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60万,去偏远山区支教你会去吗?

藍極樓


年薪60万,去偏远山区支教我会去吗?当然!不过到时候笔者全国不知道多少优秀人才抢着去呢,鄙人不才,轮不到啊!☺☺☺

那么支教老师的年薪到底是多少呢?这个国家是有政策规定的。支教方面的福利待遇各地区都是严格根据国家政策执行落实。60万年薪?呵呵。😃😃😃

无锡地区已进行支教方面的工作近20年,一直非常顺利,选派的支教老师们都是思想品德高尚、工作态度端正和业务能力突出。去年全市发动时,本校就好几个老师报名,尤其是女教师。不过,用他们话讲:名额有限,要求很严。结果也确实令人遗憾,最终没有入选。


条件稍好的地区的一线教师有机会支教还是相当踊跃的,不会计较太多报酬福利,更多的是当成一次有意义的教学体验。

但仅通过支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偏远山区教学落后和资源匮乏的现状。另外,教育的根本改变不仅仅在教师,也就是说,仅靠提高支教教师薪酬吸引一些人才起的作用有限。至于60万年薪,完全是个噱头,不必当回事。


Scarett


年薪60万,去偏远山区支教,你会去吗?

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目前正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支教,我想用自己的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不管给多少钱,都值得去经历。因为人生不是缺少钱,而是缺少经历。到偏远山区支教,这本身就是人生之中一次难得的经历,不是人人都有、想拥有就能拥有的经历。经历有了,钱就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你的思想和境界早就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6年6月,市委组织部门选派首批干部人才赴天津市对口支援单位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工作一年半,本人非常高兴,手书申请书第一时间报名。那个时候,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组织部门能够选上我,那样我就可以在西部青藏高原地区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因为在我看来,人生是需要一些经历的,能够到青海藏区工作就是为经历补课,为回忆积累。

递交申请书及报名表后,就一直等待着,一直等到8月底,选派工作早已结束,也没有等到入选通知。那段时间,我很是失落,觉得没有机会去西部地区支教了。因为,我后来知道,选派去支教的教师都是中级职称,他们去支教的重要目的就是解决高级职称的。而且报名人数非常多,是经过层层选拔最后各学科确定一名身体合格、政治合格、业务合格者前往受援地区工作的。而我高级职称已经晋升了很多年,仅凭这一点,去西部贫困地区支教的希望就等于零。

没有想到,到2018年元月,市委组织部门开始选拔第二批援青干部人才,医生、教师的报名资格明确要求是高级职称,干部是副处级以上职务。我又一次写了申请书,又一次报名。这次很顺利,没过多久就通知到医院体检。到医院体检时发现,高中语文学科就我一个人参加体检。这就意味着,如果我的体检结果各项指标都合格的话,我就可以到西部地区支教了。

提交结束就在家里等待结果,半个月后,区委组织部通知到市委组织部开援青干部人才动员会。也就是说,我通过了体检并被市委组织部门确定选派到青海藏区工作一年半。参加那个会议,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人的一生是需要更多经历的,经历多生活就丰富,积累多回忆就厚重。为生活而经历,为回忆而积累,去一趟青海也是值得的,完全没有考虑所谓的待遇问题。

2018年3月,终于踏上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土地,开始为期一年半的西部贫困地区支教之路,至今已经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5个月左右的时间。尽管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多民族聚集,海拔高缺氧严重,气压低食物难熟透,昼夜温差大经常被冻醒,但是我没有任何怨言,每天用发现的眼光关注这里的一切,走步,拍照,抄书,写文章。

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淳朴善良的民风,虔诚执著的信仰,透彻纯净的阳光,干净高远的蓝天,特色鲜明的景观等,都深深吸引了我,感染着我,让我的心态平静、平和、平淡。一直追求的宁静,在这里终于实现;一直追求的写作,在这里付诸行动;一直追求的善良,在这里得以升华。

我感谢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这么一次青海行,一次青海行终身青海情。中青年时要吃点苦,我来青海就是为了吃苦,我没有职称晋升要求,来这里就是为了体验与众不同的生命经历,我想站在吃苦的分水岭上审视经历,挑战孤独和寂寞带来的痛苦和折磨。目前看来,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才是我最为看重和珍惜的,也是我每天努力发现美好的动力所在。

当然,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支教肯定也有物质上的相关待遇。后来才知道,来这里支教还是有补助的,天津市委组织部每月补助援青干部人才生活费4000元,青海省委组织部每月补助援青干部人才生活费、高原补贴等5500月。加上代课费等补助,每月有10000元的支教津贴,一年差不多有12万元。当然,原单位的工资收入一分不少。这两项相加,也没有60万的年薪,不知题主为何提出年薪60万的支教收入。如果真有这么多,我想那肯定比高考竞争更为激烈,姑且不说还有职称晋升的优势了。

