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红巾军为什么要跨海远征开城?

太兴真人


刘福通分兵三路北伐:东路由毛贵率领,经山东、河北进攻元大都(今北京);西路由大刀敖、白不信、李喜喜率领,直击关中,攻下兴元(今陕西南郑)、凤翔,转战四川、甘肃、宁夏各地;中路由关先生(即关铎)、破头潘(即潘诚)等率领,攻向山西、河北一带,经大同直捣元上都(今内蒙多伦),放火烧毁蒙古皇宫,继续转战辽东各地;进入东北后,元守军一触即溃,于是设立辽阳行省,关铎、毛居敬等任行省平章事。

元顺帝为避开红巾军的锋芒,在高丽耽罗(济州岛)修建行宫,作避难之所。因为高丽一直和元朝通婚,当时的奇皇后就是高丽人,历代高丽王也都是元朝的驸马爷。百万元军攻打起义抗元的张士诚时,高丽曾派2.3万人助战。

高丽是元廷的附属,自然成为红巾军暴民集团的烧杀抢劫对象,为摧毁元顺帝行宫,切断高丽对元的军事援助,决定东征高丽。

1359年12月,红巾军毛居敬率领4万红巾军渡过鸭绿江,开始第一次讨伐。红巾军连续攻克高丽西北部义州、麟州、宣州、定州和西京(平壤),高丽人心惶惶,百姓逃亡。但因天寒地冻,红巾军中冻伤者颇多,只好撤离西京,退至龙冈,咸从。1360年农历二月又被高丽李芳实、安祐击败,残部约300人退回鸭绿江。此次交战,红巾军与高丽军均伤亡惨重。后红巾军调动70艘船只骚扰高丽西海道,四月又被李芳实等击败。

1360年11月,关铎、破头潘、沙刘等率领10多万红巾军再入高丽,攻克安州,越过慈悲岭,高丽军主帅安佑,金得培逃逸。红巾攻军进高丽首都开京(开城),焚烧高丽王室宫殿,高丽国王恭愍王逃往福州(今朝鲜安东)。

1361年1月,高丽郑世云率军20万,屯驻于开京东郊天寿寺。命安佑,李芳实,崔莹从东、南、西三面围攻红巾军。那天落大雪,红巾军大多在营中取暖。高丽李成桂率2000精兵出其不意攻入开京,城内的高丽人群起接应,高丽军随后攻入,关铎、沙刘和10余万红巾军将士战死,其余将士在破头潘率领下退回辽阳,破头潘在辽阳被元军俘虏,并遭到处刑并将尸体烧毁。

两次远征高丽均告失败,这支红巾军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但高丽的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

李成桂以此所立的战功为他的朝鲜李朝江山奠定了基础。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成为国王。此时中国明朝已经建立。李成桂对于双方(高丽和明朝)的实力对比很清楚,一直奉行亲明政策,实际上就是承认了明朝取代元朝,大明成为朝鲜的宗主国。(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天宁阁


先纠正一下,历史上红巾军两次攻入高丽境内都是“跨过鸭绿江”,没有一次是跨海的。而且攻打高丽的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对,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流寇习气。红巾军攻打高丽的最初动机就是切断元朝君臣的后路。

元朝后期,是高丽王朝对中原王朝影响力最大的时期。而到了元顺帝一朝,不仅将高丽宫女奇氏封为皇后,更是将实权赋予了这个属于“汉人”族群的女人。以至于在大都做人质的江陵大君也是通过奇皇后的门路成功夺取了高丽的王位成了历史上的一代“雄主”——恭愍王。而这位高丽的新王也依照自高丽降元以来的惯例,去元朝宗女宝塔矢丽为妻,是为鲁国公主。当此时元、丽两国不仅政治合作紧密、贸易往来频繁,而且由于高丽的“附元辈”在中原的得意,以至于中原民间的时尚人士也纷纷以高丽风的服饰打扮自己。也就是《续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四方衣服靴帽器物皆依高丽样子”。甚至恭愍王还要求元朝君臣修改法律,将高丽人算做“色目人”,而不是汉人——因而高丽人和蒙古的关系太密切了。

