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頑劣不聽管教,家長“不管了”,老師很自責,被醫生一語點醒

曉婷是我們學校工作了三年的特崗教師,初二班主任,小姑娘年輕有幹勁,非常負責任,班級被她打理得津津有條,成績也不錯,家長和學校領導都很滿意。

可是,曉婷這幾天非常苦惱,原因是什麼呢?

原來呀,班裡有一個男生,頑劣異常,不聽管教,吸菸喝酒打架、翻牆逃課是常事,更別說學習了。考試幾乎都是白卷。昨天,老師檢查他的作業,他和老師大吵大鬧。曉婷平時沒少在這個學生身上下功夫,聊天、談心、批評、教育,也吵過、也罰過、也哄過,什麼方法都用了,就是不管用。

請家長來試試吧,頭一兩次家長還來,後來就乾脆不接曉婷的電話了,曉婷實在無計可施,只有唉聲嘆氣的份兒。

說實在的,教了緊20年書,碰到這種情況,我也沒有好辦法。

學生頑劣不聽管教,家長“不管了”,老師很自責,被醫生一語點醒

昨天,和一個醫生朋友聊天,說到這種情況,她說,你知道嗎?醫生看不好的人有兩種:一是天生絕症,現在的醫學技術解決不了。二是自己不想活的人,他自己不想活誰都救不了,教育其實也是一樣的。

我一下子豁然開朗,說的太精闢了!

她接著說,你們做教師的,都有濟世情結,你們總覺得所有人都該教育,總想通過教育改變別人,這種想法是一種書生意氣,是不對的,得改。

一語點醒夢中人,說的太對了。

我們老師和家長的所有矛盾都在於我們拼命想讓學生好好學習,而孩子和家長有時並不領情,當採取了極端的方法時,禍事就發生了。

所以,對於學生,仁至義盡就夠了,已經能對得起自己的職業良心了。沒必要因為成績硬管,硬逼。否則,一不小心,遭到學生的“反噬”,到那時,悔之晚矣。

學生頑劣不聽管教,家長“不管了”,老師很自責,被醫生一語點醒

1.硬管可能會惹禍。

我們做教師的,往往都特別負責,就看不得不學習的學生,看見就不舒服,就想吵幾句,罵幾句,目的也是為了他能好好學習,考一個好學校。

可是有的孩子確實不是讀書的料,對上課寫作業有牴觸。如果我們非要他好好學習,無疑是趕著鴨子上架,他難受,咱們費勁,效果也不好。逼急了,孩子什麼極端的事情都能做的出來。到那時後悔就晚了。

網上那麼多家校矛盾,師生矛盾,大多是因為老師逼孩子學習造成的。血的教訓,我們應該吸取,要明白做到什麼程度就得適可而止。

這麼說,不是不負責任,而是凡事不能強求。

學生頑劣不聽管教,家長“不管了”,老師很自責,被醫生一語點醒

2.家長或許有別的打算。

退一步說,現在的社會是個多元化的社會,孩子成才不是只有讀書這一條路。我的一個學生,聰明靈巧,會說話,會看眼色,家是開酒店的。但就像題目中提到的這類學生,啥啥都不學,教育還不聽。

我覺得這麼聰明的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將來有更好的成就。否則就太可惜了。

請來家長一問,原來,家長早就打算好了。上兩年初中, 直接去職業學校學廚師,然後去自己家的飯店上班實習,搞餐飲。家長說,考上大學又怎麼樣,也是一樣不好找工作,還不如我跟著我開酒店呢。

我想想,也是啊,人家家長想的不無道理。

所以,我們要理解家長的想法和做法,不要總抱著我們自己的那一套價值觀去要求所有人,尊重他人的第一點就是不強求。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裡的經典臺詞:一個都不能不少,曾經感動了我們很多人。可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們的教育理念也要跟著變化才行。

《士兵突擊》中說的不拋棄不放棄,也只是不拋棄不放棄願意前進的人,但如果走的根本就不是同一條路,你還非拉著人家不拋棄不放棄,那不是太“沙”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