支教本身就是援助的性质,是为了缓解西部贫困地区师资不足压力而采取的一项对口支援行为,不可能给出年薪60万元的优厚待遇来吸引教师支教。说实话,支教是非常辛苦的,既要克服自然条件的困难,又要克服孤独寂寞生活习惯等困难,没有一颗坚韧的心和一种教育情怀,是很难完成支教任务的。当然,我非常敬重自愿为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


看点看教育


这个问题提得有点好笑,这个年薪60万肯定是您随口说的,现实中根本不可能。事实上,很多支教的人不一定是老师。

我有几个朋友都去偏远山区支教过一年的时间,只有很少的生活补助。也就是说,支教更多属于公益性质。当然,支教可以为自己积累一项非常好的经历。一般回到工作岗位后,支教的经历都能给自己带来不少的帮助。


从根本上说,支教这件事,确实会比较艰苦。有些人是有这个意愿,有这样的理想;有部分人是需要支教作为一个加分项,让自己的职业有更好的提升。

如果有年薪60万的支教工作,那肯定会被抢破头的。偏远山区怎么啦?60万在当地那绝对是超高收入水平。偏远山区的人均年收入也就是2万左右,你拿着60万的年薪是什么收入水平?一方面拿着超高的工资,一方面没有业绩压力。每天还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这样的工作给我来一打都不嫌多啊。


还是回到现实吧!支教不能用金钱来过分激励,否则就丧失了初心。如果年薪给到10万,乡村就不会再缺老师了,也不需要支教了。所以年薪60万是不可能的!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最近一段时间在头条上说这个话题的人多,什么月薪两三万打扫厕所,年薪三十万去大山里工作,今天又有这个年薪六十万去边疆支教。说这个话题的人是不是有精神病我不知道,但话题不正常。在我国五六十年代沿海地区支边援疆的人很多,并没有谁承诺给多少钱或是几年回来,有相当多的人义务反顾札根西北,新疆,边疆,农村,甚至几代人生活在那里,为当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人可敬。而我们在西北农村偏远学校几十年如一日在这里工作生活,月薪三四千元,难道不活了?如果真如你所说年薪六十万甚至三十万,我都会毫不犹豫,因为我大专毕业(现在本科)教龄三十二年,年薪五六万。现在城市环卫工每月一千五到二千元照样争着干是为了生存,生活。


手机用户4979982938


作为一名教师,据我所知,现在的支教主要是两种:本省内部支教和省外偏远地区支教,前者如果是省级调配会有一定的支教费用,2013年本人就被县里安排省级调配到本县偏远农村支教一年,除当年工资待遇不变外,额外发了20000元的支教费用;省外偏远地区支教一般也为一年,费用额外为100000元,我当年支教时学校也有一位老师到新疆支教,但这种支教名额一般很少,当年县里好像只有2--3名,所以去的都是思想先进丶道德业务水平特别高的教师,支教回来后被作为贮备干部任用,一般教师去不了哪!题主说年薪600000元到偏远山区支教,我的天!作为教师,这个薪资水平无论在中国哪里都是杠杠的了,至少90%的教师愿意吧?!老师们肯定是积极报名丶争先恐后,估计学校还要搞个竞争上岗!当然,这必须是按支教算,也就是工作一年,如果是直接工作调动,那就另说了。

说句题外话,咱们提的问题能不能靠谱点?!那样回答也有点实用价值;这么不靠谱的问题,除了拉仇恨,好像没什么意义……

我是六哥物理,欢迎大家关注我,咱们共同交流。




六哥物理


我会去。不管年薪多少。钱不钱的我都不在乎,就是有一颗支教的心。

先不讨论有没有年薪60万的支教,居然拿出来我们就来说说去不去的问题。

我肯定会去,当年毕业的的时候想报名去西部支医,同时还参加了“三支一扶”考试。(支医、支教、支农、扶贫),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部分人会去西部支医,当时特别羡慕,也非常的想去,经常看中央齐涛农业节目,看到哪个哪个大学生村官带来全乡致富什么什么的,真的很向往,同时也特别羡慕那些大学生,体现自我价值。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主角为乡亲们解决一件又一件难题。

不管是支教还是支医,都是为乡亲们解决问题。体现自我价值。我愿意。


猫头鹰美食


年薪六十万,去偏远山区支教,问我们去不去,我估计得挤破头,竞争的比评高级职称还要厉害👍!

为啥这样说,评高职为啥,不要给我说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就是为了待遇提高呀。评上了副高以后,每月也就多个700多元钱,在以工资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师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所以大家都会抢着去评高级职称。


我们这里每年都有去支教的名额。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就近支教,就是到农村里去支教,还有一种就是去偏远山区支教。

指标下达后,并没有老师去报名参加支教活动,教育局后来提高待遇,去支教的老师,每个月多加500元钱,可是大家想想,老师们大多是女老师,大多都成家了。上有老下有小,出去支教也真的不方便。所以每月多加500选,没有打动老师们的心!

