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韋朋:一個認知的問題,為什麼你必須做自己人生的CEO?

吳韋朋:一個認知的問題,為什麼你必須做自己人生的CEO?

人生認知

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曾講過他自己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1992年他博士畢業後找工作,他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他主動去面試的紐約大學,但一個星期後,又有另一個密歇根大學邀請他入職做經濟系工作。

這是他當時面臨的一個選擇問題,經過他慎重分析後,他選擇了密歇根大學。

箇中原因是這樣的,紐約大學金融系就在華爾街附近,不用說,工資和工作環境絕不是密歇根大學所能比擬的,光工資都漲了兩倍。

重要的是紐約大學的系主任是他讀博期間的一個同學老爸,這個系主任直截了當的說:

我給你付的工資是別人經濟系的兩倍,你來我這,你專門給我研究金融問題。我才不想我用高工資,補貼他們經濟學研究。甭搞你的中國經濟研究!

這句話直接刺中了李稻葵教授的軟肋,畢竟他出國留學讀經濟學,最為核心的一點就是報效祖國啊!

所以,如果他選擇去紐約大學,這輩子可能就一直在研究華爾街金融而跟中國經濟完全不搭界了。

這時,他頓然思考了一下人生的問題?

是不是像極了這句名言: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沒多久,他義無反顧選擇去了密歇根大學研究中國的經濟去了,而不是紐約大學所謂的華爾街金融。

你知道他為什麼做這個選擇嗎?

因為他想到了一個所謂的人力資本,這個人力資本就是決定你未來的,獲得幸福、獲得快樂的能力。

他這個故事想告訴的一個認知是什麼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不需要買股票,也不需要買房子,因為我們自己已經擁有了一隻最大的股票,就是自己!

你必須意識到這麼一個認知。

你是你這隻股票的唯一的CEO、董事長。

你的導師、父母、同學、朋友都是你的持股者,而你是他們當中最大的股東。

你的主要任務是當下如何做得更好,你的主營業務就是如何在未來獲得更多的快樂?

再強調一點,你的個人人力資本,你自己就是一個上市公司,你的未來幸福取決於你今天所做的每一個決策,取決於你當下的一切努力成果。

我們一生當中都會面臨許許多多的選擇,路遙在他的《人生》曾說過關於選擇的一句話:

人生的選擇,最關鍵的往往就是那幾步。

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你必須做自己人生的CEO。

但是,現在很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每個人都活在別人的眼光裡裡渾渾噩噩,稀裡糊塗度過每一天。

失去自我的人,必然失去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職位,CEO。

當你無法自己做出決策,無法為自己的未來做出當下的努力,必然會遭到不可未知的嚴峻的挫折和困難。

那麼,如何才能做自己人生的CEO?

首先,必須擁有自己。

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擁有,你就無法獨立思考,你就沒有自我,人云亦云,這是人生最痛苦的事之一。

然後,再給自己一個決策。

做自己內心喜歡做的事,努力,奮鬥!

如果自己不喜歡,暫時又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怎麼辦?

選擇原則正如喬布斯所說的:

你的工作將會佔據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讓自己真正滿意的唯一方式就是,只做那些你認為是傑出工作的事情。

如果你還沒有找到,那麼就繼續找,不要停下來,全心全意的去找,當你找到的時候你就會知道的。就像任何偉大的關係,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越來越好。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它,不要停下來!

正如我現在做的事情,每天為什麼要寫文章呢?

因為寫文章成為我內心非常喜歡做的一件事,每天可以寫幾千到幾萬字,依然樂此不疲。我現在不僅僅要給自己的公眾號寫文章,還在其他地方寫很多的文章。

儘管我每天還要主營自己的業務,幫別人做網絡營銷策劃、自媒體打造、新媒體營銷,以及寫文案、建網站和網絡推廣等等,而這些會佔據我絕大多數的時間。

這些既是我賺錢的工具,但也是我喜歡並擅長的事,做這樣的工作就是我快樂的源泉。

如果你做一件事都不夠熱愛,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你完全是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就會活得混不吝,一無是處,隨波逐流。

唯有擁有自己的人,才能熱愛一切喜歡做的事。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你必須做自己人生的CEO,你當下的決策決定你未來的幸福快樂與否。

作者簡介:吳韋朋,90後創業斜槓青年。擅長網絡營銷策劃+自媒體打造+新媒體營銷,同時是草根站長+文案撰稿人,擁有5年網站建設+推廣實戰經驗,至今已為上百家中小企業做網絡推廣外包服務。

更多學習乾貨內容,大家可以到公眾號搜索“吳韋朋”去閱讀。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價值,歡迎推薦給你身邊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