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雪景怎么设置白平衡和感光度,才能把雪拍的特别白?

金蝉秋韵


现在是冬季,很多朋友,特别是南方的朋友,都很向往拍雪。银装素裹的纯洁世界,多美!其实,把雪拍白,关键单不在于感光度,更多的是在与曝光补偿和白平衡的设定。先分享几张我拍摄的冰雪片子:

先说说曝光补偿:白加黑减,拍摄大面积拍的时候,要适当的增加曝光补偿。这个适当时多少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1/3到1,都是可以的。

档光线比较复杂的时候,白平衡会不准,这也会影响雪的白色。我建议大家用RAW格式片拍摄,在后期的时候来调整白平衡。RAW格式时不记录白平衡信息的。我举一个例子:这种图拍摄的时候,我就+1曝光补偿。

左边是RAW格式原图,后期是校正白平衡之后的。效果自然不一样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白平衡当作一种创意手段,表现自己心中的色彩。

把握好曝光补偿和白平衡,拍出晶莹剔透的洁白世界吧。


网际飞侠


花3分钟看下拍雪的注意事项及拍摄教程,然后就痛痛快快去拍雪吧!

全国各地刚下完大雪,为了应景,特地出一篇如何正确拍摄雪的文章。不论是手机还是相机,由于雪呈现的是一大片的白色,所以当相机在拍雪时;相机感光元件感受到的是一大片白,就会误认为是曝光过爆了,但是实际却是没有过爆。所以此时如果还是以正常曝光来进行拍雪的话,那图片就会有一点欠爆的感觉,也就导致雪不够白了。这篇文章教会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及一些拍雪的技巧。

一、相机参数设置

1、白平衡设置:

平时我们使用相机拍摄时大多都用的是自动白平衡模式,如下图,用自动模式拍摄雪也是可以滴,但除了自动模式以外,还有阴影和阴天比较适合拍摄雪。

阴天白平衡模式会比自动模式更亮一点,可以有效增加一点雪的亮度。

阴天白平衡模式会添加一点冷色,从雪的表现力来说,个人觉得比较适合拍摄雪,因为有雪的场景自然而然就比较冷了,用图片来体现一点温度的存在,所以也是可行的。看个人喜好。

2、测光模式:

建议使用点测光、直接去测雪的位置就好。如果使用多重测光,那么图片的整体亮度就会被均衡,如有很多的暗部信息,那图片的整体亮度都会被降低。中央矩阵测光也是同理,如果图片中央是偏暗信息,那图片整体亮度也会降低。所以使用点测光对雪进行测光就能保证是雪的亮度了,整体亮度也会正常,因为拍摄雪时肯定以雪为中心。

3、曝光参数

建议使用M档、慢门、低ISO进行拍摄。毕竟ISO越低噪点越少,图片质量越高。下图是拍摄参数,调整ISO、光圈、快门来保证正常曝光,也就是下图中红色圈的参数为0即为正常曝光(至于相机的M档使用,之前回答了一篇非常详细的举例介绍,欢迎查看以往文章进行了解)

正常曝光:±0.0

图片效果:

减慢一档快门1/10:+0.3(慢门降低了,进光量就会多一点,图片自然就会更亮一点了)

图片效果:

再减一档慢门1/8:+0.7

图片效果:

像这种情况,大概需要增加到1-3档曝光值,也就是+1—+3左右,效果就非常好了。不过这个值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参数。

4、手机拍摄

手机的白平衡和测光模式和相机都是一样的,所以不同点在于曝光。手机在点击对焦后,对焦的圆圈右边有一条竖线条,且线条上有个小太阳,这时不要急着按快门,用手去点击这个点,然后向上拖动就可以增加整体爆光了,适合拍雪。往下则是降低曝光,适合拍夜景。

二、后期处理

姑且我们就是将雪拍的不够白怎么办?或者是没有三脚架的原因,无法同时使用低ISO和安全快门,那么肯定保证不了画质和加1-3档的曝光要求了,别担心,通过后期一个曲线工具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1、打开PS,打开拍摄的图片进行复制一层图层,保护原图。

