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知識最有用?

什麼知識最有用?

摘要:知識就是一切人類總結歸納,並認為正確真實,可以指導解決實踐問題的觀點、經驗、程序等信息。隨著信息生產手段的極大豐富,當信息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我們發現噪音出現了,信息生產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衰退的過程,從智慧傳播為知識,從知識普及為信息,從信息變為記錄的數據,到數據這裡已經失去了應用價值,只有記錄價值了,從數據衰退到噪音,就已經是純粹無效的東西了。隱性知識顯性化能力是人與人區分的核心能力之一。將自己的隱性知識顯性化是每個知識工作者應具備的能力之一,該能力的差距造成了人跟人之間的差別。 不能夠顯性化的內容表明還沒有真正掌握。不能用通俗、簡單的語言和文字表述的知識表明對該領域知識掌握的不夠深入。

1 先來看一張知識的階層圖:

什麼知識最有用?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知識的五種演進層次,可以雙向演進。從噪音中分揀出來數據,轉化為信息,升級為知識,昇華為智慧。這樣一個過程,是信息的管理和分類過程,讓信息從龐大無序到分類有序,各取所需。這就是一個知識管理的過程,也是一個讓信息價值昇華的過程。

反過來,隨著信息生產手段的極大豐富,當信息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我們發現噪音出現了,信息生產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衰退的過程,從智慧傳播為知識,從知識普及為信息,從信息變為記錄的數據,到數據這裡已經失去了應用價值,只有記錄價值了,從數據衰退到噪音,就已經是純粹無效的東西了。

分析完這個知識的演進流程,我們已經可以看出知識的定義需要幾個關鍵點:

拿來就用,需要具備立馬可以指導實踐、行動的作用。用的是否高妙、正確,這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用的人。

表達表現,必須是可以表達、表現出來,具備傳承性。表達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必須能夠讓接收者理解,表達的過程也會產生一定的信息損耗。

於是,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結論,知識就是一切人類總結歸納,並認為正確真實,可以指導解決實踐問題的觀點、經驗、程序等信息。

你的知識要是具備以下幾個附加特徵的知識,才是最有用的:

隱性特徵:知識具備較強的隱蔽性,需要進行歸納、總結、提煉。

情境特徵:知識必須在規定的情景下起作用,人類選擇知識一般都會進行情境對比。

心智接受特徵:知識必須經過人的心智內化,真正理解,才能被準確運用。

2

什麼知識最有用?

野中鬱次郎在《創造知識的企業》區分兩種知識形式: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顯性知識指那些可以用語言、文字、圖表、肢體等表達出來的知識。而隱性知識是指你雖然知道或者會做,但無法用語言、文字或者其他方式表達的內容。

隱性知識最有用,它是更加含蓄的知識,難以量化和信息化,難以通過正式的信息渠道轉讓。它的特點是

01 它是一種程序性知識、與行動密切相關;

02 在日常生活中,隱性知識具有有用性,是人們達到價值目標的工具。目標的價值越高,這種知識支持獲得目標越直接,這種知識就越有用;

03 隱性知識獲得不能從他人那裡獲得直接的幫助,它通常靠自己去獲得,是不能言傳的知識。隱性知識顯性化就是知識分享的過程。

無論對於個人和組織而言,隱性知識都佔較大的部分。無法表達則很難傳承與傳播,其他人就很難借鑑。 對於個人而言,隱性知識屬於哲學上說的“必然王國”而不是“自由王國”,屬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對於企業而言,促進隱性知識顯性化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如果企業內部大部分在靠隱性知識,這樣的企業管理水平很難提高。

知識管理的一個很重要作用是有效促進、加速隱性知識顯性化,縮短這個過程的時間。

誰能將隱性知識最先顯性化,誰就是這個點上的“大師”。如果你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從來沒有人說清楚、寫明白,而且價值巨大。經過艱苦實踐和思考,你終於搞清楚了、寫出來了、說出來了,那你就是這個點上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譬如許多大師的創新,多年後有不同的人更清晰地表達,但前者是大師,因為是他最早、最先顯性化。

隱性知識顯性化能力是人與人區分的核心能力之一。許多人只會幹活,但從沒有探究為什麼那麼幹,也不會指導別人幹活,所以就成了只會幹活的人。將自己的隱性知識顯性化是每個知識工作者應具備的能力之一,該能力的差距造成了人跟人之間的差別。 顯性化能力來自於總結、反思、提煉、自省。

