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此举蕴含着哪些深意?

在雍正王朝之中,邬思道是一位神级人物,是雍正在九子夺嫡之中最终能够获胜的终极推手。雍正登基之前,邬思道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科玉律,四爷都会谨慎听取、竭力遵守。当雍正登上王位的那一刻,邬思道从他最为重用的人变为了最为忌惮的人。邬思道能将四皇子从九子夺嫡之中扶上皇位,他自己也是功成身退,得到了极大的人生满足。只是他对雍正太过了解了,他知道雍正已经用不上他,也不会放他安心隐归,为了保命,他向雍正提议了半隐的想法。

雍正王朝:邬思道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此举蕴含着哪些深意?

邬思道所谓的半隐退便是在雍正可以掌控的前提之下,离开雍正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而这个代替雍正监督邬思道的人就是李卫了。邬思道和李卫都是雍正潜邸之时的旧人,李卫和邬思道关系不错,相互也是熟悉,邬思道选择了他不仅能让雍正放心,还有另一层想法。李卫当时身为布政使,官不大,离雍正也远,邬思道跟在他身边,不必每天提心吊胆,生怕哪天雍正兴致一来,又将他招回去了。更甚者,雍正始终没有放弃杀邬思道灭口的想法,如果邬思道处在一个和雍正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位置,有什么风吹草动或者做了什么事情刺激了雍正,雍正说不准会真的对邬思道痛下杀手。

比如后来弘时受了八爷的蛊惑刺杀弘历未果,雍正十分气恼一直骂老八,但也没到非要杀了弘时的地步。后来李卫在雍正面前说了一句话提醒雍正:正是因为康熙爷没有除掉八爷才引起了今日的祸事。雍正为了给弘历铺路就将弘时给杀了。雍正这样的性子邬先生早就懂得,与其在他身边等着他疑神疑鬼,不如远离他让他眼不见心不烦。

雍正王朝:邬思道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此举蕴含着哪些深意?

李卫是雍正的忠仆,由李卫在他身边监视,应该说雍正会对邬思道放心才是。但是邬思道在解决山西藩库案的时候又主动向李卫提出了要去田文镜那边。按道理说,邬思道这样的人才,李卫将他留着也是有大用的,只是雍正一次在李卫面前主动提起此事,竟然准许了邬先生的请求,说田文镜需要这样的人帮衬着。这说明邬思道身边一直有人监视的,而李卫竟然都不知道。

雍正王朝:邬思道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此举蕴含着哪些深意?

邬思道想要离开李卫,最早还是因为雍正让全国百官传阅诺敏还清欠款的奏章。这个时候雍正已经很明显地预感到李卫即将升官,邬思道唯恐雍正重用李卫,将他调往京城之中做官。如若真的等到那个时候,李卫领旨必须走马上任,邬思道到了这个时候才提出要离开李卫,那么他故意躲着雍正的意图也表现得太过明显。另外李卫如果当上了大官,邬思道在他身边,这种强强联手,雍正不去格外注意都不行。所以邬思道决定在李卫升官之前赶紧离开李卫,这是对他最好的选择,同样对李卫来说,也是最好的选择。

雍正王朝:邬思道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此举蕴含着哪些深意?

那么为什么是田文镜呢?邬思道自从离开雍正之后,最希望的人生状态就是被雍正赶紧遗忘。而李卫这个人又时常喜欢在雍正面前提起邬思道,这让邬思道十分惶恐,生怕李卫说了什么话让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而田文镜不同,田文镜不像李卫那般和邬思道交情深,李卫事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去和邬思道商量,邬思道念在旧情不会拒绝或者装傻,多少都会给他提点,次数多了李卫自然要在雍正面前提起他。田文镜呢?邬思道在田文镜手下基本上就担任一个闲职,基本上没有位田文镜出谋划策,而且还狮子大开口一年要8000两的酬银。邬思道对田文镜提不上价值,田文镜自然也不会在雍正面前提起他。

雍正王朝:邬思道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此举蕴含着哪些深意?

邬思道在田文镜手下清闲度日,只想要雍正对他降低警惕心。只是没想到雍正后来微服去了河南,邬思道以欠薪的理由和田文镜起了冲突,最后被田文镜赶走了,邬思道临走还一直急促地说道:“再不走就来不及了”。通过这件事,邬思道也想让雍正看到他已经江郎才尽、只想求财养老的心境,给雍正他已经变得愚钝庸俗的假象。

雍正王朝:邬思道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此举蕴含着哪些深意?

邬思道心中非常明白,自己能在雍正登基那天和雍正达成共识,让雍正放自己一马已经是侥幸之中的侥幸。雍正在位时间渐长,对帝王之术越参越透,如果再和他产生交集,就不会有那么好说话了。邬思道是个敢赌的人,也是一个惜命的人,当初他对秋月那般喜爱,最后也是怕四爷忌讳他和年羹尧势力交叠,所以任由秋月嫁给了四爷。是啊,在帝王眼皮子底下,太聪明绝不是好事,活得长才是最后的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