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崛起!5G標準制定、物聯網泛在化功不可沒

邁入2019年以來,伴隨著5G商用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在5G通訊廣連接、大流量、高帶寬等技術優勢的有益賦能之下,邊緣計算一度被譽為是5G時代的下一個風口。尤其是自今年2月份以來,邊緣計算概念股在A股市場一度飄紅。

邊緣計算崛起!5G標準制定、物聯網泛在化功不可沒

但在5G商用尚且沒有開始的情況之下,邊緣計算在當下時期將獲得大量市場是否只是美好的期望?邊緣計算與5G的關係真的有那麼牢靠嗎?卓源股份認為這一系列問題值得我們思索。

邊緣計算的崛起,得益於5G標準的制定

不同於雲計算,邊緣計算由於能夠在邊緣端進行自主的處理以及運算,不需要將所有數據上傳雲端,更利於保證隱私數據,同時也能有效緩解了網絡帶寬壓力,就近進行數據處理更縮減了數據傳輸的路徑,提升了數據反饋以及運算的速率。

邊緣計算崛起!5G標準制定、物聯網泛在化功不可沒

可以說,邊緣計算所具備的技術優勢為其發展以及廣被看好奠定了基礎,但卓源股份認為以上要素卻不能構成當下時期邊緣計算廣被看好的核心原因。

早在2013年,邊緣計算便作為一個專業名詞被正式提出,可以說邊緣計算的發展是伴隨著4G網絡的鋪設以及商用化進程而推展開的。但由於4G標準在制定過程中並沒有考慮到如何把邊緣計算這一概念納入其中,使得4G網絡並不支持大範圍的邊緣端物聯網,運營商在實際部署網絡時,出現不同廠家設備不兼容等情況,最終導致邊緣計算並沒有伴隨著4G通訊的發展而取得大規模的發展以及運用。

邊緣計算崛起!5G標準制定、物聯網泛在化功不可沒

為此在5G研究初期,5G標準組織在制定標準之初便最大範圍的引入了全球各大設備廠商加入並共建標準,實現了全球化標準的統一,並且將MEC(多接入邊緣計算,Multi-Acess Edge Computing)與NFV和SDN認為是5G系統網絡重構的一部分,併成立相關小組專員推進。

如今5G NSA標準制定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相應的商用化進程也已經在持續的推進,預計全新的SA標準也將在今年6月份左右凍結完成。在新的通訊技術變革面前,邊緣計算再度熱起來也在所難免。

物聯網趨於泛化,為邊緣計算提供更多可能

未來物聯網應用可涵蓋汽車、家居、工業等各個領域。在汽車領域,物聯網與汽車網絡相結合,形成解放人類雙手的自動化駕駛;在家居領域,物聯網使各類家居智能化,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在工業領域,物聯網廣泛應用於工業控制系統中,為生產流程提高效率。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物聯網的“泛化”有望呈現進一步擴張的態勢,從而產生更多的應用領域,這也為邊緣計算提供了更多的場景。

邊緣計算崛起!5G標準制定、物聯網泛在化功不可沒

隨著底層技術的進步以及應用的不斷豐富,近年來全球物聯網產業實現爆發式的增長。參考IDC數據,全球物聯網終端設備安裝數量有望在2019年達到256億臺,年複合增速高達21%。國內物聯網市場的增速更高,據CEDA預測,2020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8300億元,年複合增速高達25%。得益於底層物聯網設備的激增,參考拓墣產業研究院的預測,2018年至2022年全球邊緣計算相關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將超過30%。另據IDC預測,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而有50%的物聯網網絡將面臨網絡帶寬的限制,4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分析、處理與儲存,邊緣計算市場規模將超萬億,成為與雲計算平分秋色的新興市場。

邊緣計算下一步,步入“邊雲協同”時代

可能有人會問,邊緣計算大規模發展,是否會導致雲計算市場逐漸衰弱?答案顯而易見是不會,邊緣計算是雲計算的協同和補充,而並非替代關係。邊緣計算與雲計算各有所長,雲計算擅長全局性、非實時、長週期的大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夠在長週期維護、業務決策支撐等領域發揮優勢。而邊緣計算更適用局部性、實時、短週期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能更好地支撐本地業務的實時智能化決策與執行。因此,邊緣計算與雲計算之間並非替代關係,而是互補協同的關係。

邊緣計算崛起!5G標準制定、物聯網泛在化功不可沒

​邊緣計算與雲計算需要通過緊密協同才能更好的滿足各種需求場景的匹配,從而放大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的應用價值。邊緣計算既靠近執行單元,更是雲端所需高價值數據的採集和初步處理單元,可以更好地支撐雲端應用。反之,雲計算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輸出的業務規則或模型可以下發到邊緣側,邊緣計算基於新的業務規則或模型運行。

卓源股份專注於智慧建築領域發展,兼顧智慧醫療、智慧管廊、智慧農業等領域,堅持“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注重智慧化項目與城市環境、人文相結合,聚焦於智慧城市頂層規劃,依託多年來在智慧城市領域的經驗和優勢,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專業服務,為打造智慧城市、建設魅力中國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