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旨處死將軍,卻把皇位丟了,原來都是因為他,從而改變歷史

自古以來猜疑是人類的天性,一旦聽到什麼無影的事,自己忍不住就會多想,最後這個想法就會在心中放大,導致天天疑神疑鬼,這個天性就連偉大的帝王也避免不了。所以說自古帝王都是多疑的。擔心自己的皇位坐不穩,會有人想要害他,其實這種想法也是無可厚非得,畢竟那個位置誰都喜歡,皇帝也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他贏了所以做了皇帝,一將功成萬骨枯。

皇帝下旨處死將軍,卻把皇位丟了,原來都是因為他,從而改變歷史

所以古代就有很多大功臣因此而喪命,要說冤枉,肯定是有的,歷史上的這種例子還不少,本來是一心為國的忠臣,最後就因為皇帝這種莫須有的猜疑而遭殃,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因為皇帝的猜疑最後為保命不得不反的故事。

皇帝下旨處死將軍,卻把皇位丟了,原來都是因為他,從而改變歷史

故事裡面的兩個主人公就是郭威和劉承佑了,郭威原本是劉承佑手下的大將軍,後面因為郭威的功勞,讓他在大眾心中的聲望越來越高,於是劉承佑這個皇帝坐不住了,心中是越想越不是滋味,很是擔心自己的寶座,於是就暗下決定要除掉郭威。

皇帝下旨處死將軍,卻把皇位丟了,原來都是因為他,從而改變歷史

俗話說得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同樣的道理,那個大臣願意被皇帝惦記在心上啊,最後恐怕下場都不會太好,當然劉承佑也是不敢明目張膽的除掉郭威,因為朝中大臣都不會讓他這樣做的,所以他一切都是暗中進行的,等到時機成熟後就偷偷的給下了一個密旨,讓自己的親信除掉郭威,本來這成功的機會還是很大的。結局可能讓他怎麼也想不到。

皇帝下旨處死將軍,卻把皇位丟了,原來都是因為他,從而改變歷史

最後卻被自己的親信給坑了。密旨自然也就落到了郭威手中了,郭威可不是那種什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臣子,他就算不考慮自己,也要想到自己的老婆孩子,所以他沒有等死,而是奮起反抗,本來他是打算帶著士兵們造反,但當時還在郭威身邊當小兵的趙匡胤攔住了他,說這樣子不妥,士兵都有家人,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跟著你反的。

皇帝下旨處死將軍,卻把皇位丟了,原來都是因為他,從而改變歷史

於是趙匡胤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在密旨上偷偷偷偷改了幾個字,原本上殺郭威和柴榮”改為“殺郭威及其重要部將,三千郭家軍全部活埋”,這可關係到那些將士們的生死啊 。所以最後當郭威拿著這份被改了的密旨給部下看,部下都起火了,當時這些士兵心中只有一個目標,造反,要不然姓名都保不住了,實際上都不知道自己其實是被坑了。就這樣事情按照郭威的想法順利的發展了,郭威成功的被士兵擁立為主,成為新皇帝,建立後周。

皇帝下旨處死將軍,卻把皇位丟了,原來都是因為他,從而改變歷史

而這裡面最為出彩的卻是趙匡胤的神來之筆,其才智可見一斑,所以有了之後那麼高的成就,似乎也不是那麼難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