2、Ctrl+M曲线快捷键,将曲线调出来。如下图:点击曲线右上面255那个点,长红色箭头指的那个点平行向左侧拖动到短的那个箭头的位置即可。

3.如下图效果:(因为上图短的那个箭头哪里直方图有点信息,将最亮的点设定到有细节处就可以了,不然有些信息会超过255最高值,细节就没有了,这样的好处是能尽量保证图片的细节)

效果图如下:

总结:

个人觉得,前期拍摄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才去保证雪更白。也可以使用大光圈,画质与白雪同在。如果条件不允许,那就只能采用增加ISO来进行拍摄了,或者后期处理,切记不要拍糊、不要拍糊、拍糊了后期也非常吃力,除非用插件,但是效果肯定没有对焦清晰的好。

打字不易,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欢迎点击头像关注我,学习更多摄影前后期技巧与方法,感谢支持!


颜摄3


昨天刚回答一个有关拍雪的话题,今天继续,因为照片现成,哈。

拍照片,设置白平衡和感光度的确很重要,但是,把雪拍的特别白恰恰跟这它哥俩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白平衡设置不当,造成偏蓝或偏黄,也会对雪的“洁白”造成一定影响,但如果不是故意为之,这种偏蓝或偏黄的“效果”也不是容易搞出来的。

那么,如何把雪拍的特别白?就两个字:曝光!!!

拍其它照片的时候,我们非常坚定说:准确曝光!而拍雪景照片就不行了,而是过度曝光!

原因

原因只有一个,相机的测光。相机测光是根据18%灰为基准来测光,自然界中的反射率接近18%的物体,通过相机的测光都没有问题,但是黑色和白色就不行了,纯黑的反射率是零,纯白的反射率是100%,按照相机的测光直接曝光,纯黑和纯白都奔18度的灰去了,也就是黑的不黑、白的不白了,怎么办?这就有了“白加黑减”,意思就是白色需要增加曝光,而黑色就需要减少曝光。雪的反射率是多少?现从网上查的,80~90%,已经接近纯白色了,让雪的白在照片上还原成白,就得“白加”,就得过度曝光了。

过度曝光

过度曝光就是在相机的测光值增加N档的曝光量,如果设置相机为自动或半自动模式,可直接采用相机的曝光补偿,一般相机的曝光补偿是-3至+3,也就是曝光量减少三档到增加三档。如果是相机为全手动,曝光补偿就成了摆设了,只能靠自己手动调整光圈、快门、感光度来增加曝光量,增加曝光的多少,可以在目镜的下方看到,曝光标尺中间是0,一侧去负方向,一侧去正方向,看那个闪动的小点在哪儿,就知道当前的曝光值是“过”还是“欠”了。


拍雪景至于“过”多少才合适,就要看雪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大小了。

像这种面积不是太大的雪,稍稍过度下就OK,上图曝光补偿+0.3.

面积较大的,要继续增加曝光补偿。上图曝光补偿+1.

过度曝光的“度”,就得靠经验和自己掌握了。拍完后回放看效果,雪不够白就继续增加曝光。

但曝光真的“过度”了,雪就没了层次和质感。

拍雪,是摄影曝光里一个“极端”,但与白平衡和感光度无关,只需增加曝光量。


南方之南


感光度是跟曝光和拍摄速度联系的,拍雪景如果光线好,感光度范围就是在50—100之间。为什么经常拍出来的雪灰灰暗暗的,正确测光和正确曝光是拍摄雪景照片成败的关键。由于雪是白色,大片雪地会令相机的测光功能未够准确,在这时候就需要调教机身内的曝光值,以得到理想的画面。果你习惯用A档拍摄,那么需要将你的曝光补偿增加至+0.3--+1.0

如果你习惯用M档拍摄,那么就将曝光指针偏向+0.3--+1.0,拍雪景最好用M当,手动调整曝光更准确。最好不要用感光度来调节,因为感光度高了会影响画质,出现糟点。如果光线实在不足,可以适当提高感光度,或者上三脚架拍摄。这样不会影响画质。