隱性知識顯性化需要理解需求、適應環境,這是外力的作用。外力的拉動加上個人顯性化的意願可以促進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過程。

不能夠顯性化的內容表明還沒有真正掌握。不能用通俗、簡單的語言和文字表述的知識表明對該領域知識掌握的不夠深入。這個時候通常是“自己認為自己知道”,這也是許多人生悲劇的一個原因。 “我不會說”或者“我不會寫”都是藉口,本質是沒有想清楚。 只要是一個正常人,對於自己清楚地理解的事情,都能夠表達出來,而且帶著熱情和感染力。

我們大部分人只要能夠傳遞你的思想和想法即可,從這個角度上看,只要你去實踐、思考和學習,都能夠說清楚,沒有人不會。 但真正的深度思考一定充滿艱難困苦,從你認為自己知道到真正的能用通俗、簡單的語言描述,這裡面隔著許多阻礙和困難,這個時候你可能需要你重新去學習、幹活、思考,經過幾次這樣的過程才能真正的表達出來,並讓人明白。

3

什麼知識最有用?

關於知識利用的情景的知識也是一類最有用的知識,簡稱情景的知識。

從應用的角度看,知識可以分為陳述性的知識和流程步驟的知識。我們的學校和教科書大部分教的都是這兩類知識,這些書上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對的,因為他們經過了幾代人的評估和驗證。

但問題是,許多學習很好的學生,當他們畢業的時候,當到了真實的工廠、企業、實驗室、社會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會幹,自己學的滿腹經綸不知道在哪裡用。原因是缺少情景類知識!

高手一眼就看出困難問題如何做的背後就是:快速識別出問題後面的情景,並能從知識積累中找出最合適的知識點應用,問題得以解決。

情景類知識,學校很少講,一方面是因為這類知識的成熟度和體系性都比較差,大部分以碎片化存在著,沒有成熟的內容可講;另一個方面是因為大部分高校的老師沒有在實踐中歷練過或者歷練較少,所以也講不出來。

情景類的知識,主要指在什麼情景(出現什麼信號)、為什麼、什麼時間要用某一個知識點的知識。

為什麼許多在市場上打拼多年,在工業界和實務界很有成就的人去大學教書或者講座比較受歡迎,主要是他了解更多的知識應用的情景並講出來,在他的講座中給書本上的知識點放到了應用環境中,活靈活現。這樣的講述學生也容易記住。

如何積累情景知識 情景類的知識傳統的教育很少講,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嘗試。 題海戰術也是一種嘗試,是期望讓學生通過海量做題去體察所學定理、定律、規則的情景,期望學生能夠在做題中總結出常見的題目類型,遇到類似題目的時候可以快速高效的解題。

這樣我們也就知道了,在初高中階段所謂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除了能夠講清楚定律、定律、規則和方法外,還能幫助學生總結出常見的應用知識的情景知識,這樣便於學生快速的解題。 在大部分企業內部,情景知識也沒有人給你講也不好講,只能靠你自己去摸索,去摔打出來。但它又是如此重要,

如果沒有大量情景知識的積累,你的陳述性和流程性知識就沒有用武之地。

那我們該如何積累、應用情景類的知識呢?

第一個是要認識到,任何知識的真正掌握只有通過實踐才算數。僅僅將內容讀到自己大腦裡,才是第一層次,只有經過去幹活這個過程驗證才能真正實現飛躍,成為你自己的。而幹活的過程就是你學習、積累情景類知識的根本。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僅僅靠讀書不夠的原因:沒有一個頂尖高手,是靠讀書來的!

第二個當你沒有那麼多實踐的環境時該怎麼辦,你需要模擬場景去思考和分析。這個模擬可以是你自己想的、設計出來的,更捷徑的是去找那些真實的問題,然後分析,並能夠分析出這些問題提出來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樣訓練可以幫助你在面對具體場景的時候已經有備無患。具體的情景在哪裡?其實百度知道、知乎上提出來的每個人問題,都可以是你的情景,你在各種聊天、微信群裡的討論許多也是。

第三個是學習的時候要有情景知識這根弦,現在互聯網上已經有許多人整理出了不少情景,你可以利用和學習。但最本質上,還是要去多練習,找機會幹活,幹複雜困難的活,這裡面才有最珍貴的情景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