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麥區赤黴病預測將大流行,專家提醒:“見花打藥”用足藥量

農業農村部4月9目發佈消息,預測赤黴病在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南部麥區將大流行,提醒堅持“主動出擊、見花打藥”不動搖,嚴防赤黴病大範圍流行成災,贏得夏糧豐收主動權。

小麥赤黴病是典型的氣候型流行性病害,若小麥抽穗揚花期間遇連陰雨或大霧、結露天氣多,田間溼度大就會發生,一旦大流行,會導致產量大幅下降,甚至絕收。目前,正值冬小麥孕穗抽穗期,也是小麥赤黴病發生流行關鍵期。據預測預報,未來一段時期,大部冬麥區降水偏多、氣溫偏高,與小麥抽穗揚花期吻合,預測赤黴病在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南部麥區將大流行,在黃淮北部、華北麥區將中度流行,對小麥安全生產構成威脅。

三麥區赤黴病預測將大流行,專家提醒:“見花打藥”用足藥量

河南、安徽是小麥主產區,近幾年赤黴病出現高發態勢。在4月8日舉辦的安徽小麥赤黴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指出,當前安徽小麥赤黴病田間菌源數量已滿足大流行的條件,加上氣象預報4月份天氣條件總體有利於赤黴病大流行,預計今年小麥赤黴病全省大發生,預計發生面積2950萬畝,需實施預防面積約7000萬畝次,是近年來最多的一年。河南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3月份預測,赤黴病在豫南、豫東南偏重發生,其它麥區中度發生,預計發生面積 2500 萬畝左右。

小麥赤黴病可防不可治,預防“窗口期”短,必須立足於防,綜合施策。對此,安徽農業大學教授丁克堅提醒廣大農民朋友,從當前來看,開展藥劑防控,是關鍵之舉。

一要把握好防治時間,就是齊穗揚花期,“見花打藥”;

二要選防效好藥劑,如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及其復配製劑,推行輪換用藥,避免抗藥性;

三要推薦使用自走式噴杆噴霧器或植保無人機,提高防治效果和農藥利用率;

三麥區赤黴病預測將大流行,專家提醒:“見花打藥”用足藥量

四要科學施藥,兩次預防要到位,第一次見花打藥,要用足藥量(按標籤上限用藥),對足水量,一週左右再開展二次預防。噴藥後遇雨要及時補防。要根據田間病蟲發生實際,實行總體防治,主治赤黴病,兼治白粉病、鏽病、蚜蟲等,達到一噴多防。

據悉,農業農村部近日緊急部署小麥赤黴病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及早落實防控措施,並加強監測預警,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科學研判病害流行態勢,及時發佈病害預警信息。同時,對於黃淮北部、華北等赤黴病偶發區,也要重點監測,確保不因監測不到位、預報不及時錯失最佳防控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