梅寒摄影


雪景拍摄最主要的是控制好照片的亮度,也是就曝光。其它的设置都是辅助。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帮助到你,也欢迎其它朋友评论补充你的经验。

白平衡

白平衡的作用是控制色温的,简单来说就是照片的冷暖色调,冷色偏蓝、暖色偏黄。只有在使用自动白平衡时,色温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时侯可以自定义。

1. 白平衡场景设置,相机会预设一些最常用的白平衡场景,可以尝试使用“日光”白平衡。

2. 使用K值设置,数值高偏暖,数值低偏冷,这个数值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 拍摄RAW格式照片,后期理论上可以无损调整白平衡。

感光度ISO

在大多数拍摄场景中,曝光三要素中的ISO是我们最不需要关心和设置的。最为简单的设置技巧是将ISO设置为一个自动的范围,(最低使用相机原生ISO,最高使用你能接受的画质下的最高ISO)比如(100-6400),相机会根据环境光自动选择适合的ISO。

曝光补偿

雪景拍摄最为重要的是控制好曝光,相机虽然能够自动控制照片亮度,但在取景时白色占主要画面比例时,相机会“觉得”照片过亮或过暗,相应的减少曝光,这时我们看到的照片就要比实际环境暗。“白加黑减”就是针对白色场景增加曝光,黑色场景减少曝光。可以尝试酌情增加曝光补偿+0.5-1EV,这个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实时高亮警报

如果相机有实时高亮警报功能,可以辅助我们观察曝光。雪景拍摄增加曝光补偿,只要没有显示高亮警报就可以。

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更多摄影技巧不断分享。


瓦力怪叔叔


雪拍的不够白,是相机曝光不足导致的,和白平衡、感光度没有直接关系:



一、雪景“不白”的原因:18度灰测光原则

雪景不白,是因为白雪反射率高,相机测光系统依据18度灰原则,认为画面有过曝倾向,因此会自动降低曝光,让白雪变成“灰雪”:


二、雪景“不白”的解决方法:使用曝光补偿增加曝光量

解决白雪不白的方法,不是矫正白平衡,也不是调节感光度,而是使用曝光补偿增加0.5至1ev左右的曝光量。以上图为例,增加1ev曝光后,效果基本符合实际场景:

三、曝光补偿的具体使用方法

无论尼康还是佳能,启用曝光补偿的方法都是按下曝光补偿按钮,配合波轮进行增减,只不过按钮位置不同而已:


尼康曝光补偿按钮位置:

佳能曝光补偿按钮位置:

具体补偿程度可参照曝光指示条进行调节:

尼康曝光指示条位置:

佳能曝光指示条位置:





四、提示与建议

1、拍摄雪景前手动矫正白平衡没有太大意义

雪景不白是相机执行测光算法造成的,不是白平衡不准造成的。即使使用白卡或灰卡矫正完毕,实际拍摄时一样可能拍成“灰雪”。白平衡矫正的主要应用场景是极端色温、复杂色彩或光线条件,这点要明白。

2、实际曝光补偿量要依据具体情况确定

很多朋友都觉得:说那么多干啥,不如直接给我个具体参数实在。但由于画面中白雪所占比例会影响测光系统检测到的反射光强,因此不同场景甚至同一场景的不同构图都会影响最终的补偿量。我只能说,从经验出发,一般增加0.5-1左右即可。

如果确实没有把握,可以启用曝光包围,后期选择一张曝光合适的片子即可:



爱摄影、爱生活,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同学习提高🙏


小k印像


在讲如何把雪拍的雪白、透亮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法则,大家懂了这个法则就知道怎么拍了,这个法则是:白加黑减。

什么是白加黑减?

