必你身邊有那種八面玲瓏的人,他們喜歡和人打交道,愛組織一些活動,而且樂此不疲。

你應該多少會有些疑問,因為組織活動是很累的事,比如你要張羅大家吃頓飯,在哪吃?吃什麼?喝什麼酒?幾點開始?都通知誰?

總之一堆事兒,你都要首尾兼顧,飯局上還要照顧大家的情緒,主動去調節氣氛。

怎樣?幹過這種事兒嗎?你會不會覺得很累?

但為什麼有些人不覺得累?而且很願意幹這些事兒呢?

你想想這些人的特徵,是不是擁有某種熱情?很喜歡和人打交道?

這些人,如果他們願意,也都是巴結領導的好手。

也就是說,這類人在和人打交道上有一種天賦,你覺得照顧別人情緒很累,但是他們不會。

這一屆年輕人為啥都不愛巴結領導了?

因為他們身體中的某種基因激素是超過他人的,那種激素叫做:多巴胺

是的,我昨天的小隨中講過,人有四種激素:多巴胺、睪丸酮、血清素、催產素

多巴胺含量多的人,和人打交道更容易興奮,也讓自己覺得有樂趣。

因此,他們也能向領導付出更多的“情緒勞動”。

如果你不是這種人,每次“情緒勞動”都會感覺心力交瘁,因此也打心底會排斥這種行為。

2. 環境原因

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因素全歸為基因,那麼則會顯得過於宿命觀。

一個人擅於關照他人情緒,很多時候也是受環境的影響。

我不記得在哪裡看過的一種說法:在過去的時代,家裡的長子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就。

其原因就是,他們既然是長子,就必須照顧弟弟妹妹,所以,在識別情緒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都會得到鍛鍊。

雖然沒有科學根據,但是邏輯上是成立的。反觀現在的環境,也許這正是很多年輕人不太擅於和領導打交道的原因。

因為我們上文說了,和領導打交道就是一種社交能力,這種能力從書本上是學不來的,只能在實踐中成長。

而當下的環境,城市化進程、獨生子女政策、娛樂方式的改變等影響下,多數人從小便失去這種實踐環境。

良叔就經常對照自己小時候的環境,當時我住在一個學校大院,有十幾號年紀差不多大的小朋友。

這一屆年輕人為啥都不愛巴結領導了?

那時的娛樂就是一起出來玩,你想想,那就是個小團體啊,你想在這個團體中混得好點,就必須學會些社交技能。

這大概就是環境所帶來的不同。

3. 時代影響

最後再來說說時代的影響。

第一個方面:

很多一線城市的大公司,基本上都是制度化管理和考核,這就弱化了“人”的影響。

也就是說,如果你考核不錯,大概就能獲得晉升機會,而不像之前必須討好領導才行。

這也就讓“巴結領導”的權重降低了。

第二個方面:

假設一下,如果你當下的工作決定了你有沒有飯吃,而領導又有很大的作用。

你會不會去討好他呢?

我想,真正能不受嗟來之食的人還是少數。

然而,這是一個特殊的時代,即使你沒有眼下這份工作,你也不會餓死,因此你缺少一種根本動機。

良叔生於70年代末,還殘留著飢餓的記憶,那時大家似乎有個群體意識,如果眼前這份工作做不好,就會捱餓。

這種群體意識,造就了我們多數人對領導畢恭畢敬,而且都會想方設法地討好他們,因為那代表著你有沒有飯吃,最起碼我們都是那樣想的。

但是,現在的時代已經變了。

這一屆年輕人為啥都不愛巴結領導了?

社會學家鄭也夫在《後物慾時代的來臨》一書中,揭示了當下的時代背景:

這個世界發生了一個從古至今整個人類進化史上都不曾發生的變化,我們可以說,人類眼下遭遇的是兩百萬年未有之變局,這個變局就是“溫飽大體解決了”。

你想想是不是這樣:中國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一個這樣的時代,大家不用為餓死而發愁。

這也產生了一個副產品:年輕人都變得有個性了,因為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嘛。

因此,巴結領導的動機也就沒那麼強了。

這一屆年輕人為啥都不愛巴結領導了?

總結一下,這代年輕人不愛巴結領導,良叔認為原因有三:個體、環境、時代

如果你要問我,到底要不要巴結領導?

我會回答三個字:看情況。

要看你公司的情況,要看制度和人情哪個權重更大。

還要看你自己的情況,你是看重自己的風骨,還是把仕途和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就是價值觀的問題了。

巴結領導這個問題,如果放在十年前,我可能還會覺得是個重要的問題,但是現在,我倒覺得沒那麼重要了。

一個時代的進步,有很多種表象,其中一個是:你的命運是不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因此,我認為,和領導的關係越來越不會成為主旋律,所以也就沒那麼重要的了。

這一屆年輕人為啥都不愛巴結領導了?

-END-

這一屆年輕人為啥都不愛巴結領導了?

我把這個公仔抓了個紮紮實實。 ——攝於2019年4月5日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