后来工资追加到每月1000元,还是没动静,最后去支教的回来给一个评高职的指标。这样打动了不少人的心,纷纷来报名!人多了也就PK下,要把优秀的老师给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有个同事最后取得这样的资格了。为了评职,她放下孩子和家里老人家去支教。听说那里条件很差,蔬菜就是吃土豆,她上顿下顿吃土豆,后来看见土豆都快吐了。中途回来后,在家里买了好多蔬菜带去吃。一年的支教生活,她回来后我居然发现,她变得和山里的妹子差不多了。

题主问给60万,去不去,显然提问的不是老师,不了解老师的待遇,现在我们这里老师们的平均工资一年就是不到5万元。咱们就按5万算,60万,相当于12年的工资,叫谁去不动心呢,辛苦自己一个人,如果能给一家人幸福快乐的生活,老师们会毫不犹豫的。

不过我考虑的是,如果老师的工资给到了60万,那是不是别的行业的工资要达到几百万了呢。我觉得大有这可能!所以不要做梦想好事了。


这样的工资待遇不会有,所以也就没必要讨论老师们愿意不愿意去了。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知道对不对,如果友友们有不同意见或者建议,请留言分享一下,期待大家的留言!


心中百合静静开


我认为不要60万,也不需要30万,估计有10万,就会有很多人去了!

题主显然是曲解了支教!

支教往往都是公益性质的,比如笔者出去支教都是免费的。据我所知,支教应该都是免费的。至少,我还没有听说过哪里支教还需要付钱!

支教人员的工资往往都是原单位支付的,并且还要加一笔支教补助。一般是400-800一个月,支教满一年,另外会发放一笔奖励金。

也许题主说的是这笔钱吧?

题主的言下之意,好像是没有人愿意去艰苦地区支教。



在我们这里恰恰相反,大家都抢着想去支教。

这是因为:

第一,支教是件光荣的事情。大家都觉得支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很多人支教回来,就顺利入了党,提了干。那些去新疆、西藏的支教人员,可以在评先、评优、评职称、提干等方面有优先权。

第二,支教可以自由绽放自己的教育理想。因为支教没有任何成绩指标,不需要挖空心思去弄成绩。有的只是大胆的将自己教育理想拿来实践,这也就是为什么支教老师往往很受欢迎的原因。

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让人感觉很累!

第三,支教还可以增加收入。

例如去新疆等艰苦、边疆地区,一年的补助相当可观。但是,觉得没有题主说的那么夸张!但是几万块确实是有的。

最后说两句,支教的公益性,决定着它不能“金钱化”。否则,将会失去“初心”,扭曲原意!


姑苏讲堂


支教,不论是大学生还是一线教师,都是噱头大过于实际意义,因为大多数都是短期支教,不能也不现实长期扎根。

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个我认为很不错的方法,但是也被教育部搞成了形象工程——优秀教师多媒体授课,那时候还不流行电脑,依托方式是光盘。教育部筛选全国优秀教师进行讲课。但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

回想我们上学时候,如何评价一个老师,上的课有意思的是好老师,上的课没意思的是差老师。我想教育部初衷就是“让全国学生都听到好老师的课”。

现在比我们那个时候方便得多,有电脑,有手机。我想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手段来拉进全国教学水平。而乡村教师虽然可能受限于学历和技能,不能带来很好的授课体验,但是我想答疑解惑是可以轻松胜任的,而授课传道,完全可以通过现代手段得到解决。

淘宝都能做到村村通,为什么网络课程不可以?是否因为利益?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坐视教育不公是否是当政者的考量?


远方好书美食都不可弃


年薪60万,去偏远山区支教,对于我来说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如果领导找到我让我去,我会立刻答应下来,生怕晚了会被别人抢走的。看我如此激动,是不是很想知道原因呢?

首先,我想这个年薪对许多人都会有吸引力的,我也不例外,这个数字相当于我目前收入的十倍,也就是说,我去支教一年相当于目前工作十年。在不需要刻意去提高文化水平和技能的前提下收入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怎么想都合适。别笑话我财迷没见过钱,我还真没见过这么多钱。



其次,我想当老师。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后来阴差阳错没有实现。现在有一个当老师的机会摆在眼前,我可以踏上梦寐以求的神圣的讲台,实现人生理想,不留遗憾,我是不会轻易放过它的。尽管人们现在对老师有诸多吐槽,但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第三,我很向往偏远山区。虽然偏远地区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可是空气质量好啊!加之我原本就不太喜欢城市的喧嚣,对生活品质要求也不多,向往安静的生活。我想象中偏远地区的人应该都比较单纯,不会像城市职场中的人那样勾心斗角斤斤计较。我一直都处理不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大概有逃避现实的思想吧。



人生事十有八九不如意,而这一件事就能实现三个愿望,岂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馅饼!好了,回到现实中吧,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却还要在这里自嗨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