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修行,在我们的家中

最好的修行,在我们的家中

01 生活是一团乱麻,总要试着解开疙瘩

晚饭时,三岁的儿子因不吃饭要吃饼干被我制止,儿子马上开启耍赖模式,扯开嗓子哭,边哭边看着正在吃饭的奶奶和爸爸。

求救信号被我犀利的眼神隔断,儿子只好撒泼打滚四脚朝天,我老公和婆婆看一眼地上的孩子,继续吃饭聊天。求助无望,儿子哭了两分多钟渐渐平息了,我才抱起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儿子又坐到饭桌前乖乖吃饭。

你以为这个场景我不慌不忙手到擒来?不,你错了,其实我的心脏正在突突跳,手心里也汗湿了一大片,我正在担心自己不能控制好局面,一不留神就开始“河东狮吼”,紧接着老公和婆婆齐上阵,哭声、吼声、呵斥声、一团糟。

曾经这种一团糟的情景在我们家几乎每天都会上演,孩子声嘶力竭,大人筋疲力尽,然后大家相互抱怨,谁看谁都不顺眼。

那些在别人看来不是问题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对我来说,任何一个都可以彻底击垮我。曾经我一度非常焦虑,我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总是一地鸡毛让人崩溃,周遭都是棱角,而我无处奔逃。

偶然看到蒋勋老师的一句话:“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自我修行的过程,而人在顺境中是不能很好地修行的,我们往往需要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修行自己。”

像是某个昏暗的清晨终于有一缕阳光照进来,虽然眼前依旧有厚重的迷雾,心里却开始雀跃,开始想要尝试着拨开迷雾,看到阳光渗透的缝隙。

生活没有我期待得那么美好,应该也不至于像我看到的这么糟糕,我试着告诉自己,我生活里的“一团糟”就是我的逆境,就是为了让我学会修行。那些焦虑、担忧、埋怨大概就是为了让我认清自己,找到自己。

最好的修行,在我们的家中

02先妥协的人不是承认自己有错,而是珍惜家人在一起的幸福

一个朋友曾跟我说,她产假结束后需要婆婆来帮带孩子,因为各种育儿理念不同一度导致婆媳关系恶化,她和丈夫的关系也降到冰点。她抱着最后的希望平静地跟婆婆交谈,试图缓和家庭矛盾。

她首先表示感激,谢谢婆婆帮带孩子,还管着家务,每天这么辛苦,毫无怨言。她说得平静而真诚,她的婆婆很惊讶,大概没想到她这个暴脾气还会说这些话,而她说完之后才发现自己是真心应该感激的,有老人帮忙,她已经比很多人幸运。

女人心里变得柔软了,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她给婆婆分析科学育儿的重要性,一点一点解释,原以为婆婆会排斥,却没想到,一向“顽固”的婆婆竟然接受了。

她说那次交谈,她才发现,很多时候是我们一直都在相互试探,相互排斥,把原本简单的家庭问题复杂化,其实,家不应该变成战场,家是我们的堡垒,是我们愿意努力打拼的动力。

后来她家的情况就越来越简单,她体贴婆婆的辛苦,婆婆也愿意认同她的道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上,再没有多余的阻力。

有时家人之间反而是最尴尬的距离,太亲近、太疏远都容易互相伤害,当我们都愿意了解彼此,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学会体谅,一切事情好像都变得简单了。

她说从前那些鸡飞狗跳、彼此抱怨再没出现过,即使偶尔感觉棘手,情绪不可控,深呼吸一下,好像也都学会了释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大家开始明白家是需要共同维护的地方,家,是一个温暖的字,更是需要用心浇灌的字。

最好的修行,在我们的家中

03 学会体谅的人生,才发现生活处处有温情

我是个“植物杀手”,从我很多年前喜欢小盆栽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各种鲜绿的小植物都忍不住搬回来,可是每一盆都被我“养死”了。我至今不知道为什么,连仙人掌我都养不活。

我老公经常说我,应该放过这些可怜的植物,可我就是喜欢。有一次我老公回来时,我正哼着歌给刚买回来的多肉找位置,他看我一眼突然说,“这盆应该很容易养活,最近我们家氧气很多!”

好吧,作为横亘在老妈和老婆之间的男人,我其实是同情他的。每当我发脾气时,他总是愿意无条件地站在我身边,等我冷静下来后才会告诉我女人发脾气伤肝伤肺。

最近我和他的妈之间拥有相互吸引的磁场,所以正能量涌动特别强烈,他大概也是感受到了吧。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他搜罗回来各种多肉、仙人掌、发财树,种满了整个阳台,还跟我说我只负责观赏,其他的事不用插手。

早上起床后想去阳台观赏一下,远远的看到我婆婆对着我买的那盆多肉自言自语,不知道说啥。我悄悄走过去,听她在那念叨:“你叫个啥?多肉是吧,你可别死了啊,我儿媳妇挺喜欢你的呢。”不知道为什么,那一瞬间竟然差点眼泪掉下来。

阳台上满满当当的小盆栽,葱绿的嫩芽生机勃勃,偶尔透着阳光,偶尔浮着水珠,就像是生命的不同风景。还有两个空盆,婆婆说空着可惜了,挑拣来几个粗壮的蒜瓣,压进土里,还说蒜瓣容易活,长出了蒜苗还可以入菜。

我想所谓的家人,就是有着某种连接关系的人,来到同一个时间和空间,在彼此身边吵吵闹闹地过日子。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家人。”

无论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有缘走进同一扇门,开启同一段人生旅程,成为了彼此生命里重要的一部分。余生,请相互关照吧。

最好的修行,在我们的家中

04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亲情

这一段时间婆婆回老家了,因为老家还有个她的婆婆,就是我老公的奶奶,老人家年纪很大,现在身体不好,又患了老年痴呆症,常常不认识身边的人,只记得我婆婆的名字。

听我婆婆说其实她年轻的时候跟她的婆婆关系并不好,那个年代家里人口多,家里也穷,老人家容易偏心,我婆婆就是经常被欺负的那个,吃得不好,住得不好,还经常干活。

可是年纪大了,老人家现在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虽然身边有其他儿女照顾着,但还是经常叫我婆婆的名字,有时看不到我婆婆就不吃饭。我曾问过我婆婆,为什么会愿意去照顾呢,年轻的时候受了那么多委屈。她想了想只说了一句“都是一家人。”

我想了想,总觉得婆婆是通透的人。过去的岁月已经过去,带走一些不需要被记住的回忆。生活无论好坏,每一天都会到来,每一天都会过去,我们只需要记住此刻值得记住的,只需要关怀此刻需要被关怀的。

最好的修行,在我们的家中

周日上午儿子吵着要给奶奶打电话,我发视频给婆婆,看着那一端的她正在喂老人家吃饭,一边娴熟地擦掉嘴角的食物,一边问我,“那盆蒜发芽了吧?”

我扭头看着阳台上那两盆粗壮的蒜苗,已经长了有食指长,绿绿的很是挺拔,我笑着告诉她,“长得挺高呢,等你下次回来估计就可以炒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