身着元朝衣冠的丽愍王、鲁国公主夫妇。

但是,此时的“堂堂大元”的国运气数已成风中之烛,看似稳如泰山,但实际上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就在恭愍王被元朝立为高丽王的同年,也就是至正十一年(1351A.D.),刘福通、韩山童等人利用明教在白鹿庄宣布起义;旋即,罗田布贩徐寿辉在今湖北蕲春西南的蕲州起兵;至正十三年(1353A.D.),盐场工人张士诚举兵造反,以高邮为都城,国号大周,自称诚王。至正十四年(1354A.D.),元丞相脱脱奉命出征张士诚,便向高丽征兵。恭愍王之后派柳濯、李权、崔莹等三位大将率领两万三千人出征。虽然这场战役以丞相脱脱被临阵换掉而不战而溃,但高丽兵马的战斗力也给元朝君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了一旦“事有缓急”便以高丽为后方的想法。

至正十七年(1357A.D.),红巾渠魁刘福通下令分兵三路北伐元朝,意在灭亡元朝,夺得天下共主的名头。其中的中路军由麾下头目关铎(诨名“关先生”)和破头潘率领,从山东曹州(今菏泽)出发迂回包围大都。中路军一开始是出师不利,在河南就遭到了元末名将李察罕的迎头痛击。打得这支红巾军望风而逃,于是起初关铎就打算计划逃窜至山东与东路军会和,但是由于李察罕防范严密,根本无法东进。于是关铎就率领军队西进,入山西境内并用三个月的时间奇袭元上都。

英雄不怕出身低,大明太祖高皇帝也当过红巾军,后来因无法忍受那种那种邪教组织的疯狂,自己独立出去单干了。

上都是元朝的精神圣地,一旦失守必然会让元朝君臣不惜一切代价将其夺回。而当时关铎的红巾军总数不过六万,坚守上都必然是死路一条,于是关铎不仅下令弃城而且还在临走前烧毁将壮丽的上都付之一炬,使之成为一片焦土。离开上都之后,关铎则率领红巾军一路向东,攻克了辽东重镇辽阳。也学元朝在此设立行省,对元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都,形成虎视眈眈之势。而元顺帝被吓得毫无斗志,于是下旨在高丽耽罗(今济州岛)修建行宫,准备播越到高丽避难。

所以,为了阻止高丽对元朝在军事上的再次助拳、稳住辽阳行省的形势和对包围大都,红巾军先发制人,决定东征高丽。第一次是至正十九年,腊月,红巾军头目毛居敬领兵四万渡鸭绿江,连克义州,麟州。并在宣州大败高丽军,旋即攻下西京(平壤)。此时“惨胜”的红巾军已经是疲惫不堪,无法继续战斗,于是就在西京休整。这使高丽有了喘息之机,恭愍王于次年元月,下教旨发倾国之兵,围剿盘踞在西京红巾军。两军激战数日,红巾军被打大败,并在撤离西京的路上被高丽军围追堵截,主要头目沈刺,黄自善先后被俘,两万余人战死,过鸭绿江西归者不满千余。红巾军第一次入侵高丽以完败而告终。

到了至正二十一年十月,关铎、沙刘二、破头潘等红巾军头目因元军的步步紧逼,被迫率众十余万向东攻入高丽,这次很快就攻进高丽首都开京(今开城)。恭愍王、鲁国公主夫妇及太后洪氏及文武宫眷数千人逃往福州,也就是今日韩国安东。这一次红巾军在高丽期间彻底暴露了邪教流寇集团的邪恶和堕落,终日制造恐怖,使繁华风雅的古都开京犹如人间地狱。

韩剧《辛盹》中红巾军谈判代表向高丽君臣递上了最后通牒。


一个月后,也就是次年元月,高丽主帅郑世云率军二十万,屯驻于开京东郊天寿寺。命安佑,李芳实,崔莹从东,南,西三面围攻红巾军。当时,大雪风飞,红巾军多于营中取暖并诵念佛经,二十八岁的青年将领,高丽万户李成桂(也就是日后的朝鲜太祖)帅两千精兵从东北界出其不意攻入开京,红巾军仓促迎战,阵脚一片大乱。高丽后继大军迅速攻入。瞬间崩溃的红巾军几无还手之力,关铎、沙刘二及十万人被剿灭,破头潘带领余部狼狈逃回辽阳,并在两个月后在辽阳被元军全歼,破头潘被俘。

