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篇:他是北宋一名英勇大将,却因“面子”而死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题外篇:他是北宋一名英勇大将,却因“面子”而死

这是一首流传了千百年的七言律诗,这也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沦为阶下囚时体现的爱国情怀。诗中最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现出何等的英雄气概,洒脱人生!

千百年来,民族英雄都犹如矗立在风雨之中的石头,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这就是英雄的魄力!英雄在人的心目是非常敬仰的,同时英雄似乎也为了维持在人们心目中形象,努力在做着比较符合自身正义的事情。所谓自古英雄都命短,北宋名将杨业就是这么一位民族英雄。

说起宋朝,是由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又分北宋和南宋,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代。赵匡胤即为宋太祖,其一心想统一全国,可在北伐的过程中突然去世了。其弟赵光义继位,他就是宋太宗,原来名字叫做赵匡义,因避讳哥哥而改的名。赵光义也是一位非常有雄心壮志的皇帝,在他在位年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赵光义也重视人才和善于用人,一直以来听说了北汉杨业的威名。在北汉投降后,重用了杨业,多次升其官职,并十分信任他。

题外篇:他是北宋一名英勇大将,却因“面子”而死

身穿钢盔宝甲,手持大关刀,驾驭骏马首当其冲的杀败了几个辽军,之后辽军统帅耶律原身边一名大将说了一句:“杨业这么大年纪,还这么能打”…… 这是电影里《忠烈杨家将》描述的宋军在金沙滩与辽军一役的情景,电影里所指的杨家军就是杨业家族。杨业早年在北汉的时候,就十分的骁勇善战,屡战其功,国人给他取了个“无敌”的称号。史书曾这样记载杨业从小洒脱有侠气,十分善于骑射,喜欢打猎,得到的猎物都比别人多,这说明杨业从小比其它人与众不同。杨业也对其随从说过:“将来我用兵的时候,也要像用猎鹰、猎狗追逐野鸡、野兔一样”这也说明杨业善于谋略和胸怀大志。从小的性格养成将为其以后成为一名大将做了铺垫。

题外篇:他是北宋一名英勇大将,却因“面子”而死

忠烈杨家将剧照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重内轻外的国家。其统治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吸取了唐朝时中央实力过于薄弱的教训,于是就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样的做法使宋朝的经济和文化繁荣昌盛起来,但其军事却软弱无力。而辽国是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本是游牧民族,后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辽太祖一直都有南征中原的意图。自后唐发生内乱,辽太宗获得燕云十六州后,便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题外篇:他是北宋一名英勇大将,却因“面子”而死

宋太宗

在雍熙三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杨业随西路军出发,乃潘美的副将。正是经过这次战役,杨业殉国了。相信很多人看到潘美就联想到了影视中奸臣潘仁美,就《忠烈杨家将》这部戏来说,因杨七郎在比武招亲擂台上误杀了潘豹,而潘豹的父亲正是当今国丈潘仁美。后来辽军南侵,因早些年杨业曾击败过辽军,原本宋太宗派杨业前去抗敌,可潘仁美自荐为主帅,于是杨业变为先锋。杨业和辽军在金沙滩一战,被潘仁美摆了一道突然鸣金收兵,使得令公杨业逃往两狼山并困于此,后来引发杨家七子奋勇救父的故事。

影视和历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发生故事,一个是改编故事。影片中的潘美的化身潘仁美不是当朝国丈,也不是所指那种奸诈大恶之人。历史中他总体说算是良将,跟随宋太祖南征北战,为大宋基业立下许多汗马功劳,而杨业之死也并不是自撞李陵碑。

题外篇:他是北宋一名英勇大将,却因“面子”而死

在杨业随军北伐时,因东路军曹彬的部队出师不利,宋太宗下令先退兵,并命令潘美军队掩护四个州的百姓迁往内地。后来又有十几万辽军攻陷了寰州。辽军士气正旺,杨业认为应该采取避其锋芒的战略。可监军王侁反驳杨业的战略,对杨业说:“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意思是讽刺杨业带领好几万精兵却如此畏惧怯懦,只需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的前进。杨业也直白的告诉他,若这样做一定会失败的,之后王侁答道:“将军一直号称‘无敌’,现在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难道有别的心思吗?”

杨业是十分忠心的人,其忠心早在降宋的时候体现出来了,在《续资治通鉴》这样讲述道:北汉将刘继业,素骁勇,及继元降,继业犹据城苦战,帝欲生致之,令继元招之,继业乃北面再拜,大恸,释甲来见。其大概意思是当北汉主刘继元投降时,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还在坚持战斗,知道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这里说的刘继业指的是杨业,可见杨业之忠心!

经监军王侁这么一说,杨业本身是容不得别人猜忌自己的人,为了表明自己忠心耿耿,于是领兵前去抗敌去了。最终杨业和辽军大战从中午打到黄昏,直到退到陈家谷。按原先约定,潘美等人应在此接应,谁知却不见踪影了,杨业只好带领部下再跟辽军血战,直至被俘!杨业被擒后,无以愧对宋太宗,于是绝食三日而死!

所以杨业之死虽不是像影视中潘仁美暗中使诈所致,但潘美还是有一定责任的,假如说潘美坚决阻止王侁提前离开,或许杨业也不至于死。而这个监军王侁需负更大的责任,当然杨业之死也和其所谓的忠心“面子”有关。

题外篇:他是北宋一名英勇大将,却因“面子”而死

潘美

杨业死前曾说过:“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其这种为“面子而活”的勇气可说是宁死不屈的精神!

监军王侁是个性格固执己见的人,在军事上无谋略了一通,凭杨业久经沙场,认定了本来避其锋芒计划才是行的通后。杨业因受不了王侁与他人的猜疑,没有坚持自己的初衷,明知失败还要前去,况且当时的宋太宗是很相信杨业的。其这种为“面子而活”行为却是一种愚昧,受不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做了改变!

巍巍中华,英雄素来都是比较正义的“直”。当潘美没有作为主将该有的客观研究战略,当监军不分情势要求杨业正面跟辽军交锋!杨业觉得心里苦,知道恐怕要损兵折将了。所以在临行前会哭着对潘美说:“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大概意思是这次出兵,一定不利。我本想等待时机,为国杀敌立功,如今有人责难我畏敌不前,我愿意先死在敌人手里。哭,一般是心里委屈了,憋了很久,碰到某个希望曙光点就爆发了。之前从北汉投降,杨业还独自苦苦撑着与宋军交战,直到北汉主来招降,然后杨业是大哭,这次杨业明知要失败还要前去,心理很苦且无奈,所以死前会说被奸臣所迫。可杨业自己有没有想到有些原因,是因为自己不善于政治,而爱惜了自己的“正义面子”。但凡是都有两面性,假如杨业非常懂得玩政治,那么或许他就不是那正义的大将了,总是想方设法提升自己位置的政治玩手!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里,面子对咱们来说的确是一件考验人的事情。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就是一位比较能够忍辱负重的人,从一个受胯下之辱,到一代名将,这需要经过多少的精神和肉体的折磨!

关于面子,现网络上经常流传的一段话: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相信这段话对于处于奋斗中的年轻人应该是比较受益的。

文章原创于:红影界(http://zjdianying.com/)-电影人的天地-拍电影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