简单来说就是你拍摄的场景大面积为黑色时那么你要减少曝光,拍摄的场景大面积为白色时你要增加曝光。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场景大面积为白色还增加曝光,那拍出来的照片岂不是会过曝?画面大面积为黑色还减少曝光,那拍出来的照片岂不是会曝光不足? 大家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对相机的理解不够。

大家可以拿自己的相机拍摄纯黑或者纯白的物体,你会发现拍出来的照片是灰色的,这和相机的测光系统有关。

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够看见物体,相机之所以能够拍摄物体,是因为物体本身会反射光线,相机的测光系统就是通过收集物体的反射光线,从而计算出曝光量的。

而不同的物体其反射光线的能力不同,人眼对光线很敏感,能直接判断出画面是黑色还是白色。但是相机不行啊,相机是没办法判断出这个物体反射光线的能力的,所以就需要人为的给相机一个标准。

在很早以前科学家就通过统计发现大自然中物体的平均反射率是18%,所以相机的标准就设定为18%。 所以相机将所拍的场景无论黑白都定义为18%灰(中灰),也就是说你对着有大面积黑色、大面积白色的场景测光,拍出来的是中灰。

那么在拍摄有大面积黑色、大面积白色的场景时,就要注意使用曝光补偿,以还原场景中的真实色彩。

下面我做个试验,用相机拍摄白色的纸和黑色的笔记本。

如果我不做曝光补偿,那么白色的纸拍出来是灰色,黑色的笔记本拍出来也是灰色。



相机有了统一的标准,无论你拍摄高反光物体还是拍摄低反光物体,相机都会以18%的反光率来作为标准测光。

雪景是高反光物体,它的反光率高达98%,所以相机自动测光拍出来的雪景就是偏灰白的。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增加曝光,才能拍出雪白、透亮的雪景。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下。

未做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0.5:

曝光补偿+1:

再给大家看两个拍雪的案例:

案例一:

案例二:


摄影初级班


拍摄雪景,要把雪拍的特别白,最关键的参数是曝光补偿,而不是白平衡和感光度。


曝光补偿:

1、如果你不是使用M档拍摄,在拍摄雪景的时候,要遵循“白加黑减”的曝光补偿设置原则,因为相机在拍摄浅色对象,比如白雪的时候,相机的测光系统是以18%中性灰作为标准测光的,如果场景过白过亮,较强的反射光线会使相机测光系统给出的曝光数值降低1-2档的曝光量,使拍摄出的白雪发灰。所以你要增加曝光补偿,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拍出的雪变白了。

2、如果你是使用M档进行拍摄,所有的参数都是自己设定,就要把曝光补偿考虑在内,相机在M档都有曝光指示,应该有意识地在准确曝光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曝光量。

感光度:

3、雪景不需要太高的感光度,为了使画面清晰,表现雪的细腻,基本上设100的感光度就好。

白平衡:

4、其实设置白平衡就是控制色温。从摄影上来说,色温用于说明光源的成分。色温值越大,光源中包含蓝光越多,能量分布较为集中,也称为冷光;色温值越小,光源中包含红光越多,能量分布在红、黄色调上,也称为暖光。对于雪景而言,像蓝天、白雪、雨天、阴天这样的场景,本身色温就高,一般在7000-10000K,像夕阳这种场景,色温较低,一般在3000-5000K,画面颜色都偏暖。

一般雪景都给人以清冷的感觉,为了强化这种效果,应该尽可能的表现雪的冷色调特性,用冷色调来表现大景深,大视野。如果你选择阴天白平衡,实质上就是将色温设置在6000K,如果你选择白炽灯白平衡,就是将色温设置在3000K。预设白平衡中的各种名称,其实只是为了方便记忆,你也可以直接对色温值进行修改。

当设定的色温K值与光源色温一致,可以很好的还原色彩,如果设置的色温值比场景高,色彩偏暖,比场景低,色彩偏冷。当然你如果使用RAW格式记录照片的话,基本可以无视白平衡。


话说摄影


大夏天的来回答拍雪景的问题,也是特别冰爽。

冬天的时候,我在公众号上发了相关的帖子,现在修改一下再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 雪景啥时候拍?

