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性格導致的嗎?


拖延,是性格導致的嗎?


拖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問題,而是一個情緒管理問題。時間管理是必要的,但還不夠。

我們大多數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安排自己日程表,但到了日程表中計劃要完成任務的時間點時,我們會想,“我不想”……“我不喜歡”……甚至,“明天我會更願意做這件事。”

很明顯,我們的“不做”與我們的感覺或情緒有關

既然情緒對拖延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那麼在分析我們對拖延症的復原力或危險率時,當然要把影響情緒調節的心理因素作為一個重要因素,納入考慮的範圍。

《心理學》的大多數讀者可能都熟悉大五人格特徵:責任心、宜人性、神經質、開放性和外向性(簡稱CANOE)。如果你是剛剛聽到這個理論,你將會從這篇文章中學到更多。

這五個人格特質中,有兩個特質與我們的感覺高度相關:外向性和神經質。一般來說,

外向的人表現出更多的積極情緒,而那些高度神經質(即情緒穩定性低)的人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緒。有趣的是,這些特徵可以在一個人身上共存。你可能既外向又神經質。眾所周知,這些神經質的外向者的“情感強度”也很高

情感是心理學中描述情緒的另一個詞。所以,你可以把高情感強度的人想象成那些經歷了強烈的積極情緒和強烈的消極情緒的人。例如,那些情感強度測試中得分很高的人,他們一碰到事情就會做出強烈的反應,他們的情緒就像過山車一樣。

那麼,情感強度與拖延症有什麼關係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經常拖延的事件。我們可以把拖延的過程分解為一系列的步驟:

1.你對自己要做的工作感到沮喪、無聊、怨恨、焦慮,或者其他典型的消極情緒。你的反應是“我不想!”“我不喜歡!”

2.你不想有這種感覺(其實這些感覺是人類的天性,不是嗎?),你當然也不想做這項任務,這一點很清楚。

3.你已經知道,如果你不做這項工作,你就不會有這些情緒(至少是暫時的)。

4.所以,你把工作推遲到另一天(“我明天會更願意做這件事”;“有壓力才有動力”)。

現在,我們來回顧這個過程:你得做一項討厭的工作,但是你不喜歡這項工作引發的感覺,所以你不去做這項工作,這樣就不用感受到這些討厭的感覺。拖延讓你成功的避開了這些感覺,但是你付出的代價就是快速地建立了一個 “拖延習慣”。

我認為性格會影響這個過程。如果我的情緒體驗非常強烈,那麼當我面對一個不想做的任務時,我所體驗到的消極情緒會讓我感到難以承受:“我不能忍受那個任務!”與此同時,當我把工作推遲並陷入其他誘惑(視頻、社交媒體等)時,可以預期我的積極情緒也是非常強烈的。最終的結果是,我們這些情感強度高的人更容易拖延。這是我們的理論和假設。

我的一個研究生正在做一項研究來驗證這個假設。當我在等待他的結果時,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反思,我無法像我所知道的其他人那樣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可能與一些基本的性格特徵有關。是的,我是一個神經質的外向者,容易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對我來說,生活從來都不會無聊。

事實上,研究表明,我們這些神經質的外向者,雖然情感強度很高,但是我們的情感強度讓生活變得更有趣,而那些情感強度低的人,他們對生活的反應會讓我們覺得有點無聊。

也就是說,大多數事物都有一個“陰”和一個“陽”(就像一個硬幣有兩面一樣),強烈的情感反應也要付出代價。

研究文獻中最經典的例子是挫折不耐症拖延症之間的關係。如果你不能很好地耐受挫折,你就更有可能拖延。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情緒體驗強烈的人,而你當下的情緒是對手頭的任務感覺很挫折,那麼,你可以預見到事情會往哪個方面發展:你很可能會為了感覺良好而放棄完成任務;或者你會受到其他誘惑的吸引而把工作留給未來的自己做。

可憐的未來的自己,如果我們能對那個傢伙產生一些同理心就好了!事實上,我們可以的,我們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控制現在的自我和完成工作的最重要的策略可能是:培養對未來的自己的同理心,並且注意情緒調節!

翻譯:唐詩、柚醬

來源:Psychology Today《Do Neurotic Extraverts Procrastinate More?》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