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实体经济到底有多可怕?巴西就是前车之鉴!

丢掉实体经济到底有多可怕?巴西就是前车之鉴!


南美是一块乐土,自然资源好,还是唯一一块没有遭受一战、二战浩劫的人居大陆。

作为南美大国,巴西早在1880年代就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在全世界经济大萧条、二战鏖战时,巴西在1930—1955年期间,工业年增长率近8%,工业产值占GDP已经接近1/4。

到1970年代末,巴西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部门,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就成立于1969年。1979年,巴西人均GDP已经高达1901美元,同一年,“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是1773美元。

但1980年代后,巴西逐渐掉入“发展陷阱”,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去工业化。到2017年,巴西工业占GDP比重已经下降到21%。

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占比大幅上升,2017年已经高达72.8%,比日本(68.78%)、德国(68%)、韩国(52.84%)等一批公认的发达国家还要高。

更直观的反映是,在2018年福布斯世界企业500强中,巴西一共入围7家,从名字就能看出来2-4位是金融企业。剩下的里面,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和Ultrapar控股公司,一个主业是石油,一个是天然气,JBS是肉食加工企业,淡水河谷是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在巴西的大企业中,工业企业占比不算高,而且大工业企业集中在资源领域。

丢掉实体经济到底有多可怕?巴西就是前车之鉴!


再举一个例子。1970年代,巴西是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2大造船国,鼎盛时一年造船产量达72.9万吨,提供的直接就业岗位近4万个,还带动10万个间接就业。但到1998年,造船业直接就业人数萎缩到1880个,到现在巴西在全球船舶制造业的分量已经微乎其微了。

巴西海军唯一一艘航母“圣保罗”号,在去年11月宣布正式退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巴西造船业衰落,不能很好地完成维修保障任务。

巴西的真正悲剧在于:尚未完全实现现代化,就开始“去工业化”。过早“去工业化”的后果,不仅仅是一个或者几个行业衰败这样简单。没有高端制造业支撑下,巴西的服务业也只能被困在较低水平。

也因为“去工业化”,导致巴西工业仍然集中在资源密集型领域,出口初级产品和中低端制成品,大量进口高技术制成品。比如,前面说过的巴西淡水河谷是全球最大铁矿石出口商。巴西还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牛肉、蔗糖、鸡肉出口国。

也就是说,巴西被“钉在”了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丢掉实体经济到底有多可怕?巴西就是前车之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