平定红巾军以后五天,平章事金镛因不满恭愍王再次向元朝倾斜和启用其宿敌辛盹,于是唆使同僚李芳实,金得培杀害主帅郑世云。旋即金镛又嫁祸于李芳实、金得培,将二人杀死。事发之后,金镛铤又而走险,竟然发动政变,打算弑恭愍王自立。 在政变中恭愍王及鲁国公主夫妇幸免,而宦官安赤都、宰相洪彦博(太后洪氏从子、恭愍王表兄)遇害。之后恭愍王又不得不借助朝中“附元辈”的势力来清剿金镛的叛乱。

收复开京之后,恭愍王论功行赏,而这场高丽史上最辉煌战役的指挥者中表现最为骁勇的李成桂正式进入权力中枢,并将在未来决定着三千里锦绣江山的命运。

高丽开京遗址就在今天的北韩的开城。


陳大舍


咱先说一说红巾军的来历。

14世纪中期,元朝国内,由于元顺帝骄奢淫逸,造成国内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其中以红巾军为最,声势浩大。


红巾军起义

远征原因

1354年,高丽平康府院君蔡河中到元朝,元朝丞相脱脱借机缓和元朝内部压力,对高丽表示:“吾受命南征,王宜遗勇锐以助之。”要求高丽协助出兵。由于之前高丽之前与元朝有矛盾,因此恭愍王为缓和矛盾,派柳翟、李权等率两万三千人助战。

同年11月,元军在高邮战败,高丽将领柳翟等继续在黄淮一带征讨红巾军,红巾军对此不满。而且,之后元顺帝为避难战乱,还想把行宫建在高丽,引高丽援助。1359年,红巾军为了切断高丽对元朝的军事援助,巩固刚刚打下的辽阳(辽东)行省,围困大都,遂决议东征高丽。



红巾军第一次讨伐高丽:

1359年12月,红巾军毛居敬率领大军四万渡过鸭绿江,开始第一次讨伐。红巾军连续攻克高丽西北部5个州(义州、麟州、宣州、定州和西京)。不过由于天气原因,天寒地冻,军中冻伤者很多,只好撤离西京,退至龙冈,咸从。第二年二月又被高丽李芳实、安祐击败,残部6约300人退回鸭绿江。此次交战,红巾军与高丽军均伤亡惨重。不甘心失败,三月,红巾军调动70艘船只骚扰高丽西海道,四月又被李芳实等击败。第一次征伐高丽失败





红巾军第二次讨伐高丽:

1360年11月,红巾军十几万人攻入高丽西北部,克安州,越过慈悲岭。高丽军主帅安佑、金得培逃逸。红巾军攻进高丽首都开京,焚烧了高丽宫殿,高丽国王恭愍王被迫逃往安东。次年1月,高丽郑世云率军二十万,围攻红巾军。将领李成桂趁大雪,与城池内高丽人合力打破城池,关先生、沙刘等十万人战死,破头潘率余部在高丽军队追击下逃离朝鲜半岛。第二次征伐高丽失败。

不过虽然红巾军两次讨伐高丽都以失败告终,但高丽的经济由此遭受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在此前后,倭寇也不断骚扰其南部。李成桂更是趁此扩大势力,创建了朝鲜李朝。


Hellossn


元未红巾军起义。

刘福通制订了三路北伐的军事计划。

这个计划糟糕透顶,只想着如何与元朝军队死磕,压根没有考虑过如何巩固根据地,以期长久发展的后勤补给问题。

三路红巾军在初期均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逼的元顺帝做了逃亡高丽的打算。

鉴于二点原因,1、元顺帝‘即将’逃亡高丽;2、高丽跟元朝一条心,一直在派兵前往中原腹地,帮助元朝镇压起义军。所以中路红巾军必须攻打高丽,拉拢高丽民众反元,减轻其他兄弟部队压力。

而且此时,中路军的关先生(关铎)、破头潘(潘诚)反正已经过山西、河北、大同捣毁了元上都(内蒙古多伦西北),一直攻克了辽东。(屁股后面其实还有元朝军队在追着打。)本来制订的计划就是有敌人就打。现在既然已经打到了辽东,要么向下攻大都(北京),要么往东打高丽。

大都作为红巾军的首要目标,中路军为什么不与另二路军配合,围攻破之,结束元朝统治,反而要去打高丽呢?