雪刚停的时候应该是最好的拍摄时机了,这个时候地面还没有被人群踩得都是脚印,街上的行人也不算多。

树上、车上、装饰物上覆盖的白雪都还很完整,你完全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要的角度和位置。



当然,雪正在下时,也能拍出精彩的雪景。你可以记录飘飘落下的雪花,如果有三脚架就更好了,支起脚架,把快门速度调低,1/60s 以下就能拍出雪花落下时的轨迹。



另外不妨给镜头戴上遮光罩,既能防止眩光,又能防止雪花飘落在镜头上。



● 如何设置相机?

拍雪之前,首先必须对雪的特性有所了解。

我们都知道,雪的反光会导致相机曝光不准确,所以光依靠相机自动曝光的话,很容易因为相机的判断失误导致画面灰暗、色调单一。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自己来进行手动曝光了。

因为雪天光线反射强烈,所以ISO不需要调得很高,正常的晴天ISO拍摄就好,像是ISO 100,200左右。


相机自动测光很容易欠曝


所谓“白加黑减”,因为相机在收到雪地强烈的反光后会自动作出判断,减少曝光,所以如果画面里的大部分面积是积雪覆盖的话,测光后增加1-2档EV曝光补偿是比较适合的。



又比如雪景中出现人物的时候,也不妨增加曝光,这样让画面更鲜活,当然如果你想刻意营造神秘感的话,也不妨减少曝光。



● 设置白平衡

要想获得色彩更为真实艳丽的雪景,我们还应该在拍摄前对相机进行白平衡设置,一般最好在拍摄前,拿一张白纸,通过自定义白平衡来校正,这样就可以获得艳丽而真实的图象了。

假如是在晴天的雪后,也可以直接使用日光白平衡进行拍摄,以提高整体图片的色彩饱和度。



相机的保暖也十分重要

<strong>

另外,由于冬天气温低,空气也很潮湿,很有可能影响数码相机的使用,因此进行简单的防寒防潮处理是必要的。

如果你的不是这种相机——


Leica X-U 三防相机


Leica SL相机


建议最好购买保暖的皮套或者是弄个围巾,在不使用相机的时候把它放进去,以达到保暖的作用。


相机的羊皮套


工匠与艺人内胆包


同时,还需要注意电池。

低温情况下,电池耗电很快,所以在不拍摄时,我们最好把电池从机身上取下来,这样也可以有效的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当然最好还是多准备一块电池,不然拍到一半突然没电了也只能干着急。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当把相机从雪地的低温环境下拿到室内的温暖环境时,进屋之前先把相机上的雪都擦掉,以防化成水千万别马上给相机通电,因为急剧温差会使相机的内部空气产生的水蒸气,可能会导致相机内部元件受损。

应将相机从低温环境放入室内之后(最好用吹风气吹一下),等待一段时间再使用相机。


嗯,讲完以上的拍摄方法后,浑身都冷了好多度......如果觉得回答对你有用的话,可以收藏起来,到冬天下雪的时候再翻出来看看~


君峰影像


这个问题对于摄影科班出身的人来说,他们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是课程里面的一项小技能。我们使用的数码相机其实并没有多么的智能,每个数码相机里面都内置了一个测光表,有的可以选择矩阵测光,点测光等等。这些其实都是针对不同的拍摄环境和自己的“创新”拍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数码相机里面无论是哪种测光模式,相机都是通过对你准备拍摄的画面的明暗分布程度进行一个计算,然后根据该场景来指导数码相机的快门和光圈设置。当我们把相机对准一大片雪的时候,由于雪太白,太亮,根据测光里面的18度灰原理,相机会自作聪明地帮你把画面调的暗一些,目的是相机不希望你得到一张过度曝光的照片。


但相机根本不知道我们就是想要雪白的雪,而不是灰灰的,如果你注意到相机里面其实是有个曝光补偿的功能的,一般来讲我们在拍摄雪景的时候,如果希望的到雪是白色的雪,那么可以把曝光补偿提高2挡,目的是来修正相机的自作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