原因是首先另外二路军还没有到位,其次从辽东进攻大都中间还有一堵墙。

因此中路军开始捏软柿子,攻打高丽。

中路军总共进行了两次攻打高丽,均以失败告终。

跨海作战是第二次攻打高丽战役的一部分,但收效甚微。

值得一提的就是李成桂在抗击红巾军的战斗中发挥出色,得以走上历史的前台,最终一步步的开创了五百年的朝鲜李氏王朝。





难得浮生闲半日


主要是为了开辟根据地,拓展战略空间。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二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图一:高丽王国仪仗旗


高丽恭愍王助元征红巾

1273年,蒙元占领济州岛,结束了对高丽的第9次征伐,高丽投降。

图二:高丽就此成为元朝的征东行省


1354年高丽平康府院君蔡河中到元朝,当时元朝丞相脱脱表示:“吾受命南征,王宜遗勇锐以助之。”


八月,丞相脱脱奉诏讨张士诚,征兵高丽,恭愍王派柳濯、廉悌臣、李权等40名将官率23,000人(本国出征2,000余,后加入在元的高丽人约20,000)助战,目标为张士诚所驻的高邮城。

十一月,围困高邮的脱脱派兵攻打六合,其中就有高丽军参战;高邮解围*后,部分高丽军移驻淮安路,在崔源、李权等6将战死之后,崔莹等率领其余军队返回高丽。

《高丽史·崔莹传》:“御贼淮安路,累战于八里庄,又泗、和等州贼八千余艘围淮安城,昼夜力战,却之。贼复至,莹身被数枪奋击,杀获殆尽。”

(注:脱脱因“未授册宝之礼”的理由被弹劾,高邮之战功亏一篑,1355年被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假传元顺帝诏令自尽,一代名相就此草草收场。)


可以说,红巾军攻击高丽,是作为攻击敌境的正常战略,与网上的复仇之说无关,况且张士诚不属于红巾军系统,也轮不上红巾军为此而专程讨伐。


那么,红巾军为什么要远征高丽?

1356年(至正16年,龙凤2年)八月起,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先后派遣三路军队进行北伐:东路毛贵、中路关铎(关先生)、西路李武;此外,刘福通亲率本部攻击河南地区的元朝势力。

次年九月,中路军越过太行山,攻入山西,陕西察罕帖木儿东援,中路军遇挫后退入太行。

1358年春,毛贵率东路军攻入河北,同年在柳林(今北京通县境内)会战中失败,被迫退回山东。

由于孤军深入,中路军面临极大的压力。

《元史·察罕帖木儿传》:察罕帖木儿先遣兵伏南山阻隘,而自勒重兵屯闻喜、绛阳。贼果走南山,纵伏兵横击之,贼皆弃辎重走山谷,其得南还者无几。乃分兵屯泽州,塞碗子城,屯上党,塞吾儿谷,屯并州,塞井陉口,以杜太行诸道。


在无法南归的情况下,关先生等红巾将领决议继续向北,进军塞外。

至正18年(1358年)十月,中路军攻破大同。

十二月九日,攻克元上都开平城。

至正19年(1359年)正月十三日,攻破辽阳路。



红巾军第一次渡江作战

1359年(元至正19年,龙凤5年)12月,红巾军毛居敬率领40,000人渡过鸭绿江,连续攻克了高丽西北部的义州、麟州、宣州、定州和西京(今为平壤)。但由于冬天气候恶劣造成军队多有冻伤人员,他们只好撤离西京,退至龙冈,咸从。

1360年农历二月,毛居敬被高丽李芳实、安祐击败,红巾军约300残部退回鸭绿江。

三月,红巾军调动70艘船只骚扰高丽西海道,四月被李芳实等再次击败。同时,倭寇侵扰高丽。

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东踰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悉皆款附,如饥者之得膏梁,病者之遇药石。今令诸将严戒士卒,毋得扰民,民之归化者抚之,执迷旅拒者罪之。

第一次入侵使高丽经济受重大打击,此次交战,红巾军与高丽军双方均伤亡惨重。


第二次作战

1360年11月,红巾军关先生、沙刘二等率领十几万部队侵入高丽西北部,攻克安州,越过慈悲岭,高丽军主帅安佑、金得培逃逸。

红巾攻进高丽首都开京(今开城)。高丽国王恭愍王逃往安东。红巾军在开京实施抢掠,并焚烧高丽王室宫殿。

1361年1月,高丽军共20万人,由郑世云、崔莹、安佑、李芳实等率领,从东、南、西三面包围开京。一天正在下着大雪,高丽万户李成桂率2,000精兵,趁红巾军在天寒时留在营中取暖之际,出其不意地攻入开京,大部队随之开进城中,城内百姓也向红巾军发起攻击,由是大败。关先生,沙刘等战死,潘诚(破头潘)率余部逃离朝鲜半岛,撤退至辽阳。

4月,破头潘在辽阳被元军俘虏并遭处刑。

至此,第二次征高丽失败。

另据《庚申外史》:

“破头潘、关先生、沙刘二军入高丽王京,高丽王奔耽罗,其臣纳女请降,将校皆以女子配之。军士遂与高丽如姻娅,恣情往来。高丽人因而各藏其马于林中,一夕传王令,除高丽声音者不杀,其余并杀之。沙刘二、关先生皆死。”

野史中提到高丽官吏纷纷纳女求降,红巾将领因此而产生懈怠;这与城外郑世云、李成桂等高丽将领调集人马准备反攻的部署并无关联,因此网上流传的美人计之说也并非属实。


影响

虽然高丽驱除了红巾,但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并损失了大量人口。在此前以及之后,倭寇始终对其南部地区进行侵扰。崔莹、李成桂等武将藉此机会扩大势力,并进一步掌握朝廷权力。

1388年,李成桂违反高丽禑王和崔莹的命令,回首都开京掌握了高丽政权;并于1392年建立朝鲜王朝,成为国王。

“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矣,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钦此。”

李成桂由于一直没有得到明太祖的册封,在上书明朝时仍然使用“权知高丽国事”,国号更改后则使用“权知朝鲜国事”。朝鲜史官对李成桂屡上书明朝的事件,谓之“我太祖有百折不挠之毅”。




万里长空夜未央


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如犯我,我必犯人,高丽是元朝政府的傀儡小弟加亲家,在中元土地上,元朝的贪婪和压榨使百姓没有话路,一人举旗八方响应,刘福通领导的起义军为葬送元朝应民意而生,眼看着元朝政府就要被推翻,1351年高丽国军队奉元顺帝诏书派兵协助元军来镇压红巾军,成为元军的帮凶,这才引起了八杆子打不着的两支军队高丽军和红巾军接上了火,结下了怨。

二,高丽讨好元顺帝。

元顺帝,妥贴睦尔,象热锅上的蚂蚁,整天提心吊胆,无处安身,高丽为了讨好元顺帝准备为元顺帝在高丽修建行宫,引起了红巾军的愤怒,把予头直接指向了高丽,1,是红巾军认为高丽军比元军好打。2,是红巾军想直捣黄龙,用自已的特种精锐部队,对元顺帝实施轩首行动,这些原因形成了红巾军两次跨过鸭绿江远征高丽的战争。


张峰149764346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五月,刘福通在颖州率先举起反元义旗,江淮各地纷纷响应声势浩大,因义军头裹红巾,所以称“红巾军”!为什么远征高丽?一是元顺帝请高丽国出兵镇压红巾军,激起了红巾军对高丽国的仇恨。二是元顺帝为避红巾军锋芒,在高丽国修建了行宫,在高丽国避难。所以于公于私,红巾军都要出征高丽,实际上红巾军先后两次出征高丽,但因各种因素都失败了。以上仅个人观点!


梁溪居士陆建荣


打仗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抢地盘,抢钱,抢女人,当时元朝后宫很多都是高丽女人,红巾军就以为那地方的女人很好,大量红巾军光棍就头脑发热,去了那里,后来高丽人确实送了大批高丽女人过来麻痹红巾军,红巾军丧失了警惕,被高丽军歼灭了。这也应了那句话,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南海打渔人


利益趋势,哪里有利益就有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